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中國的扶貧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能夠如此重視扶貧工作的,放眼全世界,好像還沒有。
Ⅱ 扶貧幹部工作兩年由黑發轉為滿頭白發,他究竟經歷了什麼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一名扶貧幹部,他明明是一位80後 但是他現在卻是滿頭的白發,從黑發變成了白發,在扶貧工作之中,他又到底經歷過了什麼呢?
而且每年還得准備各項資料,所有乾的工作都必須准備齊全,因為上面也要檢查,還是許許多多的檢查,尤其到了年底准備檢查更加的忙碌,這就是這位扶貧幹部所經歷的。
Ⅲ 貧困地區脫貧取得哪些成果
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3046萬人,累計減少6853萬人;貧困發專生率屬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計下降7.1個百分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舉世矚目,但這不是終點。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到「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緊要關頭,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幹部到被幫扶的困難群眾,更加需要堅定信念、明確方向、同力協契,為實現全面小康全力沖刺。來源:人民網
Ⅳ 脫貧攻堅成果是什麼
脫貧攻堅成果是: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各級領導幹部要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要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察問責。
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激勵各級幹部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
(4)扶貧幹部的成果擴展閱讀:
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要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央基建投資用於扶貧的資金等,增長幅度要體現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要求。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
省級財政、對口扶貧的東部地區要相應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要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要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對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要從嚴懲處。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
Ⅳ 扶貧幹部現實表現材料
【內容提要】在全縣「三大會戰」激戰正酣的關鍵時期,某某同志同時協助**鄉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該鄉的每一個項目工地都能夠看到他的身影,**道路建設**公里,涉及住房拆遷**戶,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和同事、村組幹部到農戶家中做住房拆遷和征地工作。
在短時間內很快拆除住房**戶,涉及賠付資金**余萬元,確保了項目順利開工,**月將全面完成通車,打通鄉鎮對外的重要出口。
201*年**月因工作需要,某某同志下派到**鄉**村擔任「第一書記」,協助村「兩委」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該同志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這條主線,推動全村「三大會戰」,在精準扶貧、交通建設、產業發展上狠下功夫。同時,加強政策理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以勤政務實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得到了領導、同事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脫貧攻堅——突出一個「准」字
某某同志從**局下派到**村主抓脫貧攻堅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工作經歷的優勢,緊緊圍繞「六個精準」開展工作,貧困戶識別和回頭看中,按照「不符合條件的一個不進,符合條件的一個不漏」的原則,反復甄別、從嚴把關,擠幹了水分。
精確鎖定貧困戶**戶**人,根據實際情況和農戶需要,為貧困村、貧困戶量身定做「一村策」、「一戶一策」。基礎設施方面,結合脫貧村任務,每年實施一個村的新村建設,201*年前解決貧困戶住房、基礎設施「四通」問題。
產業扶持方面,圍繞建設「核桃之鄉」,利用移民後扶政策和整村推進項目、依託現有萬畝核桃,採取1+X模式,實施長短結合、高矮結合、以短養長,發展以核桃為主,生薑、羊角菜、魔芋、小米椒為輔的特色產業,全村201*年貧困戶**戶**人脫貧,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得到了貧困戶的一致好評。
項目推進——突出一個「實」字
在全縣「三大會戰」激戰正酣的關鍵時期,某某同志同時協助**鄉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該鄉的每一個項目工地都能夠看到他的身影,**道路建設**公里,涉及住房拆遷**戶,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和同事、村組幹部到農戶家中做住房拆遷和征地工作。
在短時間內很快拆除住房**戶,涉及賠付資金**余萬元,確保了項目順利開工,**月將全面完成通車,打通鄉鎮對外的重要出口。**、**村人畜飲水工程設計兩個鄉鎮、長度**公里。
Ⅵ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6)扶貧幹部的成果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Ⅶ 脫貧攻堅成就有哪些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習主席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布。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10月,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成立。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7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展2020年脫貧攻堅督查工作。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截至2020年底,1800餘人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出爐,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總書記庄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7)扶貧幹部的成果擴展閱讀:
脫貧目標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Ⅷ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就
一是在全國范圍推進建檔立卡工作,基本摸清了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幫扶回需求等信息,實現答貧困信息精準到戶到人,建立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二是大力推進駐村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大駐村幹部選派力度。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幹部277.8萬人,實現駐村工作隊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
三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推進扶貧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開展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全面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監管,違紀違規問題明顯減少。
四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明確規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的標准、程序和後續政策,嚴格規范貧困退出,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質量。
五是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連片特困地區為脫貧攻堅重點區域,確定重點脫貧對象。強化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從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資金安排和項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
Ⅸ 安徽省扶貧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安徽省扶貧開發區域涉及70個縣(市、區),2011年全省貧困人口790.2萬人,貧困發生率14.7%。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強化脫貧攻堅保障體系,實施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安徽省貧困人口下降到2016年的208.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88%,20個國家級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195.7元增加到2016年的9890.04元,年均增長18.07%。
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完善農村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安徽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農民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的產業聯合體,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實現脫貧致富。黃山市利用山區流水資源,用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建生態養魚池3000口,2016年養魚收入達到3000多萬元,帶動1236戶3261人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