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技成果產出數的因素

科技成果產出數的因素

發布時間:2021-07-29 17:57:25

① 中國科技成果「井噴」引起世界高度關注,說明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是創新,唯有創新,才不會落後

② 科技成果產出指的是哪些指標

你好,
科技成果產出指的是科技成果產出率指標,科技成果轉化率指標,科技成果成品率指標等等。
主要是看你是那個行業的科技成果。

③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中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受制度、投入、市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科技成果轉化不暢,造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率、轉化效益和對經濟發展貢獻度偏低等局面。

(一)制度因素

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因素是指對成果轉化起消極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立項體制、企業經營機制、職稱評定製度和成果評估及利益分配機制等4個方面。

1.科研立項機制

科研選題立項是科學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著科學研究能否順利進行,而且關繫到科學研究成果能否順利轉化。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項目的立項和科研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科研經費長期以來一直由國家撥給,科研成果也是由國家組織鑒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科研項目從選擇立項、確定研究的深度與方向到項目的評價等,大都是為了獲取相當級別的學術獎項,科技人員不必花費精力去考慮成果的轉化,更沒有必要為完成科技產品的後繼開發而在市場中苦尋商機,致使重研究輕轉化的問題嚴重。這樣,由於缺乏市場對科研成果應用價值的評判,大量的科研成果理論性強,但適用面窄,少有市場需求大、產業價值大的成果,對企業的吸引力降低,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各方面的投入也相應減少,致使大量的成果「賦閑」與有錢找不到好項目的不平衡現象十分突出。

2.企業經營機制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擴散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主體,政府則演變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企業功能的轉變由於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舊的科研體制阻礙著企業作為科技轉化主體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在:①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還留有計劃經濟的痕跡,現階段企業在戰略管理及決策上還受到政府及上級部門的約束,企業的自主權難以發揮。②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很大程度還是受到政府的干預,眾多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使他們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③我國的科技主力主要集中於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企業缺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高科技人員,無法對科技成果的先進性、適用性、市場前景做出正確的分析。正是由於以上因素的存在,使企業缺乏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自身發展的動力,而是憑借現有的資源和工藝維持現狀或依賴生產資料投入量的增加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管理的決策者也往往不注重長期投入,致使企業的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具有明顯的短期行為。

3.職稱評定製度

目前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職稱評定指標體系一般都以科研論文(著作)發表數量和質量、科研成果獲獎數量等量化指標為依據,而且是必須達到一定標准才有資格參與職稱評審,對於是否申請專利、是否產生經濟效益卻不做要求,也沒有把這些指標作為晉升、評獎、計算工作量的條件之一。這一制度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獲獎登記上,促進了科研成果的產出量,但對成果轉化水平和質量則重視不夠,導致科研人員不注重市場信息收集與研究,缺乏對市場需求的認識,花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研究及其論文的撰寫,而少有精力考慮到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實用性、經濟性,研究成果與市場需求明顯脫節,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低下。

4.成果評估及利益分配機制

科技成果本質上是對科技開發研究的創造性的活動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我國雖然於2003年頒布了《科學技術評價辦法》,但該辦法對科學技術評價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僅做了原則性規定,再加之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市場未來的不可預知性以及缺乏權威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等原因,我國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尚不完善。評價方式上,重視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分強調學術產出和學術水平從而產生了學術上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現象。評價過程上,重視轉化前(科技的研究、開發、小試、論證)評價,忽視後期(科技的中試、轉讓、轉化、應用)評價,導致實驗室產品無法順利進入市場(歐陽迪,2010)。評價對象上,多以科技人員為主,忽視了從事科技成果推廣的廣大科研管理人員,使得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專門人才普遍缺乏(李建成,2008)。

利益分配是一個關系復雜的問題,牽扯到諸多的利害關系。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由於缺乏市場談判和交易經驗,在不完善的技術交易市場中常常處於劣勢,再加上市場信用、科技評價、法律法規等因素的約束,致使其利益難以得到真正的體現和尊重(李瑋,2006)。盡管國家已經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規,但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協調和監督都十分乏力,造成供需雙方在價格和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影響成果轉化的結果。

(二)投入因素

投入因素是指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投入的不充分。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才、物質條件等要素資源,並將各種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才能實現成果轉化。投入機制不健全會影響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1.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轉向企業商品化的重要保證和前提。由於成果轉化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長的活動,決定了難以從常規的商業渠道中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說,自身並不具備自我轉化的資金實力;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處於安全的考慮,大多數願把資金借給一些有名氣、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對企業來說,面對承擔高風險的巨大壓力,企業希望通過有關政策與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共同承擔風險(劉海燕,2002)。沒有資金的支持,成果轉化就無從談起。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有了巨大發展,但尚未形成由國家、地方、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及其他組織或個人共同投資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傾向於科技研發的風險投資依然較少,用於中試、商業化和產業化環節的資金更加有限,不利於科技成果的轉化。

2.高水平人才缺乏

人才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關鍵要素。專業化科技推廣人才缺乏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較為普遍的問題。相關人員缺乏市場工作經驗,既不能對成果進行深層次的評估和咨詢,又不懂得市場營銷技術,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多以組織參加各種成果展覽、交易、信息發布會的形式進行,服務工作沒有深度,導致成果推不出去,資金引不進來,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數停留在理論和實驗階段,難以成熟和應用,成熟的技術又難以迅速地搶占國內國際市場,經濟和社會效益沒有發揮。

3.技術及設備配置不合理

科技成果轉化的復雜性決定了其需要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配套,包括科技圖書文獻資源的利用、大型儀器設備條件資源的共享等。目前科技圖書文獻資源和大型儀器設備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機構,除了一些資金雄厚、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外,一般中小企業很難承擔技術及設備的費用支出,但是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多限於內部使用,外部企業很難共享其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

(三)市場因素

市場因素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要障礙。主要包括市場交易平台欠缺、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等方面。

1.市場交易平台欠缺

市場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保障。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的技術市場從無到有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科技信息交流會、技術交易會、通信技術網路、技術開發招標會等是我國主要的技術交易形式。但技術市場發育尚不完善,成熟度比較低,組織不夠健全,缺少區域性、全國性的信息網路(詹靜濤,林皎,1996),高校科技信息交流多為區域內流通,系統內循環,而與生產部門的供需信息交流還不暢,不能滿足技術交易需要。同時,科技成果轉讓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夠規范,對信息的真假、來源鑒定不夠,致使虛假信息介入市場,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2.中介服務機構不夠健全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轉化、擴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資源的重要渠道。雖然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中介機構發展迅速,為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中介服務機構大多功能單一,結構不健全,服務能力較弱,提供信息服務不及時或缺乏准確性,導致科研機構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無法實現轉化,企業需要的技術成果也找不到合適的供應者,無法實現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支撐。中介機構良莠不齊,服務能力差距較大,懂技術、懂經營、熟悉法律的技術人才嚴重匱乏,並且缺少專業的風險評估、技術評價、技術定價的能力,使得企業對於科技成果的價值風險很難做出判斷,市場實現困難(歐陽迪,2010)。因此,在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務體系提供各種服務的情況下,我國中介服務及其機構卻從數量和功能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

④ 科技成果是怎樣產生的

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和不斷的努力探索最後再加上一定的機遇就長生了科技成果

⑤ 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缺乏資金,缺少相關支持
缺少資金投入是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中小型企業較多,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對於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投入不足。民營企業缺少融資渠道,受資金問題的影響對科學技術成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項目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止。相比中小型企業,國有大型企業有相對雄厚的經濟基礎,但是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存在的風險,企業不願意冒險嘗試,由於我國的風險投資體系還不夠完善,原始科學技術的產業化不好,是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部分問題。
項目不夠成熟
眾所周知,大部分前沿科技成果掌握在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手中,此類機構往往更加重視理論研究和論文,對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不夠重視,所以部分前沿科技成果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不能給企業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相當一部分科研單位只是為了完成指標,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不順暢,沒有真正的實現與企業的合作,對技術的投入不重視是項目不成熟的重要原因。科技項目的不成熟使企業在轉化過程中存在著風險,所以企業不願意麵臨這種風險而減少了資金投入和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
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
很多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過多的追求切實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對科研人員的重視,相關研究人員很難獲得對等的經濟回報,僅僅靠理想來推動科技創新是行不通的,這會大大的降低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⑥ 一個發明專利算幾個科技成果轉化數量

這個沒有固定的說法,只能說你這個發明解決了多少個科技成果,有時候也有幾個發明解決一個科技成果。同時我們將科研的成果寫專利也不叫專利的轉化,只是申請了保護。

⑦ 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有:

1、國力的強盛,經濟不斷發展,可以支持科技研究。

2、人才的不斷培養,創新能力提高。

3、國家的重視。

4、自身擁有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精神。

(7)科技成果產出數的因素擴展閱讀

人才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必須有「人才資源強國」作支撐,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應當落在「人才資源強國」的建設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

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快中國從人口大國向人才資源強國轉變的進程,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又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人才大軍,為實現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⑧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判斷依據和證明材料有哪些,需要詳細點

判斷依據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主要判斷依據有:產品、服務、樣品、樣機四項。
產品:公司經過自主研發的,自己生產或者委託生產的產品,只要是自己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都可以算,同一種產品銷售多次,只能算作一次;
服務: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等四技合同的,開具地稅服務發票的,同一種類技術服務合同只能算一次;
樣品和樣機:區別在於,樣品只是一個單一的、不能分解的物品,比如列印機里的墨盒、電腦里的硬碟;而樣機是由很多物品組成的機器類的設備,比如列印機、電腦、醫療器械等。因為正常的生產企業,在流水線上,每到一個階段都會有成果出現,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成果進行檢測或者檢驗,提供第三方的報告書,在這里,需要提供檢測/檢驗報告,樣品、樣機的立體照片。
提供材料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數量:提供近三年產品、服務、樣品、樣機(分別可以是銷售合同、技術服務合同、樣品、樣機圖片等其他的檢測報告、驗收報告、查新報告、新產品證書、客戶反饋意見、國家科技獎勵證書等證明材料),如每年均獲得轉化5項以上,不含四項,取得A項分(25-30),越多越好。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庖丁技術轉化中心是一家專注於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發展一站式服務平台。

閱讀全文

與科技成果產出數的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