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從一大到十七大會議的時間、地點、成果
歷屆全國人大歷次會議 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54年9月15日~28日) 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1955年7月5日~30日) 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1956年6月15日~30日) 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57年6月26日~7月15日) 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1958年2月1日~11日) 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59年4月18日~28日) 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60年3月30日~4月10日) 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62年3月27日~4月16日) 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64年12月21日~ 1965年1月4日) 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75年1月13日~17日) 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80年8月30日~9月10日) 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83年6月6日~21日) 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1984年5月15日~31日) 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85年3月27日~4月10日) 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86年3月25日~4月12日) 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87年3月25日~4月11日) 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88年3月25日~4月13日) 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93年3月15日~31日) 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1994年3月10日~22日) 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1995年3月5日~18日) 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1996年3月5日~17日) 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1997年3月1日~15日) 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98年3月5日~19日) 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1999年3月5日~16日) 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2000年3月5日~15日) 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2001年3月5日~15日) 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2002年3月5日~15日) 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03年3月5日~18日)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2004年3月5日~14日)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2005年3月5日~14日)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2006年3月5日~14日)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2007年3月5日~16日)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08年3月5日~18日)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2009年3月5日~13日)
② 中國共產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通過關於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會議首先通過了2名總監票人和36名監票人名單。
在總監票人和監票人監督下,到會的2235名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出由204名委員、167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7名。
11時36分,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經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大會通過了關於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大會批准**同志代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大會認為,報告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大會認為,報告闡明的大會主題對我們黨帶領人民繼往開來、開拓奮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全黨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大會高度評價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大會同意報告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大會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全黨同志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大會強調,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大會指出,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幹,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大會同意報告關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部署。大會認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大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分裂活動,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大會同意報告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和提出的對外工作方針。
大會強調,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大會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
大會強調,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一定要刻苦學習、埋頭苦幹,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新的更大勝利。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充分肯定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
大會認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大會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這個重大論斷寫入黨章,對於動員全黨更好地把握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奮斗目標表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會認為,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寫入黨章,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把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取得的重大認識和成果寫入黨章,對於全黨同志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要求,繼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大會同意,把黨在領導軍隊建設、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統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針政策,以及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在黨的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認識和成果等內容寫入黨章。
大會完成各項議程後,**在熱烈的掌聲中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在全體代表共同努力下,這次大會高舉旗幟、繼往開來、求真務實,開成了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奮進的大會。歷史將會證明,這次大會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必將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發揮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這次大會確定黨的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這對黨的代表大會代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作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一定要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切實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一定要密切聯系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正確行使代表權利;一定要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建功立業,決不辜負廣大黨員的信任和重託。
③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胡錦濤在報告中闡述了過去五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新成就: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連年顯著增加,物價基本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
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各級各類教育迅速發展,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就業規模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社會管理逐步完善。
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推進,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任務順利完成,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面加強,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顯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與內地經貿關系更加緊密。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達到新水平。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項外交工作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廣泛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卓有成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重大成果。黨內民主不斷擴大。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幹部教育培訓取得重要進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
胡錦濤指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一,黨的十七大會議主要議題:
1,聽取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
2,審議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
3,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正案》;
4,選舉黨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5,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二,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dxp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三,報告內容: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開幕式上的報告分為十二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十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四,十七大精神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5年的工作,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突出了高舉旗幟、科學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和加強自身建設四個重點,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和重視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描繪了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是中國共產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行動綱領。
④ 中共一大的意義(成就)
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⑤ 中共一大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中共一大的主要成就有2個,一個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另一個是通過的黨綱,使得中共從此有了奮斗的目標和中心指導思想。
⑥ 中共一大的成就
1通過黨綱.確定了黨的名稱和奮斗目標2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3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歷史意義: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⑦ 中共一大會議成果及其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後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別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下旬,除旅法小組因路途遙遠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陸續抵達上海。由於當時革命活動處於秘密狀態,所以,參加會議的外地代表,統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學暑假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內。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共開了7次會議。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會議(馬林後來又出席了第六次會議)。他們代表共產國際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馬林還介紹了共產國際的情況。接著擬定了會議日程。在24日的會議上,各地代表匯報了工作,並交流了經驗。25日至26日,大會休會,由黨綱起草委員會起草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劃。27日至29日,大會繼續進行,連續3天詳細討論了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各地代表在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30日晚,舉行第六次會議時,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闖進了會場,當詢問他時,他答稱走錯了地方。其實這個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個暗探。他的行動引起了與會人員的警覺。會議立即中斷,代表們迅速分頭離開。十幾分鍾後,法國巡捕趕來,包圍並搜查了會場,但一無所獲。當晚,代表們商量改換會議地點,在李達夫人(她是浙江嘉興人)的提議下,決定到嘉興南湖去開完最後一次會議。7月31日,代表們來到南湖,在一艘遊船上舉行了第七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至此,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但由於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⑧ 中共一大的成果
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⑨ 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七大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的內容
1、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起草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明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大會初步規定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要求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
2、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黨的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
3、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黨的三大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統一戰線問題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促進了國民黨的改組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開創了革命發展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備。
4、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和討論中國共產黨如何加強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在組織上和群眾工作上如何進行准備的問題。
5、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並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
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然召開在革命的危急關頭,卻沒有承擔起挽救革命的任務。但周恩來、任弼時等一批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所認識、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選進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這為後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提供了組織上的准備。
6、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大會總結了大革命前後的經驗教訓,提出反對「左」、右傾兩種錯誤傾向;正確分析革命形勢,確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方針和任務;通過了《政治議決案》等16個文件和經過修改的黨章,成為民主革命時期歷次代表大會中形成文件最多的一次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主要是為了系統地總結第一次國內革命的經驗教訓,批判右傾投降主義和「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明確新時期革命的性質和任務而召開的。
7、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大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強調了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這次大會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抗日戰爭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8、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
9、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綱領、方針和政策,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寫進總綱。黨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在黨的歷史上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10、黨的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繼續肯定九大路線,肯定「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盡管大會在批判極左思潮上有一些積極成果,但大會總的指導方針是錯誤的,並沒有完成它所擔負的歷史使命。
11、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共有3項議程: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選舉中央委員會。
這次大會,是在揭批江青集團進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復和整頓,廣大群眾渴望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面清理、撥亂反正的情況下召開的。
12、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要議程是:審議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確定黨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奮斗的綱領;審議和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按照新黨章的規定,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9)全國一大的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關。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級組織提出要求,全國代表大會可以提前舉行;如無非常情況,不得延期舉行。
職權是: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聽取和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修改黨的章程;選舉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