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如何看待黨的建設的主要成就
如何看待黨的建設的主要成就?黨做的事情都是對的
『貳』 如何將黨建工作可視化
圍繞開展「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繼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扎實做好支部黨建工作,實現各領域黨建工作全面過硬,黨支部全體成員發揮力量。
一是開展「三創三增」主題活動,促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黨支部為基本單元,黨小組為依託,圍繞創新爭活力、創優爭魅力、創建爭實力的主題,形成支部帶著黨員學,黨員領著群眾乾的新風正氣,在「做」上下功夫,圍繞中心工作走在先、做表率。
二是抓黨建促扶貧。支部把關鍵工作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主動扛起脫貧攻堅的責任,進駐包聯村與貧困戶和村幹部座談,探索扶貧攻堅的路子,使貧困戶按時脫貧。
三是推行社區黨建模式,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支部深化在職黨員「紅袖章」志願服務和共駐共建等活動,確保實現與社區黨組織共建統一達標規范。
四是突出規范達標,做實做細黨建工作,支部按照黨建工作要求,完善六個規范,細化工作,把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五是藉助互聯網+黨建,開展各種形式的黨建活動,將常務管理、組織生活、學習教育、互助交流、黨內監督、黨費交納等進行整合管理運用,實現黨建工作的移動化、信息化、智慧化。
『叄』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基層黨建工作重要成果是什麼
一、蘇州著力推進街道社區、單位和行業基層黨建共駐共建互聯互動,突出「街道搭台、部門出力、支部行動、黨員亮牌」,推動全市機關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單位、行業黨組織與街道掛鉤聯系,市級帶頭將180多個市級機關部門、企業、學校和醫院等單位全部按屬地劃分到19個街道中。同時,充分調動全市 3000多個「行動支部」共同參與到基層治理實踐中,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退(離)休黨員在社區網格主動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擔起治理責任、化解發展矛盾,增進城市居民福祉。
二、蘇州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設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委會,由蘇州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民政局黨委、市財政局黨組和市政府國資委黨委6個單位構成,由市委黨建辦負責召集研究城市領域基層黨建相關重要工作,齊抓共管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三、蘇州出台社區黨組織書記激勵保障十項措施,健全完善培養選拔、激勵保障等機制,加大優秀帶頭人選拔進街道班子或者事業副科崗位力度。全市先後統一招聘專職黨務工作者近600名,保證了基層黨建工作有人干、基層幹部培養有源頭。在全市建成5100多個「海棠花紅」先鋒陣地,廣泛覆蓋鎮街社區、開發園區、樓宇商圈。開發建設「蘇州智慧黨建信息平台」,實現「日常管理登平台,特色亮點上雲端」,推動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使黨在基層的每一個細胞都保持健康、每一個組織都堅強有力,著力提升組織力,不斷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肆』 黨建工作成效怎麼樣,歸根到底還是要看
主要都是取決於人際關系 的
黨建工作
其實是很虛擬的東西
『伍』 黨建成效如何評,評什麼,怎麼評
正在新時期,如何提高企業黨建 質量、創新黨建機制、構建黨建工作新體系,是不斷思考的課題。
在黨建工作中引入質量管理體系,把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管理運行機制中,實現統一操作、量化 評價、科學考核和持續改進,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可以使黨建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程序
『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其中最顯著的亮點有三個:一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二是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三是指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就是「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重要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布局頂層設計的科學完善,意義重大而深遠。
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歷史血脈,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貫穿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生態文明之所以擺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在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資源危機、生態災難、環境危機,以致發展不能持續,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類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積極推動、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克服危機的明智之舉。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注重節約資源,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5年來,舉國上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國近半數的省份積極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創建活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喜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下大力氣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很有遠見、很有深意的重大戰略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選擇這樣一個宏大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就是針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狀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明顯,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要盡快消除生態環境危機,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為主要標志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轉方式、調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制度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應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搞好制度建設。
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源頭上抓起。在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始終沒有突破50%。第二產業消耗了全國70%的能源資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機。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第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搞好「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節約了,有利於環境友好;環境友好的社會,資源的產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們必須節水、節地、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一要改革幹部考評制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准,代之以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評標准,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的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二要完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健全並嚴格執行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三要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態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如今,我們已經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征程上,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柒』 求反映基層黨建工作成果的電視專題片的腳本要怎麼寫
文無定法,沒有太嚴格的格式,不過腳本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既然叫腳本,就內是為拍攝提供容的依據,不同於一般的稿件,為畫面而寫,又不能重復畫面。如果詳細的話,要標出每句話對應的鏡頭和景別,以及同期聲,字幕等。網上腳本不少,可以找一個參考一下。我這里也有,可惜沒有基層黨建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