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證書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環境標志
中國環境標志圖形由中心的青山、綠水、太陽及周圍的十個環組成。圖形的中心結構表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十個環緊密結合,環環緊扣,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同時十個環的「環」字與環境的「環」同字,其寓意為「全民聯系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實施和管理該計劃的機構:
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CCEL)
國家環保局於1993年7月23日向國家技術監督局申請授權國家環保局組建「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1993年9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復同意申請。經過半年多的醞釀和籌備,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於1994年5月17日成立,它標志著我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的正式開始。認證委員會由環保部門、經濟綜合部門、科研院校、質量監督部門和社會團體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是代表國家對環境標志產品實施認證的唯一合法機構,它的成立使我國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有了組織保證;同時《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章程(試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試行)》、《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證書和環境標志使用管理規定(試行)》、《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收費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工作文件的出台,為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奠定了基礎。
❷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內容
4.1 審核計劃
a) 管理者代表負責編制《年度審核計劃》,審核計劃內容包括:審核的目的和范圍、審核的依據、審核時間和審核的頻次;
b)
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之初,應適當增加審核的頻次,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基本正常後,內部審核的時間間隔為一年,每年至少一次組織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集中式審核;
c)
如遇下列情況,可適時組織內部審核:發生了嚴重的質量問題或用戶有嚴重申訴;組織機構有較大的調整變動時;產品、生產技術與裝備以及生產場所有較大改變、質量體系結構有重大變化時;
d) 審核計劃經總經理批准後實施;
e) 審核計劃在執行中,若發現有不合理或不合適時,可適時進行調整,並經總經理批准。
4.2審核准備
a) 內審員:具有高中或中專以上的學歷,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和溝通能力,接受具有內審員培訓資格的機構的培訓,並取得培訓合格證書;
b)
根據審核工作要求,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內部審核員資格的合適人選擔任審核組長。審核組長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經驗,負責審核的具體組織工作,有權對審核工作的開展和觀察結果作最後決定;
c)
由審核組長組織具有內部審核員資格且與被審核區域無直接責任者擔任審核組成員,並根據計劃適當的分工,作好准備;由審核組長編制《審核實施計劃》,由管理者代表審批。審核計劃提前一周發出書面通知到各有關部門。
d) 由審核員根據分配的任務進行《內審檢查表》的編寫,並經小組討論,審核組長批准。檢查表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審核的項目、檢查方法、檢查記錄等。
.3 審核實施
a)
在審核開始前,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首次會議,向受審部門介紹審核的目的和做法,會議應做好記錄,與會人員都要簽名。參加首次會議的人員:審核組全體成員、總經理(必要時)、管理者代表、受審部門負責人及主要工作人員;
b)
首次會議後,按計劃進行現場審核,現場審核應按照檢查表內容進行。審核員通過交談,查閱文件,檢查現場,收集證據,檢查質量體系運行情況,並詳細記錄檢查的時間、地點、受審對象(人員、設備、過程)實施情況等;
c) 審核員在審核中,必須依據事實確定客觀證據,有爭議時,可重新研究確認;
d)
審核組應對不合格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並將結論性意見與受審部門負責人溝通和確認後,編寫不合格報告。不合格報告內容應包括:受審部門及負責人姓名、職務、審核員姓名、審核依據、不合格報告事實描述、不合格原因分析、建議採取的糾正措施計劃及完成日期、管理者代表審批、驗證記錄等;
e) 審核結束,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末次會議,管理者代表、受審部門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審核組成員、參加會議。由審核組長報告審核結果。
4.4 審核報告
a) 由審核組長或其授權的審核員編寫審核報告,管理者代表確認後簽字,報送總經理、及各有關部門;
b)
審核報告內容應包括:受審部門及負責人、審核的目的和范圍、審核日期、審核組成員、審核的依據、受審部門的主要參與者(姓名、職務)、首次會議記錄、末次會議記錄、不合格項、審核綜述及審核結論、對糾正措施完成的期限要求、審核報告分發范圍、審核組長簽字、管理者代表審批。
4.5 糾正措施
責任部門在收到不合格報告以後兩天之內對不合格項進行原因分析,並制定糾正措施,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後實施糾正措施;管理者代表對糾正措施中的工作項目進行跟蹤檢查,並驗證糾正措施完成日期及實施情況。
4.6
內部質量體系審核中的全部記錄由審核組長移交管理者代表,並按《質量記錄控製程序》進行保存,並在管理評審時提交總經理,作為管理評審輸入的內容。
❸ API認證的內容是什麼
API會標是美國石油學會的學會產品標志,始於1924年,目的是為了鑒定生產的設備、材料,並提供能符合API質量體系和產品標準的生產企業。該標志經美國注冊登記,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使用。
API取證即通過一個申請、檢查、確認程序,有API向產品技術商符合API產品規范、質量保證體系(ISO9000)符合API質量綱要規范的製造廠授予證書,允許製造廠在其產品上使用API會標標志。API取證的實質是商標轉讓使用的授權活動。
API對會標的說明:
(1)只授予通過API認證的製造廠。
(2)不是對製造廠的擔保。
(3)不是對設計的贊同。
(4)不是對產品的擔保。
(5)製造廠保證經確認的產品,每一個都符合製造時的API規范。
(6)API承認製造廠在遵守制定的API標准方面受到了API的信任。
❹ 微軟認證證書上寫的是什麼內容
新一代的 Microsoft 認證是更為具體,並且目標更為明確,以反映出您專業能力的詳細數據,並且可向需要知道您具有哪些專業能力的人提出有力的證明。 由三個系列及四種認證所組成的新一代 Microsoft 認證提供了更為簡易且目標明確的基礎結構,可供 IT 經理用來驗證技術性、專業性,以及結構設計性等方面的技能。此外,它還能夠為 IT 產業中的專家提供一個關聯性更強、具富有彈性,以及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來展現他們的技能。
❺ SGS認證主要是些什麼內容啊
SGS是一個認證機構。SGS通標公司系具有120年歷史的瑞士通用公證行(SGS)(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
S.A.).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從事檢驗、實驗和認證的公司。
我找到一些資料,一起來分享吧。
辦理SGS檢驗可按下列程序:
1、
出口成交。
出口商按正常的貿易程序與進口商達成出口交易,進口商再把有關這筆交易的情況通知本國的SGS聯絡辦公室,同時通知出口商需請SGS-CSTC驗貨。SGS-CSTC收到進口國SGS聯絡辦公室的通知(檢驗編號)後,傳真(郵寄)給出口商一份註明"SGS檢驗編號"(I.O.NO.)和SGS-CSTC"ICN"編號的空白驗貨申請表(RFI),通知出口商提交單據,安排驗貨。
2、申請檢驗。
為安排檢驗,出口商需填寫帶有SGS檢驗編號的驗貨申請表(RFI),連同下列單據一起傳真(寄)給離驗貨地點最近的SGS-CSTC分公司。
這些單據包括形式發票、形式裝箱單及零備件清單、產品技術規格資料、樣本、信用證、製造商測試報告(機器/設備)、製造商分析報告(化工/醫葯/石油/染料產品)、衛生證書(食品)、植物檢疫證書(全部農產品)、廠檢分析單(全部鋼鐵材料及其初級產品)。
所有提交給SGS-CSTC的單據均要註明SGS檢驗編號(此編號見驗貨申請表)。
在驗貨申請表上應列明供貨商的詳細資料,如聯系人及聯系電話、驗貨時間、驗貨地點等,以便SGS-CSTC與之聯系,安排檢驗。
出口商須在檢驗日期的3個工作日前,把RFI
和上述單據交給SGS-CSTC分公司。
3、SGS-CTSG進行檢驗。
由CISS國家法規要求的裝船前檢驗,SGS-CSTC不向出口商收取任何費用。
4、
SGS-CSTC出具證書所要求的最終文件。
SGS-CSTC完成檢驗後,出口商須按國別把最終文件分別傳真(寄)給SGS-CSTC上海經濟事務部(EAD)。所有提交給SGS-CSTC的文件都應註明SGS檢驗編號(此編號見驗貨申請表)。
5、如何獲得SGS安全標簽。
如果出口商收到的信用證上要求"在出口商的發票上貼SGS安全標簽"(Security
lable),出口商可提交一份最終出口發票給最近的SGS-CSTC分公司,並去領取安全標簽,或要求SGS-CSTC將安全標簽郵寄給出口商。請注意,只有在完成以上1-4程序後,SGS-CSTC才會簽發安全標簽。
❻ 國家認證的證書考試
CFA考試必須有準考證,CFA協會規定CFA考試時考生進場需要攜帶准考證,如果沒有準考證不能內進入考容場參加考試。
CFA准考證在考前一個月左右開放列印。
cfa准考證列印步驟:
方式一:
登錄CFA官網進入後找到准考證列印入口。
一.登錄CFA官網,輸入用戶名,密碼登錄自己的賬戶。
二.點Program頁面下的candidate Resources。
三.點鏈接 Print your exam admission tickets。
四.點列印准考證鏈接Your exam admission ticket is available。
五.在接下來的頁面,點頁面下方:I Understand 按鈕,然後會直接呈現准考證的頁面,如果您的電腦已連接列印機,即可在線列印。
方式二:
注冊CFA考試的郵箱將收到來自CFA協會的通知郵件,點郵件中的鏈接進入列印頁面,進行列印。
❼ 中國認證認可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介紹 : 1. 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基本框架
隨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在我國的蓬勃開展,為加強對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管理,經國務院
辦公廳批准,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指導委員會(簡稱指導委員會)於1997年5月在京成立,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並統一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准在我國的實施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擔任,國家商檢局、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地礦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為委員單位。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承擔指導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指導委員會下設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簡稱環認委)和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
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簡稱環注委)分別負責實施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和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人
員的注冊工作。 2. 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基本原則
(1) 堅持統一管理的原則
認證工作是一項嚴肅性、權威性的工作,如果不實行統一管理,將會形成一哄而起,政出多門的混亂局面,進而影響認證工作水平,妨礙認證的公正性與權威性,也會對我國實現國際互認形成障礙。為避免這種
混亂狀況的發生,保證ISO14000實施有效地促進企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節能降耗、預防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國務院強調: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的工作必須在指導委員會的統一組織部署下進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密切配合,不得各行其是,另搞一套。
(2) 遵循與國際慣例一致的原則
由於認證制度與世界貿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使ISO14000實施有效地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有力地推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關系,研究並遵循國際慣例、努力與國際認證水平保持一致,是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重要原則之一,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建立與運行均以國際慣例為依據,從而為實現國際互認奠定基礎。
(3)堅持使ISO14000的實施與我國現行的環境管理制度緊密結合
實施ISO14000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預防污染、促進環境保護,推動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環境理體系認證制度在基本要求、程序上既要與國際慣例保持一致,同時,又充分考慮到我國環境管理體制、環境法律體系的特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統一管理,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負有對各類組織遵守環境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狀況進行監督管理的職能,因此,在認證的推行與實施過程中,力求採取有效措施,保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與我國現行的環境管理制度協調一致,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及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堅持權威性和公正性的原則
認證和認可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是保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中國環認委和環注委接受來自委員會各部門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嚴格按照國際准則的要求建立自我約束機制,依據規定的准則和程序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員及培訓機構開展評審活動並授予國家認可與注冊資格。從而保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認可的公正性及權威性。
3. 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基本內容
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
(1) 認證機構必須經過國家認可在我國實施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包括國外認證機構)必須接
受環認委的評審,獲得認可資格後方可開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活動。認證機構必須在認可的期限內從事認可
業務范圍規定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且一切活動均應遵守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委員會規定的相關准則,接
受認可委員會的監督管理。
(2)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員必須具有國家注冊資格,在我國從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審核員必須經環注委
評審,取得國家注冊資格。凡符合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規定的國家注冊審核員基本
條件者,均可向委員會提出注冊申請,經過規定的考核評定後,由注冊委員會批准注冊,獲得注冊資格的審
核員可按有關准則從事認證活動。
(3)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員培訓機構、教材必須經環注委認可批准,環注委制定了相應的准則,對環境管
理體系審核員培訓課程、培訓教材、培訓機構及培訓師資進行評審認可。從事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員培訓工作
的機構必須滿足相應的要求,經環注委審核批准後,方可使用經注冊的教材,按照批準的課程從事培訓活動
。
(4)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咨詢機構必須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評審備案 從事環境管理體系咨詢工作必須符合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規定,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評審備案。
4. 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的進展情況
指導委員會及環認委、環注委自成立以來,為規范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導
發布了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環認委和環注委也分別制定和發布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對認
證機構認可、人員注冊、課程注冊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做了全面、詳實的規定,並按照認可制度的要求
開展了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員注冊及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及咨詢機構備案工作。到2001年8月為止,環認委已對首批申請認可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進行了嚴格規范的評審,21家機構獲得了認可資格,環注委已注冊了2500餘名審核員。超過100家咨詢機構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備案。環注委和環認委將對獲得注冊和認可的審核員及認證機構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使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步入規范化的軌道。
認可制度是一項規范化、標准化的制度,它通過一系列標准文件和規范化的程序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及人員進行監督和管理。
這一制度的建立將有利於推動我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事業的健康發展,有利於保障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
作的水平,維護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信譽。
我們今後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嚴格按照規定的要求推行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可制度,並在工作
中不斷總結自身經驗和吸取國外同行的先進經驗,持續改進和完善這項制度,使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
作朝著健康的軌道發展,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改善環境現狀,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為全球的環
境保護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申請認證的組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企業要申請認證,應找已通過環認委認可的認證機構進行申請,可以要求該機構出示「認可證書」。
企業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要申請認證,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
1、依據ISO14001標准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在進行現場審核前應運行三個月以上(參見「環境管理體系
管理規定」);
2、遵守中國的環境法律、法規、標准和總量控制的要求。
這里的環境法律、法規、標准和總量控制的要求包括國家和地方的要求。
申請認證的組織在申請認證審核時,應向認證機構提交如下證明材料:
1、由具有法定資格的環境監測機構近一年內出具的該組織各項污染物監測結果;
2、該組織所在地地(市)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該組織在近一年內未因環境違法受到處
罰的證明。 (摘自新思維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