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新病毒研究成果是什麼
含笑半步顛
⑵ 中國在醫學上誕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應用:讓脊灰與中國兒童絕緣
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又一偉大業績。
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免疫規劃策略的實施,自1994年10月以來,全國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報告,曾被醫學界稱為「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殺手」的小兒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向恐懼和絕望宣戰
麻風病,一個曾經讓人談之色變、聞風喪膽的重大傳染病,如今已難覓蹤跡。1957年,為防治在我國多地大面積流行的麻風病,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皮膚病研究所,根據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密切結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的防治策略、技術和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果。
3、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從死亡率90%到治癒率90%的顛覆性突破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帶領團隊對絨癌耐葯機制、耐葯標志物篩查和耐葯逆轉等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對耐葯與危重病例的治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使耐葯及危重絨癌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治療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4、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葯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葯」而受益。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葯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准治療葯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葯劑列入其基本葯品目錄。
5、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來,隨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創建和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外醫院幾代人對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體系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網-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⑶ 人類在利用病毒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
1、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葯,例如燒傷病人在患處塗抹綠濃桿菌噬菌體稀釋液
2、在細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為細胞融合的助融劑,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為目的基因的載體,使之被拼接在目標細胞的染色體上
4、在專一的細菌培養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雜
5、病毒可以作為精確制導葯物的載體
6、病毒可以作為特效殺蟲劑
7、病毒可以作為生化武器(僅對戰爭狂來說是好東西)
我能想到的就這些了~
⑷ 雖然病毒常常令人談「毒」色變,但是人類在研究病毒的過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們一方面設法
治療預防病毒抄接種天花
⑸ 尼安德特人病毒的成果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志上。 ⑹ 電腦病毒的發展經歷了哪四個過程
IT行業普遍認為,計算機病毒主要經歷了五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⑺ 在人類歷史上,有哪些病毒已經被人類徹底攻克了 這里徹底分為兩種,一種是找到了解決的方法以降低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另一種是這種病毒在世界上完全消失了。 首先說說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可以治療的病毒有哪些? 其實,很多病毒在現階段已經不是不治之症了,比如說乙肝病毒可以得到有效的阻斷、艾滋病患病後可以延長生命時長等,雖然避免不了它們的產生,但是可以有效治療或者延長病程、提高愈後效果。病毒也算是自然界中的一種,要想將所有病毒戰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學會與它們相處,做好預防工作,減少病毒對人類的危害,才是現階段我們應該逐步去做的事情。 ⑻ 中科院有推出抗病毒的研究成果嗎 中科鴻基生物科技和中科院合作研究的唾液酸是有抗病毒的功能的,也是微生物發酵法生產、易吸收。 ⑼ 病毒出現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病毒的恐懼總是糾纏著我們人類。人們不禁要問,病毒出現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病毒? 一種很難識別的生物,雖小但明顯是活的,它沒有細胞、沒有酶,並且顯然缺乏我們所熟知的生命體應具有的大部分生物機制。這些入侵我們人類的傢伙無處不在,它們已毫不誇張地將自己整合到我們及其周圍的生命組織中,整合到組成我們這個世界的每一種細菌,每一種植物、真菌和動物體內。它們的入侵也許已經獲得了成功。這就是——病毒(Virus)。 病毒與其宿主以及其他生物體的互動是復雜的。我們熟悉的病毒大多是給宿主造成傷害的,比如感冒病毒、冠狀病毒等。但病毒感染不只是具有破壞作用,有些病毒對被感染的許多生物(宿主)是有益的。 現在,病毒已被證明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疫苗和分子生物學工具,潛力巨大。例如,讓兒童接種牛痘病毒疫苗(牛痘病毒的變種)使得我們人類徹底消滅了天花,這種疾病曾是人類面臨最嚴重的疾病。再如,噬菌體(細菌性病毒)在分子學里證明是做出基本發現的重要模型,是向活細胞引入新基因的分子工具,成果之一就是非胚胎幹細胞的成功創建。無法想像,如果離開這些工具我們還能夠做出多少有利於我們的基礎性和實用性的發現。因此,對人類而言,病毒既是敵人,也是朋友。 病毒科學是微生物學和人類醫學的分支學科,科學家可以預測下一次疫病的流行,開發新的疫苗和抗病毒葯物。對於全球范圍病毒多樣性的理解,無論是從預防疾病傳染途徑方面看,還是從了解病毒為地球上生命的進化提供創新動力的角度看,都符合人類近期和長遠的利益。 ⑽ 利用病毒在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病毒基因組的克隆、結構測定和表達要研究病毒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一般須先建立病毒基因組的無性繁殖系,這樣才能獲得足夠量的病毒DNA。後者可採用細菌質粒、粘性質粒或λ噬菌體作為載體,轉化大腸桿菌來完成。大的DNA病毒基因組可用限制性內切酶切割成幾個片段進行克隆;RNA病毒可先在試管內反轉錄成cDNA再進行克隆;反轉錄病毒基因組可克隆其前病毒DNA。建立了病毒基因組的無性繁殖系後,就可以採用化學法(Maxam et al 1977)或酶促法(Sanger et al 1977;Messing et al 1981)測定病毒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以了解基因的一級結構;結合在試管內進行的轉錄和轉譯試驗,或基因缺失變異株的互補試驗等,就可逐步闡明其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並了解基因表達調控的某些原理。在此基礎上,就可以設計組建病毒載體或表達病毒多肽。。 與病毒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