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哪裡有賣電玩
呵呵,這個你要去跟那些開電玩的地方討論要不要轉讓店鋪了,真心據我所知在臨高沒有賣這個的。。
㈡ 我是河北唐山古冶農村的,結婚兩年,我爸的房子是平房,如果我爸把房子過戶給我,需要我老婆和我媽到場么
一、辦理流程:委託測繪配圖→委託評估→繳稅→申請填表→交驗書證→受理登記→權屬審核→交費領證
二、所需證件:
1、土地使用權證(核對原件,收復印件;商品房、成套住宅、房改房上市暫免此項)
2、房屋所有權證、共有權證
3、買賣契約
4、稅票
5、圖紙
6、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表
7、買賣雙方及其配偶有效身份證件、婚姻狀況有效證件(核對原件,收復印件);喪偶、離異、未婚的應提交相應的死亡證明、離異證明及婚姻狀況聲明書
8、買賣一方或雙方為單位的還需提交:
(1)機構代碼證及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2)法人授權委託書
(3)法定代表人及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
(4)出讓方屬國有的需經上級主管部門(縣處級及以上)同意;屬集體所有的需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並經上級主管部門(縣處級及以上)同意;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需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通過,提交經工商局確認的公司章程、董事會成員名單或股東名單
9、出售國有住房需經當地市房改辦審批
10、登記機關認為需要的其他證明文件
提示:
1、買賣雙方須持本人身份證件親自辦理登記
2、買賣雙方如需委託他人辦理登記的,須出具經公證的委託書,港澳台及境外人士委託的須經公證或中國駐外使(領)館認證
三、過戶涉及費用:
核檔出圖費 55元
住房登記費為80元/件;非住房登記費為550元/件
住房轉讓手續費為6元/㎡(房改房首次上市減半);
非住房轉讓手續費為10元/㎡
四、涉及稅費:(12月18日最新政策)
1. 產證年限滿2年,免收營業稅。
2. 契稅 成交價或評估價(取最高的)的 1.5%
五、辦理時間:
周一至周五 上午9點到中午12點 下午2點到下午5點
六、辦理周期:
一般登記後10-15個工作日。
㈢ 唐山市古冶區民生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唐山市古冶區民生投資有限公司是2007-11-2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唐山古冶區京華西道一號(京華辦事處院內)。
唐山市古冶區民生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204669070537E,企業法人王淑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唐山市古冶區民生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對城市建設的非金融性投資、投資咨詢;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租賃經營;對古冶區內閑置資產國有資產進行經營(出租、轉讓)及區政府授權經營管理的其他項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唐山市古冶區民生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唐山市古冶區民生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唐山哪的大骨湯技術轉讓
唐山大骨頭湯做的最好吃的地方就是古冶區,如果你想轉讓,就必須上古冶區專業的地方找專業人士去商業專業的事宜,才能完成技術轉讓
㈤ 唐山惠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唐山惠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9-28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唐古路古冶西工房路北側商業房。
唐山惠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204MA094G422N,企業法人薄建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唐山惠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計算機系統服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辦公用品、體育用品及器材、家用電器、電子產品、音響設備、儀器儀表、教學用具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唐山惠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㈥ 唐山古冶唐家莊有天天快遞嗎
好像有了,因為前年的時候我同事接手過天天,後來他轉讓了,現在古冶那應該還在運轉著呢
㈦ 請問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或石家莊市辛集市有沒有網吧要轉讓
11個地級市,36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108個縣、6個自治縣 石家莊市 轄6個市轄區、12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長安區。 長安區 橋東區 橋西區 新華區 裕華區 井陘礦區(礦山街道) 辛集市(辛集鎮) 藁城市(廉州鎮) 晉州市(營里鎮) 新樂市(長壽鎮) 鹿泉市(獲鹿鎮) 平山縣(平山鎮) 井陘縣(微水鎮) 欒城縣(欒城鎮) 正定縣(正定鎮) 行唐縣(龍州鎮) 靈壽縣(靈壽鎮) 高邑縣(高邑鎮) 趙縣(趙州鎮) 贊皇縣(贊皇鎮) 深澤縣(深澤鎮) 無極縣(無極鎮) 元氏縣(槐陽鎮) 唐山市 轄6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路北區。 路北區 路南區 古冶區 開平區(開平鎮) 豐潤區 豐南區(豐南鎮) 遵化市 遷安市(遷安鎮) 遷西縣(興城鎮) 灤南縣(倴城鎮) 玉田縣(玉田鎮) 唐海縣(唐海鎮) 樂亭縣(樂亭鎮) 灤縣(灤州鎮) 秦皇島市 轄3個市轄區、3個縣、1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海港區。 海港區 山海關區 北戴河區 昌黎縣(昌黎鎮) 盧龍縣(盧龍鎮) 撫寧縣(撫寧鎮)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 邯鄲市 轄4個市轄區、1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叢台區。 叢台區 復興區 邯山區 峰峰礦區(臨水鎮) 武安市(武安鎮) 邯鄲縣(南堡鄉東小屯村) 永年縣(臨洺關鎮) 曲周縣(曲周鎮) 館陶縣(館陶鎮) 魏縣(魏城鎮) 成安縣(成安鎮) 大名縣(大名鎮) 涉縣(涉城鎮) 雞澤縣(雞澤鎮) 邱縣(新馬頭鎮) 廣平縣(廣平鎮) 肥鄉縣(肥鄉鎮) 臨漳縣(臨漳鎮) 磁縣(磁州鎮) 邢台市 轄2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橋東區。 橋東區 橋西區 南宮市(鳳崗街道) 沙河市 邢台縣(邢台市橋東區) 柏鄉縣(柏鄉鎮) 任縣(任城鎮) 清河縣(葛仙庄鎮) 寧晉縣(鳳凰鎮) 威縣(洺州鎮) 隆堯縣(隆堯鎮) 臨城縣(臨城鎮) 廣宗縣(廣宗鎮) 臨西縣(臨西鎮) 內丘縣(內丘鎮) 平鄉縣(豐州鎮) 巨鹿縣(巨鹿鎮) 新河縣(新河鎮) 南和縣(和陽鎮) 保定市 轄3個市轄區、18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新市區。 新市區 南市區 北市區 涿州市 定州市 安國市 高碑店市 滿城縣(滿城鎮) 清苑縣(清苑鎮) 淶水縣(淶水鎮) 阜平縣(阜平鎮) 徐水縣(安肅鎮) 定興縣(定興鎮) 唐縣(仁厚鎮) 高陽縣(高陽鎮) 容城縣(容城鎮) 淶源縣(淶源鎮) 望都縣(望都鎮) 安新縣(安新鎮) 易縣(易州鎮) 曲陽縣(恆州鎮) 蠡縣(蠡吾鎮) 順平縣(蒲陽鎮) 博野縣(博陵鎮) 雄縣(雄州鎮) 張家口市 轄4個市轄區、1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橋西區。 橋西區 橋東區 宣化區 下花園區 宣化縣(張家口市宣化區) 康保縣(康保鎮) 張北縣(張北鎮) 陽原縣(西城鎮) 赤城縣(赤城鎮) 沽源縣(平定堡鎮) 懷安縣(柴溝堡鎮) 懷來縣(沙城鎮) 崇禮縣(西灣子鎮) 尚義縣(南壕塹鎮) 蔚縣(蔚州鎮) 涿鹿縣(涿鹿鎮) 萬全縣(孔家莊鎮) 承德市 轄3個市轄區、5個縣、3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雙橋區。 雙橋區 雙灤區(雙塔山鎮) 鷹手營子礦區(鷹手營子鎮) 承德縣(下板城鎮) 興隆縣(興隆鎮) 隆化縣(隆化鎮) 平泉縣(平泉鎮) 灤平縣(灤平鎮) 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鎮) 寬城滿族自治縣(寬城鎮) 滄州市 轄2個市轄區、9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4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運河區。 運河區 新華區 泊頭市 任丘市 黃驊市(黃驊鎮) 河間市(瀛州鎮) 滄縣(滄州市新華區) 青縣(清州鎮) 獻縣(樂壽鎮) 東光縣(東光鎮) 海興縣(蘇基鎮) 鹽山縣(鹽山鎮) 肅寧縣(肅寧鎮) 南皮縣(南皮鎮) 吳橋縣(桑園鎮) 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 廊坊市 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安次區。 安次區 廣陽區 霸州市 三河市 固安縣(固安鎮) 永清縣(永清鎮) 香河縣(淑陽鎮) 大城縣(平舒鎮) 文安縣(文安鎮) 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廠鎮) 衡水市 轄1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桃城區新華路。 桃城區 冀州市(冀州鎮) 深州市(深州鎮) 饒陽縣(饒陽鎮) 棗強縣(棗強鎮) 故城縣(鄭口鎮) 阜城縣(阜城鎮) 安平縣(安平鎮) 武邑縣(武邑鎮) 景縣(景州鎮) 武強縣(武強鎮)參考資料:
㈧ 我在古冶一家火鍋店打工工作時間摔倒,左手腕軟骨挫傷,請問老闆應負什麼責任
gōng shāng]
工傷
編輯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工傷亦稱「公傷」、「因工負傷」。職工在生產勞動或工作中負傷。根據國家規定,執行日常工作及企業行政方面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從事緊急情況下雖未經企業行政指定但與企業有利的工作,以及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工作而負傷者,均為工傷。1953年1月2日政務院修正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工人與職員因工負傷,其全部診療費、葯費、住院費、住院時的膳食費與就醫路費均由企業行政負擔;醫療期間工資照發;確定為殘廢時,視其殘疾程度,由勞動保險費中按月付給因工殘疾撫恤費或因工殘疾補助費。[1]
中文名
工傷
外文名
occupational injuries
別稱
產業傷害、職業傷害
法律
《勞動法》
目錄
1產生背景
2認定范圍
3主要種類
4鑒別方法
5工傷認定
▪責任認定
▪申請流程
6工傷保險
7賠償種類
▪醫療費
▪誤工費
▪護理費
▪致殘後
▪因工死亡
▪非法用工
▪交通事故
▪其他情形
8賠償標准
9監督管理
10法律法規
11注意事項
12維權建議
產生背景
編輯
工傷是工作傷害的簡稱,亦稱職業傷害(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生產勞動過程中,由於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機體組織的突發性意外損傷,如因職業性事故導致的傷亡及其急性化學物中毒。
1921年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公約中對「工傷」的定義是:由於工作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事故為工傷。
1964年第48屆國際勞工大會也規定了工傷補償應將職業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包括在內。因此,當前國際上比較規范的「工傷」定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由工作引起並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傷害和職業病傷害。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認定范圍
編輯
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
我國原勞動部1996年發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對工傷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職工由於下列情形之一引起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其范圍為:
1.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繫到本單位重大利益的。
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於本單位有關的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職業病的。
4.在生產工作時間和區域內,由於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的,或者由於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5.因履行職責遭致人身傷害的。
6.從事搶救、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
7.因公、因戰致殘軍人復原專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
8.因公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傷害或者失蹤的,或因突發性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9.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屬工傷。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三)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2](上下班途中受傷指的應當是在合理時間、路線上發生的,且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工傷保險條例
關於工傷分類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3]
主要種類
編輯
1.按受傷程度分類:一般分為輕傷和重傷。也可分為
⑴輕傷;
⑵中度傷;
⑶無生命危險的重傷;
⑷有生命危險的重傷;
⑸危重、存活和不明。
2.按致傷因素分類:
⑴機械性損傷:如銳器造成的切割傷和刺傷,鈍器造成的挫傷,建築物倒塌造成的擠壓傷,高處墜落引起的骨折;
⑵物理性損傷:如燙傷、燒傷、凍傷、電損傷、電離輻射損傷;
⑶化學性損傷:如強酸、強鹼、磷和氫氟酸等造成的灼傷。
3.按受傷部位分類:可分為顱腦傷、面部傷、胸部傷、腹部傷和肢體傷。
4.按皮膚或粘膜表面有無傷口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
5.按受傷組織和器官多寡分為單個傷和多發傷。
老工傷
至2012年,老工傷缺乏准確的概念定義,在工傷保險實務中,一般理解是將發生在1996年10月1日《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實行以前的工傷統稱為「老工傷」.事實上,這理解也存在偏差。筆者認為,恰恰是這個用詞導致了人們對於「新」「老」工傷的劃分,進而導致了對於工傷政策適用的爭議.「老工傷」的規范定義應該是「未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的工傷人員」,這意味著不僅1996年10月1日以前,就是2004年1月1日《工傷保險條例》生效後,因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發生工傷後無法從工傷保險基金獲得相關待遇的人員,都可以稱為「老工傷」。
鑒別方法
編輯
工傷,
工傷圖片
⑵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⑶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5.受理或不予受理
⑴受理條件:
①申請材料完整
②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管轄
③受理時效尚未經過
④申請主體適格。
上述四個條件須同時滿足,否則,申請將不會被受理。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⑵不予受理: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6.證據的調查核實
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對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
⑵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調查核實,應由兩名以上人員共同進行,並出示執行公務的證件
⑶調查核實時,依法行使職權並履行法定保密義務
⑷根據工作需要,委託其他統籌地區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
⑸.舉證責任:
①原則上,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否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②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情況下,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拒不舉證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受傷害職工提供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7..工傷認定決定
工傷規定
⑴認定決定包括工傷或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和不屬於工傷或不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
⑵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但是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15天內應作出決定。[4]
⑶工傷認定決定應當依法載明必記事項
⑷工傷認定決定應加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傷認定專用印章。
8.送達與抄送
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送達工傷認定申請人以及受傷害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⑵工傷認定法律文書的送達按照《民事訴訟法》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
9.復議或訴訟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10.資料存檔
工傷認定結束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將工傷認定的有關資料至少保存50[4]年。
工傷保險
編輯
工傷保險(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是社會保險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遭受意外傷害、患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的死亡、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勞動者及其親屬必要的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康復、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職工在發生工傷後,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依法進行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其中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工傷職工應依照勞動能力鑒定部門出具的傷殘鑒定,享受不同等級的工傷待遇。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針對工傷保險費繳納規定,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應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職工個人不繳納。以北京市工傷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照其繳費總基數的0.2%-2%繳納,職工個人不繳納。
賠償種類
編輯
工傷賠償須經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勞動仲裁三個必經階段。很多農民工沒有勞動合同、工作證等證明,還往往需要勞動關系的認定。
醫療費
1.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2.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3.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4.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3]
誤工費
(停工留薪期待遇)
1.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原單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3.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護理費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2.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3]
致殘後
一、一至四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3]
2.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二、五至六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2.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
三、七至十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3]
2.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
因工死亡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3]
非法用工
1.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後確定。
2.勞動能力鑒定按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者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3.職工或童工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前進行治療期間的生活費、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及所需的交通費等費用,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准和范圍,全部由傷殘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4.傷殘的一次性賠償金按以下標准支付: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
5.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並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喪葬補助等其他賠償金。
6.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地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交通事故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規定,職工下列情形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交通事故傷害的
非本人主要責任,是指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的情形;因本人主要責任和全部責任的交通事故受到傷害的,即不屬於工傷。
2003年出台的《工傷保險條例》關於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構成工傷,沒有責任的限定;2010年修訂後的《工傷保險條例》增加了責任的限定,即非本人主要責任(同等、次要)才構成工傷。
2.在工作時間因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
在工作時間因工作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職工,既包括作為機動車駕駛員的職工受傷,也包括非駕駛員的職工受傷。
其他情形
1.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3.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⑴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⑵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⑶拒絕治療的;
⑷被判刑正在收監執行的。
4.用人單位分立、合並、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
5.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6.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7.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優先撥付依法應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8.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據前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參加當地工傷保險,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中止;不能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不中止。
9.職工再次發生工傷,根據規定應當享受傷殘津貼的,按照新認定的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津貼待遇。
10.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㈨ 唐山市古冶區有快遞轉讓加盟嗎
您可以多去網站看一看 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