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江蘇省法學優秀成果獎

江蘇省法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7-30 09:00:13

A. 江蘇省有法學專業的大學

就光法學學科而言,排名及原因如下: 1、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這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很多高校都沒有,目前也就北大、人大、中政等少數高校有。另外,該院公丕祥教授是著名法學家,也是江蘇高院院長,如果你在南師大能拜入他的門下,前途一片光明。 2、南京大學。前中央大學,法學院還是有一定底蘊,但近年發展不如南師大快。不過其經濟法有博士點,而且經濟法專業在全國還是有較大名氣。 3、蘇州大學。民國時期,北朝陽南東吳,蘇大的法學院還是有歷史傳承的。 如果選學校的話, 1、南京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金字招牌。 2、南師大法學院,在南京,省會。 3 、蘇州大學法學院,好於其他一些莫名奇妙的學校。

B. 江蘇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 是省級獎嗎

不是,是地廳級獎。省級獎勵嚴格的說必須是省政府獎

C. 狄小華的科研獲獎

1.「沖突、協調與秩序——罪犯非正式群體和監獄行刑研究」先後獲南京大學2002年度優秀博士論文、獲江蘇省教育廳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2.「復合正義與刑事調解」(載於《政法論壇》03年第3期),獲第六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主要社會兼職:
1. 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2. 中國犯罪學會理事
3. 中國監獄學會教育改造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4.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法律咨詢委員
5. 江蘇省監獄管理局心理矯治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6. 南京市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
7. 南京市犯罪預防與控制研究指導中心副主任
8. 南京市鼓樓區法院特邀陪審員
9. 南京市女子監獄公正文明特邀執法監督員
10.法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D. 陳峰的獲獎情況

省級以上獎項:
2011年 「法治江蘇」徵文三等獎
2010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學會論文一等獎
2010年 第一屆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2009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年會論文二等獎
2008年 獲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8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年會論文三等獎
2007年 獲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4年 獲江蘇省大中專學生暑期實踐先進個人、優秀成果獎
校級以上獎項:
2010年 獲蘇州大學「朱敬文特別獎學金」(全校三人之一,文科唯一一人)
2010年 獲蘇州大學「朱敬文獎學金」
2009年 獲蘇州大學2008~2009年度校學術標兵稱號(全校六人之一)
2009年 獲蘇州大學「王健獎學金」
2008年 獲校「學習十七大、學習新黨章」主體徵文活動中獲一等獎
2007年獲蘇州大學王健獎學金
2006年 榮獲蘇州大學2006年度王健獎學金
2005年 獲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第二次論文發布會二等獎
2004年 獲蘇州大學 2003~2004年度人民獎學金二等獎學金
2004年 獲蘇州大學 2003~2004年度校優秀學生幹部
2003年 獲蘇州大學 2002~2003年度人民獎學金三等獎學金
2003年 獲蘇州大學 2002~2003年度校學生會優秀學生幹部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校三好學生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校優秀學生幹部、學生幹部先進個人獎學金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專項獎學金
2001年 獲蘇州大學2000~2001年度人民獎學金一等獎學金
2001年 獲2000~2001年度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優秀學生幹部
2001年 獲蘇州大學2000~2001年度校暑期實踐先進個人
最近5年曾發表過的主要著作、論文(包括發表時間、刊物名稱、合作者及本人在合作者中排名次序):
1) 2010年參編(副主編)學術論著《中國行政法學專題研究述評(2000-2010)》(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 2009年合著(第二作者)學術專著《行政協助過程規制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 《建議制定我國憲法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完善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另一種思路》,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第四卷),第二作者,2010年3月版;
4) 《協力行政的興起及其行為型態探析》,載《求是學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第1期;
5) 《協商民主:提供「審議」傳統憲政理念的新視角》,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6) 《互聯網管制背景下的網路人權保障體系探析》,載於《法治論叢》,第二作者,2008/02,並於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8年第8期轉載;
7) 《審議民主:一種「審議」傳統憲政理念的憲政觀》,載於《甘肅政法學院學報》(核心期刊),(CSSCI來源集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8) 《試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南京大學法律評論》(CSSCI來源集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008年春秋號;
9) 《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2008年10月「第三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獨立作者(該文獲2008年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0)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對我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啟示》,載於《社會公正與法治國家》,獨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該文獲2007年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1) 《協力行政及其行為型態研究意義考略——」公民有序參與」法治化路徑研究》,載《法政研究》(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集刊),2009年創刊號。
12) 《行政協力行為初論》,載《東方法學》,獨立作者,2009年第4期,並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9年第12期轉載;
13) 《農村群體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邏輯——基於城鎮化背景的分析》,第二作者,2010年全國行政法年會論文。
14) 《行政協力范疇探略——行政協力的概念與若干相關問題》,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9年第4期;
15) 《論行政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的相對性》,載《江蘇省法學會行政法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獨立作者,2009年;
16) 《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2008年10月《「第三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獨立作者(該文獲2008年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7) 《域外行政公益訴訟制度之特徵》,載於《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8/04。
18) 《行政證據收集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由「釣魚執法「事件引發的思考》,載於《」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第二作者(該文獲第一屆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19) 《基於過程理念的行政程序法研究——評《中國行政程序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獨立作者2008年第4期;
20)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對我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啟示》,載於《社會公正與法治國家》,獨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該文獲2007年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1) 《協力行政及其行為型態研究意義考略——「公民有序參與」法治化路徑研究》,載《法政研究》(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集刊),2009年創刊號;
22)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的法治路徑探析》,載於《江蘇農村經濟》,第二作者,2008年第5期;
23) 《論行政法律關系「不平等下的對等」之性質》,載於《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第一作者,2009年第2期;
24) 《論行政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的相對性——以行政調查程序為例》,載於《學習論壇》,獨立作者,2010年第1期;
25) 《論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審查》,載於《鄂州大學學報》,第二作者,2009年第4期;
26) 《評翁岳生主編之<行政法>》,《湖南農機》,第一作者,2008年第11期;
27)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第一作者,2007年第11期;
28) 《透視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 《行政指導價值基礎初探》,《西南法學》2005年第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獨立作者)
30) 《試論行政指導在行政法意義上的理論基礎》,《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獨立作者)
31) 《台灣地區行政法學研究集大成之巨著——評翁岳生主編之<行政法>》,《美中法律評論》,2007年第1期(獨立作者)
32) 《試論電子政務對傳統行政行為理論的影響》,《社科研究》,2006年第3期(香港雜志)(獨立作者)
33) 《試論我國公共人事服務事業民營化的行政法學思考》,《研究生法學雜志》,2006年第五卷第2期(獨立作者)
34) 《行政權:行政法邏輯起點的科學界定》,《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7月(第一作者)
35) 《淺論研究行政法理論基礎的憲政意義》,《河南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36) 《司法賠償委員會若干問題分析和改革建議》,《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報》,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37) 《公共人事服務事業民營化的行政法學思考》,《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38) 《論行政法律關系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學術論壇》2004年第一輯「法學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第28頁~29頁(獨立作者)
39) 《農民權利保障問題探析》,《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0) 《芻議我國行政訴訟收費制度》,《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1) 《確立行政權為行政法邏輯起點的可行性分析》,《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42) 《試論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可行性》,《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43) 《試論行政法邏輯起點》,《檢察研究》(2006年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第一作者)
44)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精髓是政府法治文化》,《工商管理科學》,2006年第8期(第二作者)
45) 《偵查權性質之定性探討》,《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7期(第二作者)
46) 《刑事被害人保護制度之構想》,《法學教育》,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47) 《論西部大開發與法治現代化》,《理論新探索》,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48) 《和諧工商 法治先行》,《工商管理科學》,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
49) 《行政緊急程序初論》,《大連幹部學刊》,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50) 《淺談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適用》,《中國律師和法學家》,2006年3月號(第二作者)

E. 南師大黃和新教授的代表性著作

黃和新
黃和新
男,1963年12月出生,江蘇省海門市人,中共黨員。1985年6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留校任教。2003年5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師從著名法學家公丕祥教授),獲法學博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為法學副教授,1996年5月獲碩士生導師資格,2000年6月獲教授任職資格。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民商法學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法學會理事、江蘇省法學會經濟法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擔任泰州、淮安、宿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還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南京市雨花台區人民政府等單位聘為專家咨詢委員;被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聘為江蘇省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講師。
主研方向:
黃和新教授長期從事民商法學(合同法學)、經濟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先後承擔(主持或作為骨幹參加)了五項課題的研究工作,這些課題包括《中國法制現代化的進程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法制現代化與江蘇經濟發展》(江蘇省教育廳項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公司法制現代化研究》(江蘇省「八五」社科規劃項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現代化研究》(江蘇省「九五」社科規劃重點工程項目);《WTO規則與中國民商法制、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研究》(橫向項目)。其主要科研成果有:
a\個人專著包括《中國合同法論》、《所有權的理論邏輯》等四部;
b\主編著作包括《中國民法學》、《中國經濟法新論》、《當代中國市場經濟法制研究》、《市場經濟法通論》、《新合同法詳解與應用》、法學類叢書兩套,即《排解經濟糾紛叢書》(12卷)和《獨角獸叢書》(11卷);
c\ 合作著作包括《法律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中國法制現代化的進程(上)》、《你所關心的金融投資法律問題》、《關貿總協定與中國》、《法律教程》、《大學法學》、《中國教育的法律基石》等十餘部;
d\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科研成果多次獲獎,其中《中國法制現代化的進程(上)》獲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中國合同法論》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論現代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代位權人優先受償權的法律經濟學分析》分獲全國十三省、市、區經濟法學術研討會2001年和2002年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997年被江蘇省法學會評為法學研究先進個人。
黃和新教授一向重視教學工作,多年來在本專科層次開設過《法學概論》、《法學概論與經濟法》、《經濟法學》、《合同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課程;在碩士研究生層次(包括研究生課程班)開設過《民法學專題研究》、《經濟法學專題研究》、《合同法學專題研究》、《市場經濟法制原理》、《國際經濟法學專題研究》、《民事訴訟法專題研究》、《民事執行制度研究》等課程;在博士研究生層次開設《民商法學前沿》等課程。先後在法學理論專業 (市場經濟法制研究方向)、訴訟法學專業 (經濟司法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經濟行政法方向)指導七屆碩士研究生。現為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專任導師。黃和新教授的教學業績突出、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極富感染力,深受各層次受眾(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為法院、檢察院、政府有關部門作專題講座的受眾)的歡迎。先後獲南京師范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評優「一等獎」、青年教師「教學十佳」、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勵及稱號。

F. 范忠信的成就及榮譽

(1)1994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二十六史大辭典》編委,策劃人之一);
(2)1995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合著《情理法與中國人》,第一作者);
(3)1995年,獲蘇州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合著《法理學:市場經濟下的探索》,第二作者);
(4)1998年,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三等獎(《情理法與中國人》);
(5)2001年,獲第二屆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論文《中西法律傳統中的「親親相隱」》);
(6)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三等獎(論文《「親親尊尊」與親屬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
(7)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屆獲中國法律史學會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論文《中國古代道德教化之法制慣例及其借鑒意義》、《自然人文地理與中華法律傳統之特徵》、《大陸法系對中國法律的影響》);
(8)2003年,獲第三屆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論文《中西倫理合璧與法治模式的中國特色》);
(9)2003年,獲第八屆武漢市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
(10)2003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作者);
(11)2004年,獲第四屆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專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
(12)2007年,獲首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專著《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
(13)2008年,獲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曾憲義基金會首屆「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專著《中西法律文化的暗合與差異》)。 1993年,「蘇州大學優秀骨幹中青年教師」;
1994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優秀骨幹青年教師」;
1996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優秀骨幹青年教師」;
1996年,入選「江蘇社會科學界跨世紀學人」。
1999年,獲中國法學會「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001年9月,湖北省政府「湖北省優秀教師」;
2002年,獲中國法學會「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002年7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4年9月,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光榮稱號和金質獎章;
2004年12月,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2004年12月,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2005年3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
2005年10月,湖北省宣傳文化界「五個一批」人才入選;
2005年11月,中國法學會《當代中國法學名家》首批入選;
2006年3月,湖北省政府「新世紀高層次人才第一層次人選」;
2009年1月,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

G. 李浩的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李浩(1951.11-) ,1951出生,江蘇吳江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同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學院民事訴訟法專業,師從常怡教授研習民事訴訟法。1985年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現代司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民事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強制執行法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法學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會長,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主研方向: 研究方向為民事訴訟法,著有《舉證責任研究》;合著《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理論與實際》、《中國民事訴訟法學專論》、《司法的現代化與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等著作;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參加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指定用書《訴訟法與律師制度》的編寫。曾主持哲學社會科學國家「九五」規劃「民事證據法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事證據立法」的研究。《民事證據立法與民事證據制度的選擇》一文獲2002年度司法部優秀教材與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民事訴訟法原理》一書獲2002年度司法部優秀教材與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民事舉證責任研究》一書獲安徽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民事審判中的調審分離》一文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民事訴訟檢察監督》一文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民事再審程序改造論》一文獲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法官素質與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一文獲安徽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曾獲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目前正主持國家級重點課題「司法公正與社會公平正義」。 所獲獎勵: 1997年獲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多次獲省部級科研獎勵,其中1998年獲全國黨校系統第二屆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安徽省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2年、2006年獲司法部全國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次,2005年獲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H. 河海大學法學院的概況

在法學教育中,法學院一貫致力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常規開展「模擬法庭」、專業社會實踐、「學術沙龍」等活動,並通過河海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為學生提供常規性的鍛煉法律實務操作技能、服務社會大眾的平台。位於江寧校區的法學院資料室,也為本科生及研究生查閱專業文獻提供了必要補充。
近年來,法學院教師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部省級基金項目,並承擔了有關部委委託的課題,承接國家及地方科研任務的能力日益增強。法學院還有教師入選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第三批32種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主要成員,這不僅開創了我校教師入選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項目課題組首席專家及主要成員的先河,而且大大提高了河海大學法學院在法學界的地位與影響力。
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法學院已在較短的時期內發表、出版了一大批有廣泛影響的論著,並因此獲得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法學院教師主編、副主編、合著或參編了一大批具有廣泛影響的統編教材,如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系列教材」。
法學院高度重視與校外法學界及法律實務部門的交流與合作,舉辦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法學院教師還積極服務於社會,多名教師擔任了江蘇省、南京市兩級人大常委會立法專家咨詢組咨詢員、江蘇省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成員、南京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法學專家咨詢組成員、南京市政府法製法律咨詢委員會成員、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業研究小組特邀成員、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等職務。
院長:邢鴻飛教授
副院長:王建文教授
副院長:陳廣華副教授

I. 曾祥華的獲獎情況

因科研成績突出,2005年6月同時獲蘇州大學研究生「學術標兵」(第一名)稱號、李中道獎學金、人民獎學金。2006年《和諧社會與立法》一文獲中國法學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論壇二等獎,《關於收容制度的再討論——與鍾南山院士等商榷》獲江蘇省法學會年會論文一等獎。2007年《農村行政執法的問題分析》獲中國法學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法制論壇」優秀獎,《關於太湖流域管理立法的思考》獲江蘇省法學會年會論文二等獎,同時被省法學會《江蘇法學》摘編並報中國法學會、省委辦公廳、省人大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政法委、省司法廳等部門,供領導決策參考。2009年《監督法的創新與缺憾》獲江蘇省法學會論文一等獎。《行政立法的正當性研究》一書獲江蘇省高校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參與的教學改革項目獲江南大學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排名第二)。2011年獲得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

J. 李艷芳的榮譽獎勵

1、《中國審判案例要覽》(經濟卷·商事卷主編助理)獲全國圖書一等獎。
2、《以案說法》系列獲全國雙優雙效圖書一等獎。
3、第七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2000)
4、《環境法課程》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
5、《綠色貿易壁壘與清潔生產立法》獲十三省市經濟法學研究(江蘇省法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1)
6、《我國生態安全的現狀與法律保障》北京市經濟法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 獎(2004)
7、《促進型立法研究》獲十三省市經濟法研究會(天津市法學會)優秀論一等獎。(2004)
8、《促進型立法研究》獲北京市法學會2005年度優秀成果獎。
主要成就
1、《中國審判案例要覽》(經濟卷·商事卷主編助理)獲全國圖書一等獎。
2、《以案說法》系列獲全國雙優雙效圖書一等獎。
3、第七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2000)
4、《環境法課程》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
5、《綠色貿易壁壘與清潔生產立法》獲十三省市經濟法學研究(江蘇省法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1)
6、《我國生態安全的現狀與法律保障》北京市經濟法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4)
7、《促進型立法研究》獲十三省市經濟法研究會(天津市法學會)優秀論一等獎。(2004)
8、《促進型立法研究》獲北京市法學會2005年度優秀成果獎。

閱讀全文

與江蘇省法學優秀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