Ⅰ GIS到底是利用已得到的數據系統自己分析出一個什麼結果還是它整理好數據讓人去分析RS為什麼可以估
gis的核心功能就是分析,數據獲取,整理也是gis的一部分,rs和gps是gis的數據來源,數據源除了rs和gps,還有傳統測繪等。gis負責最後的成果表達,可以說gis是3s中的重中之重。
Ⅱ 怎樣在mapgis10里打開別人的成果
在mapgis10中做好的成果提交包含 hdf資料庫、系統庫和mapx工程,獲得hdf後附加到10中,配置好系統庫,打開mapx工程即可
Ⅲ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多種方法綜合對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及認識:
(1)水源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研究表明,水源區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 ①水土流失嚴重; ②森林資源退化; ③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④環境污染形勢嚴峻; ⑤礦山環境不斷惡化。
(2)初步建立了水源區的土地利用/覆被遙感圖像分類體系,進行了水源區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數據統計和變化趨勢分析。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以 1989 年和 2000年的 LandsatTM 遙感數據源為依據,運用 ENVI 和 PHOTOSHOP 等圖像處理軟體和 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進行了水源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建立了該區的土地利用/覆被遙感圖像分類體系。根據影像特徵建立判讀標志,採用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影像判讀,採用屏幕數字化方式提取兩個時相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進行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數據統計和變化動態分析,揭示出該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進行了水源區生態環境敏感性與生態功能評價。研究表明,水源區屬土壤侵蝕中度敏感區、生物多樣性及生境極敏感區及高度敏感區; 南部丹江口水庫庫體周圍和丹江支流的水體周圍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北部山區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丹江口庫區及周圍的淺山丘陵區是重要的土壤保持區。
(4)建立了水源區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准。在系統分析研究該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基礎上,建立了該區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准。此次研究選取了與生態環境質量關系密切的氣象、水資源、地形地貌、植被、土壤、人口與土地、災害和環境污染 8項一級指標,23 項二級指標。
(5)多種方法綜合對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研究表明,該區生態環境質量一般。目前該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系統結構有變化,但尚可維持基本功能,受干擾後易惡化,生態問題顯現。人類活動是導致該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近期內生態環境仍然表現為繼續惡化的趨勢。
(6)對水源區生態環境進行了預警研究。在現狀評價基礎上,依據歷年統計資料趨勢外推獲取預警時段 2010 年和 2020 年的預測數據。結果表明: 未來 15 年,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處於一般狀態,生態環境呈現逆向演化趨勢,惡化速度不容忽視。根據警度區間劃分表可知,警情逐漸由中警向重警逼近,生態環境質量由一般狀態向惡劣狀態過渡。因此,需要對水源區進行報警。
(7)提出控制水土流失與面源污染,進行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合理開發與保護礦產資源等生態環境建設對策; 提出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法制和體制管理,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經濟保障機制,加大水源區城鎮基礎建設投入,加強水質和生態環境監測手段,加強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宣傳與公眾參與等保障措施。
Ⅳ GIS數據處理到底是干什麼的
簡單說就是將外業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數字化存儲與編譯,並加以統計分析生成圖表。
分為預處理和後期處理,預處理多半與測量硬體相結合,測量的同時就對測出的數據進行編碼存儲,傳統測量記錄空間三維坐標或者方位角度或者經緯度,現代攝影測量則是直接拍攝帶有空間坐標參照的照片影像;後期處理傳統方式就是計算和畫地圖,現代制圖都是採用計算機對照片影像進行處理,從照片上量取各種空間信息,並且利用計算機圖形對其進行可視化圖形化以及數據組織存儲入庫,積累的數據與影像可以用來繪制地圖甚至製作三維動畫展示(如汶川堰塞湖),通過數據鑽取還能測量等高線,繪制地形,計算坡度,測量土方,等等都屬於GIS數據處理。
至於說導航和空間查詢定位則只是對交通道路數據和建築物地物數據處理後做的一部分應用而已。
Ⅳ gis的簡介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通過計算機,對空間有關的數據進行採集、管理、操作、模擬分析和顯示,並且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包括位置、地物屬性等重要信息,為地理研究乃至人類生活工作管理和決策而建立的一類計算機應用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區別於其它系統的三個重要特徵,這些特徵使得地理信息系統具備其他系統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按照GIS的內容可以分為專題和區域地理信息系統兩大類,而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有五個核心問題,正因如此,才使得地理信息系統得諸多功能得以實現。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門多學科交互科學,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前景,在全球化的將來,地理信息系統必將以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造福於人類。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門集計算機學、信息學、地理學、地圖學等多門科學於一體的新興學科,正以其實用性、科學性深入到各行各業、諸多領域,也即將成為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給人們帶來更大便利。這篇關於地理信息系統的介紹,就是為使更多人了解地理信息系統,並關注它的未來發展。
Ⅵ 遙感技術應用及成果
一、遙感地質技術
(一)ETM、QB數據處理技術
不同平台、不同類型、不同解析度的遙感多光譜數據處理分別在PCI軟體系統進行。遙感圖像處理包括大氣校正、幾何校正、圖像融合、地理配准、圖像鑲嵌、圖像裁切等。
為宏觀展現毛坪地區的三維立體全貌和分析主要地質現象,還利用QB高空間解析度、多光譜的特性,在DEM(數字高程模型)的支持下,製作較大比例尺的重點區段的三維立體影像圖。
(二)遙感地質礦產信息增強及提取技術實驗
用於圖像處理的核心技術方法是「比值+主成分分析」,採用掩膜方法去除植被及水體等干擾背景。在乾旱、植被稀少、基岩出露較好西部地區,蝕變遙感信息提取效果較好。在潮濕、植被密集南方地區不甚理想,需要結合成礦地質背景綜合分析加以利用。
(三)遙感線性要素統計方法
遙感線性體是指直線狀展布、規模相對短小的線性要素,多由直線狀沖溝、脊線、色線等組成。其展布具有一定規律性,成因多受構造控制,間接反映深部信息。遙感線性體分析的方法是在2cm×2cm網格單元內統計條數和長度值,在GIS平台,對不同方位線性體密度、強度實現定量統計並製作等值線圖。
(四)遙感地質礦產圖編圖方法
利用多光譜圖像,在遙感構造、遙感岩石單元解譯標志基礎上,發掘表達成礦源場遙感信息(遙感構造分區、影像地質體、區域性影像構造格架、岩石地層影像單元等)和成礦位場信息(含礦岩層、岩體、控礦構造等);疊合礦產、地球化學異常形成。
(五)基於GIS空間分析多元信息成礦預測方法技術
藉助GIS技術,集遙感、礦產、化探找礦信息為一體,應用新的成礦預測理論,進行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和礦產勘查預測,區劃找礦遠景,優選找礦目標地,圈定找礦靶區。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1)本區的鉛鋅礦床集中分布區多位於NE向和NW向構造相交部位及其附近,這種礦床分布格局特徵與區內遙感構造格局相一致。鉛鋅礦集中區受轉換斷層和轉換盆地控制。
2)在前人工作基礎上,結合我們的勘查實踐,認為滇東北地區震旦紀—早二疊世的鉛鋅礦床屬噴流沉積成礦系統中的MVT型礦床(即容礦主岩為碳酸鹽岩),進一步可劃分為整合型礦床、層控裂隙型礦床、層控復合型礦床三類,它們是噴流沉積成礦系統的成礦作用過程中不同成礦階段和不同部位的產物。
3)系統收集和整理了研究區9個圖幅1∶20萬地質圖、礦產圖,分析研究了區域成礦地質背景,為遙感地質解譯與編圖、異常提取和成礦預測提供了地質依據。
4)通過不同解析度圖像的遙感解譯與地質分析、圖像處理,編制了全區1∶5萬、重點區1∶2.5萬與1∶1萬三個層次的遙感地質解譯圖,突出了不同類型、不同級別遙感構造展布特點及與礦產分布之間的關系,為異常提取、成礦預測奠定了遙感地質基礎。
5)在區域地質分析及遙感構造解譯基礎上,首次建立了本區遙感構造格架。NE向與NW向構造長期活動,具有同生構造特點。構造演化過程為:在震旦紀—早二疊世NE向繼承性海盆形成過程中,盆地離散擴展速率差異,導致主海盆(槽)局部產生NNW向轉換斷層及轉換盆地;在各時期海盆(槽)關閉過程中強烈擠壓,形成了NE向褶皺和壓扭性斷裂;由於地質體的不均一性,導致沿NE走向的不同地段,收縮斂合速度不一樣,形成了本區既有NNE—NE向壓扭性斷裂,又有NW—NWW向壓扭性斷裂;既有NE向褶皺(為主),又有NW或NWW向褶皺的構造格局。首次提出了以轉換斷層為主的同生構造控制鉛鋅礦產分布的重要認識,比較合理地解釋了鉛鋅礦(化)帶呈NE向與NW向分布,其結點形成礦床集中區的礦化展布特徵。同時,將遙感構造、遙感岩性單元量化,作為重要成礦預測依據。
6)採用信息定量提取技術,首次開展了全區遙感異常提取試驗研究,提取了與金屬礦化有關的鐵化、泥化與碳酸鹽岩化蝕變的遙感異常,分析了這些遙感異常特徵,為遙感成礦預測提供了波譜異常信息。
7)進行了全區1∶10萬遙感線性體的解譯提取及方位、長度度量,通過編制6個方位區間線性體密度圖及總強度圖,分析了線性體密度與構造、礦產關系,為遙感成礦預測提供了微地貌構造信息。
8)在GIS及PCI支持下,進行了以遙感成礦信息(遙感斷裂-線性構造、遙感面狀構造、遙感岩類、遙感線性體統計結果、遙感蝕變異常)為主的成礦預測,提出了遙感成礦遠景區40個,並在滇東北地區遙感成礦預測圖上進一步圈定了41個找礦靶區。提出了本區鉛鋅礦找礦的新思路以及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新問題。
9)在1∶5萬成礦預測基礎上,分析1∶2.5萬與1∶1萬范圍遙感地質成礦條件,首次建立了本區鉛鋅礦遙感地質礦產模型,篩選出10個遙感因素控制指標,為滇東北地區遙感成礦預測提供了具有統計意義的變數以及預測定量化,進一步指出了找礦方向。
10)1∶5萬—1∶10萬遙感地質調查方法對於區域地質找礦是十分有效的。該工作成果為滇東北地區控礦規律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對指導找礦和成礦預測將起到積極作用,是區域資源潛力評價的重要和有效的遙感方法技術。該方法適宜在類似於滇東北這樣海拔高、切割深、植被覆蓋少,交通條件差等復雜條件的地區推廣使用。
Ⅶ 怎麼得出Arc GIS資料庫圖形節點成果表
前台 aspx
<td> <%# GetText(DataBinder.Eval(Container.DataItem, "auditflag").ToString()) %> </td>
後台aspx.cs
protected string GetText(string auditflag)
{
switch(auditflag)
{
case 0: return "內容不完整";
case 1: return "待審核";
case 2: return "審核未通過";
case 3: return "審核通過";
}
return string.Empty;
Ⅷ gis使用成效
啥意思??
Ⅸ 關於GIS最新的名詞 或者說GIS近幾年來的新的研究成果
3 GIS 系統的發展趨勢
GIS 系統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也是一種對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儲、更新、分析、輸出等處理的工具,而軟體是GIS 系統的核心。GIS 軟體體系主要指GIS軟體的組織方式,它依賴於一定的軟體技術基礎,並決定了GIS 系統軟體的應用方式、集成效率等許多方面的特點。從發展歷程看, GIS 系統應用軟體技術體系可以劃分為GIS 模塊、成式GIS、模塊化GIS、核心式GIS、組件式GIS 和萬維網GIS 系統6 個階段[3 ] 。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領域的擴展,GIS 的應用軟體系統發展很快,從而構建了各種不同用途和功能的GIS 系統。目前以GIS 軟體發展為特徵的系統主要呈現以下幾種趨勢。
3. 1 組件式GIS(ComGIS) 系統
這種新的GIS 系統開發思路是將GIS 系統功能分散製作成ActiveX Cont rol 和Automation ,這些標準的ActiveX Cont rol 和Automtion 可以被任何支持它們的開發環境所調用,以便在原有的或新開發的信息系統中加入GIS 系統功能。組件軟體的可編程和可重用特點為系統開發商提供了方便的二次開發手段,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GIS 軟體的系統集成化和應用大眾化。同時Com GIS 也很好地適應了網路技術的發
展,是一種WebGIS 的解決方案。
3. 2 WebGIS 系統
由於GIS系統具有豐富的空間查詢、空間分析及屬性管理功能,因此GIS 系統正在成為Internet 或Int ranet 的一個主要內容。隨著Internet 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GIS系統的需求,把GIS 系統與網路技術相融合,利用Internt 在Web 上發布空間數據,為用戶提供空間數據瀏覽、查詢和分析的功能,形成一個網路化的地理空間集成平台,已經成為GIS 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WebGIS系統的概念是Internt 技術應用於GIS 領域的產物。GIS 系統通過WWW功能得以擴展,真正成為一種大眾使用的工具。通過WWW的任意一個節點, Internet用戶就可以測覽WebGIS 系統站點的空間數據、製作專題圖,以及進行各種空間檢索和空間分析,從而使GIS 系統進入千家萬戶。
3. 3 GIS 系統、多媒體數據與GPS 和RS 的集成
通過GIS 系統與多媒體數據、GPS 系統、RS 系統的集成,將使基於空間數據的信息管理系統變得更加靈活多樣,並極大地拓寬信息來源渠道,方便用戶對各種信息的存儲與管理,同時也能夠建立起更加科學的決策系統。目前在GIS 系統中可以使用多種形式的
多媒體數據,如Excel 電子報表、Word 文檔資料、像片、影像、影視片及GPS 動態數據。
3. 4 OpenGIS 系統
目前,一種多用戶、跨平台的OpenGIS 技術正在被國外的許多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和高等院校研究和開發利用。開放型GIS 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使各政府部門及企業之間不同格式的數據能夠方便地互訪,有利於建立網路GIS 系統及分布式GIS 系統空間資料庫,大大拓寬GIS 系統的應用領域及其功能。
3. 5 3D and 4D GIS 系統
由於地球以及各種物體都是以三維空間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目前二維GIS 系統技術或H 維半(平面x ,y坐標加高程) GIS 系統對於完整描述地球上的對象就有一定限制。需要用三維空間來描述的應用領域有如下幾方面:氣象學、地質學、采礦學、石油勘探與開發、CAD/ CAM、醫學影像和機器人學等。一個三維GIS系統空間信息系統應該能夠模擬、表示、管理、分析與三維實體相關的信息,並提供決策支持。因此,如何設計並運用4DGIS 來描述、處理地理對象的時態特徵也是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3. 6 新型的GIS 系統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
這是建立大型GIS 系統空間資料庫的新方法。GIS 系統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應用程序,它包括專門的GIS 系統應用軟體以及用標准或非標准程序語言開發的用戶界面及系統工具;一是數據。在GIS系統中,空間資料庫的建立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目
前大多數GIS 系統在處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時都是將兩者分開存放和管理,比如在Maplnfo 系統中用. map文件來存放幾何和空間數據,而用. dat文件來存放空間實體的屬性數據。上述數據管理和存放方式對於小型的GIS 系統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對建立以面向對象為基礎的大型GIS 系統來說存在很多缺陷。因此,現在已出現一些新型的GIS 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這些新的系統將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存放在同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中。
3. 7 空間數據倉庫(Spatial Data Warehouse)
空間數據量非常大,而且數據大都分散在政府、私人機構、公司的各個部門,數據的管理與使用就變得非常復雜,但這些空間數據又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比較重視空間數據倉庫的建立工作,許多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參與到空間數據倉庫建立的研究工作中。目前,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國提出了(國家) 空間數據基礎設施(SDI) 或NSDI 的概念。國際上對地理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視,我國國家測繪局也積極地推進SDI 的建設工作,並提出了規劃模式,部分內容已經在實施當中。
3. 8 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VR) 是目前GIS 系統研究領域的另一重要方向。虛擬現實是對人類真實世界某一部分或某一過程的逼真模擬,給人提供視覺、聽覺、觸覺、力覺、嗅覺等信息,令人完全置身於虛擬世界中,感受與現實系統一致或接近,從而讓人產生一種雖幻猶真的沉浸感。美國MultiGen 公司生產的MultiGen 軟體已可以利用地理信息中心的數字地形海拔數據(DTED) 、數字文化特徵數據(DFAD) 和與之配套的航空或星照片,快速、高效地構造任何地區的地形地貌和文化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