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ocw成果

ocw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30 08:59:04

『壹』 裝修管理軟體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幫助

一裝ERP家裝管理軟體,優化市場業務,提高進店跟單,快捷報價選材,在線施工巡檢。支持移動端、pc端等多平台應用。

『貳』 求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學習計劃

首先,你本科學通信工程,這是很好的專業,將來出國讀研的話,到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甚至是美國都是比較容易拿獎並有機會移民的。但是要去MIT……有點難度!但我還是要贊一個:努力!即便最終上不MIT,那麼top30~50應該也不會太難。

你現在的主要任務:
1.抓好學習成績。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往往是不容易適應自主學習的環境,很容易鬆懈下來。所以打算出國的同學一定要注意不能與混日子的同流合污,從一開始就要努力爭取好的成績。根據經驗,要想進入MIT這樣的牛校,GPA怎麼也要在3.5以上,有些牛人都到了3.8還不一定去得了;
2.大學期間要結合專業課的學習,積極參加一些專業實踐活動比如找大公司實習,同時找機會參加專業教授特別是有美國留學經歷的教授的科研工作,如果能夠有哪怕是掛名的論文在本專業的國際刊物上發表,那進入MIT就有希望了。再說,即便不能發表論文,到時讓教授給你寫推薦信也方便;其三,結合專業課的學習多跑跑圖書館,查閱一些學術論文庫,了解一下「論文」是怎麼回事,這不僅能幫助你寫出有血有肉的申請PS,對你將來的研究工作可是大有助益的。
3.英語方面的准備。如果打算去美國,那就要准備GRE和托福考試。TOEFL考到100分以上,GRE V500+,Q750+,W4+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為外語考試都有不同的有效期,所以建議你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准備,爭取寒假前後把GRE考了,然後集中精力考托福,爭取大三末拿到合格成績,以免耽誤了大四上申請學校。

大四是關鍵時期,基本上一切都已定局,你的任務首先是針對自己的具體條件進行簡單評估,然後大致決定一個申請學校的檔次,再去學校的網站查找入學要求,按要求准備申請材料->遞交申請->等待錄取通知。收到offer以後就簡單了,基本上都是手續的事了,怕麻煩的話找個中介代辦省心省事~~~

『叄』 國外優秀的生物網站

British Section of the Society of Protozoology
英國原生生物學會英文網站,提供關於原生生物學相關的信息資訊及網站鏈接。
網址:http://www.bssp.org/

Federation of European Microbiological Societies...
歐洲聯邦微生物學會宣傳網站,主要從事微生物學的研究工作,並提供相關新聞事件、期刊雜志、鏈接檢索。
網址:http://www.fems-microbiology.org/

Seattle protozoology Conference
西雅圖原生生物學討論會英文網站,提供關於該會議的相關詳細情況及信息資訊。
網址:http://www.sbri.org/protozoology_conference.htm

Connecting fish paristologists on the web
魚類及水生生物寄生蟲學英文網站,為水生生物寄生蟲學家提供網上交流的空間,介紹相關的信息資訊及網站鏈接。
網址:http://www.fishdisease.net/

Society of Protozoologists
原生生物學家協會英文網站,為國際原生生物學家提供交流研究成果及信息資訊的空間。
網址:http://www.uga.e/protozoa/

美國科學院學報,提供1915年以來的全文,一些經典細胞生物學論文發表於該刊。
Pubmed,大名鼎鼎的免費資料庫,屬於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可查閱生物醫學領域的文摘。
免費的資料庫,提供918種期刊的全文。包括著名的JCB、PNAS、JBC等

『肆』 廊坊信息技術提高班的提高班影響

2012年9月1日,十期同學正式開始,學員達到300人。
2012年1月 由中國著名「計算機教育家」譚浩強教授帶隊,由清華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多家全國著名大學的教授為成員的考察小組參觀了信息技術提高班,並一致表示積極肯定。 培養像「狼」一樣的學生
作者:《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教師由演員變為導演,學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劇務,沒有固定的劇本。
講台上的米新江激情洋溢,他的幽默詼諧讓課堂上不時傳出笑聲,而這節課的內容其實是一般被認為枯燥乏味的信息分類匯總。
一個人創辦起這個信息技術提高班,堅持了12年;其間磕磕絆絆,遭遇經濟困難時甚至賣了自己的房子!米新江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提到辦班經歷,五味雜陳。
2000年,廊坊師范學院正式批准設立信息技術提高班,作為該學校院級教育改革的實驗項目,米新江是該項目主要負責人。
提高班的創辦宗旨是藉助於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持久性學習的能力」。招收的學生多數來自非計算機專業,提高班利用學生周末和寒暑假的課余時間免費教學,學時和入學時間不等,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米新江作為橋梁幫學生引入不同的教材、課程和老師。
現在,米新江的學生在國家軟體工程師中級考試中的通過率是100%。「當時創班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純朴,就是想讓學生增加一些就業渠道。」米新江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但是後來他慢慢發現,信息技術所提供的,遠遠不止幫助學生就業這么簡單,「它能夠改變整個的學習平台,讓學習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為你開拓一個新世界。」
培養像「狼」一樣的學生
提高班創立之初,只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第二課堂」。但一個叫王向陽的學生引起了米新江的注意。這個學生顯得很特殊,米新江稱他具有「非凡」的自學能力。與現在高校磨滅個性的教育模式相反,王向陽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讓老師都感到驚訝。於是米新江開始觀察王向陽的學習方法。
「就像青黴素一樣,一個偶然在培養皿里你發現了它,就要研究它,把這種『特殊』變成了另一種新的『普通』。」米新江說,他就是這樣將「特殊」學生身上的特質「提取」出來,將「普通」學生創造成為這種「特殊」學生,「再造學習生命力」。
米新江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像「狼」一樣在學習上有股狠勁的學生。「他們要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充分利用所有信息資源,充分地互相學習,建立起知識網。」
「狼」這個比喻是米新江被小說《狼圖騰》激發的靈感。他希望他的學生能夠像狼一樣,有一種來自生存危機感的奮斗意識,自己去打獵(而且特別懂得團隊合作),自己咀嚼和消化(生肉腐肉都能吃),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
「我想用這種有點過分的比喻來表達一種我們缺乏的東西。」米新江說。
教師從主角到退居幕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認為應該更進一步,授之以欲、授之以愉。」米新江說,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里,教師、學生和高校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角色變化,「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教師由演員變為導演,學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劇務,沒有固定的劇本。每個人都可以演出自己的節目。」
按照米新江的設計,教師的角色有一個從主角到導演,再到謝幕的過程。這也是他在廊坊師范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上的實踐:第一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算機信息基礎等知識的教學,打開學生思維的牢籠,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調節良好的學習情緒。
第二年學生基本上已經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出現問題的時候還需要教師的指導、輔導和教導,這個階段教師就從主角退到了導演的位置。
第三年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計劃,教師就開始在形式上遠離學生,培養學生的完全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教師只是定期檢查學習效果,在宏觀和思想上給予學生有限的指導。
「我是個橋梁,只負責把最好的老師引進來,比如OCW開放課程體系,世界上很多名校的精品課程都對外開放了,我就負責把這些東西給學生引進過來。」米新江說,「當教師把國際高校共享的精品資源引進來以後,學生這張大網就開始自主消化了。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信息技術,這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地基。」
米新江的課堂實現了無紙化。「我使用OneNote數字筆記本軟體來整理筆記和所有需要的信息,很好用,包括這個軟體都不是老師指定的。」米新江的學生曾超越告訴本刊記者。
米新江通過Rss技術「訂閱」學生博客,隨時隨地出現在學生需要的時候。「Rss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原來是我們主動找信息,現在是網路上的信息更新主動找我。」學生王鵬說。
「每個學生是一個點,提高班把我們連在一起,成為了一張網,互相接觸交叉摩擦,互相之間的知識不斷融合進步。」曾超越說。
提高班前期的師兄師姐工作以後,會把積累的工作經驗變成下一屆學員新的學習內容,師兄弟之間也是師徒關系。
學員邊學習理論邊實踐創新。目前永和豆漿在全國范圍使用的收銀系統就是廊坊師范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六期全體學員的成果。在學院內部,評教系統以及考試系統等等都是提高班學員的研發成果。
「米老師先試水了一步」
米新江這種尖刀班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夠向全國高校推廣?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代表赴廊坊觀摩研討了米新江的教學。
「能給學生營造這種富於激情的學習環境,我挺開眼界的。」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鄭麗說,「但是學生的定位很重要,應用型人才很適合推廣這種做法,那麼研究型人才的群體是否就適應這種模式呢?」
天津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王立柱十分認可米新江的教育模式。他告訴本刊記者,計算機教育在當下的高校有淡化的趨勢,而這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根本不吻合,「應該強調『計算思維』,各專業都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來提高教學水平。」
「再造學生的學習生命力,是米新江教育模式的最大亮點。現在學校擴招,學生這么多,老師又要搞科研又要教學,因此喚起學生自主的力量很有必要。」王立柱說。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李鳳霞告訴本刊記者,「『十一五』期間教育部就在力推研究型大學,現在又開始力推工程型大學,因為研究型大學並非對所有高等教育都適用。在這方面,米新江教學法為工程型大學的推進做了有益的試水。」
特寫:米新江老師和他的信息技術提高班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劉軍)有人說他上課荒誕不經,他的學生卻說他的課堂妙趣橫生;有人對他的教學方式嗤之以鼻,他的學生卻對他的課堂戀戀不舍。
他叫米新江,廊坊師范學院的一名普通而又有些特別的老師。
由他創建的廊坊師范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創造了高校教育的一個不小的就業「奇跡」。米新江告訴記者,從提高班2001年創立以來,到目前為止提高班學員畢業後起薪全部5000元以上,一年後年薪平均達到10萬元。他們有的甚至被邀請到田灣核電站、IBM環宇大廈、海淀大廈、中國電力科學院等重要科研單位實習,並全部以優異成績被成功留用。
米新江的教學方法很獨特,他說他的教學理念是「授之以欲;受之已愉;漁之以漁」。他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的教育理論已經完全不適合今天的現代化信息化教育。在「傳」「授」「解」的過程中,學生們是被動的,由此而產生的後果,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了。正是這些傳統經典的教育思想,統治並桎梏了中國的現代化教育。
米新江教授介紹,廊坊師范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主要宗旨是藉助於信息技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持久性學習的能力。提高班從2001年開辦至今,共舉辦了9期,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從第一期到第四期,是第一階段;從第五期開始,是第二階段即由「信息技術提高班」向「信息素質提高班」轉變的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是提高班人才培養的「普通到特殊的」發現階段。提高班建立之初,只是作為學生第二課堂的一個拓展活動,只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基本IT技能培訓。但有個別學生,經過提高班的IT入門教育,特別是後期的自身努力,將IT變成了「主業」,成為了職業的IT人才。通過對這些從普通提高班學生中涌現的「特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發現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非凡的自學能力,良好的品質毅力。而那些「普通」的提高班學生,他們幾乎喪失了這些特質,也就沒有了「學習生命力」。如果幫助這些普通的學生逐步恢復這些特質,他們會不會成為那些「特殊」呢?如果可以,就可以將每個「普通」的學生「創造」成為「特殊」的學生。這樣的話,「特殊」也就成了「普通」。這個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看到了希望,就從第五期開始,為普通的提高班學生創造條件,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到了第二個階段:「特殊到普通」的創造階段。
學校的相關領導告訴記者,信息技術提高班學員學習一般來說學制4年,他們全都是來自廊坊師范學院體育、 文學、經貿、物理、化學等非計算機專業的一群普通學生。全都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提高班學習。4年下來平均每個學員每人要學100多門專業課程,包括(軟體工程,UML,ROSE,EA等)這樣一些專業的學科課程。信息技術提高班現有學員近200人,10年來提高班共舉辦了9期。然而這么多學生,這么多年,提高班的學員卻只有一個老師,那就是米新江。
經過10年的摸索,米新江在對提高班的學員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不斷總結後,認為通過信息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只要再造「學習生命力」就一定能使之成為出色的學生,他們一樣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顯然,米新江的教學方法受到了業內關注,2011年12月22日,在清華大學主辦的《計算機教育》雜志社組織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鄭莉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的李鳳霞教授、北京交通大學王移芝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楊小平教授、中國石油大學陳明教授和天津師范大學計算機系的王立柱教授,一行來到廊坊師范學院對米新江的信息技術提高班進行觀摩。
觀摩結束後,業內的這些知名教授對米新江的新穎教學法給予積極肯定的同時,也表達了各自的看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是可以大面積推廣?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是值得所有高校效仿?盡管沒有最終統一的答案,但作為一次探索,米新江老師和他的信息技術提高班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計算機教育》雜志社及高校專家齊聚廊坊共話「狼」式教育
發布時間: 2011-12-27 07:51本網訊(記者 陳蓓蓓)12月22日,廊坊師范學院與《計算機教育》雜志社共同舉辦廊坊師范學院計算機課程教改研討會,研討和交流該校米新江教授提出的「狼」式教育觀點以及當前在計算機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和焦點問題。廊坊師范學院相關領導、計算機教育雜志社主編奚春雁及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相關負責人及老師參加了會議。
米新江,廊坊師范學院數信學院教授,2000年開始承擔著學院教改項目——信息技術提高班的教學工作。2010年《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列為廊坊師范學院級精品課程,2011年作為精品課程《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的研究課題《基於運架構的B/S通過試題庫系統的研究與實現》,被該校評為2011年院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米新江根據提高班的特點制定獨特的教學計劃,篩選前沿的教學內容,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著力思考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教學模式,即培養「狼」一樣的學生,第一階段通過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第二階段重新激發好奇心,學會發現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素質;第三階段真正學會使用網路和習慣使用網路;第四階段適應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再拘泥於老師,逐步轉變為主動學習;第五個階段是工程素質培養和品德素質、職業素質的培養;第六個階段是基礎理論培養,取得職業資格和職稱資格;最後一個就是使用時下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像狼一樣如飢似渴般地學習。
十多年來,提高班共招收9期學員,全部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他通過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OPEN、EYES、工程素質培養、品德素質培養等步驟,培養了一批具有以「個性化自主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生,培養出了剛剛工作就成為具有中級職稱、月薪8000到10000元的金領。
提高班學生就米新江教授教學方式及成果向大家進行了匯報講解。隨後,各個高校的與會人士主要就「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改的真正實踐之路在哪裡」、「計算機考研改革的利與弊」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清華大學及天津大學專家指出,個性化教學是各高校發展的基礎,米新江老師的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各大高校推廣的同時要降低成本、提高效果。
《計算機教育》雜志社主編奚春雁表示,此次研討開拓了思維,提供了新視角,找到了新工作模式。米新江老師的計算機教程改革應走出河北,各高校加強溝通與交流,促進整體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稿源: 編輯:喬民

『伍』 「國家級精品課程」如何翻譯

national level excellent course

「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制訂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建設是「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部計劃用五年時間(2003-2007年)建設15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上網並免費開放,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包括六個方面內容:一是教學隊伍建設,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的、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要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二是教學內容建設,教學內容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要上網並免費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設。五是實驗建設。要大力改革實驗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鼓勵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和研究型課程,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六是機制建設。要有相應的激勵和評價機制,鼓勵教授承擔精品課程建設,要有新的用人機制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等。

2003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期間由於爆發非典疫情而延緩了一段時間,但隨著全國取得抗非斗爭的勝利,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很快又步入了正規。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採用學校先行建設,省、自治區、直轄市擇優推薦,教育部組織評審,授予榮譽稱號,後補助建設經費的方式進行。教育部在網站上設立「全國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網頁,發布與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相關的政策、規定、標准、通知等信息,整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申報階段,二是評審階段,三是公布結果階段。

一、申報階段

2003年教育部計劃建設150門左右精品課程,作為「質量工程」先期啟動的四項主要工作之一,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一經啟動就得到了全國高教戰線的廣泛擁護和認真落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積極組織本地區的高等學校參加精品課程的申報工作,在先進行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評選的基礎上向教育部推薦優秀課程,同時,為了進一步完善推薦工作,特別增加了各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及有關專家組織向教育部直接推薦的渠道,通過這兩種渠道,全國共推薦494門課程申報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申報課程的高校全部採取網上填寫的形式向教育部提交申報材料,教育部不接受高校任何書面申報材料,經初步審查合格後進入評審階段。

二、評審階段

精品課程的評審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資格審查、網上教學資源評審、專家會議終審、課程公示,最終共評選出「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

1.資格審查,2003年10月17日精品課程申報工作截止,本年度全國共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38個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組織推薦來自260所高校的494門課程申報國家精品課程,按照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03]3號)的要求進行資格審查,共有467門課程通過了資格審查。

2.網上教學資源評審,資格審查結束後,教育部按照學科專業分類組織專家對240所高校的467門課程進行了網路通訊評審,本次評審總計聘請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西藏和青海除外)159所高校的381名專家參與網路評審,專家嚴格按照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2003年度)》對參加評審的課程打分,教育部根據專家打分和課程排名遴選出210門課程參加專家會議終審,上會課程覆蓋24個省、市、自治區(海南、青海、西藏、甘肅、寧夏、新疆、貴州沒有課程上會),107所高等學校。

3.專家會議終審,教育部於2003年12月18日至20日組織專家召開了精品課程專家終審會議,對網路通訊評審遴選出的210門課程進行終審,通過專家投票最終評選出151門國家精品課程,覆蓋21個省、市、自治區,83所高校。

4.課程公示,按照《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要求,教育部於2004年1月5日至2月5日對入選國家精品課程的151門評審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網路資源、授課錄像等材料進行了公示。

三、公布結果階段

入選課程經過一個月公示,如無異議,則由教育部正式發文授予「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稱號,向社會公布課程的所有網路資源進行共享。獲得「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稱號的課程須在五年中負責維護和更新課程內容,保持網路暢通,教育部將根據《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

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從開始就堅持高標准、嚴要求,處於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入選的151門「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中有院士參與的課程7門、首屆國家教學名師主持的課程33門,佔到課程總數四分之一,為真正體現精品課程的示範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精品課程建設是實施「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切實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主要體現,為推動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參考資料:教育部網站

『陸』 明朝秘聞之安創維靜爆炸

是明朝的天啟大爆炸,有的說是一顆隕石墜落造成的。

『柒』 王駿的學術發表

王駿,中國西部地區歷史城市保護實踐,1996年,日本奈良,《絲綢之路歷史城市保護調研》國際會議 夏南凱、高崎、王駿,上海市社科科研課題《世博會上海文化遺產利用研究》,2007年5月-2008年3月 裴新生、王駿,《煙台城市規劃區規劃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007/2王駿,《貴州省文物系統幹部遺產保護規劃專題研討》, 2007/1王駿、韓浩,《城市中心區外圍交叉口設計方案及評價研究—以菏澤市北外環與牡丹路交叉口為例》,2007/10月,第二屆「21世紀城市發展國際會議」張松、王駿,《我們的遺產 我們的未來》,2007年,同濟大學出版社 王駿,《由近年幾個案例看中國住宅設計及住宅區規劃的若干趨勢》,加拿大城市規劃2008年會 周儉、張松、王駿,《保護中求發展,發展中守特色-世界遺產城市麗江發展概念規劃要略》, 《城市規劃匯刊》2003/2王駿、張照,《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若干動態與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08/3王駿,《都江堰災後重建概念規劃國際徵集方案綜述》,《城市規劃學刊》2008/2王駿、張照,《MIT OCW與我國城市規劃學科教育的比較與借鑒》,《城市規劃》2009/6王駿、張照,《中國在非洲各國的若干規劃實踐與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10/07, 2010年9月南非德班《2010 Planning Africa》會議論文 王駿,《中國城市大型濱水開發的實踐與反思》,2010年10月肯亞內羅畢《第46屆國際地區與城市論壇 46th ISOCARP》會議論文 王駿等,《城市大型濱水項目開發的實踐與探索(廣西)》,2010-2012年度,廣西科技廳公開科研課題 吳偉、徐磊青、王駿等,《環境友好型城市的人居環境與管理的體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06bjy035, 2006.1-2008.12吳志強、王駿等,《中西部縣市長城建專題培訓》,上海市教學成果三等獎,2009278王駿、張照,《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若干動態與思考》, 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論文獎, 2009.12程大鳴、王駿,《中西差異下的城市規劃》,2012年9月南非《2012 Planning Africa》會議論文 王駿、張冠增譯,《消失的故土》,(美)Timothy Beatley著,2012,同濟大學出版社

『捌』 米新江的教育理念得到社會認可

既高校專家教授考察之後,許多知名雜志周刊、新聞網站對米老師的信息技術提高班高度關注,並且作了諸多報導。
講台上的米新江激情洋溢,他的幽默詼諧讓課堂上不時傳出笑聲,而這節課的內容其實是一般被認為枯燥乏味的信息分類匯總。
一個人創辦起這個信息技術提高班,堅持了12年;其間磕磕絆絆,遭遇經濟困難時甚至賣了自己的房子!米新江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提到辦班經歷,五味雜陳。
2000年,廊坊師范學院正式批准設立信息技術提高班,作為該學校院級教育改革的實驗項目,米新江是該項目主要負責人。
提高班的創辦宗旨是藉助於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持久性學習的能力」。招收的學生多數來自非計算機專業,提高班利用學生周末和寒暑假的課余時間免費教學,學時和入學時間不等,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米新江作為橋梁幫學生引入不同的教材、課程和老師。
現在,米新江的學生在國家軟體工程師中級考試中的通過率是100%。「當時創班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純朴,就是想讓學生增加一些就業渠道。」米新江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但是後來他慢慢發現,信息技術所提供的,遠遠不止幫助學生就業這么簡單,「它能夠改變整個的學習平台,讓學習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為你開拓一個新世界。」
《瞭望東方周刊》報道文章——培養像「狼」一樣的學生
提高班創立之初,只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第二課堂」。但一個叫王向陽的學生引起了米新江的注意。這個學生顯得很特殊,米新江稱他具有「非凡」的自學能力。與現在高校磨滅個性的教育模式相反,王向陽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讓老師都感到驚訝。於是米新江開始觀察王向陽的學習方法。「就像青黴素一樣,一個偶然在培養皿里你發現了它,就要研究它,把這種『特殊』變成了另一種新的『普通』。」米新江說,他就是這樣將「特殊」學生身上的特質「提取」出來,將「普通」學生創造成為這種「特殊」學生,「再造學習生命力」。
米新江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像「狼」一樣在學習上有股狠勁的學生。「他們要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充分利用所有信息資源,充分地互相學習,建立起知識網。」
「狼」這個比喻是米新江被小說《狼圖騰》激發的靈感。他希望他的學生能夠像狼一樣,有一種來自生存危機感的奮斗意識,自己去打獵(而且特別懂得團隊合作),自己咀嚼和消化(生肉腐肉都能吃),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
「我想用這種有點過分的比喻來表達一種我們缺乏的東西。」米新江說。
教師從主角到退居幕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認為應該更進一步,授之以欲、授之以愉。」米新江說,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里,教師、學生和高校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角色變化,「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教師由演員變為導演,學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劇務,沒有固定的劇本。每個人都可以演出自己的節目。」
按照米新江的設計,教師的角色有一個從主角到導演,再到謝幕的過程。這也是他在廊坊師范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上的實踐:第一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算機信息基礎等知識的教學,打開學生思維的牢籠,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調節良好的學習情緒。
第二年學生基本上已經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出現問題的時候還需要教師的指導、輔導和教導,這個階段教師就從主角退到了導演的位置。
第三年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計劃,教師就開始在形式上遠離學生,培養學生的完全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教師只是定期檢查學習效果,在宏觀和思想上給予學生有限的指導。
「我是個橋梁,只負責把最好的老師引進來,比如OCW開放課程體系,世界上很多名校的精品課程都對外開放了,我就負責把這些東西給學生引進過來。」米新江說,「當教師把國際高校共享的精品資源引進來以後,學生這張大網就開始自主消化了。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信息技術,這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地基。」
米新江的課堂實現了無紙化。「我使用OneNote數字筆記本軟體來整理筆記和所有需要的信息,很好用,包括這個軟體都不是老師指定的。」米新江的學生曾超越告訴本刊記者。
米新江通過Rss技術「訂閱」學生博客,隨時隨地出現在學生需要的時候。「Rss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原來是我們主動找信息,現在是網路上的信息更新主動找我。」學生王鵬說。
「每個學生是一個點,提高班把我們連在一起,成為了一張網,互相接觸交叉摩擦,互相之間的知識不斷融合進步。」曾超越說。
提高班前期的師兄師姐工作以後,會把積累的工作經驗變成下一屆學員新的學習內容,師兄弟之間也是師徒關系。
學員邊學習理論邊實踐創新。目前永和豆漿在全國范圍使用的收銀系統就是廊坊師范學院信息技術提高班六期全體學員的成果。在學院內部,評教系統以及考試系統等等都是提高班學員的研發成果。
「米老師先試水了一步」
米新江這種尖刀班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夠向全國高校推廣?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代表赴廊坊觀摩研討了米新江的教學。
「能給學生營造這種富於激情的學習環境,我挺開眼界的。」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鄭麗說,「但是學生的定位很重要,應用型人才很適合推廣這種做法,那麼研究型人才的群體是否就適應這種模式呢?」
天津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王立柱十分認可米新江的教育模式。他告訴本刊記者,計算機教育在當下的高校有淡化的趨勢,而這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根本不吻合,「應該強調『計算思維』,各專業都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來提高教學水平。」
「再造學生的學習生命力,是米新江教育模式的最大亮點。現在學校擴招,學生這么多,老師又要搞科研又要教學,因此喚起學生自主的力量很有必要。」王立柱說。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李鳳霞告訴本刊記者,「『十一五』期間教育部就在力推研究型大學,現在又開始力推工程型大學,因為研究型大學並非對所有高等教育都適用。在這方面,米新江教學法為工程型大學的推進做了有益的試水。」

『玖』 什麼樣的人最有可能成功

控制的慾望。他們通常非常執意於自己的決策,不習慣只聽命於人。如果你在公司里是一個唯唯諾諾、不吭一聲的人,或只是一個「雖不喜歡公司的環境,但又沒有勇氣辭職自創前途的人,要成為創業者還有一段距離。

自信。他們普遍都有很強的自信心,有時有咄咄逼人的感覺。創業家通常很急地想見到事物的成果,因此會給別人帶來許多的壓力。他們信任「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不喜歡也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瑣碎無聊的事情上,不會為了使自己舒服一點而馬虎從事。

崇高的理想。為了實現個人理想,他們不會計較虛名。他們生活簡單朴實,必要時常常身兼數職。他們通常不喜形於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發牢騷。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堅韌不拔地去突破困境。喜歡迎接挑戰喜歡承擔風險,但並不是盲目地冒險。他們樂於接受挑戰,並從克服困難中獲得無窮樂趣。

健康的身體。創業家通常必須在「不尋常的時間」料理事物,如果你有某種宿疾,那麼你的創業之路必定滿布荊棘、困難重重。

廣泛的知識。幾乎大事小事無所不知。他們既能掌握事情全盤的來龍去脈,又能明察秋毫。

超人的能力。他們能夠從雜亂無章的事物中,整理出一套邏輯的構架。有時候他作決策時會全憑直覺。

客觀的人際關系態度。他們為了事業往往是「冷酷無情」、「不顧情面」的,給人以「大公無私」、「就事論事」的感覺。
來源:http://www.lqqm.net/Lqqm.NetB+_A/?t=1167836668

『拾』 劉美鳳的學術成果

發表研究性論文(獨立或與人合作)80 余篇;出版專著1本;參與多部教材的寫作;參與教育大網路的編寫工作,主要學術成果有: 1 劉美鳳編著,《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3
2 劉美鳳著,《教育技術學學科定位問題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3,入選教育科學出版社教育博士文庫
3. 譯著:劉美鳳、宋繼華,《英國教育大網路——教育技術分冊》( 70 萬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3
4. 師書恩,劉美鳳等九人,《教育技術教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5. 烏美娜,劉美鳳,金建梅,《現代教育技術》,大連: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9 年
6 烏美娜,尹俊華,劉美鳳等,《教學技術基礎》,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年
7. 烏美娜,劉美鳳,張祖忻,章偉民,《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8. 顧明遠主編 ,《教育大網路》,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教育技術分冊 13 個詞條約 5 萬字 1.劉美鳳,「關於教育技術及其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幾點認識」,中國電化教育,2008(12):93-96
2.劉美鳳,「顧明遠先生與教育技術」,中國電化教育,2008(6):1-4
3.劉美鳳,「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有效性」,教育科學報告,2008(3),29-35
4.劉美鳳,「讓我們的教育方式與信息社會相協調」,中國教育報,2007-9-21(6)
5.劉美鳳,王春蕾,徐恩芹,「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必要性及其評判標准」,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5):28-33
6.劉美鳳,「開源軟體:最佳選擇,還是另一種選擇?」,中國遠程教育,2007(3):70
7.劉美鳳,「開放共享 共同行動 克服障礙 全球受益——2006 CORE開放教育大會綜述」,中國遠程教育,2006(10):5-11,26
8.劉美鳳,「公開共享參與合作發展 -2004MIT&CORE OCW 國際論壇綜述」,中國遠程教育,2004 (11) : 5-11
9.劉美鳳,「解析美國教育技術的三條歷史發展線索」,比較教育研究, 2004 (8) : 33-37
10.劉美鳳,「論教育技術學的知識來源」,開放教育研究, 2004 (4) : 15-18
11.劉美鳳,「教育技術學的知識構成研究」,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4(3):
58-67
12.劉美鳳,「關於電大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中國遠程教育,2004(3):48-52
13.劉美鳳,「教育技術學的知識構成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03(11,12):23-28,17-21
14.劉美鳳,「中國教育技術學學科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電化教育,2003.10:9-15
15.劉美鳳,「教育技術學學科未來發展需要研究的課題」,中國電化教育,2003.9:36-41
16.劉美鳳,「教育學科群中的教育技術學——從事『如何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領域」,中國電化教育,2003(7):5-9
17.劉美鳳,「廣義教育技術定位的確立」,中國電化教育,2003(6):9-16
18.劉美鳳,「教育技術的定位:美國學者的觀點」,中國電化教育,2003(3):8-12
19.劉美鳳,「教育技術的定位:中國學者的觀點」,中國電化教育,2003(2):24-28
20.劉美鳳,「研究教育技術及其學科定位問題之必要性」,中國電化教育,2003(1):21-25
21.劉美鳳,「技術-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學科」,比較教育研究,2002(11):6-10
22.劉美鳳,「簡析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有關教學設計的課程」,中國電化教育,2002(10):8-11
23.劉美鳳,「對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再認識——教師的素質和角色轉變是未來教育的關鍵」,電化教育研究,2001(12)7-11:17
24.劉美鳳,烏美娜,尹俊華,「論普通高校教育技術中心的職能與發展」,中國電化教育,1997 (2) : 10-15

閱讀全文

與ocw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