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有價值,收藏好。
Ⅱ 隋唐時期的書法家有誰
隋唐時書法史上鼎盛時期。
隋代書法隋代立國時間較短,書法雖臻於南北融合,但未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僅為唐代書法起了先導作用。隋書法家有僧人智永曾用30年時間,書寫《真草千字文》800本,分送浙東各寺院。其書法傳王羲之法而有所變化,平正和美,體兼眾妙。有石刻《真草千字文》傳世,流傳日本的《真草千字文》墨跡,亦傳為智永所書。
唐代書法唐代書法可分三個時期:初唐、盛唐、晚唐。
初唐唐初社會安定,經濟日益繁榮,書法亦蓬勃發展,朝廷定書法為國子監六學之一,設書學博士,以書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書法,倡導書學,並竭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這對唐代書法的發展和繁榮,起了推動作用。
唐初書法家的代表是歐陽詢、虞世南和褚遂良 3人。歐陽詢的書法,法度嚴謹,雄深雅健,以險峭取勝。虞世南,曾受業於隋代智永,被認為是王羲之的正統傳派。其書法沉粹安詳,不露鋒芒,筆力堅實,外柔內剛。褚遂良在唐初三家中是後起之秀,字清勁秀穎又內含筋骨,在筆法上有新的創造。另有薛稷,師法褚遂良,曾同歐、虞、褚並稱初唐四家。與薛稷風格相近的薛曜,作品有《封祀壇碑》、《秋日宴石淙序》、《夏日游石淙詩並序》等。唐太宗李世民在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上都頗有建樹,其書法學王羲之,首創以行草書入碑,有《晉祠銘》、《溫泉銘》等傳世。他在理論上主張學書法應學其骨力,並親為《晉書·王羲之傳》作贊,稱其書盡善盡美,古今第一,還以重金收購其書法墨跡。因此上行下效,研習王書成為一時風尚。
稍晚的重要書法家有孫過庭和李邕。孫過庭善草書,師法王羲之、王獻之,工於用筆。其書法俊拔剛健,被認為是二王草書典型傳派,傳世墨跡有《書譜》。李邕是一位才華橫溢和多產的書法家,多以行書入碑。書法瘦勁厚重,縱逸通達,作品有《麓山寺碑》、《雲麾將軍李秀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等。
陸柬之為虞世南的外甥,書法學虞世南,傳世作品有墨跡《文賦》。
盛唐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書法藝術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書法風格由初唐方整勁健趨向雄渾肥厚。這時出現了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等著名書法家,他們分別在狂草和楷書方面開創了新的局面。
張旭,人稱張顛,創狂草,有草聖之稱。唐玄宗時,以李白的詩、裴□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號為三絕。其草書千變萬化而不離規矩。他又能寫極嚴謹的楷書,其《郎官石柱記序》被認為唐人正書無出其右。懷素與張旭合稱「顛張狂素」。懷素從顏真卿、鄔彤處得張旭筆法。
其字如驚蛇走虺,張雨狂風。有《自敘》、《苦筍帖》、《食魚》等墨跡傳世。顏真卿是一位勇於革新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多用中鋒,結體豐茂,莊重奇偉,稱顏體。他遺留的碑刻最多,且極富變化。柳公權是繼顏真卿之後的重要書法家。人稱顏筋柳骨。其字遒勁圓潤,楷法精嚴。這時期著名書法家還有鍾紹京,作品有《靈飛經》。
晚唐這一時期,唐國勢漸衰,書法也沒有初唐、盛唐興盛,但也出現一些書法家,如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隸書都為後世所稱道。
Ⅲ 隋代碑誌中最著名的是哪個
隋朝國祚雖較短。可是在文化上作出了新的成就。隋朝承襲了魏晉的餘風和六朝的風格,作了一番大加工,變為隋代的楷書。至於那種篆、隸早已消聲匿跡,不復存在了。這個時期內,惟獨楷書盛行於世,可以這樣說,到了隋朝時期,楷書才算是一種極其規范化的標准書體,成為中國書法界正楷的一種規范。它開創唐朝正書的先河,對唐朝寫正楷的一派影響最深,其功勞也最大,所以隋代的楷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很關鍵的一種書體。
在碑刻、書法方面,出現了綜合南北的趨勢。熔南北於一爐。這時立碑之事,又在各地盛行起來,直至今日,還遺留下為數較多,惹人嘖嘖稱道的一些名碑,其書藝的高超,即使唐朝的一些名書家也不能超越。這時期著名的碑誌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刻石、《龍藏寺碑》、《賀若誼碑》、《曹子建廟碑》、《美人董氏墓誌》、《元公夫人姬氏墓誌》、《蘇孝慈墓誌》等。
望採納
Ⅳ 隋朝第一碑帖是哪個
應該<龍藏寺碑>
隋開皇六年(586)刻,楷書,30行,行12字,行50字。藏河北正定隆興寺。無撰書人姓名。歐陽修《集古錄》認為撰者即碑末署名的張公禮,關於此碑,文人曾無限贊嘆,人們曾無數猜測,這就是龍藏寺碑的魅力。
Ⅳ 隋唐書法家歐陽詢的有什麼書法造詣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在隋為太常博士,入唐為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為唐初著名書法家,列四大書家之首,又同虞世南合稱「歐虞」。《唐書》本傳上說他「初仿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他善講結構,有《三十六法》等論文傳世。他的字體結構十分精嚴,並以「險峭」為人所稱道。後人學書,多從臨他的字開始。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刻於貞觀六年(632)。另有《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傳世墨跡有《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Ⅵ 隋朝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丁道護,譙縣(今安徽亳縣)人。生卒年不詳。隋文帝時書家。官襄州祭酒從事。擅長真書,溢妍華致,在當時名聲頗大,對初唐真書頗有影響。
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極,陳、隋間會稽人。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
釋智果,隋仁壽年間書法家。師從智永。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隋煬帝曾說:「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著有《心成頌》,見於宋·蘇霖《書法鉤玄》。
薛道衡(540-609)隋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字玄卿。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名重一時,然書跡流傳不多,相傳書有《和南帖》、《爾朱敞碑》等書跡,但現在都片紙不存。
Ⅶ 中國現存的書法名碑都在什麼地方
石家莊的封龍山碑
正定隆興寺的膽巴碑(已經丟失)、聖主本命長生祝誕碑(趙孟頫的,還在隆興寺)、龍藏寺碑(楷書始祖
隋碑第一)
大宋重修龍興寺碑
正定臨濟寺的臨濟正宗碑(已經丟失)
定州太岳廟也有很多碑刻
Ⅷ 隋朝碑誌的代表作有哪些
一、淳於儉墓誌
二、靜證法師塔記
三、鞏賓墓誌
四、張通妻陶貴墓誌
五、董美人墓誌
六、馬穉墓誌
七、龍山公墓誌
八、趙韶墓誌
九、郭休墓誌
十、蘇慈墓誌
十一、張貴男墓誌
十二、常丑奴墓誌
十三、呂胡墓誌
十四、董穆墓誌
十五、梁瓌墓誌
十六、斛斯樞墓誌
十七、張盈妻蕭芳性墓誌
十八、張盈墓誌
十九、郭寵墓誌
二十、宮人田氏墓誌
二一、宮人陳花樹墓誌
二二、宮人姜氏墓誌
二三、慰富娘墓誌
二四、元智妻姬氏墓誌
二五、元智墓誌
二六、程諧墓誌
二七、蕭翹墓誌
二八、囗弘墓誌
二九、楊厲墓誌
三十、牛方大墓誌
三一、宋永貴墓誌
三二、六品宮人墓誌
Ⅸ 隋朝的書法和魏碑的區別
魏碑是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大體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
此時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鍾致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
」魏碑書法對後來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孫伯翔先生是當代著名書法大家,以魏碑書體見長,名重書壇。
其書法風格獨特,雄強俊逸,清涼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