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債權轉讓優勢

債權轉讓優勢

發布時間:2021-07-29 06:01:46

Ⅰ 對於網貸平台債權轉讓模式有哪些利弊

優勢:
1.債權轉讓模式可以提高P2P平台成交效益。
2.債權轉讓模式能夠更好地版連接借款者的權資金需求和出借人的投資需求,主動地批量化開展業務,實現了規模化的快速擴展。
劣勢:
1.對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不夠透明充分,存在風險很大;
2.很容易出現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錯配的問題,後果很嚴重;
3.在業界部分P2P平台缺乏第三方擔保,險上加險;然後至於資金是否會流進平台,這更是個讓投資人難以解開的謎團,如果涉及非法集資,輕則接受法律的制裁,重則資金失聯。

Ⅱ 債權轉讓的條件及法律效力有哪些

債權轉讓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須有有效的債權存在。如果債權不存在,則專轉讓行為無效。作為轉屬讓人只擔保債權的存在與否,但不擔保債務人是否具有清償能力。因此訴訟時效已過的權利同樣可以作為轉讓的對象。2、轉讓的合同權利須具有可讓與性。3、轉讓雙方之間須達成書面的轉讓協議,雙方簽字認可。

Ⅲ 債權轉讓是什麼含義

債權轉來讓又稱「債權讓與」,源是指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

債權全部讓與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原合同關系的新的債權人,原合同債權人因合同轉讓而喪失合同債權人權利,債權部分讓與第三人,第三人成為合同債權人加入到原合同關系之中,成為新的債權人,合同中的債權關系由一人變數人或由數人變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債權人與原債權人共同分享債權,並共享連帶債權。

(3)債權轉讓優勢擴展閱讀:

如果債權轉讓當時尚未形成,是否形成有待將來某一時刻的到來,或某一條件的成就,有觀點認為這類債權亦不同於不存在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可以肯定。我們認為,這類合同應區分附條件或附期限而分別處理,因為期限必然到來,而條件不一定成就,附期限的合同可按有效合同處理;附條件的合同如將來條件不能成就,則轉讓的債權自始不存在,所以將附條件的合同作為效力待定的合同處理為妥。

Ⅳ 債權轉讓的好處都有什麼

債權轉讓又稱「債權讓與」,是指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債權全部讓與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原合同關系的新的債權人,原合同債權人因合同轉讓而喪失合同債權人權利,債權部分讓與第三人,第三人成為合同債權人加入到原合同關系之中,成為新的債權人,合同中的債權關系由一人變數人或由數人變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債權人與原債權人共同分享債權,並共享連帶債權。更多債權轉讓信息可以上華債網了解一下。債權轉讓中有關法律規定:(1)《合同法》第八十條【債權轉讓的通知義務】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2)《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Ⅳ 債權轉讓有哪些風險

1、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2、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3、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4、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5、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6、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Ⅵ 債權轉讓的條件及法律效力有哪些

合同法對債權轉讓的規定:一、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專情形之一的除外,屬1、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二、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三、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五、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授讓人主張。六、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Ⅶ P2P債權轉讓模式的利與弊有哪些

債權轉讓模式又稱「多對多」模式,是指借貸雙方不直接簽訂債權債務合同,而是通過第三方個人先行放款給資金需求者,再由第三方個人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這種模式實質就是利用債權拆分和轉讓進行了資產證券化,進而實現流通。
其中,第三方個人與P2P網貸平台高度關聯,一般為平台的內部核心人員。P2P網貸平台則通過對第三方個人債權進行金額拆分和期限錯配,將其打包成類似於理財產品的債權包,供出借人選擇。
由此,借、貸雙方經由第三方個人產生借貸關系的模式使原本「一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P2P借貸關系變為「多對多」的債權關系。當然,此種模式下,P2P網貸平台也承擔著借款人的信用審核以及貸後管理等相關職責。
P2P網貸的典型特點就是債權轉讓機制,這種模式的核心交易結構分為兩步:
首先,公司內部第三方作為第一出借人,將個人自有資金借給需要借款的用戶,並簽署《借款協議》,這樣公司內部第三方就獲得取得了大筆債權,所有的債務債權關系都集中在自然人身上,規避了我國禁止企業放貸的相關規定。
然後,將公司內部第三方獲得的債權進行拆分,打包成類固定收益的組合產品,以組合產品的形式銷售給投資者,但實質上是債權轉讓的過程。公司內部第三方的債權進行了兩個層面的拆分,金額拆分和期限拆分,經過這兩個拆分之後,一筆大額債權就劃分為多筆小額、短期的債權。與將一筆債權整體出售相比,經過金額拆分和期限拆分後的銷售難度就大幅度降低。
不同於投資人和借款人通過網路平台撮合後直接對接的線上模式,線下P2P平台的債權轉讓模式一直飽受爭議,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模式根本不是P2P。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這一模式中,身為「專業放款人」的自然人本人的風險,是這一模式中最難以迴避的風險之一。
線下的債權轉讓存在信息不透明、資金使用不規范甚至被挪用等風險,監管層對這一模式存在不少擔憂,而正在醞釀中、即將出台的P2P監管條例可能終結這一模式。
優勢:
1.債權轉讓模式可以提高P2P平台成交效益。
2.債權轉讓模式能夠更好地連接借款者的資金需求和出借人的投資需求,主動地批量化開展業務,實現了規模化的快速擴展。
劣勢:
1.對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不夠透明充分,存在風險很大;
2.很容易出現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錯配的問題,後果很嚴重;
3.在業界部分P2P平台缺乏第三方擔保,險上加險;然後至於資金是否會流進平台,這更是個讓投資人難以解開的謎團,如果涉及非法集資,輕則接受法律的制裁,重則資金失聯。

Ⅷ 債權轉讓的特點有哪些,債權讓與有效的條件有哪些

債權人可以通過債權轉讓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那麼,債權轉讓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生效呢?哪些債權可以轉讓?哪些債權不可以轉讓?
一、債權轉讓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其法律特徵如下:第一、債權轉讓是指在不改變原債權內容的前提下,由原債權人將權利轉讓給第三人。出讓權利的主體是債權人;第二、債權轉讓的內容是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權利;第三、債權轉讓,受讓的主體是特定權利義務關系之外的第三人。而權利相對義務的承載主體是原債務人;第四、債權轉讓成立,原債權債務人的權利義務關系解除,而受讓人作為新債權人與原債務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成立並生效,債務人對受讓人履行債務。
二、債權轉移合同生效的條件
1、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且債權的轉移不會改變債權的內容。
2、債權的權利人與債權移轉接受人必須就債權轉移有關事項及問題達成合意。
3、所轉移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轉移性。
4、債權的轉移必須經債務人同意,或通知債務人,始對其產生效力。
5、債權的移轉必須合乎法律和符合社會公德,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禁止利用債權的轉移來牟取暴利。
三、債權轉移的效力
1、債權由原債權人讓與第三人後,原債權人脫離與原債的關系,第三人取代而轉為債權人。
2、當債權發生轉移時,附從於其的權利如抵押權、留置權、利息債權、違約金債權及損害賠償請求權等也一並轉移。
3、原債權人應把有關債權的全部證明問轉交給新債權人,債權證明文件包括債務人出具的借據、票據、合同文書、往來電話書信等。
4、原債權人對債權的瑕疵,負擔保的責任。
四、哪些債權可以轉讓
可轉讓的債權應為有效存在的債權。如果轉讓的債權不存在或無效或已經消滅,多數觀點認為,轉讓合同因標的物不存在或者標的物不能而無效。但債權形成的前因行為的效力對債權轉讓合同不產生影響。
如形成債權的買賣合同被認定為無效,使債權不復存在,該結果雖然直接影響債權轉讓合同目的的實現,但依通說,只要債權於其轉讓時是確定的,其轉讓即應許可。
如果債權轉讓當時尚未形成,是否形成有待將來某一時刻的到來,或某一條件的成就,有觀點認為這類債權亦不同於不存在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可以肯定。這類合同應區分附條件或附期限而分別處理,因為期限必然到來,而條件不一定成就,附期限的合同可按有效合同處理;附條件的合同如將來條件不能成就,則轉讓的債權自始不存在,所以將附條件的合同作為效力待定的合同處理為妥。其次,轉讓不得轉讓債權的,一般情況下,合同應按無效處理,但應區別不得轉讓債權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五、哪些債權不可以轉讓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有:
1、依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這類債權要麼與債權人的人身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要麼基於債權人與債務人間的信任關系產生,如扶養請求權、僱主對於雇員、委託人對於代理人的債權、不作為債權等。對這類債權轉讓,應按無效處理。需注意的是,一般認為,由性質上不得轉讓的債權所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可以轉讓。
2、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要求這種約定須在轉讓之前訂立,否則,該約定無效。且該約定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如果債權人違反雙方禁止轉讓的約定,將債權轉讓給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可取得該債權。
目前,有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債權轉讓協議中設置了禁止轉售條款,目的在於防止購買者炒作債權,通過對債權再度轉讓獲取商業利潤。
因受讓人既已經取得債權,雖雙方對於再行轉讓有限制,但限制並不意味著剝奪債權,受讓人再行轉讓的行為對出讓人構成違約,除非受讓人為惡意,再次受讓人仍可取得債權。主張第三人為惡意的,應負舉證責任。但如果債權轉讓合同有禁止轉讓的記載時,推定第三人為惡意。
3、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國家以法律禁止轉讓的,違反禁止性規定的,合同當然無效。
在我國禁止轉讓債權多以行政規章形式出現,如財政部財金[2005]74號通知第二條規定,下列資產不得對外公開轉讓:債務人或擔保人為國家機關的不良債權;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計劃的國有企業債權;國防、軍工等涉及國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債權以及其他限制轉讓的債權。
對於上述債權轉讓是否認定為無效,應結合相關債權與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考慮確定為妥。

Ⅸ 債權轉讓是什麼意思

債權轉讓抄,是指不改變債權關系的內容,債權人通過協議而將其債權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的行為。其中,饋權人稱為讓與人,第三人稱為受讓人。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給第三人。

(9)債權轉讓優勢擴展閱讀

債權轉讓的特徵:

債權讓與具有非要式性。債權人與第三人就讓與債權意思表示一致,債權讓與合同即告成立,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以外,無須履行特別的合同的形式,債權讓與合同是否作成書面形式,不影響其效力。對已經作成債權證書的債權進行讓與,雖須交付債權證書,但該行為屬於履行附隨義務而非債權讓與的成立要件。

閱讀全文

與債權轉讓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