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題學習生活會的做法和成效如何寫
認識到自己沒好好學習啊,以後會努力改正,OK 分數太低,打字麻煩,而且老師既然能叫你上去,一說明你這人學習態度還是有的,肯知錯肯上進,二是
⑵ 基層班組建設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成果有哪些
為全面打造收費站優質服務品牌,根據《晉城公司創建收費特色班組活動的通知》的要求,為更好將創建收費「特色班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結合我站實際,特製定創建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服務質量為核心,認真踐行「三個服務」,緊緊圍繞收費站精細化管理,與創先爭優、「六比六看」活動相結合,深入開展「特色班組」創建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積極因素,合力推進潤城收費站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創建活動領導小組。
三、主要目標內容
通過各班組創建活動的開展,努力實現「一個完成三個提高」,即收費任務完成,規范管理得到提高,文明服務得到提高、業務水平得到提高。
1、堅持應征不漏,完成費收任務。積極開展整治特權車、人情車活動,嚴格核查免費車、公務車,嚴格執行「綠色通道」政策,治理闖卡車輛,開展促營銷增費收活動,不斷提高通行費徵收能力和依法征費水平。做到收費標准執行率100%,通行費收入及時上繳率100%,努力完成年度通行費徵收任務。
2、強化文明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微笑服務、文明禮儀手勢服務、收費人員精神風貌、特殊事件處理等方面的規范與統一,堅持「在崗一分種,敬業六十秒」,力所能及地為司乘人員提供開水、維修工具、外用醫葯和信息咨詢等便民服務,熟悉輻射地旅遊、住宿、餐飲、物流、特產等情況,不斷拓展延伸服務;努力為司乘排憂解難,避免因服務態度、糾紛處理不當引發的服務投訴;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使員工從意識到行動上都有質的變化,實現服務水平整體提高。
3、強化精細管理,提高綜合實力。結合站內考核,年度工作目標細分到班組,簽訂目標責任書,促進收費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制度化;嚴格執行《山西省高速公路崗位職責工作標准手冊》要求,加強收費現場和監控監視管理,進一步加大特殊事件和特情車輛的稽查力度,對可能造成費源流失的情況進行仔細核查;強化員工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樹立「高速公路無小事」的理念,真正從司乘人員的角度去踐行換位,
4、強化指標控制,提高業務技能。加大對收費流程和工作過程的控制,發卡差錯率8‰、收費差錯率0.1‰、廢票產生率0.1‰、放行速度:入口發卡10秒/輛、出口客車18秒/輛出口貨車30秒/輛、IC卡內部遺失率0.1%、闖卡車輛督辦率90%,票證結帳准確率100%,確保便民服務設施「四常備」(開水、維修工具、外用醫葯、地圖冊)齊全;綠色通道開通率100%;收費廣場干凈整潔;同一車道排隊等候過站的車輛不超過(含)5輛車;實現業務水平整體提高。
四、創建內容
1、比業務,創建快速放行班組。收費監控員通過日常對六項指標(長短款、車牌錯誤輸入、車型錯誤輸入、作廢票據、入口發卡時間,出口收卡時間)的考核,看誰的業務指標控制最好。
2、比管理,創建低差錯率班組嚴格執行《山西省高速公路車輛車型判定標准》,准確判定車型,通過規范班組成員行為和操作,及時調整班組成員情緒,控制入口發卡差錯率。
3、比服務,創建文明服務班組採取收費監控室對工作人員微笑服務、禮儀手勢、儀容儀表、文明用語等方面實時檢查和24小時圖像回放,統一評比,看誰的服務最出色。
4、比團結,創建愛心班組利用會議、學習、培訓、集體活動等平台,看班組的參與率與協作能力,展示班組成員間的互助合作精神,關心周圍同事和工作區周圍閑散人員,主動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惡劣天氣主動為司乘人員送上開水、食物,和安排住宿事宜等。
5、比結帳速度,創票證規范班組採用票證室對班組交接、領用、結帳時間和准確率、規范性進行評比考核,看哪個班組最好,要求班前領用有條不紊,交接班穩、快、准;班後結帳規范、快速、准確;票證結收時間短,效率高。各班組按照班組創建目標,還可以從文藝、體育等方面選題開展活動,集中開展特色的創建活動,看哪個班組活動開展最具實效,最能展示班組優勢,最能形成個性特色。
五、創建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准備與選題(3日)。綜合辦制定創建方案,結合各班組實際,選擇創建主題。
第二階段:活動與考核(3月20日)。根據選題,各班級認真地開展活動,按創建內容要求進行考核。
第三階段:總結與評比(4月21動情況進行匯總評比,對活動中涌現的優秀人物、先進事跡給予表彰,總結交流經驗,推廣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推進收費站運營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
六、活動要求
(一)認真組織、提高認識。要從收費站精細化管理「五精四細三轉變」理念和踐行"三個服務"的要求出發,以精細化的要求指導創建活動,全體員工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真正投入到活動中來,並把創建活動作為提升精細化管理工作的一個平台,從思想上達成一致,行動上擰成一股勁。
(二)抓好典型,全面提高。樹立各方面的典型,以先進帶動後進,發揮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地推動整體工作協調發展。
(三)充分利用網路平台。建立潤城收費站QQ群,收集創建規章放在群共享,供員工參考;各班組要收集創建活動中的優秀人物事跡,每周一發表於群熱點,作為活動評比的項內容;全體員工在活動過程中的好的想法建議和工作感悟,及時發表於群論壇,增加班組的考核分值;各班組要把創建成果於29日前發表於群論壇,我們要充分利網路資源,使創建活動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
⑶ 方法技術試驗與成果
為了更好地總結銅綠山銅鐵礦勘查技術,為銅綠山礦深部及外圍提供技術支撐,結合地質及地形情況,開展了高精度重力、磁法方法技術、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試驗工作。試驗工作始於2011年11月,布置在銅綠山4線、15線、19線,完成了剖面長度8760m。
(一)高精度磁法試驗
高精度磁法試驗採用的儀器是微機質子磁力儀GSM—19T,屬高精度微機質子磁力儀,儀器雜訊誤差及一致性誤差很小,滿足《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對儀器精度的要求。磁測試驗投入1個野外台班,一個日變觀測站。高精度磁法試驗總有效測點為876點,質檢點數為58點,經統計計算磁測質檢總均方誤差為±2.9nT(小於±5nT),滿足規范要求。
(二)高精度重力試驗
高精度重力試驗共投入2台套CG-5型全自動重力儀,該儀器為加拿大生產,是目前我國引進最先進測地重力儀,完成1000個有效測點。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試驗組質量檢查隨野外生產同時進行,質檢點在全測區基本均勻分布。完成重力有效點1000個,完成質量檢查點52個,檢查率5%。
(三)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試驗
試驗研究的場地選擇遵循從已知到未知的原則,在已知礦區根據方法理論上的有效性,選擇適合於工作區的探測裝置;探索有效的野外施工裝置、採集時間及軟體解釋等方面壓制強干擾的有效途徑,依據試驗研究本身的科學規律,研究組選擇了銅綠山礦4線、15線、19線作為試驗場區,試驗剖面長度近8km,試驗時間始於2011年11月。
(四)方法技術試驗成果
銅綠山4線(CSAMT)試驗成果:銅綠山4線(CSAMT)試驗工作野外施工時間為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歷時2個多月,由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術研究院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及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地質勘查院共同開展試驗工作。根據試驗要求,對測量裝置頻段、頻點設置,單個採集循環時間,場源AB長度,發射電流大小,收發距離,接受點距等逐一進行試驗。利用試驗採集數據,進行系列反演計算,並結合地質鑽探資料及岩礦石物性參數,繪制以下試驗成果圖(圖4-1):
圖4-1 銅綠山銅鐵礦4線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反演綜合成果圖
1—中下三疊統嘉陵江組第三段灰岩;2—中下三疊統嘉陵江組第二段灰岩;3—中下三疊統嘉陵江組第一段白雲岩;4—下三疊統大冶組第四段大理岩;5—下三疊統大冶組第三段大理岩;6—石英二長閃長玢岩;7—矽卡岩;8—視電阻率等值線;9—鑽孔;10—銅礦體;11—鐵銅礦體;12—露采邊界
(五)銅綠山銅鐵礦方法技術試驗成果總結
綜合4線、15線、19線高精度重磁及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CSAMT)試驗,對其方法技術及應用進行總結。
(1)傳統的重磁方法對勘查深部礦依然有效,在解釋時,結合地質及礦床特點及物性特徵綜合解釋。
(2)根據銅綠山礦接觸交代成礦特徵,在尋找深部隱伏礦時,一般表現為高磁異常和較高的重力異常,為深部找礦提供線索。
(3)相對於常規電測深勘探深度淺、解析度低的特點,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CSAMT)以其勘探深度大、解析度高的特點,其CSAMT方法對地質體的電性變化反應非常靈敏,CSAMT數據經反演之後的資料可以比較准確地反映地質體的界面。
(4)銅綠山CSAMT方法技術試驗,勘探深度達到1400m,雖不能直接指示礦體的賦存位置,但是通過對電阻率剖面電性特徵有效的分析,可以推斷可能賦存礦體的部位。
(5)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勘查深部金屬礦時,重力—磁法—電法組合方法效果較好,並要求技術人員充分了解工區的大概地質情況、地層岩性、岩體可能的分布狀況,充分了解不同地質體的物性參數特徵,如電性特徵、密度特徵、磁性特徵。
(6)通過試驗剖面的數據處理,CSAMT法視電阻率剖面仍比較准確地反映地質體的變化情況,其深部電性結構表現為中高電阻率過渡特徵,而過去為非低阻特徵。因此,「高磁—高重—中高阻過渡電性異常」是銅綠山找礦方法技術模式,為本區尋找類似礦床指明方向。
⑷ 如何做好實踐活動整改落實的做法和成效
抓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在落實,只有真正做好落實,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教育實踐活動才能見成效。
一、制定方案。根據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列出整改問題清單,認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目標、任務、措施、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等。對不聚焦「四風」問題、不針對本地實際、整改措施不具體的問題,要督促改進。要針對存在的問題,確定具體整改事項,制定個人整改目標和措施。向群眾作出公開承諾,明確完成時限,接受群眾評價和監督,讓群眾看到領導班子及機關幹部解決問題的決心。
二、加強整改。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陽奉陰違,不作為、亂作為,違反財經紀律,公款吃喝、奢侈浪費,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等問題,採取堅決措施,一項一項整治。要結合履行職能職責和作風建設實際,分別確定各自的整治重點,尤其要把整治侵害群眾利益行為作為重中之重,從活動一開始就集中力量專項整治,確保整改成效。著力解決部分村幹部政治意識和紀律觀念不強、作風簡單粗暴、施政行為不規范的問題。
三、完善制度。圍繞解決「四風」方面突出問題,建立健全、行得通、指導力強、能長期管用的制度規定,推動改進作風常態化、長效化。要全面梳理已有的制度,結合實際做好「廢、改、立」工作,總結基層創造和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有效做法,及時把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用制度機制固定下來。要強化制度執行,提高黨員幹部依法按制度辦事意識,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無視制度的問題,維護制度的權威性。
教育實踐活動告一段落後,要搞好「回頭看」,繼續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實,鞏固擴大活動成果。
⑸ 主要做法與成效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各相關盟市人民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探索創新機制,穩步推進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1.加強領導,營造氛圍,試點工作組織有力
一是自上而下,地方各級政府成立領導小組。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主席任組長的和諧礦區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各試點盟市、旗縣均成立和諧礦區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建立聯合執法機制,落實了人員和經費。二是加強督促協調,統籌推進試點。將和諧礦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多次組織開展督促協調,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完善試點工作措施和制度。三是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實地調研發現,和諧礦區建設贏得了試點礦山企業和礦區周邊群眾的認同和支持。
2.統籌規劃,收益共享,礦區群眾得實惠
一是明白搬遷,明細補償。各試點縣級人民政府均建立礦區拆遷與補償辦公室,出台包括土地、青苗、房屋等補償在內的移民安置補償管理辦法,統籌協調本地礦區群眾搬遷與補償事宜,實現平穩和諧搬遷,依法依規補償,試點地區人均征地補償資金較5年前翻了一番。二是專項補償,專款專用。噸煤提取5~15元的煤炭礦區居民搬遷和礦區生態恢復補償金,專項用於礦區居民的搬遷補償、居住安置、就業培訓、社會保障和環境綜合治理等支出。試點地區累計投入資金103.3億元,完成移民搬遷25269戶71650人,安排移民安置房29323套,近300萬平方米。三是積極創新機制,促進穩定增收。試點地區2個新建礦山由政府入股20%~30%,分紅收益專項用於民生支出;部分礦山以保底分紅的辦法吸納礦區群眾入股,保障群眾穩定增收;部分旗縣積極探索征地拆遷款和土地作價入股礦山的新機制。四是支持造血,自我發展。鼓勵農牧民購買車輛、礦山機械設備,圍繞資源開采發展相關產業,引導推動村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過渡。
3.部門聯動,化解矛盾,保障礦區穩定發展
一是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礦山企業所在鄉鎮均成立專職機構,負責礦地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建立政府、企業和農牧民代表共同參與的矛盾協調機制。二是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重大事項申報制度和評估報告備案制度,實行「紅、黃、綠」三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體系。三是建立國土、公安聯合執法新機制,成立國土資源警察隊伍,形成「合署辦公、合力工作、密切合作、聯合執法、快速反應」工作新格局,維護社會穩定。四是搭建礦地矛盾協調化解平台,把公安、檢察、法院、信訪四種調解機制緊密結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一年來,鄂爾多斯市礦區矛盾糾紛發生批次和人次分別下降69%和25%,未發生因礦山開發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及越級上訪事件。
4.嚴保環境,積極治理,確保礦區環境友好
一是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全區保證金繳存率達到95.2%,繳存保證金20.837億元。二是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監管不力的地區和不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礦山,實行土地、礦業權出讓限批,強力推進礦山環境整治工作。三是開展「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活動,試點地區新建礦區防風固沙林550平方公里,礦區綠化面積達到3231萬平方米,礦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基本實現重點礦區園林化、大型礦井公園化、儲煤場地封閉化、運煤道路標准化。四是組織實施企業營造節能減排碳匯林行動,按照每生產10噸煤捐植一棵節能減碳樹的標准,試點地區累計建成碳匯林9.6萬畝。五是加大對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治理力度,從生產礦山每噸煤提取資金中統籌1~2元,搬遷補償老采空區、無業主井田內的居民。
5.嚴格准入,優化布局,促進礦區資源節約
一是嚴格落實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最低開采規模製度。試點地區嚴格執行新建井工煤礦建設規模不低於120萬噸/年、露天煤礦不低於300萬噸/年制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大大提高。二是持續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優化礦產開發布局,提升產業集中度。通過礦業權設置方案和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工作,試點地區煤炭礦山和非煤礦山分別減少45.7%和14.8%。三是不斷提高行業准入門檻,煤礦安全和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試點地區機械化綜采率由不足10%提高到90%以上,單個工人日均產煤從不足2.5噸提高到19噸,增長近8倍,煤炭平均回採率提高到80%以上,露采礦井達到90%以上。四是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層次明顯提升。鄂爾多斯市建設了煤矸石發電、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一大批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煤電就地轉化,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引進實施一批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項目,煤化工生產能力達到千萬噸級。
⑹ 行政機關公文寫作,做法和成效怎麼區分
做法通常是指完成該項工作的步驟,而成效則是指完成該項工作後的取得的效果
⑺ 三山鎮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班子、強隊伍,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解決當前社會基層諸多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乾部、管好乾部。為此,該鎮主要抓好三支力量的建設。
1、切實加強黨委班子的自身建設。首先講團結。鎮黨政主要領導經常交心談心,班子成員相互尊重,有意見當面提,不在背後議論,不利於班子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班子團結的事不做,自覺維護班子的形象。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和組織生活會,交換工作意見,增進相互了解,使班子成員既在工作職責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又在執行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整體。其次是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決策能力。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不斷加強領導幹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健全了《三山鎮三套班子成員議事制度》、《例會制度》等,採取黨委會和每月黨政聯席會議等形式對重大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決定。黨政一把手帶頭遵守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一言堂」和「家長制」,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規范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每年都從省、市委黨校聘請專家教授進行輔導授課,把工作實際和個人思想結合起來,積極撰寫論文,提升工作水平,促進工作。
2、切實加強機關幹部和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在機關幹部隊伍建設上,該鎮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認真貫徹黨管幹部的要求,不斷完善選人用人公正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幹部能上能下、選優汰劣的選人用人公正機制,建立並實行機關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任前公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責任制等制度,提高群眾對幹部選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通過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一站式辦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層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得到及時幫助解決,深受群眾好評。
(二)建機制,抓載體,促進黨建工作上檔次、創特色。
制度作保證,載體為平台,是確保黨建工作整體推進的有效措施。為此,該鎮在創建「六好」鄉鎮黨委活動中,以「三級聯創」工作為載體著重抓好4個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格局。鎮黨委堅持黨要管黨原則和從嚴治黨方針。每年年初的黨委工作會議上,鎮黨委與各支部(黨委、總支)分別簽訂了年度崗位責任制,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層層建立、落實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了各基層組織抓黨建的基本要求,納入全年工作總目標,形成了在鎮黨委統一領導下,書記負全責、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委員分頭抓、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黨建工作大格局。堅持鎮黨委研究黨建工作專題會議制度及每月一次基層組織工作例會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村居抓黨建的責任意識,「黨支部不抓黨組織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就是不稱職」成為一種共識,各支部抓黨建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大大提高,形成全鎮上下齊抓基層黨建的濃厚氛圍。
2、認真抓好「五好」村黨支部建設。深入開展創「五好」村黨支部建設活動,全面推進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從實際出發,組織四個億元村,廣泛開展「學美嶺,創五好」活動,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規范「三薄兩冊」和崗位目標制、黨員群眾議事代表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把4個村樹立為「雙文明」億元村的典型。全面推行「村務公開、民主聽證」制度及農村集體會計委託代理制度,各村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建立健全財務預決算、財產保管、固定資產使用管理、民主理財、定期審計、開支審批、會計交接等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村財務民主管理、經濟合同及基建項目管理、集體提留和資金籌集管理制度等,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