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國家和省重大工作部署,抓住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
一、土地資源
堅持建設項目用地「有保有壓、區別對待」,有力地保證了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重大利用外資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的需求。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引導目光向內,盡可能使用已有建設用地。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嚴格執行有關用地定額和投資強度的規定,把好供地關。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省政府制訂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開展占補平衡考核,建立完善了全省耕地佔補平衡庫。全年驗收新增耕地項目2251個,確認新增耕地17.85萬畝,連續8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一)土地資源狀況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農用地11200504.02公頃(168007560.3畝),建設用地1639504.8公頃(24592572.0畝),未利用地1172570.36公頃(17588555.5畝),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80.0%,11.6%,8.4%。在農用地中,耕地5728521.53公頃(85927823.0 畝),園地341812.75公頃(5127191.3畝),林地3598933.06公頃(53983995.9畝),牧草地28376.57公頃(425648.6畝),其他農用地1502860.1公頃(22542901.5畝),分別占農用地的51.1%,3.1%,32.1%,0.3%,13.4%。在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315212.41公頃(19728186.2畝),交通運輸用地 97377.26 公頃(1460659.0畝),水利設施用地226915.12公頃(3403726.8畝),分別占建設用地80.2%,6.0%,13.8%。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地319007.32公頃(4785109.8畝),其他土地853563.04公頃(12803445.7畝),分別占未利用地的27.2%,72.8%。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全省年初農用地面積11212106.86公頃(168181602.9畝),年內減少20247.9公頃(303718.6畝),年內增加8645.06公頃(129676.0畝),年末面積11200504.02公頃(168007560.3畝)。年內耕地減少18499.04公頃(277485.6畝),減少的去向主要為:各類建設佔用14458.96公頃(216884.4畝)、農業結構調整1837.33公頃(27560.0畝)、生態退耕1007.74公頃(15116.1畝)、災毀149.01公頃(2235.1畝)。新增耕地12433.73公頃(186506.0畝),其中開發、復墾、整理增加9937.9公頃(149068.5畝),農業結構調整增加952.4公頃(14286.0畝)。
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保持在5080456.44公頃。年初面積為5080405.92公頃,其中耕地5021844.10公頃,年末面積為5080456.44公頃,其中耕地4960070.19公頃。
2.建設用地
全年審批建設用地14357.76公頃,其中佔用農用地7961.80公頃、耕地5970.53公頃,與2005年批準的建設用地基本持平。新批建設用地中,批次用地9181.08公頃,其中商服用地814.20公頃,工礦倉儲用地4581.94公頃,公用設施用地1165.93公頃,公共建築用地807.83公頃,住宅用地1538.99公頃。與2005年相比,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有較大增長,表明全省工業建設項目增加較快。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 5176.67 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2820.9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9.3公頃,與2005年基本持平。
徵收農民集體土地14104.09公頃,其中農用地7806.07公頃,耕地5857.82公頃,征地總費用605526.29萬元,安置農業人口154352人。與2005年相比,多徵收1000多公頃。合肥、蕪湖、安慶市徵收土地量都在1000公頃以上,表明上述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用地量增加較多。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2172個,其中,國家級項目3個,省級項目44個,市級項目199個,縣級項目1926個,總投資額為49334.80萬元,與2005年比,項目略有增加,投資額相對減少。增加農用地總面積 13050.75 公頃,其中耕地11814.30公頃,農用地比2005年有所增加,而耕地略有減少。
土地開發投資額17201.48萬元,增加農用地5188.95公頃,耕地4824.87公頃,比2005年均有所減少。
土地整理投資額14247.42萬元,增加農用地1999.41公頃,耕地1646.82公頃,比2005年略有增加。
土地復墾投資額17885.90萬元,增加農用地5862.39公頃,耕地5342.61公頃,比2005年略有減少。
全省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的特點是以開發和復墾為主,開發和復墾增加農用地 11051.34 公頃,占總增加農用地的85%。投資比例占總投資的71%,比2005年有所減少,土地整理比例略有增加。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截至2006年底,全省發現礦產138種,已列入《安徽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種有82種。
在探明資源儲量中,煤、鐵、銅、硫鐵礦、石灰岩、岩鹽、石膏礦7種資源構成了全省礦產資源主體,用潛在價值衡量,約佔比例的84.8%。凹凸棒石粘土、絹雲母則為全省特色礦種。
探明資源儲量在全國居前3位的主要礦種有:硫鐵礦、方解石、明礬石、凹凸棒石粘土等。
探明資源儲量在全國排第4~10位的主要礦種有:煤、鐵、釩、銅、石膏、芒硝、長石、陶瓷土、膨潤土等。
全省2006年資源儲量總量與2005年相比,有一定的增加。煤、釩、鉛、鋅、鎢、鉬、銻、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高嶺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均有所增加,資源儲量減少較多的是玻璃用脈石英。
2006年新增大中型礦產地14處,其中煤炭4處,有色金屬礦產3處,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產5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1處,稀有及分散元素礦產1處。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6年地質勘查投入46751.56萬元,與2005年持平。其中,中央財政撥款2858.0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9000.32萬元,比2005年有較大增長,企事業資金34823.20萬元。地質勘查投入主要以企事業資金為主。
資金投向礦種主要是煤、銅、鐵、金和多金屬,占投資總額的75%,仍然是投資熱點礦種。
新查明一批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金、石膏、鉬、鎢等礦產。
提交地質資料447份,其中,區域地質調查1份,固體礦產勘查410份,水文工程5份,環境8份,地質科研16份。提供查閱人次1389人次,查閱4104份次,比2005年略有增加。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全年有效勘查許可證1916個。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1300個,私營企業344個,股份有限公司42個,有限責任公司170個,集體企業10個,股份合作企業21個。國有和私營企業是勘查的主體。
全年有效采礦許可證4212個。按經濟類型分,私營企業2697個,集體企業753個,國有企業144個,有限責任公司344個。這四類企業佔了全部企業數的93%,其他經濟類型只佔7%。私營和集體企業佔了81.9%的份額,已經成為資源開採的主體。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6年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95種(含亞種),各種經濟類型礦山6805個,礦業從業人員44.82萬人,年產礦石量3.23億噸,工業總產值425.9億元,礦產品年銷售收入396.00億元,礦業利潤24.73億元。礦業產量、產值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利潤有所下降。其中主要是煤炭行業有較大的增長,2006年煤炭產量達到7832.34萬噸,創造工業總產值250.51億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建立了基本覆蓋全省的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系統,制訂了《安徽省土地評估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對地價評估機構開展了資信等級評定,加強了監督管理。進一步規范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行為,與監察部門協同配合,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保障土地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全年全省土地出讓金達313.69億元,比2005年增長近百億。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收入225.71億元,比2005年增加近百億,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2.土地一級市場
國有土地以出讓方式供應面積13329.42公頃,成交價款3136927.81萬元,均較2005年大幅增加。其中招標出讓面積85.90公頃,成交價款51905.05萬元;拍賣478.82公頃,成交價款438233.37萬元;掛牌3560.44公頃,成交價款1767058.15萬元;協議9204.26公頃,成交價款879731.24萬元。租賃面積74.73公頃,租金541.87萬元。劃撥方式供應2948.77公頃。土地供應主要以掛牌、協議、劃撥為主。土地供應按用途為工礦倉儲用地8662.06公頃,住宅用地2773.21公頃,商服用地1266.96公頃。此三項用地佔供地總量的95%。
3.土地二級市場
土地二級市場發生土地使用權轉讓30143宗,面積1558.75公頃,轉讓金額 362491.34 萬元,與2005年比均有大幅下降。
土地使用權出租3592宗,出租面積16.47公頃,租金325.36萬元,與2005年相比大幅度下降。
土地使用權抵押9016宗,面積10698.38公頃,抵押價款3980357.97萬元,貸款金額2213709.2萬元,與2005年相比面積下降而貸款金額有所增長。
土地使用權轉讓按用途依次為工礦倉儲用地820.26公頃,商服用地117.73公頃,住宅用地606.7公頃。三項占轉讓總數的99.1%。
出租用途主要是商服用地。
抵押按用途依次為工礦倉儲用地7005.38公頃,住宅用地2509.15公頃,商服用地 1113.01 公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出台了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實施意見,推進礦業權有償和競爭出讓,制訂並實施了2006年探礦權、采礦權出讓計劃。加強了礦業權價款評估管理,改變了由礦業權人委託評估機構進行礦業權價款評估的做法,維護了國家權益。全年省級有償出讓礦業權(含有償延續)125宗,價款4.77億元,實際徵收2.57億元,為全年計劃的202%。
2006年全省有償出讓礦業權1449宗,價款2.22億元。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既強化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和有償使用意識,顯化了資源性資產,又促進了資源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招商引資。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全年探礦權出讓14宗,其中,行政審批3宗,掛牌11宗。出讓交易金額10350.88萬元,比2005年大幅下降;出讓的礦種達到9種,主要是鐵礦5宗,出讓金額9312.58萬元;其次是錳礦2宗,出讓金額704萬元,銅礦1宗,出讓金額125萬元,水泥用灰岩礦1宗,出讓金額120萬元。這四種礦產的出讓金額占總金額的99.1%。
采礦權出讓1435宗。其中,行政審批1267宗,拍賣19宗,掛牌149宗。出讓金額11832.33萬元,相對2005年有較大變化。出讓礦種達到41種之多,出讓的主要礦種是磚瓦粘土604宗,建築石料用灰岩397宗,建築用砂88宗,建築用安山岩86宗等。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探礦權轉讓85宗,轉讓價款17650.93萬元。其中,出售82宗,價款17050.93萬元;作價出資3宗,價款600萬元。轉讓礦種達15種,主要是鐵、銅、金、錳、鉛鋅等。
采礦權轉讓87宗,轉讓價款3182.61萬元。其中,出售77宗,價款3009.01萬元;作價出資8宗,價款153萬元。轉讓礦種達12種,主要是水泥用灰岩、磚瓦粘土、建築石料用灰岩、鐵、銅、鉛鋅、礦泉水等。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全年發現違法案件4279件,其中歷年隱漏640件,2006年發生3639件。涉及土地面積2804.80公頃,其中耕地1538.00公頃。涉案主體是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分別為971件和3096件,涉及土地面積分別為1740.91公頃和324.21公頃,分別占涉及土地面積總數的62%和12%。
全年立案2469件,其中歷年隱漏563件,2006年發生1906件。涉及土地面積 1855.96 公頃,耕地935.91公頃。其中未經批准佔地1319件,涉及土地面積788.47公頃,占立案總數的53%。2006年結案2447件,處理歷年隱漏案477件,共涉及土地面積1474.29公頃,耕地707.65公頃;處理2006年發生案1593件,涉及土地面積972.41公頃,耕地447.87公頃。通過依法處理收回土地196.74公頃,耕地57.11公頃,拆除構建物7865.22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4101.5百平方米,罰沒款2781.69萬元。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全年發現違法案立案查處215件,其中無證勘查39件,無證開采115件,越界開采41件。2006年結案225件,處理2005年未結案33件,處理無證勘查31件,無證開采107件,越界開采34件,未結案24件,共吊銷采礦許可證10件,罰沒款147.5萬元。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全省共有行政復議申請90件,2006年受理77件,審結68件。在審結案件中維持58件,撤銷4件,撤回申請4件。與2005年相比行政復議申請數有所增加。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由於市、縣級國土資源機構改革趨於完成,只有少數幾個縣正在改革之中,機構人員總數基本穩定。全省國土資源管理人員3912人,比2005年有所減少。其中行政編制人員2012人,比2005年增加13人。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研究生71人,大學本科及大專2864人,高中及中專877人,初中及以下100人。年末平均從業人數3937人。經費收入86886.8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撥款69410.00萬元,其他收入17356.86萬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800萬元。
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直屬機構530個,職工數7591人,機構和人員都比2005年增加。鄉級土地所1428個,人員7315人,與2005年比略有增加。
2006年全省參加各種培訓人數達696人次,參加黨校學習220人次,行政學院學習16人次,參加其他院校培訓460人次,學歷教育418人,其中,碩士11人,大學本科170人,大專237人。參加培訓和學習人次都有大幅增加,學習風氣較好。
『貳』 什麼是三項用地
三項用地是指畜禽飼養地、設施農業用地和養殖水面用地。當項目用地達到了三項用地條件時,即可申報「農業三項用地」,其具體申報條件如下:
1、項目用地必須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一般農業用地區內,不得佔用基本農田;
2、規劃的城區內和村鎮(屯)用地范圍內不得搞三項用地;
3、使用村集體預留機動地的,須經村民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並與村委會簽訂使用土地合同;使用農民承包土地的,須與原土地承包農戶簽訂使用土地合同,土地使用期限不得超過本輪土地承包期;
4、附屬設施佔地面積最高不得超過總用地面積的5%,容積率控制在1以下,溫室大棚等看護房用地面積每棟不得超過30平方米。
(2)三項用地轉讓擴展閱讀:
申報「農業三項用地」的必備要件:
1、畜禽飼養地和設施農業用地及養殖水面用地申請表(一式二份);
2、土地使用者與原承包農戶簽訂《畜禽飼養地和設施農業用地及養殖水面用地使用合同》(一式二份);
3、原農民土地經營權證書;土地使用者與村集體經營組織簽訂《畜禽飼養地和設施農業用地及養殖水面用地使用合同》(一式二份);
4、甲乙雙方法人代表身份證;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土地使用無爭議證明;營業執照正、副本;水產養殖經營許可證;
5、集體土地所有證;用地現狀勘界成果圖(一式三份);規劃布局平面設計圖(一式三份)。
『叄』 三項用地可以轉讓嗎
不可,土地資源為國家管理!
『肆』 關於農村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
你好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你是要將現在承包的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後貸款 對吧
1、首先你將公司去發改委立項 立好項目後
2、需要向國土部門提交用地申請
3、國土部門會初審 看你提交的用地申請是否符合 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4、如符合當地國土局向國土資源廳申請用地批次(如果現在正好有 可以用以有批次)
5、政府批下下年批次後 由國土部門向你所所用地塊進行土地徵收轉用
6、當集體土地轉為城市建設用地後 就可以向你供地了
7 、供地現在會進行招拍掛(也就是拍賣 價高者得 如果你想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就要溝通一下 讓在供地時公告條件盡量貼合你用地項目的實際情況 這樣不滿足條件的公司就不會來和你搶地了(前提你用地是工業項目))
8 、 你竟買成功 一簽合同 土地證到手
備註: 出讓金當地有最低標準的 最少高於那個價格 然後市政府會定個保留價 一般達到保留價就可以拿到地 具體每畝地多少錢 要看你佔地的這個村子土地價格多高了 你可以提前打聽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工業用地是三項用地中最便宜的 (如果你原來的站所土地證是國有劃撥用地 還需要進行劃撥補辦出讓 具體事宜咨詢國土局)
提醒: 如果你佔地的村子 地理位置很好 建議辦理成商業用地 現在工業用地改變用途要重新出讓補交出讓金的 你如果將來著塊地想蓋房地產或商業樓 辦成工業補交的錢會嚇死你
純手打 希望採納 也希望對你有幫助 詳細情況請咨詢政府職能部門
個中環節復雜 情況多變 多找找人會給你減少很多麻煩
『伍』 安徽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在各市、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國家和省重大工作部署,抓住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切實加強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效能建設,圓滿地完成了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下達的年度任務。
一、土地資源
堅持建設項目用地「有保有壓、區別對待」,有力地保證了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重大利用外資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的需求。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引導目光向內,盡可能使用已有建設用地。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嚴格執行有關用地定額和投資強度的規定,把好供地關。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實行按建設項目考核占補平衡。全年新增耕地9 602.97公頃(14.4萬畝),全省連續6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一)土地資源狀況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農用地11 212 106.85公頃,建設用地1 621 771.75公頃,未利用地1 178 700.56公頃,分別占統計地類總面積的80.00%、11.60%、8.40%。在農用地中,耕地5 734 586.84公頃,園地342 070.16公頃,林地3 599 492.75公頃,牧草地28 554.59公頃,其他農用地1 507 402.51公頃,分別占農用地的51.20%、3.10%、32.10%、0.20%、13.40%。在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 302 398.5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91 982.26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27 390.98公頃,分別占建設用地80.30%、5.70%、14.00%。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321 865.42公頃,其他土地856 835.14公頃,分別占未利用土地的27.30%、72.70%。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5年全省年初農用地面積11 219 965.99公頃,年內減少16 422.93公頃,年內增加8 563.20公頃,年末面積11 212 106.85公頃。年內耕地減少12 956.40公頃,減少的去向主要為:各類建設佔用8 367.76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 272.10公頃、生態退耕728.59公頃、災毀1 252.36公頃。新增耕地9 602.97公頃,其中開發、復墾、整理增加8 223.31公頃,農業結構調整增加1 440.96公頃。
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保持在5 137 820.68公頃。年初面積5 152 029.06公頃,其中耕地5 059 541.25公頃,年末面積5 137 820.68公頃,其中耕地5 025 845.94公頃。2005年建設佔用耕地8 367.76公頃,新增耕地9 603公頃,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2.建設用地
2005年審批建設用地13 281.13公頃,其中農用地9 411.82公頃,耕地7 042.42公頃。與2004年批准建設用地基本持平。新批建設用地中分批次用地7 794.06公頃,其中商服用地707.43公頃,工礦倉儲用地3 209.84公頃,公用設施用地1 527.70公頃,公共建築用地1 017.29公頃,住宅用地1 031.55公頃。與2004年相比商服用地、公用設施和公共建築用地大幅增加,住宅用地也增加較多,表明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快步伐;工礦倉儲用地基本持平。單獨選址5 598.87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3 573.04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9.80公頃。與2004年相比單獨選址建設用地增加較多。
徵收農民集體土地13 176.22公頃,其中農用地9 377.88公頃,耕地7 029.34公頃,征地總費用446 648.31萬元,安置農業人口119 900人;與2004年相比多徵用2 000多公頃。合肥、蕪湖、銅陵、馬鞍山、黃山市徵用土地量都在500公頃以上,佔全省徵用土地的32%。上述地區區域經濟發展較快,用地量增加較多。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5年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 888個,其中,國家級項目2個,省級項目38個,市級項目720個,縣級項目1 128個,總投資額為57 345.01萬元;基本與2004年持平。增加農用地總面積14 885.34公頃,其中耕地13 138.89公頃;與2004年相比略有增加。
土地開發投資額24 701.27萬元,增加農用地6 976.22公頃,耕地6 532.82公頃;比2004年有所增加;土地整理投資額10 531.89萬元,增加農用地1 884.50公頃,耕地1 816.12公頃;與 2004年基本持平;土地復墾投資額 22 111.85萬元,增加農用地6 024.62公頃,耕地4 789.95公頃,比2004年有所增加。
全省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的特點是以開發和復墾為主,開發和復墾增加的農用地13 000.84公頃,占總增加農用地的87.34%;投資比重占總投資的81.63%。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截至2005年底,全省發現礦產138種,被列入《安徽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有76種(石油、鈾礦、地熱、礦泉水、地下水未列入)。礦產地4 582處(含共伴生礦產和小礦)。
在探明資源儲量中,煤、鐵、銅、硫鐵礦、石灰岩、石膏礦等6種資源構成了全省礦產資源主體,用潛在價值衡量,約佔比重的85%;凹凸棒石粘土、膨潤土、方解石、明礬石構成了全省特色礦種。
探明資源儲量在全國居前3位的主要礦種有:硫鐵礦、方解石、明礬石、凹凸棒石粘土。
探明資源儲量在全國排第4~10位的主要礦種有:煤、鐵、銅、石膏、膨潤土、水泥用灰岩、芒硝、長石、陶瓷土等。
全省2005年度資源儲量總量與2004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兩個:①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增長較快;②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除統計上表礦區外,還涵蓋了全部持證小礦山。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質勘查投入51 523.89萬元,較2004年增加1.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937.5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6 094.32萬元,企事業資金44 492.07萬元;主要以企事業資金為主。
資金投向主要是煤、銅、鐵、金和多金屬。按礦產種類依次分為:能源礦產32 684.50萬元,占投入總額的63%;金屬礦產2 554.50萬元,佔7%;非金屬礦產佔1%;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科研佔4.8%;非金屬礦產大幅下降。表明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在不斷加強。
新查明一批礦產資源。主要有水泥用灰岩、溶劑用灰岩、鋅、金和鐵。
提交地質資料399份。其中,區域地質調查3份,固體礦產勘查336份,水文工程8份,環境6份,地質科研35份。提供查閱人次1 074人次,查閱1 791份次。較2004年略有增加。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頒發有效勘查許可證655個,全部為國有企業。
2005年有效采礦許可證3 412個。按經濟類型分依次為私營企業2 161個,集體企業848個,國有企業64個,有限責任公司123個。這4種經濟性質的企業佔了全部企業數的93%,其他經濟類型只佔7%。私營和集體企業佔了88%的份額,已經成為礦產開採的主要力量。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5年底已開發利用礦種92種(含亞種),各種經濟類型礦山6 624個,礦業從業人員45.52萬人,年產礦石量2.96億噸,礦業總產值364.2億元,礦產品年銷售收入354.17億元,礦業利潤43.13億元。礦石產量、產值、利潤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其中主要是煤炭行業有較大的增長,2005年煤炭產量達到7 794.25萬噸,比2004年增長389.88萬噸。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國有土地市場在治理整頓中進一步規范和發展,與省監察廳聯合出台了《關於違反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定行為行政處分辦法》,開展了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情況專項檢查,重點防範假招標、假掛牌。國有土地配置逐步納入市場經濟軌道,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政府土地收購儲備、基準地價定期更新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05年全省土地出讓金達217.66億元,與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收入176.60億元,比2004年略有增加,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和立法試驗工作穩步推進。
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繼續深化,對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中清理出來的問題迅速整改,及時處理了國土資源部13件重點督辦件,確保了全省農用地轉用審批及時恢復;會同省發改委對擬保留的省級以下開發區做好進一步整改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土資源部審查;劃定了已公告的4個國家級園區界址。
2.土地一級市場
國有土地以出讓方式供應面積5 671.14公頃,成交價款2 176 610.06萬元,與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招標出讓面積114.81公頃,成交價款89 883.41萬元;拍賣出讓273.90公頃,成交價款217 924.49萬元;掛牌出讓2 375.71公頃,成交價款1 458 228.61萬元;協議出讓2 906.72公頃,成交價款410 573.55萬元。租賃面積348.67公頃,租金709.18萬元。劃撥方式供應3 406.30公頃,較2004年度大幅增加。土地供應主要以掛牌、協議、劃撥為主。土地供應按用途構成依次為工礦倉儲用地2 479.23公頃,住宅用地2 105.32公頃,商服用地856.30公頃,此三項用地佔供地總量的95%。用途構成發生了一些變化,由2004年的以商服用地為主變為以工礦倉儲和住宅用地為主。
3.土地二級市場
土地二級市場發生土地使用權轉讓 41 027宗,面積 6 083.56公頃,轉讓金額447 751.58萬元,與2004年比較宗數和面積都有大幅增加,轉讓金額卻沒有增加。
出租7 312宗,出租面積126.78公頃,租金8 260.20萬元。與2004年相比宗數和面積沒有增加,租金卻大幅度增加。
抵押6865宗,面積28871.55公頃,抵押價款2675321.86萬元;貸款金額1254701.76萬元。與2004年相比面積和金額都有成倍的增長。
轉讓土地的用途依次為工礦倉儲用地4 829.81公頃,商服用地733.97公頃,住宅用地505.12公頃,三項占轉讓總數的99.70%。
出租用途主要是商服用地。
抵押用途依次為住宅用地15 641.79公頃,商服用地7 558.11公頃,工礦倉儲用地5 580.07公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國土資源部兩權招拍掛暫行辦法出台後,及時組織了一次全省范圍的礦業權市場建設情況調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市場建設的若干規定》,明確了礦業權市場出讓范圍,有力地推進了礦業權市場建設,制定了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礦產地招拍掛出讓計劃並公布實施。2004年省級財政收回礦業權價款3.72億元,顯化資源性資產近70億,維護了國家權益,促進了礦業集約經營和招商引資。淮北、宣城、池州、巢湖等地積極推進礦業權的招拍掛出讓,礦業權市場較為活躍。
2005年全省共有償出讓礦業權2 026宗,價款7.19億元。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既強化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和有償使用意識,顯化了資源性資產,又促進了資源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招商引資。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5年探礦權出讓12宗。其中,申請審批8宗,拍賣1宗,掛牌3宗。出讓交易金額22 432.10萬元,較2004年大幅下降;出讓的礦種達到8種,出讓的主要礦種是鐵礦5宗,出讓金額19 839.00萬元;其次是鉬礦1宗,出讓金額1 820.00萬元;煤礦1宗,出讓金額613.00萬元,銅礦1宗,出讓金額77.00萬元。這四種礦產的出讓金額占總金額的99.60%。
采礦權出讓2 014宗。其中,行政審批1 578宗,招標13宗,拍賣26宗,掛牌397宗。出讓金額49 529.58萬元,由於2004年數據不全,因此變化較大。出讓礦種達到46種之多,出讓的主要礦種是建築石料用灰岩621宗,磚瓦粘土537宗,煤167宗,水泥用灰岩147宗等。
3.采礦權二級市場
采礦權轉讓89宗,轉讓價款7 787.45萬元。其中,出售82宗,價款6 850.75萬元;作價出資1宗,價款660.00萬元。轉讓礦種達18種,主要礦種是煤、鐵、銅等。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發現違法案件3 596件,其中歷年隱漏357件,本年發生3 239件。涉及土地面積1 033.69公頃,其中耕地702.94公頃。涉案主體是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分別為419件和3 049件,涉及土地面積分別為709.53公頃和193.00公頃,分別占涉及土地面積總數的68%和18%,反映了違法案件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2005年立案2 134件,其中歷年隱漏323件,本年發生1 811件。涉及土地面積655.61公頃,耕地381.99公頃。其中未經批准佔地1 339件,涉及土地面積349.41公頃,占立案總數的62%。本年結案2 399件,處理歷年隱漏案291件,涉及土地面積128.5公頃,耕地48.37公頃;處理本年發生案1 668件,涉及土地面積486.82公頃,耕地311.68公頃。通過依法處理收回土地118.69公頃,耕地14.08公頃,拆除構建物2 694.59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1 844.41百平方米,罰沒款2 605.55萬元。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發現違法立案查處266件,全都是礦山企業的違法行為,其中違法開采259件。違法開采主要是無證開采和越界開采,分別是214件和38件。本年結案255件,其中處理無證開采194件,越界開采37件;未結案34件,共罰沒款506.22萬元。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在行政復議方面,全省共有行政復議申請53件,2005年受理53件,審結52件。在審結案件中維持38件,變更1件,撤銷6件,撤回申請7件。與2004年相比行政復議申請數有所增加。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由於市、縣級國土資源機構改革趨於完成,只有少數幾個縣正在改革之中,機構人員總數基本穩定。全省國土資源管理人員4 430人,比2004年有所減少。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 999人,比2004年減少16人。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研究生76人,大學本科及大專3 008人,高中及中專1 258人,初中及以下88人。年末平均從業人數4 438人。經費收入81 275.6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撥款62 654.26萬元,其他收入18 621.39萬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4 100萬元,其中國家資金490萬元。
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直屬機構515個,職工數6 745人,機構和人員都較2004年下降。鄉級土地所1 411個,人員6 632人,基本與2004年一致。
2005年全省參加各種培訓人數達147人次,其中參加黨校學習25人次,行政學院學習43人次,參加其他院校培訓79人次。學歷教育51人,其中,碩士1人,大學本科18人,大專32人。
『陸』 農業三項用地的介紹
農業三項用地是指畜禽飼養地、設施農業用地和養殖水面用地。
『柒』 農業三項用地土地部門是怎麼收費的
農業三項用地,土地部門不收費。農業三項用地是指畜禽飼養地、設施農業用地和養殖水面用地。土地部門需要按照正常審核批准,不能收取費用。
『捌』 城鎮戶口居民可以承包農村的三項用地做養殖業嗎
可以,城鎮戶口可以承包 農村土地的。但 是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 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 村土地,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後,再簽訂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