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營業外收入,土地使用權一般是作為無形資產核算,轉讓就意味著處置。
B. 轉讓土地使用權屬於什麼收入
轉讓土地使用權屬於財產轉讓收入。
財產轉讓收入是指納稅人有償轉讓各類財產取得的收入,包括轉讓固定資產、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收入。
財產轉讓收入是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中,「每次」是指以一件財產的所有權一次轉讓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一般地,轉讓債權採用"加權平均法"確定其應予以減除原值和合理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一次賣出的該類的債券允許扣除的買價和費用=購進該種類債券買入價和買進過程中繳納的稅費總和÷購進該種類債券總數量×一次賣出某一種債券數量+賣出的該種類債券過程中繳納的稅費
每次賣出債券應納個人所得稅額=[該次賣出該類債券收入-該次賣出該類債券允許扣除的買價和費用]×20%
(2)收入土地轉讓擴展閱讀:
土地使用權轉讓,一般經公證機關進行公證證明,基本規則如下。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公證的管轄。它與土地使用權出讓公證的管轄相同。
二、申辦土地使用權轉讓公證應提交的材料。申辦土地使用權轉讓公證,除提交與土地使用權出讓公證相同的材料外,還有以下幾種:
1、關於轉讓人已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證明文件;
2、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正本;
3、土地使用權證件及原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正本。
C. .轉讓土地使用權什麼時候確認收入
轉讓土地使用權確認收入時間: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租賃)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除適用《暫行條例》第十二條和《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一般規定,即「應稅行為發生過程中收取的款項、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已到、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而應稅行為已完成的」,不論會計上如何核算,是否確認收入,稅法上都要確認營業稅計稅依據,計算繳納營業稅。
1、轉讓土地使用權包括出售土地使用權和出租土地使用權。
2、出售土地使用權屬於偶然發生的交易事項,因此出售損益通過營業外收支核算。
例:企業轉讓某項土地使用權,賬面成本2000萬元。已提攤銷500萬元,轉讓收入3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0年,按5%計算應交營業稅。則:
借:銀行存款 3000萬
累計攤銷 500萬
貸:無形資產 2000萬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50萬
營業外收入 1350萬
出租土地使用權屬於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因此由此發生的收入通過其他業務收入賬戶核算。
D. 土地出讓收入如何征繳和使用
國土資源管理實用手冊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以下簡稱土地出讓收入)是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由四部分收入組成:一是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土地出讓收入;二是改變原有土地用途補繳的土地出讓收入;三是劃撥土地取得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等補償性收入;四是以出租土地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收入。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6〕100號)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監察部、審計署《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財綜〔2009〕74號),土地出讓收入由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可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徵收。從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讓收入全額納入地方國庫,支出通過地方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
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與土地受讓人在土地出讓合同中依法約定的分期繳納全部土地出讓價款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經當地土地出讓協調決策機構集體認定,特殊項目可以約定在兩年內全部繳清。首次繳納比例不得低於全部土地出讓價款的50%。土地租賃合同約定的當期應繳土地價款(租金)應當一次全部繳清,不得分期繳納。任何地區、部門和單位都不得以「招商引資」、「舊城改造」、「國有企業改制」等各種名義減免土地出讓收入,實行「零地價」甚至「負地價」,或者以土地換項目、先征後返、補貼等形式變相減免土地出讓收入。
土地出讓收入主要用於以下14項支出: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出讓前期開發、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土地出讓業務費、破產或改制企業職工安置費用、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計提農業土地開發資金、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2007年國務院文件規定,按照不低於土地出讓收益的10%計提,專項用於廉租住房保障開支,2009年以後使用范圍又擴展到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城市棚戶區改造支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包括農村飲水、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市建設、教育資金(201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同意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10%的教育資金)和農田水利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規定,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
相關鏈接
《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財綜〔2009〕74號)要求,市縣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編制土地出讓支出預算時,要確保足額支付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重點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逐步提高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要嚴格按照規定將土地出讓凈收益的10%用於補充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資金,根據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核撥所需資金。
E. 土地出讓收入如何納稅
土地增值稅是指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以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實物收入和其他收入為計稅依據向國家繳納的一種稅賦,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
第一,核定徵收,按照轉讓二手房交易價格全額的1%徵收率徵收,這種模式類似於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徵收方式。如成交價為50萬元,土地增值稅應為500000×1%=5000元。 第二,減除法定扣除項目金額後,按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徵收。其中又分兩種情況,一是能夠提供購房發票,二是不能夠提供發票,但能夠提供房地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 1、能夠提供購房發票的,可減除以下項目金額: (1)取得房地產時有效發票所載的金額; (2)按發票所載金額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的金額; (3)按國家規定統一交納的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稅金; (4)取得房地產時所繳納的契稅。 2、不能夠提供購房發票,但能夠提供房地產評估機構按照重置成本評估法,評定的房屋及建築物價格評估報告的,扣除項目金額按以下標准確認: (1)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時所支付的金額證明; (2)中介機構評定的房屋及建築物價格(不包括土地評估價值),需經地方主管稅務機關對評定的房屋及建築物價格進行確認; (3)按國家規定統一交納的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和價格評估費用。
F. 轉讓土地使用權收入如何入賬
記入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G.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出讓收入的區別
因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是指純土地出讓的收入,出讓收入是指出讓土地的所產生的利潤部分
H. 土地出讓收入包含哪些項目
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財綜[2006]68號)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以下簡稱土地出讓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具體包括: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總成交價款(不含代收代繳的稅費);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處置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轉讓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按照規定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以及其他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變更有關的收入等。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出租國有土地向承租者收取的土地租金收入;出租劃撥土地上的房屋應當上繳的土地收益;土地使用者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依法向市、縣人民政府繳納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等費用(不含征地管理費),一並納入土地出讓收入管理。
按照規定依法向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收取的定金、保證金和預付款,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土地出讓合同)生效後可以抵作土地價款。劃撥土地的預付款也按照上述要求管理。
I. 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收入怎樣征稅
對轉讓方來說:
1、營業稅=營業額×5%(若轉讓方能提供原購置土地的發票,按轉讓土地的全部收入減去土地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徵收營業稅,否則按轉讓收入全額計征);根據財稅[2003]16號文,單位和個人轉讓其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抵債所得的土地使用權的,以全部收入減去抵債時該項土地使用權作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2、城建稅=營業稅稅額×5%;3、教育費附加=營業稅稅額×3%;
4、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以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土地增值額為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收入減去稅法規定扣除項目金額後的余額,以增值額適用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具體計算公式為:土地增值額=轉讓房地產的總收入-扣除項目金額。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扣除項目有: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與轉讓土地使用有關的稅金等。
5、個人轉讓房屋計征個人所得稅時,應按有關公式計算,按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6、印花稅:根據財稅[2006]162號規定,轉讓土地使用權應按「產權轉移書據」計算繳納印花稅。稅率為萬分之五。
另外,屬於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收入計入企業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