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31 02:50:54

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哪些理論成果

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2、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獲得的與蘇聯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具體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

主要創立者分別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背景:

20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

1、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需要和歷史產物。

2、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3、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

與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准備了思想理論條件。

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

5、毛澤東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個人因素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觀條件。

Ⅱ 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

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總體和宏觀方面而論,獲得了四個最重要的成果,或者說經歷了理論的四次提升。

一是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的科學概念。這個思想雖 早已有之,但形成明晰的科學概念,既要有實踐的積累,又要有理論的准備。至抗日戰爭前期,這兩個條件都已具備。

二是明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先是在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毛澤東根據抗日戰爭的新形勢,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不是先佔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這就是「鄉村能夠最後戰勝城市」的道路。

三是構建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核心理論的新民主主義理論。「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無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基礎理論。

四是創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一毛澤東思想,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飲歷史性飛躍成果之大全。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Ⅲ 試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理論成果

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論斷是回答中國現階段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目前中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礎原則,不能背離社會主義方向。二是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一切從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不能超越階段、急於求成。二者的有機統一,就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規定性。這是我國現階段最基本的國情、最大的實際。
初級階段含義:當代中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指在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所經歷的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表現在兩重性:先進性,落後性並存.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歸納有以下幾個特點:

Ⅳ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什麼理論成果

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2、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獲得的與蘇聯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具體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

主要創立者分別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理論精髓、理論品質和價值理想。

它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靈活運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使得這一創新成果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芒,而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 1、歷史進程 (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並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2)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主題進行了科學回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道.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形態的偉大創新.(3)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的核心主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4)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向前推進,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大戰略思想.2、重要意義 (1)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獲得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面貌,並將長期影響中國的前途和命運.(2)為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柱.(3)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理論成果是

1、第一次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
第一次結合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三大改造」)。
第一次結合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2、第二次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結合。
第二次結合的理論成果包括:
①發展了的毛澤東思想;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等等)。
3、兩次結合的時間分界線是1956年。

Ⅶ 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形成的理論成果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要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必須實現其中國化。中國問題包括中國的革命問題、中國的建設問題和中國的改革問題。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就必須將其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它是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所以提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源於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注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本身是一個歷史過程,一個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一個由少數人認識到形成全黨共識的發展過程。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不斷賦予中國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王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新時期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到一點,就是高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實際,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概括。

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

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不能抽象地空洞地談,必須堅持實踐觀點,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立足於解決中國的具體實際問題,著眼於中國正在做的事情。

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社會形態學視角研究分析世界歷史結構基礎上,對社會主義運動方向和共產主義實現途徑作理論預測。

Ⅸ 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其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現實存在和歷史進程而取得的「理論成果」而看到了,也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然而,相反地在我國的教科書中存在著的理論馬克思主義體系,那既是馬克思在批判、揭穿產生《神聖家族》的思想根基,也是馬克思在批判、揭穿滋生出《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一般意識形態」的思想發源地:「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的復活,這是不何否定的真相和事實的真實存在。這是我們可以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而確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範式而看得到的真相和事實:在現實世界的現實存在,哪有是一樣東西那是在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在解釋「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來實現人們想要得到的現實存在呢?也就是這樣的抽象理論,卻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二十一世紀仍舊占據一般意識形態正統觀念。所以在改革開放、創新、科學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展開實踐的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解放思想」的推動、促進。其根源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而確立的特性和立場而造成的。也就是說,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特性是教人去當領導、當教師而說承認、說回答的範式。實際上,在實踐的現實存在是用不著的承認、回答的特性,而用得著的是「改變世界」的基本問題,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者卻沒有找到,為什麼找不到呢?因為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者始終相信馬克思主義俄蘇化建構的《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基礎理論是馬克思的創始人。其實,馬克思文本展開批判、揭露的就是立足在分割思維和思維的物質(存在)的對立形式而借存在決定思維、借物質先於意識的哲學立場來固化現存的事物而確保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被喪失。這就找不到馬克思文本的真實思想的根本原因。

Ⅹ 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個重大理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4.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閱讀全文

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