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北師范大學和陝西師范大學哪個好
西北師范大學更好。
1、排名對比
陝西師范大學校友會排名全國第65名,QS排名全國第79名,陝西各大學排名第7名。西北大學校友會排名全國第45名,QS排名全國第56名,陝西各大學排名第4名。很明顯西北大學排名領先於陝西師范大學。
2、重點學科對比
陝西師范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
西北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地質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地質學。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 、專門史、植物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從重點學科來看陝西師范大學與西北大學各有特色。
3、國家特色專業對比
陝西師范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物理學、化學、歷史學、地理科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生物科學、心理學。
西北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地質學、化學、經濟學、資源勘查工程、歷史學、物理學、中葯學、漢語言文學、考古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過程裝備與控制、行政管理。
陝西師范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主要是師范類專業,而西北大學的國家級特色專業顯然綜合類體現明顯。
4、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對比
陝西師范大學:8個B+: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化學、生物學;5個B:哲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物理學、地理學;4個B-:理論經濟學、民族學、體育學、世界史。
西北大學:1個A+:考古學;1個A–:理論經濟學;5個B+:世界史、化學、地質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軟體工程;9個B: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地理、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1個B-: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西北大學第四輪學科評估比陝西師范大學要強一些。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西北師范大學
網路—陝西師范大學
❷ 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的發展狀況
從1997年經批准開始招收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以提高甘肅及西北地區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隊伍素質為目標,多年來為甘肅及西北地區基礎教育培養了一批高素質、高水平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人才;2004年又獲准開展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2010年起,全國統一更名為職業學校碩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分別面向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招生,大大促進了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2005年,學校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多年聯辦的基礎上,獲准招收培養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PA)研究生(從2001年起,學校充分利用教育部2001年6月啟動的「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項目的機會,與北京師范大學聯合面向甘肅省招收MPA學員,首屆招收學員35人。截至2005年至底,我校已累計授予碩士學位1548人、博士學位83人、同等學力碩士學位225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613人。),以加快甘肅及西北地區公共事務和行政管理幹部隊伍建設,培養高層次的公共事務和行政管理人員。
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積淀與發展,我校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方面實現了跨越,一個學科專業分布合理、培養形式多樣和招生規模適度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已然形成,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證。目前,我校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把握時代脈搏,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堅持以科研為主導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水平,調控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大力發展專業學位教育,以完善的獎助制度吸引更多優秀生源,構建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協調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增強學校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❸ 有誰知道西北師大的詳細發展歷史啊求大神幫助
西北師范大學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於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師范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大下設的師范學院。1939年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范大學。1981年復名為西北師范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1985年教育部依託學校設立了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學校現為教育部重點支持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甘肅省重點大學。 學校現設18個二級學院、46個系、2個教學部、72個教學科研中心(所)、35個實驗室(中心),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6個省級重點學科,20個校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以上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依託學校設立了「西藏藏族師資培訓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國家體育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電腦捐贈中心」等機構。甘肅省在學校設有「甘肅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甘肅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甘肅省教育行政幹部政策法規培訓中心」等機構。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具有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從1982年起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現有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化學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普通本科專業。已形成較為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9個學科門類,涉及25個一級學科。 學校自獨立設置以來,已培養各類學生10萬餘人。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學生35200餘人。其中,國家任務博士、碩士研究生3717人,其他各類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376人,普通本科學生14420餘人,成人教育類學生15690餘人。 學校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467人,其中專任教師1238人,教授(研究員)23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84人, 203人具有博士學位,491人具有碩士學位。現有兩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94人,碩士生導師494人,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6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一級學科學術團隊理事以上國家級35人、省部級71人,國家級專家8人,省部級專家19人,甘肅省「333」「555」科技創新人才70人。李蒸、黎錦熙、袁敦禮、董守義、李建勛、胡國鈺、呂斯百、孔憲武、常書鴻、陳涌、黃胄、彭鐸、郭晉稀、程國棟、薛群基、李秉德、金寶祥、金少英、南國農等著名教授先後在學校任教。 學校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近年來。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被《SCIE》收錄的論文數近年來一直在全國高校排名第50位左右,全國師范大學排名前10位以內。社會科學在西北歷史與地理、民族教育、課程與教學論、古籍整理、敦煌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學校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強應用開發和軟科學研究,積極推進成果轉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同40多個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共120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合作交流關系,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30餘次,招收培養外國留學生310多人。 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校園面積千餘畝。校舍建築總面積54.5萬平方米,其中各類教學及輔助用房20.13萬平方米,有800元以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165萬元,各類圖書文獻資料175.06萬余冊。學校建成了以遠程教育、綜合教務管理及校園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線電視網為主體的現代公共教育服務網路系統。 學校多次被國務院、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團中央、甘肅省授予「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普通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還獲得了一批高級別的獎勵,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48項,其中全國「五個一工程」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5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258項,省敦煌文藝獎14項。 目前,學校正緊緊圍繞甘肅及西部地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努力向以教師教育為主、教育、藝術、文理基礎學科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西部一流、全國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目標邁進。 [註:數據統計截止2007年9月]
❹ 西北師范大學真的好不好啊,
好不好要看從什麼方面來說,學校硬體設施一般,新校區稍微好一點,學術研究方面整體來說還算可以,有的專業在甘肅省算頂尖、全國比較有影響力,比如漢語言文學,特別是古代文學方向。食堂飯菜算蘭州高校中比較好的了,有人戲稱西北吃飯大學。如果想當老師的話報這個學校的師范專業還是很不錯的,甘肅省很多好點的高中教師都畢業於西北師大。如果報的是師范院校的非師范轉專業的話就有點不好說了。還有,學校的宿舍蘭天公寓在學校外面,和學校隔著一條水溝和一條馬路,上課要過天橋,上課時間天橋有點擠。學校圖書館是個好地方,建議上了大學多泡泡圖書館上。如果樓主是甘肅人的話上這個學校很不錯的,如果是外地人,可能剛開始氣候有點不適應,我當年去的時候一次在公交車上流鼻血了,挺尷尬的!
❺ 西北師范大學怎麼樣
西北師范大學在本省一本招生,有些外省二本招生。甘肅境內在全國排名第二的學校。說實話,在外省幾乎沒有什麼名氣,不過,在本省口碑還不錯。
」西北師范大學」,我們常戲稱為」西施」。
知乎上第一答,感覺挺激動,說的有點亂了,莫見怪。
蘭州這座城市,估計會讓很多人失望。
但西施本身的人文氛圍及周邊的設施,還是值得期待的。
校園里,公益風盛行,也為這個浮躁的社會多添了一份人情。
❻ 西北師范大學一年不如一年,聽說以前和陝師大齊名,是首都師范大學的分支
西北師范大學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它開創了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先河。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分普通學與專門學兩類,同時設師范齋和編譯局等部門。以後歷經「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變故,京師大學堂屢遭摧殘,以致停辦。
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先設速成科,下分「仕學館」和「師范館」。師范館首先招生,於次年12月17日開學,校址設在景山東馬神廟。
1904年,師范館改為優級師范科。
1908年5月,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校址遷往廠甸五城學堂,這是中國高等師范學校獨立設校的開始。
1912年5月,京師優級師范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
1920年,北京高師開辦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師和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及大學三年級優秀學生,開中國高等學校通過考試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續辦國文、英語、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1923年,北京高師經教育部正式批准改為師范大學。始建於1908年的北京女高師亦於1925年改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
1931年7月,北平師范大學與北平女子師范大學合並,定名國立北平師范大學,下設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發生,日本侵略軍佔領北平,北平師范大學遷往西安,與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組成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春,西安臨時大學遷至漢中,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北平師大改為西北聯大教育學院。同年8月,西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改為師范學院,並於次年改稱為國立西北師范學院。
1940年,國立西北師院奉命遷往甘肅省蘭州市。為減少損失和解決新校址房屋不足,從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畢業,新生在蘭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師范學院全部搬遷蘭州。
1941年,國立西北師范學院遷往甘肅蘭州。抗戰勝利後,部分師生返回北平復校,其餘則留在了蘭州。
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
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范大學。
1981年,復名為西北師范學院。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教育部依託學校設立了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制。
1987年,國務院又在學校建立了「藏族師資培訓中心」。
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
2012年,學校成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院校之一。
2014年,學校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西北師范大學入選。
❼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術成果
序號 姓名 職稱 級別
(未審) 論文著作項目獲獎名稱 刊物或出版社名稱、獲獎名稱 出版年月 1 曹進 正高 B 公共新聞研究:理論、實踐與批評 甘肅省第十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評獎
二等獎 2011年1月 2 王琦
楊文琴 正高 B 二語習得中的注意機制研究 甘肅省第十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評獎 二等獎 2011年1月 4 武和平 正高 西部地區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第六屆「新標准」杯基礎英語教育優秀論文大賽二等獎
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編輯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主辦) 2011年4月 19 周靜 初級 第十五屆「外研社中國銀行杯」全國英語辯論賽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 2011年5月 82 曹文 中級 第十五屆「外研社中國銀行杯」全國英語辯論賽優秀評委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 2011年5月 83 曹文 中級 B 第十五屆「外研社中國銀行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三等獎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 2011年5月 84 孫理和 中級 2009-2010年度參政議政工作 先進個人 中國民主同盟甘肅省委員會 2011年4月 134 郭亞文 中級 校級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質量優秀教師獎 西北師范大學 2011年10月 135 郭亞文 中級 校級 西北師范大學2010-2011學年度「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西北師范大學 2011年8月 136 尹鵬 初級 校級 西北師范大學2010-2011學年度「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西北師范大學 2011年8月 145 武和平
劉全國
周雪
殷剛魁
王秀秀 正高 校級 體驗——反思——實踐:基於「專業發展範式」的英語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西北師范大學教學成果獎(2011082) 2011年10月 147 趙衛博 副高 校級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實驗教學管理獎 西北師范大學 2011年10月 序號 姓名 職稱 級別
(未審) 論文著作項目獲獎名稱 刊物或出版社名稱、獲獎名稱 出版年月 出版刊號 5 武和平 正高 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研究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2011年4月 2010-2013年NAFLE0 6 武和平 正高 B1 優秀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敘事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 2011年10月 GPA115026
(2萬) 9 陳玉洪 中級 B1 帕慕克與東西方文學傳統的比較研究(7萬)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 2011年9月 11YJC752002 10 劉全國 副高 A3 西藏自治區基礎教育雙語教學研究:模式構想與政策建議 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西藏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 2011年8月 15 王秀秀 中級 D 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研究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一般規劃課題 2011年6月 GS[2011]GHBG004 51 蔣世強 中級 D 高中英語網路自主學習監控體系的研究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 2011年6月 99 張寶林 中級 D 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西部地區中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一般規劃課題 2011年6月 104 周亞莉 副高 校級 翻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2011014A)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重點項目 2011年 113 姜秋霞 正高 校級 基於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大學英語「體驗翻譯」教學實驗研究(2011024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14 蔡蘭珍 正高 校級 西部(甘肅)無語境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語用意識和能力培養實驗性研究(2011025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15 凌茜 正高 校級 基於大學英語課堂的中國文化嵌入的實證研究(2011026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16 丁瑤 副高 校級 基於本土文化的依託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2011048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17 董曉華 副高 校級 基於4C/ID模式的翻譯教學設計研究(2011049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18 呂文澎 副高 校級 「高級英語」課堂教學多模態話語研究(2011050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19 徐國柱 副高 校級 中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2011051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20 韓波 中級 校級 英語閱讀語篇分析教學對非專業學生的幫助(2011071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21 李莉 中級 校級 西部師范院校俄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研究(2011072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22 李升煒 中級 校級 英語專業本科《英國文學史》教材開發(2011073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23 孟慶利 中級 校級 日語精讀課多媒體合作學習教學實驗研究(2011074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24 余源 中級 校級 俄語專業(本科)建設探究(2011075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125 王國強 初級 校級 高師院校非師范日語專業建設:問題與對策(2011082B) 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教學研究立項一般項目 2011年11月 序號 姓名 職稱 級別
(未審) 論文著作項目獲獎名稱 刊物或出版社名稱、獲獎名稱 出版年月 8 武和平
張維民 正高 A2 後方法時代外語教學方法的重建 課程·教材·教法 2011年6月 11 王琳 中級 D ASSURE模型在信息檢索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科技 2011年6月 12 王琳 中級 D 數字語言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發展 13 王琳 中級 D 數字網路語言實驗室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資訊 2011年6月 14 王秀秀 中級 D 淺議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問題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2011年9月 16 王琦
(1/2) 高級 B 英語教師在線合作行為:一項基於虛擬實踐共同體的案例研究 外語電化教學 2011年7月 17 趙秀蘭 副高 D 優美的詩句化不開濃濃的哀思——從《當丁香花開放在庭院時》評惠特曼的詩歌藝術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6月 18 武和平
(1/2) 正高 B 網路游戲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述略 中國遠程教育 2011年4月 20 李莉
郎得明 中級 D 淺析俄羅斯傳統家庭模式的成員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1年2月 21 李莉 中級 C 甘肅省英語專業二外俄語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 中國俄語教學 2011年2月 22 劉莉 中級 D 論外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語言創新能力的培養 濰坊學院學報 2011年2月 23 俞婷 正高 B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2期 24 黃彩霞 副高 D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自我提問研究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1年3月 25 靳琰
張麗婷 正高 B 網路批評言語行為釋究—基於網路論壇對「44個漢字整形」評論的語料分析 外語電化教學 2011年1月 26 靳琰
楊昊昕 正高 B 自然語言的網路再造 電化教育研究 28 白麗梅
(1/2) 副高 D 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成敗自我歸因研究 海外英語 2011年7月 29 白麗梅
(1/2) 副高 D 語言交際中的會話含意與語用推理 考試周刊 2011年2月 30 白麗梅
(1/2) 副高 D 關聯理論的語用推理特徵 出國與就業 2011年3月 32 白麗梅
(1/2) 副高 D 二語習得中的語法教學理論述評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1年2月 33 張曉燕 中級 D 他者的悲劇性存在—解讀《野草在歌唱》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2月 34 張曉燕 中級 D 父權制社會中女性受支配的根源——《野草在歌唱》的女性主義解讀 赤峰學院學報 2011年5月 35 張曉燕 中級 D 被困的靈魂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2011年5月 36 景芳洲
(2/2) 中級 清末民初語言變革中的國家意識 社會科學論壇 37 景芳洲
(2/2) 中級 清末的白話報刊與現代文學的發生 甘肅社會科學 38 蔡蘭珍(2/2) 正高 C 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解析與對策—以武威市涼州區和寨九年制初級中學為例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11年7月 39 蔡蘭珍(2/2) 正高 D 怎樣提高課堂英語的可理解水平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1年11月 40 蔡蘭珍 正高 C 跨文化研究工具翻譯及原則 中美英語教學 2011年2月 42 寧振業 副高 C A Study on Teachers'Feedback of English Major Compositions 美中外語 2011年4月 43 馬伊莎 中級 D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 海外英語 2011年3月 45 呂文澎
王靜 副高 C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1年11月 46 周雪
趙衛博
趙鴻章 副高 B 基於Blog-Wiki混合技術的西部大學英語教師知識管理平台構建分析 電化教育研究 2011年5月 49 周亞莉
吳曉昱 副高 C 甘肅藏族地區英語新課程改革中的文化沖突:問題、成因及其對策研究 蘭州學刊 2011年3月 50 任重遠 副高 C Reading Alou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language 美中外語 2011年7月 52 蔣世強 中級 C A Subcategory Study on English Causative Verb 美中外語 2011年8月 53 蔣世強
陳玉洪 中級 D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甘肅省中學生英語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學理論 2011年4月 54 蔣世強
黃彩霞 中級 D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自我提問研究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1年9月 55 蔣世強
陳玉洪 中級 D 加強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促進英語學習方式的轉變 讀寫算 58 王秀秀 D 淺談學習型社會高校圖書館員的素質教育 甘肅科技 2011年1月 59 張麗萍 中級 D 從典型範疇角度看英漢賓語的詞類,句法位置異同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3月 60 梁海英 中級 D 大學跨系選修課《英語教師課堂口語》教學中的行動研究 甘肅科技縱橫 2011年8月 61 曹進(1/2) 正高 D 從概念合成理論視閾解讀中國相聲中的語言幽默 東南傳播 2011年2月 62 龔貽 呂文澎 中級 C 語法隱喻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對《紅樓夢》兩個譯本之比較 中美英語教學 2011年2月 64 曹進(1/2) 正高 D 央視「春晚」傳播符號學解析 東南傳播 2011年1月 65 武凌雲 中級 D 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和二語習得的本質 科技信息 2011年10月 66 武凌雲 中級 D 二語習得中的中介語石化現象研究綜述 考試周刊 2011年2月 67 徐國柱 呂文澎 副高 C 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的社會取向 中美英語教學 2011年2月 68 楊曉紅 中級 D 漢語新詞英譯方法小議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10月 69 曹步軍 中級 《悲悼》的歷史與人文重構 美國文學研究 2010年4月 70 孟慶利 中級 D 《枕草子》里自然風物描寫的橫向現實性特徵—以與中國古典詩歌的比較為中心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11年10月 72 馮潔 中級 D 影響日語聽力的因素及其對策 發展 73 馮潔 中級 D 大學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方法研究 甘肅科技縱橫 2011年10月 74 鍾莉婷 中級 C 語言磨蝕理論對大學英語詞彙教學策略的影響 中美英語教學 2011年2月 75 毛剛 鍾莉婷 中級 弗萊論加拿大文學的發生發展 蘭州大學學報 2011年5月 77 李升煒 中級 C 從《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看中美文化的沖突與交融 時代文學 2011年10月 78 李升煒 中級 D 《德伯家的苔絲》的「聖經」原型闡釋 文學界 2011年6月 79 李升煒 中級 D 從《喜福會》的母親形象解讀女性主義 西安社會科學 2011年8月 81 劉全國 慕寶龍 副高 D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外語課堂三語接觸模式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1年3月 85 楊海琴 中級 D 淺析「動態對等」原則指導下的「現代中文譯本」 科教導刊 2011年4月 86 曹進 曹文 正高 D 言語交際視角下農民工語言使用的嬗變—以蘭州市城關區及安寧區為例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87 楊海琴 中級 D 口譯特點與口譯訓練方法 科技文匯 88 曹文 中級 D 模因化之後的取捨:網路中的語言認同—從「門」字語言談起 科技信息 2011年1月 89 楊曉紅 中級 D 中國傳統小說的詩學傳統與林譯小說的歸化策略 文學界 2011年6月 90 姜秋霞 俞婷 正高 B 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描述分析與反思 中國外語 2011年7月 91 王素華 呂文澎 副高 C 論貝克特《馬龍之死》的元小說敘事策略 前沿 2011年4月 92 王素華 副高 D 直面貝克特小說的荒謬藝術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2月 93 劉全國
(1/2) 副高 C 我國民族地區英語課堂三語教學模式探索 青海民族研究 2011年1月 94 白麗梅
楊玲 副高 D 成敗歸因對中學生英語學習行為影響研究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10月 95 王茹花 中級 D 論「文化翻譯觀」的創新與意義 校園英語《教研版》 2011年6月 96 王茹花 中級 D 新歷史主義批評視野中的美國戰爭小說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1年6月 97 張寶林
王茹花
張生庭 中級 B 生態焦慮與人文反思——以《月亮谷》的個案管窺傑克倫敦的生態思想 甘肅社會科學 2011年11月 98 張寶林
王朝一 中級 D 西部中學英語教學應加強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 安徽文學 2011年 101 吳曉昱 中級 D 清朝末年陝西新式學堂的外語教育對當今外語教育的啟示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2011年11月 107 凌茜(1/2) 正高 C An Empirical Study of Using Imitation—Based Error Correction to Rece Repeated Errors in English Writ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1年10月 108 凌茜
(1/2) 正高 D 淺析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1年9月 109 凌茜
(1/2) 正高 D 高中英語預習任務設計探究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1年6月 111 梁海英 中級 C The Sapir-WhorfHypothesi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11年9月 112 龔貽 中級 D 突出語篇意識的口譯聽力教學——以《高校英語聽力教程》為例 海外英語 2011年11月上 126 張煥香 中級 D 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過去」 安徽文學 2011年 127 張煥香 中級 從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小說的傳統美 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學報 2011年6月 128 溫省州 D 高校二級學院辦公室工作探析 發展 2011年6月 129 溫省州 D 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問題探究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2011年9月 130 溫省州 D 充分利用校園網路環境建設語言教學平台 甘肅科技縱橫 2011年10月 131 溫省州 D 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分析及職後培訓問題探討 甘肅科技縱橫 2011年12月 137 代莉 中級 D 試探龍形象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意義 絲綢之路 2011年10月下半月 138 丁瑤 中級 D 大學英語學習者語法能力發展模式 海外英語 2011年11月 140 高育松
薛小梅 副高 B 語義、頻率和母語對中韓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中動結構的影響調查 現代外語 2011年2月 141 張清菡
郭亞文 中級 D 《魔戒》的生態批評解讀 東南傳播 2011年12月 142 徐亞寧 中級 D 從語言的差異來看語言與思維的關系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年4月 143 周雪 副高 D 一種教育時尚:課堂學習共同體 海外英語 2011年12月上 144 蔣賢萍 副高 D 莎士比亞的倫理詩學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年12月 146 余源 中級 C 俄漢語中禮貌言語體裁——請求語的對比描寫 言語與社會群體——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ISBN978-966-8736-05-7) 2011年
❽ 西北師范大學是一個什麼水平的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是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點大學,
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為國家重點支持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
由北京師范大學對口支援西北師范大學。
在全國700所公辦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31名,
在甘肅省公辦本科院校中排名第2名,
僅次於蘭州大學。
❾ 西北師范大學怎麼樣
西北師范大學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於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師范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大下設的師范學院。1939年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范大學。1981年復名為西北師范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1985年教育部依託學校設立了「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學校現為教育部重點支持的西部地區十三所大學之一、甘肅省重點大學。
學校現設 18 個二級學院、 46 個系、 2 個教學部、 72 個教學科研中心(所)、 35 個實驗室(中心), 1 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1 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13 個省級重點學科, 19 個校級重點學科, 5 個省級以上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依託學校設立了 「 西藏藏族師資培訓中心 」 、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 」 、 「 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 」 、 「 國家體育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 、 「 教育部電腦捐贈中心 」 等機構。甘肅省在學校設有 「 甘肅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 」 、 「 甘肅現代遠程教育中心 」 、 「 甘肅省教育行政幹部政策法規培訓中心 」 等機構。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具有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從 1982 年起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現有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 2 個博士後流動站, 2 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6 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9 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92 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4 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51 個普通本科專業。已形成較為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 9 個學科門類,涉及 25 個一級學科。
學校自獨立設置以來,已培養各類學生 10 萬餘人。學校面向全國 25 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學生 27200 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 2141 人,留學生 40 人,普通本科學生 13430 餘人,成人教育類學生 11620 餘人。
學校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 2503 人,其中專任教師 1258 人,教授(研究員) 209 人,副教授(副研究員) 452 人, 165 人具有博士學位, 482 人具有碩士學位。現有兩院院士 2 人,博士生導師 52 人,碩士生導師 375 人,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56 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5 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 人,一級學科學術團隊理事以上國家級 35 人、省部級 71 人,國家級專家 8 人,省部級專家 19 人,甘肅省「 333 」「 555 」科技創新人才 70 人。李蒸、黎錦熙、袁敦禮、董守義、李建勛、胡國鈺、呂斯百、孔憲武、常書鴻、陳涌、黃胄、彭鐸、郭晉稀、程國棟、薛群基、李秉德、南國農等著名教授先後在學校任教。
學校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被《 SCIE 》收錄的論文數近年來一直在全國高校排名第 50 位左右,全國師范大學排名前 10 位以內。社會科學在西北歷史與地理、民族教育、課程與教學論、古籍整理、敦煌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學校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強應用開發和軟科學研究,積極推進成果轉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同 40 多個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共 120 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合作交流關系,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20 余次,招收培養外國留學生 310 多人。
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校園面積千餘畝。校舍建築總面積 52. 5 萬平方米 ,其中各類教學及輔助用房16.19 萬平方米,有 800 元以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 12083.03 萬元,各類圖書文獻資料 147.55 萬余冊。學校建成了以遠程教育、綜合教務管理及校園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線電視網為主體的現代公共教育服務網路系統。
學校多次被國務院、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團中央、甘肅省授予「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普通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甘肅省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全省普通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省保密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在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學校正緊緊圍繞甘肅及西部地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努力向以教師教育為主、教育、藝術、文理基礎學科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西部一流、全國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