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盛世修志
因為,一是盛世能為修史修志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與環境條件,二是修史修志能鑒昔知今抑惡揚善承前啟後,是一個精神強大的民族傳遞正能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② 歷城縣志的修志說明
歷城修志始於明崇禎四年(1631),先後纂修歷城縣志9次,其中成書6部,另有縣志稿1部,縣鄉土調查錄1部,1部編纂未成,僅形成采訪記錄數冊。修成的6部分別是:明崇禎六年(1633)歷城知縣貴養性主修《歷乘》;明崇禎十三年(1640)歷城縣知縣宋祖法主修《歷城縣志》;清康熙六十年(1721)歷城知縣李師白重修《歷城縣志》;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前歷城縣知縣胡德琳主修《歷城縣志》;民國8年(1919)前任歷城縣知事靳鞏、歷城縣知事滕鴻嘉主修《續修歷城縣志》。
新編《歷城縣志》始修於1984年,搜集資料1000多萬字,於1990年11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全書由概述、大事記、專志、人物、附錄5部分組成,專志共設28篇,依次為:政區、自然地理、人口、農牧漁業、林果業、水利、工業、交通運輸、郵電、商業、糧油、經濟管理、城鄉建設、財稅、金融、科技、黨派團體、政權·政協、司法、民政、勞動人事、軍事、文化、文物、教育、體育、衛生和社情民俗。
歷城位於山東省中部。歷城縣於西漢景帝四年(前153)建置,因地處歷山(千佛山)下而得名。西晉永嘉之後,濟南郡治遷至歷城,從此歷代郡、國、州、府治所均設在歷城。從明朝始歷來為山東省政治中心,並為山東首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8年歷城縣改屬濟南市。
1985年, 全縣轄11個鎮、 3個鄉,846個自然村,人口63.3萬人, 其中98.74%是漢族,還有回族、滿族、朝鮮族、苗族、蒙古族、高山族等民族。縣境總面積1381.8平方千米。歷城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濟南歷史上的72名泉在歷城就有25處之多。歷城地處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 礦產資源有世界聞名的「濟南青」「柳埠紅」花崗石,還有鐵、煤、白雲岩等十多種礦產資源。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地瓜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蓮藕、各種蔬萊,也養殖淡水魚、鱉等。森林覆蓋面積29904.93公頃,轄柳埠、黑峪2個國營林場,全縣造林面積29936.1公頃。主要樹種有柏、松、槐、楊、柳、榆等。果樹主要有蘋果、梨、柿子、山楂、杏、桃、棗、核桃等。 新中國成立後,全縣經濟實力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從1978年到198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34.6倍; 農民人均收入由91元提高到489元。歷史上歷城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只有一些家庭手工作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62年,已擁有煤炭、鋼鐵、機械、化肥、醫葯、造紙、服裝、印刷、建材等工業體系,職工達到8910人。1985年, 全縣工業總產值為17411萬元,其中「珍珠牌」覆膜砂、玻璃器皿、蘆筍罐頭、錦綉川特釀、「濟南青」「柳埠紅」花崗石、「盤龍山牌」325號和425號水泥在省內外市場都享有盛譽,有的已打入國際市場。 歷城地扼要沖,拱衛濟南地區,公路網路密集,國、省、縣、鄉道路縱橫交錯,膠濟、津浦鐵路穿越境內。郵電機構到1985年,發展到19處支局,9處郵電所。郵路9條, 郵路長386千米, 總投遞里程2763千米。到1985年,全縣有幼兒園437所,小學532所, 國辦中學12所,成人教育由掃盲教育轉為科技人才的培養。有山東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農科院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20多所,各類研究所、研究室89個。縣級衛生醫療機構8個, 鄉鎮均有衛生院,農村村村有診療所。境內設有武警山東總隊醫院、濟南市立第三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隋唐時期,歷城曾是山東佛教活動的中心。神通寺雖已荒廢,但遺址及其周圍所遺留下來的許多佛塔、石刻造像等古建築依然為國內外遊客和學者所矚目。我國地面現存最早單層石塔--四門塔和「構締詭巧」的九頂塔享譽海內外。名勝之一的錦綉川美景如畫。 歷城自古為人文薈萃之地。著名的有終軍、黃巢、辛棄疾、邊貢、李攀龍、殷士儋、周永年等。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全縣有2000多名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歷城縣志》簡介革命烈士34人,錄革命烈士英名1392人。
新編《歷城區志》1994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誌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③ 莒縣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莒縣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2004-11-1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區山東北路東側、岳石路北側。
莒縣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11227687331219,企業法人陳修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莒縣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屋建築工程施工、鋼結構網架工程施工、施工與安裝、電器管道及設備安裝、幕牆工程施工、建築裝修裝飾、水泥預制構件製造、木器加工、建築機械租賃、建築防水工程施工、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建築智能化工程施工、園林綠化工程。
莒縣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莒縣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修編成果
本次共應用19個圖幅的1:5萬區調和礦調資料,對區內1:20萬地質圖進行了修編成圖。其中應用1:5萬區調、礦調資料面積約佔全區85%,幾乎覆蓋主要成礦區段。除此之外,還引用了安徽省及鄰省地質志、地層志和岩石地層等資料。修編的主要內容是地層、侵入岩、構造等。
1.岩石地層
新建的岩石地層單位系統是在原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安徽及鄰省地質志、安徽及鄰省岩石地層單位清理和1: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的基礎上綜合整理而成。新編排的岩石地層單位表共劃分出中元古代、青白口紀、南華紀、震旦紀,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等15個紀級地質時代沉積單位(系)、76個地層組(群)級單位。根據評價區前震旦紀基底的特徵,以北區、西區和南(東)區分別建立地層系統。
2.侵入岩
新建立的侵入岩體的地質時代及期次主要在參照原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安徽及鄰省地質志和1: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同源岩漿演化理論,根據岩漿構造區(帶)、岩石及岩石地球化學特徵、岩漿成礦專屬性等相關特徵綜合整理而成。共劃分中元古代、青白口紀、侏羅紀、白堊紀、白堊紀末—古近紀初等5個地質時代、2個侵入期、4個侵入階段、21個侵入期次(數)。
3.脈岩
對於脈岩的劃分主要依其岩性,總體上以原1:20萬區域地質調查資料為基礎,僅對少量脈岩按新規則要求作了新調整。
4.區域斷裂
在前人工作和研究基礎上,通過本次綜合整理和研究,釐定了祁門-三陽、章家渡(江南)、寧國墩-五城深斷裂,銅山-平里、榔橋-里東坑、旌德-漳前、蘭花嶺-月潭、嶺南-小川等大斷裂,城安-鎮頭、江灣-街口逆沖-滑覆構造帶,以及包村、西嶺腳(棉花嶺)、銀峰、逍遙-後山庵、嶺腳等斷裂,釐定出障公山、大阜和白際嶺等多條韌性剪切帶。
對於與成礦關系密切的中生代斑岩侵入體中的隱爆角礫岩筒,主要有祁門三寶、歙縣金谷山和蘇村等地。
總之,此次修編處理後的1:20萬地質圖,較好地體現和反映了當今該地區的研究水平和認識水平。主要成礦區段的地質研究程度,達到了1:10萬比例尺精度要求。為礦產資源評價有效提取數據和合理建立評價模型,提供了翔實豐富的信息,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評價預測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⑤ 莒縣定林寺在清朝同治多少年重修
據傳,同治初年,定林寺遭到嚴重破壞,急待修復而又確少錢款。同治二年,一位在蘭山、沂州剿殺幅、捻的干員長庚(旗人)兼任莒州正堂(《重修莒志》卷四十八長庚親筆寫的碑記中有『余於同治甲子五月間,暑蘭山令蒹攝莒篆'的記載)。公元1864年5月長庚到定林寺參禪拜佛。隆濟住持就不失時機地向他提出了撥款修廟的要求。長庚借故推辭。可是當這位渴望陞官的長庚聽說定林寺香火特別靈驗後,就當著眾僧之面向神佛起誓許願:「如果佛祖顯靈,能叫我升為省官,我長某保證大修定林寺。」結果事有湊巧,不足一年,長庚果然被提升為山東省按察使。然而他卻沒能及時還願。隆濟就坐在省布政司門前敲木魚化緣,力促長庚「還願」。長庚懼怕神威,只好實踐了諾言,撥銀五千兩,命當任知州陳兆慶負責監管於同治十三年重新修復了定林寺。
⑥ 我有一部民國十三年重修莒縣縣志共二十一本現在多錢有知道的嗎
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