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PC5644AML是飛思卡爾的MPC5644A嗎
完全兼容的,引腳和程序完全兼容。MPC和MPC指不通廠商生產的。SPC好像是英飛凌產的,MPC是飛思卡爾產的。
『貳』 SPC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的優點
SPC強調全過程監控、全系統參與,並且強調用科學方法(主要是統計技術)來保證全過程的預防。SPC不僅適用於質量控制,更可應用於一切管理過程(如產品設計、市場分析等)。正是它的這種全員參與管理質量的思想,實施SPC可以幫助企業在質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預防和控制,SPC可以:
1)對過程作出可靠的評估;
2)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3)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4)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有了以上的預防和控制,企業當然是可以:
1)降低成本
2)降低不良率,減少返工和浪費
3)提高勞動生產率
4)提供核心競爭力
5)贏得廣泛客戶
6)更好地理解和實施質量體系
SPC統計過程式控制製作為質量改進的重要工具,不僅適用於工業工程,也適用於服務等一切過程性的領域。在過程質量改進的初期,SPC可幫助確定改進的機會,在改進階段完成後,可用SPC來評價改進的效果並對改進成果進行維持,然後在新的水平上進一步開展改進工作,以達到更強大、更穩定的工作能力。
『叄』 學習SPC 的技巧 訣竅
若要在企業內成功導入SPC管理戰略, 除了正確認識SPC的理論和應用方法外, 還應構建一整套SPC過程式控制制與改善系統, 我國企業引入SPC的歷史不算長,但很多企業的導入SPC的成效不佳,原因是很多企業無法理解有效地導入SPC,很多人都片面地以為有了控制圖就算是正確地導入了SPC,有了過程能力指數就算是有效地導入了SPC等等,結果SPC的導入並沒有直接導致產品良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客戶來的時候窮於SPC報表的應付和數據的潤色,於是很多人開始懷疑SPC真正的效果,開始追求其它管理工具和方法了,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是無法讓企業真正參與國際化競爭的.
真正有效的SPC應用需要強有力的SPC領導, 而SPC應用實戰課程, 旨在為我國企業培育具有統計戰略思維的中高層管理幹部, 通過SPC管理方法的引進, 逐步引進其他先進品質管理工具和手法, 領導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 本課程適合於那些SPC導入成效甚小但又渴望高效導入SPC手法的企業.
第一部分: 控制圖的基本理論
1.SPC的起源與導入戰略
2.導入SPC緊急性與必要性
3.規格管理的危險性
4.SPC的核心工具
第二部分: 過程的受失控狀態
1.過程的普通原因與特殊原因
2.典型的受控狀態
3.典型的失控狀態
第三部分: 過程能力研究
1.過程能力研究的前提條件
2.過程能力指數的分類
3.過程能力指數的分級
4.過程能力指數與不合格品率之間的關系
第四部分: 如何活用直方圖控制過程品質
1.直方圖結構與衡量指標
2.如何活用直方圖來控制過程
第五部分: 量測系統研究
1.量測系統研究概況
2.量測系統研究的基本統計指標
3.量測系統的重復性與再現性(R&R)
第六部分: SPC導入整體規劃
1.過程能力初步診斷
2.關鍵參數的分類
3.關鍵參數的控制計劃
4.關鍵參數的控制圖使用規劃
5.關鍵產品的SPC目標設定.
第七部分: SPC導入執行
1.初始SPC站點選定
2.SPC數據採集方式的確定
3.SPC軟體的選擇
4.SPC系統的初步運行
第八部分: SPC推行成果檢討
1.PC推行成效
2.過程受控率檢討
3.改善措施的有效性檢討
4.SPC改善專案的設定方法
第九部分: SPC標准化與專案執行
1.SPC專案改善技巧
2.SPC專案改善效果評估
3.SPC體系標准化程序
第十部分: SPC現場規劃與導入計劃設定
『肆』 什麼是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就是對過程的管理,是達成目標的重要環節管理。
過程管理就是使用一組實踐方法、技術和工具來策劃、控制和改進過程的效果、效率和適應性,包括過程策劃、過程實施、過程監測(檢查)和過程改進(處置)四個部分,即PDCA循環四階段。
過程的任務在於將輸入轉化為輸出,轉化的條件是資源,通常包括人、機、料、法、環及檢測。增值是對過程的期望,為了獲得穩定和最大化的增值,組織應當對過程進行策劃,建立過程績效測量指標和過程式控制制方法,並持續改進和創新。
『伍』 談談對SPC框架的認識
網下,供參考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Accounting,CF)一詞,最早出現於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關於企業財務報表目標的暫行結論》、《財務會計和報告概念結構:財務報表的要素及其計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項目的范圍與含義》等3個文件中。按照FASB的解釋,CF是一個章程,是一個目標與基本原理相互關聯的有內在邏輯性的體系;這個體系能形成前後一致的會計准則,並指出財務會計與財務報表的性質、作用和局限性。
新會計准則是指導和形成規范的會計行為和處理方法,如果要明說CF的作用,則可以講是形成會計準的准則。
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為了規范公眾公司的會計行為、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出台了一系列會計准則,但事後人們發現各項准則在概念運用、處理程序與方法上缺乏協調性,甚至相互矛盾,為此,人們越來越覺得有必要制定一個概念框架以統一概念、協調矛盾和指引方向。FASB於1976年率先提出了「概念框架研究項目的范圍與含義」的研究計劃,並將其研究成果陸續以「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等文件形式予以發布,到2000年已經發布了《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標》、《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企業財務報表的要素》、《非營利機構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企業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和計量》、《財務報表的各種要素》、《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等七個文件。隨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和IASC也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別是1989年7月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公布的《編制和呈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的報告,對國際會計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國關於會計准則的廣泛介紹和普遍爭論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尤其是近十年,《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和一系列具體會計准則的公布和實施,使我國的會計標准在會計要素定義、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財務報告體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一致或協調。盡管如此,筆者認為就目前我國已經發布的會計准則或會計制度,特別是《企業會計准則》(1992)和《企業會計制度》(2001)來看,由於本身存在缺乏嚴謹的理論基礎、未形成嚴密的邏輯體系、缺乏廣泛的適用性、概念框架與會計准則的功能混用等問題,還不能承擔起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功能責任,而且也不符合國際上一般將概念框架單獨制定公布的通行做法。為此,我國有必要將會計的基本概念從准則或制度中分離出來,獨立地制定並公布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longyun9hao你好,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假如感覺還湊合的話,請採納一下,謝謝
『陸』 SPC導入可以降低哪些質量成本
1、Qsmart SPC可降低差錯率,減少返工和浪費,降低成本;
2、Qsmart SPC提高產品品質,預防質量事故,提高勞動成本;
3、Qsmart SPC可幫助企業在質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預防控制;
4、Qsmart SPC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發生;
5、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柒』 什麼是SPC
什麼是SPC、SPD與SPA?
1. SPC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統計過程式控制制,是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休哈特首創的。SPC就是利用統計技術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監控,發現過程異常,及時告警,從而達到保證產品質量的目的。這里的統計技術泛指任何可以應用的數理統計方法,而以控制圖理論為主。但SPC有其歷史局限性,它不能告知此異常是什麼因素引起的,發生於何處,即不能進行診斷,而在現場迫切需要解決診斷問題,否則即使要想糾正異常,也無從下手。
2. SPD
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即統計過程診斷,是20世紀80年代由我國質量管理專家張公緒首次提出的。1980年,張公緒提出選控控制圖系列。選控圖是統計診斷理論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統計診斷理論的基礎。1982年,張公緒又提出了「兩種質量診斷理論」,突破了傳統的休哈特質量控制理論,開辟了質量診斷的新航向。此後,我國又提出「多元逐步診斷理論」和「兩種質量多元診斷理論」,解決了多工序、多指標系統的質量控制與質量診斷問題。從此,SPC上升為SPD。SPD是利用統計技術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監控與診斷,從而達到縮短診斷異常的時間、以便迅速採取糾正措施、減少損失、降低成本、保證產品質量的目的。
目前,我國依據上述診斷理論已開發出兩種診斷軟體。一種是依據「兩種質量診斷理論」開發的應用軟體SPCD2000,用於診斷多工序生產線中上工序對下工序的影響;另一種是依據「多元逐步診斷理論」和「兩種質量多元診斷理論」開發的多元診斷軟體DTTQ2000,用於多因素相關條件下的診斷。而後者同時也考慮了上工序對下工序的影響。
3. SPA
SPA(Statistical Process Adjustment)即統計過程調整,是SPC發展的第三個階段。SPA可判斷出異常,告之異常發生在何處,因何而起,同時還給出調整方案或自動調整。SPA從90年開始提出,目前尚無實用性成果,正在發展之中。
『捌』 懂質量管理的老師請進
供免費的東西太少,以下供參考:
http://www.tmt.com.cn/03read.asp?news_ID=21
http://www.astway.com.tw/TOTAL.files/TOTAL.HTM
http://www.szceo.com/yinxiang/guanlirenyuan/e92.htm
『玖』 六西格瑪綠帶考試什麼時候出成績
優思學院的「六西格瑪綠帶課程」一旦完成後,隨時隨地都可以考試,課程內容包括:
定義 Define
定義是六西格瑪項目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把客戶的聲音轉化為關鍵質量的要求和通過各種工具去篩選對公司最具價值的項目,其後,定義關鍵質量的目標和改善的目標流程,最後,制定出項目章程。(十二個講題)
測量 Measure
測量是六西格瑪項目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要有效地收集、整理和闡述數據,以確定問題對象的現況,從而取得改善方向和改善目標。此階段須要各種統計學(特別是描述性統計學)的知識、抽樣(Sampling)的方法和計算,以及測量系統的方析(MSA)等等。(二十七個講題)
分析 Analyze
分析是六西格瑪項目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要進行科學化的問題原因分析—-首先找出可能的原因,再通過統計分析(特別是推論性統計學)的工具,包括假設檢驗,回歸分析等等,以便檢驗構成問題的可能原因中有哪些是關鍵的(Vital Few),有哪些是瑣碎(Trivial Many),以及這些原因和問題之間的實際關系。(十五個講題)
改善 Improve
改善是六西格瑪項目的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要通過各種改善工具,包括實驗設計,精益工具(Lean Tools),根據關鍵原因,尋找和選擇相對應的改善方案,重新改造整個過程系統。(七個講題)
控制 Control
控制是六西格瑪項目的第五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要維持改善後的成果,讓其過程穩定,才不至於倒退。此階段須要利用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和過程計劃等等的工具。(八個講題)
『拾』 spc的三個階段是
傳統SPC階段: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簡稱,即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運用統計技術對生產過程中的各工序參數進行監控,從而達到改進、保證產品質量的目的。
SPCD階段:[/]
SPCD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Diagnosis的簡稱,即統計過程式控制制與診斷, 它是SPC發展的第二階段。SPC雖能對過程的異常進行告警,但它並不能分辨出是什麼異常,發生於何處,即不能進行診斷,1982年我國首創兩種質量診斷理論,突破了休哈特質量控制理論,開辟了統計質量診斷的新方向。此後,我國質量專家又提出了多元逐步診斷理論和兩種質量多元診斷理論,解決了多工序、多指標系統的質量控制與診斷問題。
SPCDA階段:[/]
SPCDA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Diagnosis and Adjustment的簡稱,即統計過程式控制制、診斷與調整,它能控制產品質量、發現異常並診斷導致異常的原因、自動進行調整,是SPC發展的第三個階段,目前尚無實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