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採取的「庫布其治沙模式」,為何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庫布其治沙模式是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黨和政府的積極帶動下,庫布其治沙改變了傳統的沙進人退的方式,通過治沙達到了綠進沙退的效果,同時也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由此成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範。
而庫布其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果,也得益於它不斷的創新,國家不斷的改良技術,創新技術;還有理念的創新,制度的創新。以往沙漠中總是寸草不生,但是如今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庫布其沙漠上卻形成了一片片綠茵茵的植物,鳥兒可以從這里飛過,羊群也可以在那裡生長。而在沙漠中種植的甘草,不僅讓沙漠環境得以改善,還為村民們帶來了收入,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
『貳』 現在中國治沙 有沒有顯著的成效 環境有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還好吧,前兩看新聞頻道共同關注已經說了我國新聞覆蓋率有很大提升,但是人均依然很少,內蒙治沙在中央台有個公益廣告,意思就是還在路上,這么說也就是國家重視了,但是效果可能沒有那麼快。不過重視了離解決也就不遠了,我知道寧夏治沙已經做得很好了
『叄』 內蒙古土地荒漠化已經得到有效治理了嗎
據報道,內蒙古雄跨三北,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截止目前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態狀況持續向好,已經連續15年保持了「雙減少」。
隨著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強,內蒙古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態狀況持續向好,沙漠面積相對穩定;五大沙地林草蓋度均有提高,沙地明顯向內收縮。
『肆』 治沙已經四十餘年,真的有效果嗎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地理環境多樣化。同時,我們中國也是世界上沙漠面積較大,分布較廣,沙漠化危害眼中的國家之一。其中我國的沙漠主要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等。
中國日益發展,想必在未來的治沙道路中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伍』 現在內蒙治沙情況怎樣
經過長期治理,位於我國北部的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的土地沙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根據有關監測數據顯示,這兩大沙地的沙化面積已呈現出整體逆轉態勢。
據新華網報道,在人類歷史時期形成的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區域內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具備自然修復與沙化治理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毀林毀草種糧加之過牧、亂挖、濫伐、濫采等人為破壞,造成兩大沙地草原大面積退化、沙化。
1978年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後,經過長期的重點治理,這一區域沙化擴展的勢頭得到遏制。衛星遙感和地面調查表明,科爾沁沙地及其周邊地區的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506萬公頃減少到現在的420萬公頃。占毛烏素沙地面積近一半的陝西榆林市林草覆蓋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內860萬畝流沙有600多萬畝得到固定、半固定,實現了地區性的荒漠化逆轉。
據悉,內蒙古通遼市地處科爾沁沙地腹部,全市沙化土地面積占整個科爾沁沙地總面積的52.7%,是我國遭受風蝕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通遼市造林保存面積達到了158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8.9%提高到目前的20%,有800萬畝農田、1100萬畝草牧場實現了林網化。
『陸』 內蒙治沙大王是誰
內蒙治沙大王吳向榮,43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東緣生態治理示範區主任。2003年,他放棄國外優裕的生活,回到內蒙古阿拉善治沙,一干就是14年。長期在騰格里沙漠東緣種植復合型生態鎖邊林,如今已建起長約18.5公里、寬500至2000米的「鎖邊綠色屏障」,有效地阻攔了騰格里沙漠東移,促進了賀蘭山西麓植被的自然恢復。
被譽為「治沙英雄」。
『柒』 改造沙漠成果
你好,、
我國治理沙漠的成果如下:
一是局部地區取得明顯成效,遏制和減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東移。如陝西榆林市堅持以水為中心的綜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萬公頃荒沙荒丘,有40萬公頃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態得到改善,使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縮小(全國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擴大)。
二是改善了風沙區生態環境。如內蒙古庫倫旗重點治理區,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後的60%;全旗林木覆蓋率提高了7.5個百分點。
三是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了經濟發展。內蒙古烏審旗,過去是荒山禿嶺,沙丘連綿,植被稀疏,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糧食330kg,通過綜合治理,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治理區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糧食達到1300kg,土壤侵蝕減少80%以上,脫貧達到90%以上。
多年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堅持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科學配置,綜合治理,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為重點,以實現風沙區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為目標,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和灌溉草場,發展高效農牧業,促進大面積退耕和封育保護。
一是局部地區取得明顯成效,遏制和減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東移。如陝西榆林市堅持以水為中心的綜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萬公頃荒沙荒丘,有40萬公頃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態得到改善,使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縮小(全國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擴大)。
二是改善了風沙區生態環境。如內蒙古庫倫旗重點治理區,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後的60%;全旗林木覆蓋率提高了7.5個百分點。
三是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了經濟發展。內蒙古烏審旗,過去是荒山禿嶺,沙丘連綿,植被稀疏,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糧食330kg,通過綜合治理,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治理區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糧食達到1300kg,土壤侵蝕減少80%以上,脫貧達到90%以上。
『捌』 中國庫布其治沙變化遙感圖成「網紅」,我們國家的沙漠治理真的那麼好嗎
中國的沙抄漠面積在全世界都是能襲夠排到前列的,並且在沙漠治理這方面,中國也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國家。現在中國的沙漠,已經慢慢的變成了一片一片的綠洲,沙塵暴這樣的極端天氣也少了很多,可以說這方面中國人做的特別成功。
『玖』 現代內蒙治沙今年也會有么這是第幾年了啊
截至今年,內蒙治沙項目已經啟動第五個年頭了。而韓國現代「中國荒漠化防治-查干諾爾」項目的第一年是在2008年開始啟動的,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8年6月到9月間,在4批近200名韓國大學生環保志願者的努力下,不僅超額完成了5000畝鹽鹼沙地的鹼蓬種植,還建起2000畝沙障,於10月收獲10噸草種,為查干諾爾湖底綠化奠定了基礎。憑借在環保領域的出色貢獻,現代汽車不但入選《2008年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榜》「生態文明獎」,還被評為「2008跨國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優秀案例」。
2010年,志願者總人數再次達到300名,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4批志願者將奔赴查干諾爾,與韓國現代一起為盡快恢復草原生態系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年之約只為重現綠色草原夢
實際上,內蒙古一直是我國沙塵和沙塵暴多發地區,乾涸的查干諾爾湖底一度黃沙四起,成為京津地區沙塵暴的直接來源,對東亞地區生態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中國荒漠化防治-查干諾爾」是韓國現代CSR體系下「Green Move」的重點項目之一,總投資600萬元,計劃分5年實施,預計到2012年完成1500萬平方米的湖區植草,旨在幫助查干諾爾地區盡快恢復草原生態系統,從源頭上遏止威脅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還原一片綠色草原。
今年的話,具我所知,7月份會開展第5年的治沙活動,志願者方面,韓國大學生內蒙治沙第一批7月12至7月20日,第二批7月24日至8月1日。中國大學生內蒙治沙第一批8月3日至8月8日,第二批8月11日至8月16日。 但到底有多少人參加那就不太清楚了。
『拾』 中國庫布其治沙模式已走向世界嗎
在6月29日舉行的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上,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內蒙古農業大學聯合發布《億利庫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報告》。報告指出,庫布其沙漠綜合治理達910萬畝,創造了5000多億元生態財富,使10多萬沙區民眾受益。
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10多年持續凈減少,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表示,億利在庫布其30年治沙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是中國治沙經驗的成功典型。庫布其治沙有政府的支持、老百姓的參與以及來自各個方面的關心,是我們創造的中國經驗。他將庫布其精神和庫布其經驗概括為:責任擔當,科學治沙,注重效益,回報人民。「庫布其經驗和情懷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確實推動中國治沙事業的發展。」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