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基礎測繪它有那些基本特徵
首先,該條例的調整范圍
「測繪法」對測繪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的分工。根據有關規定,「測繪法」,該草案明確海洋基礎測繪工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兩個基本測繪規劃和年度計劃
基礎測繪是為地理信息,國防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發展,公益事業,國家主權之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國家安全,國家秘密,是基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和重要保障。基礎測繪規劃和年度計劃,是基於測繪活動的基礎和前提。為了加強管理基礎測繪,測繪活動的規范性的基礎上,草案規定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和年度計劃映射系統。
三個重要措施,基礎測繪投入和財政支持,以建立和完善基本
測繪投入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基礎測繪,測繪是保護的基礎持續健康發展。徵求意見稿規定,應映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基礎上,納入財政預算的要求。國家已建立了基礎測繪,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測繪專項補助資金給予資金支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應是基礎測繪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給予資金支持的行政區域。
四個基本映射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測繪設施和信息系統,是基礎測繪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建立現代測繪設施完善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基礎測繪技能,提高共享地理信息資源,促進基礎測繪信息系統,該法規草案,基礎測繪設施建設,應按照科學規劃,有效利用當前和未來的需求,避免重復投資。國家鼓勵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設備,建立基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和地理信息交換網路的基礎上,利用測繪活動,加強信息映射系統,提高基礎測繪水平服務和安全功能。
五種基本映射的項目管理和實施分層基礎
測繪分級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制度,「測繪法」建立的。為了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基礎測繪分級管理制度,草案的內容,國家基礎測繪項目和地方基礎設施項目,是一個明確的測繪,測繪要求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的組織基礎測繪和測繪工程,基礎測繪項目需要承擔應有的基礎,由測繪資質,健全的保密制度和保密設施齊全測繪項目相應等級的測繪進行的項目需要不轉包基礎。
六,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和監管,測繪成果更新
經濟和社會的質量,測繪成果的基礎上,現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潛力。目前,老化及質量缺陷等問題的基礎數據測繪成果,嚴重影響了開發和有效利用的基礎測繪成果。為此,草案規定,對基礎測繪成果的國家體系定期更新,並明確了原則和更新周期確定了具體要求。由國務院的行政部門會同測繪軍事測繪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確定具體措施的基礎測繪成果的更新周期。要求基礎測繪項目的單位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國家標准和技術規范基礎測繪測繪成果提供堅實的基礎,是負責的成就基礎測繪質量完成。映射人民政府,縣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適當措施,加強監管的測繪成果和管理質量的基礎。
Ⅱ 什麼是基礎測繪成果,為什麼說基礎測繪成果往往屬於保密范疇呢
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釋義:對不同密級國家秘密事項的保密期限分別限定了最長時限,即絕密級不超過30年,機密級不超過20年,秘密級不超過10年。機關、單位在確定保密期限時,應當在上述時限內確定一個合理的保密期限。本款「另有規定」,主要是指在保密事項范圍中明確規定某類國家秘密事項保密期限為「長期」的情況。這些國家秘密事項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長期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即使確定為本款限定的最長保密期限,也難以滿足保密需求。
測繪成果當然有較強的穩定性,所以要確定為長期。
Ⅲ 不屬於國家測繪局負責審批的基礎測繪成果的是( )。
B
答案解析:
根據測繪成果保密管理規定,測繪成果提供的職責分工的內容為1:10
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屬於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Ⅳ 地籍數據的成果和基礎測繪數據的成果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的1:500圖上不反應界址點這些信息,開發商報規劃局做規劃使用的500上,規劃路信息、地籍信息都有,怕做規劃設計的時候占壓規劃路,出自己的地界
Ⅳ 基礎測繪成果和國家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在什麼情況下應當無償提供
1、《中來華人民共和國測自繪法》第三十一條 基礎測繪成果和國家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於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 前款規定之外的,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 測繪成果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浙江省測繪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 基礎測繪成果和國家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於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前款規定之外的,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向測繪管理部門提供可用於基礎測繪的有關成果資料;其中無償使用測繪管理部門提供的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無償提供。
Ⅵ 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包括哪些內容
一、條例調整范圍
《測繪法》對於測繪工作管理體制和職責分工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測繪法》的有關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海洋基礎測繪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二、基礎測繪規劃和年度計劃
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基礎地理信息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基礎測繪規劃和年度計劃,是開展基礎測繪活動的依據和前提。為了加強基礎測繪管理,規范基礎測繪活動,徵求意見稿規定了基礎測繪規劃與年度計劃制度。
三、基礎測繪投入與財政支持
建立和完善基礎測繪投入機制,不斷加大對基礎測繪的財政支持力度,是保障基礎測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徵求意見稿規定,基礎測繪應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設立基礎測繪專項補助資金,對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測繪給予財政支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測繪給予財政支持。
四、基礎測繪設施建設與信息化體系建設
基礎測繪設施建設和信息化體系建設,是基礎測繪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建立健全現代化的基礎測繪設施,不斷提高基礎測繪的技術水平,完善地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推進基礎測繪信息化體系建設,徵求意見稿規定,基礎測繪設施建設,應當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顧當前與長遠需要的原則進行,避免重復投資。鼓勵在基礎測繪活動中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設備, 建立基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和地理信息交換網路,加強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提高基礎測繪水平和保障服務能力。
五、基礎測繪項目分級管理與實施
基礎測繪分級管理制度,是《測繪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為了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基礎測繪分級管理制度,徵求意見稿對基礎測繪項目和地方基礎測繪項目的內容予以了明確,規定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基礎測繪項目,要求基礎測繪項目的承擔單位應當具有與所承擔的基礎測繪項目相應等級的測繪資質、健全的保密制度和完善的保密設施,並要求基礎測繪項目不得轉包。
六、基礎測繪成果更新與質量監管
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基礎測繪成果的現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礎測繪成果數據老化和質量缺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基礎測繪成果的開發和有效利用。為此,徵求意見稿規定,實行基礎測繪成果定期更新制度,並明確了更新周期確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確定的具體辦法,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測繪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要求基礎測繪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基礎測繪成果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基礎測繪標准和技術規范,對其完成的基礎測繪成果質量負責。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加強對基礎測繪成果質量的監督管理。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的條例全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測繪成果的管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測繪成果的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測繪成果的匯交、保管、利用和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審核與公布,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測繪成果,是指通過測繪形成的數據、信息、圖件以及相關的技術資料。測繪成果分為基礎測繪成果和非基礎測繪成果。
第三條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以下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工作。
第四條匯交、保管、公布、利用、銷毀測繪成果應當遵守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障測繪成果的安全。
第五條對在測繪成果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有關人民政府或者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中央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地方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使用其他資金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第七條測繪成果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目錄。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實行無償匯交。
下列測繪成果為基礎測繪成果:
(一)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的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所獲取的數據、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影像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五)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等。
第八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資、合作,經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測繪活動的,測繪成果歸中方部門或者單位所有,並由中方部門或者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由其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
第九條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自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3個月內,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後,出具匯交憑證。
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范圍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將其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編制測繪成果資料目錄,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配備必要的設施,確保測繪成果資料的安全,並對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實行異地備份存放制度。
測繪成果資料的存放設施與條件,應當符合國家保密、消防及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第十二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保管測繪成果資料,不得損毀、散失、轉讓。
第十三條測繪項目的出資人或者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其獲取的測繪成果的安全。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推進公眾版測繪成果的加工和編制工作,並鼓勵公眾版測繪成果的開發利用,促進測繪成果的社會化應用。
第十五條使用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工程測繪項目,有關部門在批准立項前應當書面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材料之日起10日內,向徵求意見的部門反饋意見。有適宜測繪成果的,應當充分利用已有的測繪成果,避免重復測繪。
第十六條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軍隊測繪主管部門,依照有關保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測繪成果的秘密范圍和秘密等級。
利用涉及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開發生產的產品,未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保密技術處理的,其秘密等級不得低於所用測繪成果的秘密等級。
第十七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需要利用屬於國家秘密的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提出明確的利用目的和范圍,報測繪成果所在地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測繪成果的秘密等級、保密要求以及相關著作權保護要求。
第十八條對外提供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應當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的審批程序,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軍隊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十九條基礎測繪成果和財政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於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
除前款規定外,測繪成果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測繪成果。
依法有償使用測繪成果的,使用人與測繪項目出資人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條測繪成果涉及著作權保護和管理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建立以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應當利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二條國家對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實行統一審核與公布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三條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包括:
(一)國界、國家海岸線長度;
(二)領土、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面積;
(三)國家海岸灘塗面積、島礁數量和面積;
(四)國家版圖的重要特徵點,地勢、地貌分區位置;
(五)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實體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積、長度等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四條提出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建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建議材料。
對需要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審核意見,並與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會商後,報國務院批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五條國務院批准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以公告形式公布。
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教學等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活動中,需要使用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應當使用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接收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未依法出具匯交憑證的;
(二)未及時向測繪成果保管單位移交測繪成果資料的;
(三)未依法編制和公布測繪成果資料目錄的;
(四)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後,不及時進行處理的;
(五)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管理測繪成果資料,造成測繪成果資料損毀、散失的;
(二)擅自轉讓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的;
(三)未依法向測繪成果的使用人提供測繪成果資料的。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據職責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建立以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利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
(二)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
(三)在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活動中使用未經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 第三十條法律、行政法規對編制出版地圖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一條軍事測繪成果的管理,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本條例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989年3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Ⅷ 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是
四等以上各級控制點,抄1;500~1:100000各種比例尺地形圖,經過糾正的各種航片、衛片都應該算作基礎測繪成果范疇。
准予使用的基礎測繪成果屬於測繪工作中國家秘密級事項,要按《國家秘密載體保密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進行保密管理,採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消除失泄密隱患,確保國家秘密的安全。涉密基礎測繪成果不得擅自復制、轉讓或轉借。
(8)非基礎測繪成果擴展閱讀:
涉密基礎測繪成果的使用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和《基礎測繪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僅限於本單位范圍內,按批準的使用目的使用,不得擴展到所屬系統和上下級或同級其他單位。
利用涉密基礎測繪成果開發生產的產品,未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保密處理的,其秘密等級不得低於所用測繪成果的秘密等級。
Ⅸ 測繪成果密級的劃分是怎樣的
測繪成果密級的劃分:
1)絕密級測繪成果
包括:國家大地坐標系、地心坐標系以及獨立坐標系之間的相互轉換參數;解析度高於5』×5』,精度優於±1mgal的全國性高精度重力異常成果;1:1萬、1:5萬全國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地形圖保密處理技術參數及演算法。
2)機密級測繪成果
包括:國家等級控制點坐標成果以及其他精度相當的坐標成果;國家等級天文測量、三角測量、導線測量、衛星大地測量的觀測成果;國家等級重力點成果及其他精度相當的重力點成果;解析度高於30』×30』,精度優於±5毫伽的重力異常成果;精度優於±1m的高程異常成果,精度優於±3″的垂線偏差成果;涉及軍事禁區的大於或等於1:1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1:2.5萬、1:5萬、1:10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空間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圍相當於上述機密基礎測繪成果的非基礎測繪成果。
3)秘密級測繪成果
包括:構成環線或者線路長度超過1000m的國家等級水準網成果資料;重力加密點成果;解析度高於30'×30'~1°×1°,精度在±5mgal~±10mgal的重力異常成果;精度優於±(1~2)m的高程異常成果,精度優於±(3~6)的垂線偏差成果;非軍事禁區1: 5 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或多張連續的、覆蓋范圍超過6km2的大於1:5000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1:10萬、1:25萬、1:50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軍事禁區及國家安全要害部門所在地的航攝影像;空間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圍相當於上述秘密基礎測繪成果的非基礎測繪成果;涉及軍事、國家安全要害部門的點位名稱及坐標;涉及國民經濟重要設施精度優於±100m的點位坐標)。
Ⅹ 涉密基礎測繪成果使用要求
1)准予使用的基礎測繪成果屬於測繪工作中國家秘密級事項,要按《國家秘密載體保密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進行保密管理,採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消除失泄密隱患,確保國家秘密的安全。涉密基礎測繪成果不得擅自復制、轉讓或轉借。
2)絕密級基礎測繪成果,必須採取以下保密措施:①非經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批准,不得復制和摘抄。②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由指定人員擔任,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③在設備完善的保管裝置中保存。經批准復制、摘抄的絕密級成果,依照前款規定採取保密措施。
3)涉密基礎測繪成果的使用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和《基礎測繪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僅限於本單位范圍內,按批準的使用目的使用,不得擴展到所屬系統和上下級或同級其他單位。
4)利用涉密基礎測繪成果開發生產的產品,未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保密處理的,其秘密等級不得低於所用測繪成果的秘密等級。
5)違反國家保密法律法規,發生涉密基礎測繪成果泄密事件的機關、單位,應按照《報告泄露國家秘密事件的規定》的要求,向有關保密工作部門或機構報告並查處。
6)首次申請使用涉密基礎測繪成果的,被許可使用的申請人應簽署國家測繪局印發的《涉密基礎測繪成果安全保密責任書》。
7)准予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測繪成果資料保管單位應當與被許可使用的申請人簽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提供使用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