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科技創新成果頻獲國外贊嘆嗎
5月23日,中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進行了穹頂吊裝。更重要的是,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是未來將在英國建設的「華龍一號」項目的參考電站。
近年來,C919創造新的「中國高度」;「復興號」疾馳出「中國速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展示「中國精度」;「海燕」、「潛龍」、「深海勇士」成就「中國深度」……中國一系列創新成果讓世界震撼。德國經濟新聞網刊文稱,「中國政府正在大力鼓勵創新,數字產業的下一個世界領導者將來自中國。」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肯亞學者姆旺吉·瓦吉拉表示,「近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令世人震驚的成就,正在成為掌握諸多前沿科技的全球引領者。」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⑵ 中國在醫學上誕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應用:讓脊灰與中國兒童絕緣
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又一偉大業績。
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免疫規劃策略的實施,自1994年10月以來,全國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報告,曾被醫學界稱為「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殺手」的小兒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向恐懼和絕望宣戰
麻風病,一個曾經讓人談之色變、聞風喪膽的重大傳染病,如今已難覓蹤跡。1957年,為防治在我國多地大面積流行的麻風病,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皮膚病研究所,根據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密切結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的防治策略、技術和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果。
3、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從死亡率90%到治癒率90%的顛覆性突破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帶領團隊對絨癌耐葯機制、耐葯標志物篩查和耐葯逆轉等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對耐葯與危重病例的治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使耐葯及危重絨癌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治療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4、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葯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葯」而受益。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葯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准治療葯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葯劑列入其基本葯品目錄。
5、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來,隨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創建和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外醫院幾代人對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體系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網-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⑶ 人民日報發文國產研發的機械後破世界紀錄,對於科技工業擁有怎樣的作用
我國正在加速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作為智能製造的關鍵支撐,工業軟體對於促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國產工業軟體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其中,我國基礎研究開發薄弱,工業軟體積累不足等因素,也與缺乏應用有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要增強家用工業軟體,另一個關鍵點在於需要加強生產,教育和研究之間的協作。研究人員編寫核心代碼並構建框架。對於工業軟體,這只是從0到1的突破。要利用價值,我們需要不斷提高“使用”的穩定性,實用性和成熟度。這需要行業,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各方之間的合作,以解決行業中的核心技術難題和關鍵問題。各方共同解決關鍵問題,共同創造獨立且可控的家用工業軟體。
⑷ 誰有科技成果的資料
我國:
1、我國研製成功曙光—2000Ⅱ超級伺服器。每秒可進行1100億次運算,達到90年代末期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是國家863計劃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的重大成果。(人民日報1月29日)
2、我國自發光材料研發走在世界前列。其發光強度和持續時間比硫化物高30倍以上。(2月23日)
3、6月28日發射成功並正確進入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的「航天清華一號」微小衛星運行狀況良好。它填補了我國微小衛星研製和我國赴境外發射航天器產品的空白,標志著我國微小衛星研製取得重大突破。(7月8日)
4,株洲誕生時速305公里電力機車。其動力車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的高集成化模塊結構等十項國際先進水平的設計理念。(9月4日)
5,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斗導航試驗衛星」,10月31日凌晨0時02分在西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6,我首台類人型機器人亮相。有人類外觀特徵,可模擬人類行走與基本操作。
世界:
1、MG132/320W採煤機
2、高溫預制直埋保溫管
3、MIMN通風機運行監測管理系統
4、雞西市城區基礎設施調查與對策
5、干脫細目大豆顆粒粉
6、超選擇子宮動脈栓治療子宮肌瘤
7、數字減影選擇性全腦血栓造影臨床應用
8、復方腐植酸鈉葯膜治療子宮糜爛外陰潰瘍臨床研究
9、空氣發動機
你聽說過用空氣來推動汽車嗎?這可是一件新鮮的事,在國際汽車界的汽車族譜里是找不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一種另類汽車,但事情總是在變化的,近十年來,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美國、墨西哥、南非一些非汽車界的工程師,熱心於研製空氣汽車,並已經取得近乎實用性試驗階段,達到令人感嘆的進步!
據說,空氣汽車最高時速已達100-120公里,加速能力0-50公里為6秒,行車距離230公里或12小時,在加氣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鍾,售價大約在6-7萬港幣。現在,MDI已設立設計工作室,利用電腦,改進外觀設計,適應時尚需求。
空氣發動機是空氣汽車的關鍵部件,從外觀上看近似一種直列的小型內燃機,它有曲軸、活塞、閥門、進氣管,排氣管、定時皮帶等等,但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運行規則。
⑸ 創新型國家的特徵
作為創新型國家,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
3、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
4、創新產出高,世界上公認的20個左右的創新型國家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99%。是否擁有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是區分創新型國家與非創新型國家的主要標志。
人們往往用相關創新投入和產出的指標從一個側面來衡量國家的創新程度,一般來說,創新型國家的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5)科技創新成果人民日報擴展閱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戰略主攻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個面向」的前瞻布局和系統推進得到顯著加強,科技創新突破明顯加快。
對標國際科技前沿,我國在量子通信與計算機、高溫超導、中微子振盪等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面向經濟主戰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現一系列重大技術和工程突破,移動通信領域實現從「2G跟隨」「3G突破」「4G並行」到「5G引領」的跨越式發展,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
聚焦國家發展重大需求,我國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等戰略必爭領域,取得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載人深潛、深地鑽探、超級計算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標志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⑹ 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是什麼
中國抄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是《旋轉磁場直流電動機》,這個信息正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中國的企業家竟然不知道,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在我們這個崇拜 權利和金錢的國家裡,政府天天在吶喊《崇尚科學》,人們的靈魂追逐的卻是《權利和金錢》,正是這種民族思想意識在《埋沒人才》。人才流失是必然的結果,在西方國家有8個《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是我們中國的移民。在我們國家人才流失比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大很多很多。
我們中國的科技發明,不能都像火葯一樣,中國人發明西方人發展。
當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貴已經太晚啦,留下的只有遺憾。
中國人民覺醒吧,只有真正意義的《崇尚科學》,中華民族的明天才會更加強大,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⑺ 鍾南山在人民日報撰文的主題是什麼
鍾南山在人民日報撰文的主題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鍾南山在人民日報撰文寫道: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抗擊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科學理念。這個理念體現在我們在全國層面將重點放在預防上,不給病毒在全國傳播的機會,這樣才能把疫情范圍和感染人數牢牢控制住。
如果放任病毒傳播,即使後來有再好的治療方法也難以控制住疫情。當然,這不是沒有代價的。我們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
為了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有效控制疫情,我們讓一座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按下「暫停鍵」,付出了巨大代價。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因為經濟的損失可以補回來,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會再來。
(7)科技創新成果人民日報擴展閱讀: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還需要科技的支撐
習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我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中醫葯學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眾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正是這些成就,成為我們抗擊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現在,我們正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例如,我國疫苗的研發在國際上處在第一方陣。
接下來,我們有信心在檢測方法、臨床救治、疫苗葯物等方面通過自身努力以及開展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在未來,我們將繼續依靠科技進步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為確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⑻ 人民日報社的成就
人民日報社擁有下屬企事業單位1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日報為主體,以人民網、人民日報所屬報刊為群體,集印刷、發行、廣告、信息、出版和多種經營於一體的產業結構。較好地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人民日報向世界一流新聞集團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
⑼ 鍾南山在人民日報撰文寫了什麼
9月17日人民日報第9版,鍾南山撰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闡述了我國對待人民的態度,一直以人民至上,以生命至上。
文章稱,當前,我國基本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並且實現了疫情的常態化防控。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無論是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還是100多歲的老人,我們都全力救治;優秀的人員、急需的資源、先進的設備,我們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
他在文章中表示,「當然,這不是沒有代價的。我們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為了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有效控制疫情,我們讓一座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按下『暫停鍵』,付出了巨大代價。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因為經濟的損失可以補回來,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會再來。」
(9)科技創新成果人民日報擴展閱讀
文章全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當前,我國基本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並且實現了疫情的常態化防控。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回顧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苦鬥爭,一個個感人細節詮釋著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一件件生動事實彰顯著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總書記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無論是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還是100多歲的老人,我們都全力救治;優秀的人員、急需的資源、先進的設備,我們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
為挽救每一個生命傾盡全力,這是我們抗擊疫情的普遍共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抗疫斗爭最鮮明的底色。對於廣大醫務人員來說,自己的工作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這份責任不但成為醫務人員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時無畏前行的動力,還時刻提醒著醫者是人類與病魔斗爭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這背後就是生命的重量。
這次抗疫斗爭讓我們更加明確:不管是面對急性傳染病還是多發、常見及危害大的各種慢性病,保障全國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永遠是我們公共衛生及醫療戰線工作者的首要使命。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抗擊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科學理念。這個理念體現在我們在全國層面將重點放在預防上,不給病毒在全國傳播的機會,這樣才能把疫情范圍和感染人數牢牢控制住。如果放任病毒傳播,即使後來有再好的治療方法也難以控制住疫情。
當然,這不是沒有代價的。我們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為了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有效控制疫情,我們讓一座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按下「暫停鍵」,付出了巨大代價。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因為經濟的損失可以補回來,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會再來。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還需要科技的支撐。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我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中醫葯學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眾多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這些成就,成為我們抗擊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現在,我們正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例如,我國疫苗的研發在國際上處在第一方陣。接下來,我們有信心在檢測方法、臨床救治、疫苗葯物等方面通過自身努力以及開展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
在未來,我們將繼續依靠科技進步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為確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⑽ 如何支持創新 人民日報
以「互聯網+」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其他產業的滲透、融合,改變整個經濟的生產模式、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提高經濟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