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法學科研成果轉化

法學科研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1-07-31 01:30:00

① 怎麼看「讀博毀一生,科研窮三代」

如果讀愽毀一生,科強窮三代,那麼我們偉大國家,就要落後,就是被西方和美國想看到的給果,被人欺負,要把科技人員 待遇到實處,要重用科技人才,提拔科技人才。

② 科研成果轉化如何不觸國資流失紅線

官、學、商三種身份集於一身,塗瑤生曾以此為優勢,帶領企業走出新路;但他也受三重身份所累,敗於三者交叉的模糊地帶。

刑罪邊界

法院認定的另一筆300萬元賄款,是譚登平轉賬給第三人,用於支付塗瑤生的投資本金。2011年底,塗瑤生通過他人購買長白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200萬元是譚登平代其支付的。譚登平還幫塗瑤生歸還了其在買房時向他人的借款100萬元。

法院認定的譚登平證言稱,他向塗瑤生行賄300萬元,是因為他覺得塗瑤生在科達機電收購股權以及後來定向增發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幫助,使得一方制葯股價升高很多,大家都受益。具體指,塗瑤生利用職務便利為科達機電入股一方制葯、譚登平代表科達機電在一方制葯行使經營管理權以及科達機電取得重大事項控制權中謀取了利益。2006年,一方制葯向專職高管定向增發時,塗瑤生明知定向增發後,廣東中研所的國有股權會被稀釋到三分之一以下,違反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相關規定,未履行職責向省廣東中研所及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一方制葯定向增發的重大事項,也沒有報告其參與定向增發認購股份,擅自代表廣東中研所同意該定向增發重大事項並收受譚登平為其認購及代持的股份,致使廣東中研所的國有股權被稀釋在三分之一以下,並對一方制葯的重大事項決策喪失了控制權。

庭審中,塗瑤生和譚登平都翻供,稱這300萬元為塗瑤生股份收益。

塗瑤生上訴書稱,前述300萬元支出時間與2003年科達機電收購一方制葯股份已相隔8年,譚登平還以塗瑤生對科達機電公司收購股份有幫助、對一方制葯公司起過大作用為由,個人用300萬元賄送塗瑤生,其行為完全不能反映其所稱動機。2011年時,譚登平已全面掌管一方制葯,塗瑤生雖然掛名董事長,但對譚登平無制約、管理、控制、隸屬關系,沒有行賄塗瑤生的動機。

這一翻供說法因「缺乏正當理由」未被法院採納。

判決書稱塗瑤生未就定向增發事宜報批違規。2003年施行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國有控股的公司、國有參股的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決定公司的分立、合並、破產、解散、增減資本、發行公司債券、任免企業負責人等重大事項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派出的股東代表、董事,應當按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指示發表意見、行使表決權。

法院認定的科達機電董事長邊程證言稱,通過定向增發將廣東中研所股份稀釋到33%以下是因為,一方制葯重大事項都要三分之二以上股東一致同意,而廣東中研所作為國有法人持股三分之一以上,很多投資意見都要上級審批,造成很多投資批不下來。經過計算,定向增發持股要達到12.28%左右,才能將廣東中研所股份拉低到三分之一以下,此舉有利於一方制葯的發展。

上述不願具名的刑法學者告訴《財經》記者,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的精神,認定受賄罪既要看數額也要看權錢交易的具體情節,涉案情節是被告人個人行為還是集體決策,是否造成實際損失,對企業發展是否有積極作用,這些對案件走向、量刑均有影響,判決時需考量。

塗瑤生在廣東中研所的一位同事對一審判決結果表示不解。他介紹,現在各科研單位也在倡導讓科研人員得到實惠,塗瑤生作為中葯配方顆粒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和一方制葯的創辦者,於情於理應該得到一定的股權獎勵。

與此案相似的多個案例顯示,科研經費及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項目負責人被指控最多的是貪污受賄——公款被「套取」、「轉移」到個人或其所控制的公司名下,都可能觸及一條紅線——國有資產流失。

近年來,這一問題逐漸被重視。2015年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45條第3款稱,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未規定、也未與科技人員約定獎勵和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將該項職務科技成果自行實施或者與他人合作實施的,應當在實施轉化成功投產後連續三年至五年,每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百分之五的比例。

2016年7月,最高檢察院發布《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的意見》,強調在辦案中正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如對於身兼行政職務的科研人員特別是學術帶頭人,要區分其科研人員與公務人員的身份;區分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與貪污、受賄之間的界限;區分突破現有規章制度,按照科技創新需求使用科研經費與貪污、挪用、私分科研經費的界限等。

目前,塗瑤生已經提起上訴,該案正在二審審理中。

③ 郭道暉的人物經歷

1951年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革命活動,是朱鎔基的入黨介紹人。上世紀50年代曾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哲學講師(80年代初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79年以來先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主任,《中國法學》雜志社總編輯、編審,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學等十多所高校兼職法學教授,中國法制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中宣部、司法部特聘的法制宣傳高級講師團講師,國家社科規劃委員會國家基金課題評審組成員,法哲學社會哲學國際協會(IVR)會員、中國分會副會長。現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顧問,北京大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博士生導師組成員、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湖南大學教授兼《嶽麓法學評論》主編,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著有《中國法律制度》、《民主·法制·法律意識》、《當代中國立法》(四卷,國家「八五」重點課題)、《法的時代精神》、《法的時代呼喚》、《法的時代挑戰》、《當代中國法學爭鳴實錄》、《走向民主法治新世紀》、《法理學精義》等著作20多部。曾率團參加在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以及香港地區舉行的世界法哲學大會和亞洲法哲學大會,作學術演講。其20多篇論文被國外學者翻譯為英、德、日文在國外著名學術刊物發表。郭道暉教授是當代中國法學界站在時代前沿的一面思想旗幟。學術思維敏銳,敢於直言和針砭時弊,觀點新穎和富有時代氣息,以人民權利的積極倡導者之姿態而著稱於當今思想界。其著述豐富,而且分量沉重,在其代表作中,以黃金般的語言表達主要觀點和主要主張。特別是他為人、為學具有高尚風格與節操,追尋時代真理,擊水法學中流,表現了高度的學者良知和學者責任。善於聯系實際,善於運用法學原理進行現實批判,關注民生,力主改革,能將法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極有價值的改革建議,從而有力推動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司法體制改革。已是80多歲的老人,但是,仍然筆耕不輟,學術思想和理論觀點仍十分新穎和前沿,被稱譽為「白發青年、皓首赤子」。

④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不錯,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於2001年元月正式成立。其學科基礎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三所高校所屬的法律學科整合組建而成。

在著名的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發布的以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和論文引用率為核心評價指標的「2012-2013 QS法律專業世界大學排名」榜單中,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名列中國大陸地區第8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評價》中,華中科技大學法學學科連續多年被評為「A+級」。

(4)法學科研成果轉化擴展閱讀:

法學院擁有法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科技法與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等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同時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M)授權點,分設法律實務班、知識產權班、財稅金融法班和法律碩士(法學)班等;本科層面設置法學專業。

法學院分設法律學系、科技法與知識產權系,各類教學研究機構覆蓋了全部法學二級學科;同時,建立了人權法律研究院、科技法研究所、近代法研究所、法庭證據科學研究中心、法制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知識產權與競爭法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機構。

⑤ 請問一下中國現在法學界的權威和領軍人都有那些

中國著名法學家大全——《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法學理論
張文顯 朱蘇力 賀衛方 葛洪義 舒國瀅 沈宗靈 孫笑俠 卓澤淵 李步雲 劉作翔 付子堂 孫國華 信春鷹 郭道暉 郝鐵川 呂世倫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龍 劉瀚 謝暉

法律史
曾憲義 張晉藩 武樹臣 何勤華 陳盛清 范忠信 邱遠猷 吳建璠 楊一凡 楊永華 俞榮根 韓延龍 懷效鋒 霍存福 劉海年 倪正茂 高恆 蒲堅 朱勇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周葉中 許崇德 韓大元 胡建淼 胡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羅豪才 馬懷德 陳雲生 方世榮 張慶福 張樹義 莫紀宏 浦增元 童之偉 王名揚 王叔文 吳家麟 肖蔚雲 楊海坤 袁曙宏 張光博 朱維究

刑法學
高銘暄 馬克昌 趙秉志 張明楷 陳明華 陳興良 曹子丹 儲槐植 顧肖榮 何秉松 梁華仁 羅大華 歐陽濤 曲新久 阮齊林 蘇惠漁 康樹華 張智輝 周道鸞 盧建平 王作富 何鵬 姜偉 孫謙

民商法學
江平 梁慧星 吳漢東 王利明 孫憲忠 王衛國 趙旭東 鄭成思 魏振瀛 崔建遠 劉春田 劉凱湘 石少俠 司玉琢 覃有土 顧功耘 郭明瑞 龍翼飛 吳煥寧 夏吟蘭 徐學鹿 楊大文 楊立新 楊振山 馬俊駒 沈四寶 巫昌禎 關懷 范健 尹田

訴訟法學
江偉 陳光中 徐靜村 樊崇義 龍宗智 陳瑞華 陳衛東 卞建林 陳桂明 顧培東 景漢朝 劉家興 沈達明 宋英輝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亞新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譚兵 李浩 常怡 嚴端 崔敏

經濟法學
楊紫烜 李昌麒 劉隆亨 劉文華 漆多俊 邵建東 史際春 徐傑 張守文 種明釗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呂忠梅

國際法學
韓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勁松 陳安 董立坤 龔韌刃 黃進 李雙元 劉楠來 饒戈平 芮沐 張乃根 周忠海

軍事法學
叢文勝 顧德欣 李昂 圖們 張建田

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學家流派
(一)紅派 所謂紅派法學家,就是學術上走紅,學術理論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政治上得到寬容,三十來歲就能當上博導的一批法學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利明、趙秉志、陳興良,北京大學的武樹臣,武漢大學的黃進,等等。
(二)黃派 所謂黃派法學家,就是能將法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極有價值的改革建議,從而有力推動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司法體制改革的的法學家。他們善於聯系實際,善於運用法學原理進行現實批判,關注民生,力主改革。他們不僅著述豐富,而且分量沉重。在他們的代表作中,往往以黃金般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主要觀點和主要主張。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政法大學的江平,《中國法學》雜志社的郭道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梁慧星,等等。
(三)紫派 所謂紫派法學家,是指那些比紅派法學家更多一層紅色的法學家。
紫派法學家的特點是,參與改革但不首倡改革,對已有的改革措施和改革理論常從較正統的角度進行解釋、論證和宣傳。在他們身上往往環繞著一層紫色光環。他們在政治上頗受重視,經常參與重要法律的起草;他們在學術上也很有地位,大多有博導、會長、理事長等等的學術職務,全國性的教材也常常由他們主持編寫。 紫派法學家的另一個特點是,他們對於別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探索常持批評態度,而他們的批評往往又是以政治批評為主,以學術批評為輔。一九九六年的所謂「曉南風波」正是這一特點的重要表現。② 最有代表性的紫派法學家是張光博。 張光博是大連海事大學經濟法律學院教授,主攻憲法學和法理學。
(四)灰派(經院派) 所謂灰派法學家,是指那些埋頭於學術研究,不太關心現實生活,較少進行現實批判,不提具體改革建議的法學家。他們在法學界很出名,但在法學界之外的知名度明顯不如黃派和彩派,甚至也不如藍派和綠派。 灰派法學家學術功底深厚,著述甚豐。他們雖然迴避現實政治問題,但他們的學術成果往往成為紅派人物和黃派人物的學術依據。 北京大學的龔祥瑞早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比較憲法和行政法》一書中,就認真地論述過法治和法制的區別,但由於他沒有聯系中國的實際進行現實批判,所以就沒有產生多大影響。灰派與黃派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此。 灰派法學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北京大學的龔祥瑞,張國華,沈宗靈,趙震江,姜明安,等等。
(五)藍派 所謂藍派法學家是指那些竭力主張充分開放、充分借鑒和移植西方法律和西方法學的法學家。走向藍天和大海是藍派的基本特點。

藍派法學家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思想活躍,思路開闊。他們傾心於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較研究,對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有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他們大多出生於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與紅派法學家是同齡人。與紅派不同的是,他們一般不考慮在學術界的社會地位問題,不重視博士、博導等頭銜。與紅派相同的是,他們一般也不進行太多的現實批判。

藍派法學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南京大學的張中秋,蘇州大學的周永坤,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梁治平,等等。 張中秋的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法律與經濟——傳統中國經濟的法律分析》,等等。梁治平的代表作有《新波斯人信札》,《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釋》,等等。

(六)彩派 彩派法學家是指那些同時具有多種色彩的法學家。 彩派法學家的代表人物有:南京師范大學的公丕祥,吉林大學的張文顯,南京大學的范建,華東政法學院的曹建明,蘇州大學的楊海坤,杭州大學的胡建淼,中共中央黨校的石泰峰,等等。彩派法學家不僅學術成果豐富,而且學術組織能力十分突出,社會交往面十分寬廣。他們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對所有的學派皆能寬容,也為所有的學派所寬容。因此,他們總是五彩繽紛的。在他們身上,黑派可以看到黑,紅派可以看到紅,紫派可以看到紫,藍派可以看到藍,灰派可以看到灰,黃派可以看到黃,白派可以看到白,霧派可以看到霧,綠派可以看到綠。 彩派與紅派大體上也是同齡人,學術地位略次於紅派,政治地位卻強於紅派,大多兼任高等院校的行政領導職務,不是校長,就是院長,至少也是個副院長什麼的。
(七)黑派 黑派是指那些被認為是主張全盤西化,在法學界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在政治上犯過嚴重錯誤的法學家。近年來,他們很少發表論文或出版論著。主要代表人物有群眾出版社的於浩成,北京大學的袁紅兵,中國政法大學的陳小平,等等。
(八)白派 法學界的白派人物的主要特點有二:其一是頭腦一片空白,在他們的著作和文章中,以及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任何屬於他們自己的觀點和理論,更沒有改革或不改革的意見和主張;其二是以**為主要目的,白花花的銀子不賺白不賺,賺了不白賺,學術、學位、職稱等等,無非是**的手段而已。 但平心而論,白派法學家在普及法律知識方面還是有一定貢獻的。

(九)霧派(變色派) 所謂變色派,就是無一定色彩,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法學家流派。該派就象水蒸汽一樣,一會兒灰色,一會兒白色,一會兒黑色,一會兒藍色,一會兒發紅光,一會兒五彩繽紛,什麼時髦他們就變成什麼。他們和彩派的區別是,彩派在任何時候都是五彩繽紛的,霧派只在極少的時候才是多彩的。霧派除了在不同的時候製造不同的聲勢以外,對法學研究和改革事業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理論貢獻。 霧派和白派在外表上有些相似,但始終有實質性區別。白派的目的是經濟,霧派的目的在於政治。

(十)綠派 綠派,也可以叫做草派。該派法學家就象綠草一樣,一方面生機盎然,另一方面不引人注目,不被法學界重視。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山大學的劉星(一正),江蘇省行政學院的劉大生,等等。

草派的特點是,對古今中外的各種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一律採取超越的態度,不屑於參加各種「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的討論和爭論。

他們在學術上的追求是:哪裡有荒漠,就向哪裡挺進;哪裡有廢墟,就在哪裡紮根。他們的文章在政治上不受器重,但也不受批判;在法學界很受冷遇,被認為無足輕重。中國權威的法學刊物從來不發表他們的文章。

⑥ 科技法學從哪個法學獨立出來的

科學技術法學簡稱科技法學又稱科學法學,是研究科學技術對法律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調整和促進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學科。

研究內容主要有:
(1)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給法學帶來的深刻影響。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導致了許多新的法律部門和法學分支的出現(如空間法、環境保護法、原子能法等),而且有大量的知識成果被廣泛應用於立法和司法實踐中。
(2)科技立法淵源及其主要法律規范。我國科技法學的淵源主要是憲法、法令、命令、章程和條例、技術規范、傳統與習慣、國際協議。科技法規即由這些方面派生。
(3)新形勢下各科技部門、領域間的關系及立法任務和內容。科技關系是:①科技縱向關系,包括國家科技政策、規劃和計劃以及組織管理等。②科技橫向關系,包括不同科技部門、不同科技領域之間的研究、開發、協作和管理等。③科技實體和科技人員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④科技活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⑤國際科技合作的關系等。科技立法的任務和內容是:①科技行政法規,國家科技管理原則、體制、職責、許可權以及科技管理人員的選拔和任用等。②科技計劃法規,包括國家和地方的科技規劃和計劃原則、項目、編製程序以及計劃的實行、檢查、監督等。③科技民事法規,內容涉及調整科技法人和科技人員在科技活動中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等。④科技勞動法規,內容涉及科技勞動者從事智力勞動的權利、義務、學術自由等。⑤科技條件法規,包括對科技活動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設備和器材的調配、情報資料、智力開發、文獻檔案等的管理。⑥科技財政法規,包括對科技活動的撥款、貸款、稅收、預算和結算制度等的管理。⑦科技振興法規,包括對科技開發、推廣和促進特定行業技術發展等的管理。⑧涉外科技法規,包括對技術引進、中外合作、智力開發等的管理。
(4)科技法學的功能與特點。

⑦ 陳忠林的主要成就

自1998年以來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後獲得10項省部級優秀科學、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其中《自由、人權、法治一人性的解讀》獲重慶市第三屆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義大利刑法綱要》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從外在形式到內在實質的追求一論罪刑法定原則的價值沖突及我國應有的立法選擇》獲重慶市第一次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關於我國刑法學界對義大利現行刑法的幾點誤解》獲司法部「九五」期間優秀論文獎;《關於我國刑法時間效力的幾個問題》獲中國法學會「海南世紀杯」三等獎;《關於我國屬地原則的理解、適用與立法完善》,《我國刑法中恐怖活動犯罪的認定》等論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關於祖國統一中的幾個刑法問題》、《香港地區法律與全國性法律的關系》、《國際法中的政治犯罪與政治庇護》、《我國對國際刑事法院應有的態度》等提交相關國際、國內會議上的論文均因獨樹一幟的觀點在引起了相當的反響。在2004年科研成果工作量排名全校第一,獲得本校「世再教育基金」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陳忠林教授不斷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各種建議和立法議案,其中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最高人民法院提交《關於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收回死刑核准權的建議》以及《關於制訂統一的強制性預防措施法》、《關於將我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犯罪轉化為國內法》、《關於將我國現行審判制度由「二級終審」為「三級終審」》等多項建議和議案均被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國人大相關機構正式採納或批准為正式立法議案,並在由人民網攜手新華網、中國網、央視國際等著名網路媒體主辦「2004年度十大新聞——人物評選」中入圍「2004年度十大風雲人物之建言獻策」評選候選人。
主要學術成果和影響:
在義大利留學和工作期間的學術活動被義大利方面鑒定為 為中意兩國法學家的第一次合作作出了真正有意義的貢獻,用最好的方式為自己偉大的祖國增添了榮譽。1996年回國後,在教學上首創能充分調動學生與教師兩方面積極性的互動式教學法,現已為校刑法研究生教學普遍採用。在科研上,除主持司法部重點項目《刑法基本原則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九五大型社科項目《國際反貪的理論與實踐》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外,迄今已出版專著、譯著、教材、工具書11部,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
在刑法學研究中,陳忠林教授堅持國外先進理論與中國優良傳統的結合,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改造傳統刑法理論,在刑法基本原則、刑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內地法律與香港地區法律的關系、犯罪的本質特徵等「刑法基本論問題上獨辟蹊徑,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觀點」;在碩士論文中率先提出了應區別構成犯罪的方面與犯罪構成要件,犯罪主體要件是犯罪構成的邏輯起點,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同一性與不可分割性,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是犯罪構成的核心,犯罪客觀要件應只是犯罪行為的客觀性質,犯罪客觀要件應包含行為人運用來作用於犯罪對象的客觀條件等現在已在不同程度上為國內刑法學界所接受的觀點;在博士論文及有關的教材中則系統地提出了應從犯罪構成各要件相互聯系的角度解決刑法中的行為與刑法中的因果關系等世界性刑法基本理論難題的新思路。
主要代表作有:
論文
1.《關於我國刑法學界對義大利現行刑法的幾點誤解》(1998年獲司法部九五期間優秀論文獎,《中外法學》創刊10 周年優秀論文獎)
2.《從外在形式到內在實質的追求 論罪刑法定原則的價值沖突及我國應有的立法選擇》(1999年獲重慶市第一次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西南政法大學第八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3.《中國刑法的歷史與現狀》(《義大利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雜志》上發表,已為多本義大利刑法教科書引用)
4.《我國刑法屬地原則的理解適用與立法完善》(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5.《應受刑罰懲罰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中國法制報》詳細摘要轉載)
專著:
1.《義大利刑法綱要》(個人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義大利刑法學原理》(譯著,法律出版社,1998)
3.《刑法中的行為與犯罪構成要件的關系》(博士論文)。

⑧ 貴州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發表論文
安和平 貴州省退耕還林的緊迫性分區與退耕策略水土保持通論2006(3)
陳 松 「倫理為人、義務為先」——梁瀨溟法文化觀淺探 選擇與沖突
陳 松 論承審員在程式訴訟中的作用 羅馬法與現代民法
陳正發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策思考 集團經濟研究2006年第10期
杜國輝 現實道德建設的價值定位及原則探析河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杜國輝 文化與意識形態的理論透視 上海黨政論壇2006年第3期
杜國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視角科學社會主義2006年第4期
杜國輝 以科學發展觀創新以人為本的實現形式理論與探索2006年10月貴州人民出版社
杜國輝 執政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回顧與思考黨的先進性理論研究 貴州人民出版社
杜 浩 關於我國確立沉默權制度的思考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黃 蓓 試論我國勞動教養制度的立法完善 求實2006年第3期
黃 梅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租賃戰略的價值探討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黃 梅 試論構建和諧社會的幾個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黃 梅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租賃模式探討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
黃 梅 創新教育管理的科學內涵誤區及期對策思考貴陽市委黨校學報
翦繼志 國企社會責任實現機制的法學思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翦繼志 論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的確立與完善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翦繼志 股權優先權的適用及其限制 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翦繼志 論我國一人公司的監管風險與法律規制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翦繼志 中國經濟法本土資源新探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翦繼志 論我國經濟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翦繼志 公司法律制度的重大創新 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1期
冷傳莉 論社會募捐中捐款余額所有權的歸屬中外法學2006年第2期
冷傳莉 精神損害賠償在刑事案件中的定位與救濟政治與法律2006年第9期
冷傳莉 博士招生的制度意義和社會反思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冷傳莉 簡析合同協議解除和損害賠償 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期
冷傳莉 試論格式條款訂入消費合同 海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冷傳莉 從醫療事故案件舉證責任倒置看制度設計中的利益權衡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3期
廖 艷 法意與民意 邵陽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劉愛軍 危害國家安全罪適用中的幾個問題理論研究
劉愛軍 保險詐騙罪構成要件探析 理論研究
劉 郁 大學生態度與性心理現狀調查及對應措施 《職業時空》(原《鄉鎮企業研究》)
劉 郁 心理 意義場域同構 人口 社會 法制研究
劉 郁 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缺失分析 教育研究與實驗
劉 郁 父母與子女心理素質 科教文匯
劉 郁 關於托前兒童撫育方式的幾點思考 教育學探討
劉 郁 關注大學生女教師心理健康 當代經理人
盧正濤 人大常委應成為積累政治經驗最重要的地方美中法律評論2006年第1期
盧正濤 加強人大常委會建設的幾點思考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期
盧正濤 鄉鎮直選具有推廣價值嗎? 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盧正濤 執政要求落實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
盧正濤 中國共產黨人大代表的政治角色 中國科學學報2006年第8期
盧正濤 和諧社會的知識基礎 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偉大實踐(中國檢察出版社)
陸衛群 影響農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貴州大學學報
陸衛群 男性婚檢精液質量及生殖健康狀況調查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陸衛群 在校大學生婚前性行為及避孕行為研究 《生殖與避孕》
陸衛群 影響農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貴州大學學報
穆昌亮 論西部大開發與我國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設與完善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2005年卷)
穆昌亮 論民事訴訟公正與審級制度的改革 經濟與法2006年12期
穆昌亮 淺析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 貴州刑事法學2006年第6期
田應梅 論仲裁中的第三人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田應梅 論民事強制執行的改革與完善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田應梅 對證據立法的初探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田應梅 論西部大開發中的貴州民族法制與經濟建設 貴州大學學學報增刊
王朝陽 修改刑法禁止胎兒性別非法鑒定 刑事法學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
魏 紅 淺論網路犯罪案件的刑事管轄權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魏 紅 積極探索高校黨組織先進性建設的有效途徑——主題教育活動黨的先進性理論研究 貴州人民出版社
魏 紅 淺析少數民族獐受教育權的促進和保護貴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魏 紅 淺議《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框架下中國外逃資產追回機制的法律構建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魏 紅 試論網路空間中的侵犯著作權犯罪認定中存在的問題刑事法學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肖艷紅 罪刑法定原則之詮釋與解釋 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肖中華 危險概念是一個危險的概念——關於狹義危險犯的理論及立法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06年第3期
肖中華 瀆職罪法定結果、情節在構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態之區分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06年第3期
肖中華 入戶搶劫問題研究之一:入戶搶劫是否僅限於被害人「戶」 人民法院報2006年1月18日B4版
肖中華 入戶搶劫問題研究之二:入戶搶劫主觀評價的內容 人民法院報2006年2月8日B4版
肖中華 入戶搶劫問題研究之三:入戶詐騙、搶奪等違法犯罪可否轉化為入戶搶劫 人民法院報2006年2月15日B4版
肖中華 謹慎認定商業秘密犯罪切實保障科技人員權益 法制日報2006年1月19日
肖中華 論我國馳名商標刑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犯罪研究2006年第1期
肖中華 也論貪污罪中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 法學2006年第7期
肖中華 論搶奪罪認定中的四個爭議疑難問題 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人大復印資料 2006年12月
肖中華 經濟犯罪的規范解釋 法學研究2006年第5期
肖中華 贓物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法治論叢2006年第5期
肖中華 侵佔罪中「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 法學家2006年第5期
肖中華 刑法目的解釋和體系解釋的具體運用 法學評論2006年第5期
楊 晶 社會工作兩極化趨勢與定位 貴州師范大學報
楊 晶 人本模式與社會工作 貴州師范大學報
楊 晶 社會工作兩極化趨勢與定位 貴州師范大學報
楊 晶 農村殘障兒童社會資本發展與社會工作的介入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楊軍昌 論我國農村老年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兼論」溫飽型老齡化「的意義與實施 中國老年學會高峰論壇論文集
楊軍昌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貴州跨越式發展 貴州大學學報
楊軍昌 人口安全與全面小康建設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楊軍昌 貴州黔東南貓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別比失調的調查分析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楊開宇 英文筆跡檢驗初探——對20例英文試卷筆跡檢驗的分析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2005年卷)
楊開宇 惡意書寫簽名筆跡的檢驗與鑒定 偵查論叢(第七卷)
楊仁厚 拉里·戴蒙德民主鞏固理論述評 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楊仁厚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管理民主 理論與當代2006年增刊
楊仁厚 完善征地補償分配法制保障農村社會和諧發展 當代法學論壇
鄭姝霞 貴州明清時期人口遷移研究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鍾佳萍 在WTO規則下如何完善行政復議制度 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鍾佳萍 試論構建和諧社會與行政立法 當代法學論壇
鍾佳萍 宏觀調控主體法律責任探索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鍾佳萍 論司法賠償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當代法學論壇
祝 穎 淺議不起訴裁量權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羅玉達 農民工權益保障的法社會學思考 貴州大學學報 2006年第6期
羅玉達 貴陽市農民工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 2006年第6期
羅玉達 關注弱勢群體 構建和諧社會 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李建軍 社會轉型時期農村青少年女性自殺的社會原因分析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貴州人民出版社
李建軍 繼往開來 開創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局面 貴州日報 2006年4月20日 第2版
李建軍 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 貴州大學學報 2006年第6期
黃 蓓 試論和諧社會的法制基礎 當代法學論壇 2006年第1期
黃 蓓 城市私房拆遷立法與和諧社會建設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 2006年第1期
黃 蓓 國家賠償立法精神之思考 當代法學論壇 2006年第2期
黃 蓓 試論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及完善 當代法學論壇 2006年第6期
鍾佳萍 司法賠償中侵權責任後置原則的思考 求實 2006年第3期
安和平 貴州省城鄉老年人主要生活來源與養老模式研究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司亞勤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與勞動者權益保障——解讀《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
劉 誠 對我國上市公司退出法律制度的探討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
劉 誠 關於權利的幾點認識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5(3)
劉 誠 認公司重整人選任模式 《法律科學》2005年增刊
劉 誠 著作精神權利之我見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劉沂江 中國法學教育之路:比較與借鑒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劉沂江 股份回購的法律問題研究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5(4)
劉沂江 論所有權保留制度的法律性質 《法律科學》2005年增刊
羅玉達 堅持科學發展觀,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廖克林(第一作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對權利和義務的保障 《貴州社會科學》第5期
穆昌亮 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法律規制之設計 《WTO與中國經濟》(學術年會論文集)
穆昌亮(第一作者) 論公司法的可訴性缺陷及其彌補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穆昌亮 由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看農民工權益保障 《貴州法學》2005年第10期
肖 強 論MBO應建立強制信息披露制度 《貴州法學》2005年第9期
肖 強 論保險法上的如實告知義務 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5年第2期
楊鴻雁 中國古代恥辱型考略 《法學研究》2005年第1期
李 麗 網路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3期
李 麗 試論網路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4期
羅昌書 論精神損害賠償 《教育研究論壇雜志》2005年第4期
羅昌書 實驗教學改革中的思路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楊軍昌 出生性別比失調與人口安全 《貴州大學學報》
楊軍昌 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高校師德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
楊軍昌 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民族傳統文化問題 《科技與經濟》2005年第1期
楊軍昌 欠發達省份的銀色浪潮 《貴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楊軍昌 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芻論 《西部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楊軍昌 貴州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的人口安全問題 《人口研究》29卷
臧興東(第一作者) 再論保險合同的特徵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臧興東 淺析保險活動中首先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臧興東(第一作者) 民族經濟立法若干問題的思考 《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盧正濤 改進執政黨人大代表候選人提名方式 《美中法律評論》
盧正濤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個層次 《貴州大學學報》
安和平 中國人口預測的自回歸頒布滯後模型研究 《統計與決策》
安和平 貴州能源礦產開發建設與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 《可持續發展:經濟與環境》
安和平 論生態立省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李長城 論證據的充分性 《證據學論壇》
余貴忠(第一作者) 關於行政合同訴訟的幾點看法——從行政訴訟的角度進行思考 《訴訟法理論與實踐》(2004年卷)
余貴忠 西部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之探討 《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
余貴忠 法科學生社會化問題研究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楊 琴 論少數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楊 琴 西部大開發中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法律問題研究 《貴州大學報》
冷傳莉 律師眼中的好法官是什麼樣的 《法學》2005年第8期
冷傳莉 論格式合同的行政規制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冷傳莉 試論西部民族地區開發法制建設的基礎 《貴州民族研究》
王 偉 環境保護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法學雜志》
王偉(第一作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王偉 中國環境法與WTO接軌的法律思考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王偉 貴州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原則制度思考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趙少群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履約寬限期 《貴州社會科學》
肖中華 危險概念是一個危險的概念 《中國刑事法》雜志
肖中華 瀆職罪法定結果、情節在構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態之區分 《法學》
田莉姝 論漢朝法律儒家化的體現 《貴州大學學報》
田莉姝 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立法對婦女權利的保障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田莉姝(第一作者)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則研究 《上海黨史與黨建》
田莉姝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吏治 《貴州社會科學》
田莉姝 論皇權制度下的宋朝法制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田莉姝 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中國科技信息》
魏 紅 加強生態立省法制建設,促進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貴州大學學報》
康 軍 持有型犯罪基本問題辨析 《貴州社會科學》
康 軍 論廢除死型的中國路徑 《貴州大學學報》
胡 衛 貴州法學本科教育發展思考 《貴州法學論壇》(第四屆)
馬 軍 我國委託貸款法律缺陷及其建議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增刊)
劉淑芬 婚姻家庭與和諧社會 《貴州法學》
司亞勤(獨著) 論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障 《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司亞勤(獨著) 泛珠三角區域勞務合作對貴州民族地區的地位和作用 《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司亞勤(獨著) 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保障 《貴州大學報》2005年第3期
司亞勤(獨著) 試析《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在我國社會保險制度運行中的作用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司亞勤(第一作者) 試析古代彝族的倫理思想 《貴州文史叢刊》2005年第3期
陸衛群(第一作者) Acomparison of quinacrine sterilization(QS) and surgical sterilization(TL) in 600 women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International Jonmal of Gynecology & Obsterics 83(suppl.2)S1-S160
羅俊松(獨著) 建國以來貴州農村居民消費的變動過程 《統計與決策》
蔣紅霞(獨著) 《影響高校輔導員發展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思考》 《貴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蔣紅霞(獨著) 《影響高校輔導員發展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思考》 《21世紀中國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劉郁(第一作者)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驗之我見 《貴州大學學報》
劉郁(獨著) 走進貧困大學生 《心理與健康》
張林鴻 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正義觀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1期
寧立標 憲政維度下的公民的公正審判權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2005年第4期
寧立標 認真對待公正審判權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4期
阮志群 小議SA800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其法律對策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3期
李衛國 委託執行制度評析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3期
李 萍 不作為及其先前行為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4期
阮志群 加強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議 重慶大學學報 2005年第11卷增刊
廖 艷 論構建和諧社會與司法公正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5期
劉 莉 論龐德的社會控制理, , , , , , 論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3期
劉 莉 商事合夥體系論 中國學術研究 2005年第2卷
鍾佳萍 試論行政賠償立法與構建和諧社會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4期
黃 蓓 對隱私權的幾點思考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1期
嚴永和 論傳統知識產權保護的正當性 知識產權 2005年第2期
嚴永和 論傳統知識產權的地理標志保護 科技與法律 2005年第2期
嚴永和 西部開發法引入誠實信用原則芻議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3期
嚴永和 傳統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視野 知識產權研究 第17卷
吳光升 國外刑事檢察許可權之比較研究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4期
張 林 民族院校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2005年第1期
張 林 論公共政策科學化、法制化 中國教育與教學 2005年第1期
翦繼志 試論產權改革程序中的法律保障與法律服務 貴州大學學報 2005年第6期
李萍 親屬相盜的處理 貴州法學論壇 第四屆文集
李衛國 試論代位執行制度 貴州法學論壇 第四屆文集
李衛國 民事執行竟合問題要論 甘肅社會科學 2005年第6期
申開瓊 論我國民法通則中民事行為制度的完善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6期
姜 哲 上市公司收購的基本原則芻議 貴工大學報 2005年第6期
廖 艷 互聯網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學術研究 2005年第5卷
李建軍 社會轉型時期青少年世界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貴州大學學報 2005年第4期
李建軍 我國青少年自殺問題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關注成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前沿問題研究
李建軍 中國人與日本人自殺行為的歷史文化因素研究 貴州大學學報 2005年第2期
李世宇 和諧社會論綱 《人口社會、法制研究論叢》
桂海君 人與環境系統模式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桂海君 人本主義與社會工作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桂海君 強價值介入在社會工作研究和實務中的運用 《貴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桂海君 淺談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唐飛虎 論網路給大學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挑戰及對策 《貴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廖克林 《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學習第四次憲法修正案 《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余貴忠 論法科學生社會化的特點 貴州法學論壇2004年
余貴忠 論公益訴訟的完善 中國訴訟法學會論文集 2004年
劉淑芬 貴州省高等學校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中國教育改革》2004年第5期
劉淑芬 芻議少數民族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 《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12期
劉淑芬 貴州民族法學教育的思考 《中國教育改革》2004年第7期
李世宇 鄧小平發展觀論綱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8期
肖 強 論我國保險法上的如實告知義務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楊鴻雁 在照顧民族特點與維護國家法律統一之間 《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冷傳莉 募捐行為的法律性質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胡 衛 法律價值觀與文化價值沖突 《安順師專學報》2004年第2期
胡 衛 法律價值的實證與思辯 《貴州法學》2004年10期
胡 衛 從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看中國反腐敗之路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敵5期
胡 衛 解決法律價值沖突的實證與思辯——對一種法律價值沖突解決觀的思考 《貴州法學》2004年11期
穆昌亮 法律公平價值芻議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9期
穆昌亮 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法律規制之設計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穆昌亮 論全球化與我國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設與發展 《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王 偉 環境仲裁法律思考 《教育縱橫》 2004年第5期
王 偉 環境刑事責任法律內思考 《中外教育科學》2004年第5期
田莉姝 論中國法律近代化的影響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田莉姝 漢朝立法指導思想的轉變與歷史發展的同步性 《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劉沂江 論著作精神權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一期
劉沂江 經理層的構建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一期
羅昌書 數碼攝像在實驗室教學中的應用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12月增刊
楊軍昌 貴州人口城市化進程問題研究 《人口研究》2004年10月
羅玉達 現代化大潮與中國社會變遷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羅玉達 試論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與實踐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安和平 論貴州山區生態建設與防洪減災對策 《貴州林業科技》 2004年第2期
安和平 中國人口時間序列預測模型探討 《人口與經濟》2004年第6期
司亞勤 論基本醫療有限責任與醫療保障 《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李邦治 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李邦治 形勢政策課教學探討與實踐 《中國農業教育》2004年第1期
李邦治 農民素質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影響 《教育與經濟》2004年第3期
嚴永和 論西部開發中存在的信用問題及其法律對策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嚴永和 知識產權演變:邏輯思考 《私法論壇》第一卷,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李 卓 論網路隱私權的保護問 《理論月刊》2004年第六期
李 卓 論網路隱私權的保護問題 《理論月刊》2004年第六期
寧立標 論公民的受審判權及其憲法保護 人大復印資料《憲法行政法》2004年第5期
毛元學 獨立董事制度移植的法律思考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羅洪洋 清代黔東南文斗侗苗林業契約補論 《民族研究》2004年第二期

⑨ 考法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去哪些大學

考法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去的大學有: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北京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天津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中國人民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同濟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華中師范大學

閱讀全文

與法學科研成果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