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會議成果包括

會議成果包括

發布時間:2021-07-31 20:35:21

『壹』 會議成效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 欠缺目標或目標不準確
◆ 欠缺議程
◆ 與會者人選不當,或者與會者人數太多或太少
◆ 會議時間、地點不當
◆ 開會的通知時間不當
◆ 開會通知的內容欠周詳
◆ 會議場地設備欠佳
◆ 與會者沒有作充分准備
◆ 未定明會議的終止時間以及每一項議題的時間分配
◆ 會議不準時開始
◆ 以前的會議太多,使與會者一聽說要開會,都感到厭煩
◆ 開會次數太少,使每次會議的議題過多
◆ 在會中的交誼活動
◆ 外界的干擾
◆ 與會者離題
◆ 主持人離題
◆ 讓沒有必要留在會場的與會者留在現場
◆ 資料不充足,決策偏頗
◆少數人壟斷會議
◆與會者之間交頭接耳
◆與會者不表明真正的感受或意見
◆與會者之間爭
◆與會者與主席爭論
◆視聽器材發生故障
◆與會者欠缺熱心
◆會議超出預定時間
◆主持人未能總結會議的成果
◆欠缺會議記錄
◆對決議落實不力
◆不對會議的成敗得失進行總結
◆不解散已完成任務的委員會或工作小組
◆與會者對會議感到不滿

『貳』 會議成效的影響因素包括哪些

◆ 欠缺目標或目標不準確
◆ 欠缺議程
◆ 與會者人選不當,或者與會者人數太多或太少
◆ 會議回時間、地點不當
◆ 開會的通知時間不當
◆ 開會通知的內容欠周詳
◆ 會議場地設備欠佳
◆ 與會者沒有作充分准備
◆ 未定明會議的終止時間以及每一項議題的時間分配
◆ 會議不準時開始
◆ 以前的會議太多,使與會者一聽說要開會,都感到厭煩
◆ 開會次數太少,使每次會議的議題過多
◆ 在會中的交誼活動
◆ 外界的干擾
◆ 與會者離題
◆ 主持人離題
◆ 讓沒有必要留在會場的與會者留在現場
◆ 資料不充足,決策偏頗
◆少數人壟斷會議
◆與會者之間交頭接耳
◆與會者不表明真正的感受或意見
◆與會者之間爭
◆與會者與主席爭論
◆視聽器材發生故障
◆與會者欠缺熱心
◆會議超出預定時間
◆主持人未能總結會議的成果。
◆欠答缺會議記錄
◆對決議落實不力
◆不對會議的成敗得失進行總結
◆不解散已完成任務的委員會或工作小組
◆與會者對會議感到不滿

『叄』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會議成果

此次會議上對民族問題有了很多新的概括。例如在「民族問題」的內涵上,過去強調民族問題是處理民族之間的關系問題,在此次會議上則指出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也同時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這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對民族問題內涵的認識。

『肆』 用來概括反應會議精神和會議成果的文件稱為什麼

用來概括反應會議精神和會議成果的文件,稱為什麼這稱為文件總結?

『伍』 黨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承擔著謀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議程主題
1、聽取和審查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2、審查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3、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4、選舉十九屆中央委員會;
5、選舉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陸』 中共一大會議成果及其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後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別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下旬,除旅法小組因路途遙遠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陸續抵達上海。由於當時革命活動處於秘密狀態,所以,參加會議的外地代表,統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學暑假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內。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共開了7次會議。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會議(馬林後來又出席了第六次會議)。他們代表共產國際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馬林還介紹了共產國際的情況。接著擬定了會議日程。在24日的會議上,各地代表匯報了工作,並交流了經驗。25日至26日,大會休會,由黨綱起草委員會起草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劃。27日至29日,大會繼續進行,連續3天詳細討論了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各地代表在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30日晚,舉行第六次會議時,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闖進了會場,當詢問他時,他答稱走錯了地方。其實這個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個暗探。他的行動引起了與會人員的警覺。會議立即中斷,代表們迅速分頭離開。十幾分鍾後,法國巡捕趕來,包圍並搜查了會場,但一無所獲。當晚,代表們商量改換會議地點,在李達夫人(她是浙江嘉興人)的提議下,決定到嘉興南湖去開完最後一次會議。7月31日,代表們來到南湖,在一艘遊船上舉行了第七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至此,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但由於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柒』 如何寫會議成果報告及其構成

把會議幾部分的東西加起來,整理一下就大概的思路就出來了!我寫這個就是這樣搞定的。

『捌』 中共七大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01 中共七大取得的成果包括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總結了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經驗與教訓,指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舉行的會議。這次大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會,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此次會議出席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毛澤東在會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針》的講話,指出“七大”的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

中共七大取得的成果包括:

1、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指出,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立即廢止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如果國民黨發動內戰,人民就用革命的戰爭,打到反動派,建立新中國。

2、總結了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經驗與教訓,指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3、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七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傾向。

4、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大會選舉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選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5人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玖』 里約會議的會議成果

會議取得了重要成果,設定了地球憲章、行動計劃、公約、財源、技術轉讓及制度6大議題,並成功地通過了《里約環境發展宣言》(又稱《地球憲章》)和《對世紀議程》,簽定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森林公約》等重要文件。在這次會議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不可分割性被廣泛接受,「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被否定;停滯多年的南北對話開始啟動,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南北合作的誠意;國家主權、經濟發展權等重要原則得到維護;發展中國家在一些會議上發揮了主導作用。

『拾』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胡錦濤在報告中闡述了過去五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新成就: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連年顯著增加,物價基本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

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各級各類教育迅速發展,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就業規模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社會管理逐步完善。

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推進,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任務順利完成,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面加強,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顯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與內地經貿關系更加緊密。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達到新水平。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項外交工作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廣泛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卓有成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重大成果。黨內民主不斷擴大。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幹部教育培訓取得重要進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

胡錦濤指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一,黨的十七大會議主要議題:
1,聽取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
2,審議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
3,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正案》;
4,選舉黨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5,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二,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dxp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三,報告內容: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開幕式上的報告分為十二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十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四,十七大精神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5年的工作,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突出了高舉旗幟、科學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和加強自身建設四個重點,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和重視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描繪了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是中國共產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行動綱領。

閱讀全文

與會議成果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