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黨的十八大三大成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回答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位一體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⑵ 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四梁八柱";哪四梁哪八柱
四梁八柱並不是具體到哪四梁、哪八柱,而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治國理政新理念框架的形象的比喻。
例如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每一方面都需要用制度來規范和保障。從制度上構建一個基本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四梁八柱」,既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需要,也是保證黨自身先進性純潔性的需要,更是黨執政並長期執政的要求。
(2)八統一成果擴展閱讀
「四梁八柱」,來源於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建築結構,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築,四梁、八柱代表了建築的主要結構。古人可能想不到,這個詞今天會用來形容包括改革在內的制度框架。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著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提出,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鋪開,完善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的構建,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里程。
在司法體制改革領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等10項改革,奠定了法院系統改革的「四梁八柱」。
在醫療改革領域,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2017年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路線圖、時間表細化為施工圖,建立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葯品供應保障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我們今年要把深化醫改的立柱架梁任務做好。」
⑶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有哪些
十八大以來的最大成就是法制化道路初見成效,腐敗現象有所好轉。
⑷ 中共八大在搜索我國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什麼成果
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這是我們黨在建國以後第一次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代表大會的歷史任務是,總結七大以來的歷史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
這次代表大會從黨的指導思想上提出的重要觀點和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一、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我國開始進入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
二、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
三、八大繼續堅持1956年5月黨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周恩來在大會上的報告詳盡地論述了這個方針。他指出:「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把計劃放在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以保證國民經濟比較均衡地發展。」
四、關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陳雲在這次代表大會上的發言中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情況將是這樣: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
五、在國家工作方面,八大要求進一步地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加強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繼續鞏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逐步地制定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
六、在黨的建設上,八大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克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
總之,八大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是黨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造性的運用,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新的發展,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但是,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經驗不足,八大在有些重要問題上也還有不足之處。例如,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雖然指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這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斷,但是對於這一科學論斷所要求的黨的指導方針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轉變,對於如何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變化中堅持這一科學論斷,還缺乏充分的認識。又如,正確地提出了反對個人崇拜的問題,但是在這次代表大會上對這個問題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制定更有效的防備和制止個人崇拜發展的措施,沒有形成完備而牢固的黨內民主制度。八大以後,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左」的錯誤,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的方針、意見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⑸ 關貿總協定支持8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的主要成果
貿總協定在48年中積極致力於國際貿易政策的協調,成功主持了八輪世界范圍的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談判的具體時間、地點和主要成果見表10-1。
表10-1 關貿總協定歷次多邊貿易談判情況簡表
輪次
談判地點和時間
參加方
談判主要成果
第一輪
瑞士日內瓦
1947年4月-10月
23
達成45 000項商品的關稅減讓,使占應稅進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關稅35%;關貿總協定於1948年1月1日生效。
第二輪
法國安納西
1949年4月-10月
33
達成近5 000項商品的關稅減讓,使占應稅進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關稅35%。
第三輪
英國托奎
1950年9月-1951年4月
39
達成8 700多項商品的關稅減讓,使占應稅進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關稅6%。
第四輪
瑞士日內瓦
1956年1月-5月
28
達成近3 000項商品的關稅減讓,使占應稅進口值16%的商品平均降低關稅15%。
第五輪
狄龍回合
瑞士日內瓦
1960年9月-1962年7月
45
達成4 400項商品的關稅減讓,使占應稅進口值20%的商品平均降低關稅20%。
第六輪
肯尼迪回合
瑞士日內瓦
1964年5月-1967年6月
54
以關稅統一減讓方式就影響世界貿易額約400億美元的商品達成關稅減讓,平均降低關稅35%;首次涉及非關稅壁壘談判,並通過了第一個反傾銷協議。
第七輪
東京回合
瑞士日內瓦
1973年9月-1979年4月
102
以一攬子關稅減讓方式就影響世界貿易額約3 000億美元的商品達成關稅減讓與約束,關稅水平下降35%;達成多項非關稅壁壘協議和守則;通過了給予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的「授權條款」。
第八輪
烏拉圭回合
瑞士日內瓦
1986年9月-1994年4月
123
達成了28個內容廣泛的協議;貨物貿易減稅幅度近40%,減稅商品涉及貿易額高達1.2萬億美元,近20個產品部門實行了零關稅;農產品非關稅措施實行關稅化,紡織品的配額限制在10年內取消;GATT擴大到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建立WTO取代GATT。
關貿總協定第一輪至第五輪多邊貿易談判致力於關稅的削減,使世界平均關稅水平大幅度下降。第六輪談判在關稅大幅度減讓的同時第一次涉及到非關稅措施,主要就美國的海關估價及各國的反傾銷制度進行談判,美國、英國與日本等21個締約方簽署了第一個有關反傾銷的協議,該協議於1968年7月1日生效。第七輪談判在發展和完善關貿總協定體制方面作了更進一步的嘗試,談判范圍遠遠超出前幾輪,在繼續大幅度削減關稅的同時還達成了只對簽約方生效的一系列非關稅措施協議,包括反傾銷協議、反補貼協議、政府采購協議、海關估價守則、進口許可證程序協議、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牛肉協議、國際奶製品協議以及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等。這次談判還通過了對發展中締約方的授權條款,要求發達締約方給予發展中締約方優惠待遇,發展中締約方可以在實施非關稅措施協議方面享有差別和優惠待遇。
關貿總協定第八輪多邊貿易談判從1986年9月開始啟動,到1994年4月簽署最終協議,歷時八年。這是關貿總協定的最後一輪談判,因發動談判的貿易部長會議在烏拉圭埃斯特角城舉行,故稱「烏拉圭回合」。烏拉圭回合的談判范圍包括傳統議題和新議題,其中傳統議題涉及關稅、非關稅措施、熱帶產品、自然資源產品、紡織品與服裝、農產品、保障條款、反補貼措施以及爭端解決等;新議題涉及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烏拉圭回合談判在上述各項議題上達成了框架性協議,是關貿總協定所主持的歷次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中涉及的范圍和內容最廣、參與談判的國家和地區最多以及涉及全球貿易金額最多的一次談判。此外,烏拉圭回合取得的另一項重要成果是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取代臨時性的關貿總協定。
縱觀關貿總協定48年的存續期,它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建立國際貿易新秩序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經過八輪談判,全體締約方的平均關稅水平從20世紀40年代末的40%左右下降到90年代末發達國家的4%左右和發展中國家的12%左右;締約方還在非關稅措施上達成了協議,非關稅措施的應用受到了約束。其次,關貿總協定的管轄范圍從商品擴展到了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等。再次,關貿總協定建立了一套有關國際貿易的原則和協議,提高了國際貿易管理的透明度,還協商處理了100多起締約方之間的貿易糾紛等。最後,關貿總協定的正式締約方從最初簽署臨時議定書的23個發展到1994年底的共128個,締約方的貿易量佔到世界貿易總量的90%以上,充分體現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廣泛性。
⑹ 十八大期間中國高鐵成就有哪些
2012年12月26日,世界裡來程最長的源高鐵——京廣高鐵正式全線通車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蘭新高鐵全線貫通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動車行駛在京滬高鐵江蘇鎮江段。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復興號」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
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6)八統一成果擴展閱讀: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將中國高鐵定義為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文件。
中國國家發改委將中國高鐵定義為時速200公里及以上標準的新線或既有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文件,將所有時速200公里的軌道線路統一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范疇。
⑺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專
1、全面加強黨的屬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2、貫徹新時期好乾部標准,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
3、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把紀律挺在前面,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出台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巡視利劍作用彰顯,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
4、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⑻ 大秦帝國統一天下八大功臣分別是誰
戰國初期的列強中,秦國並不起眼,那時的霸主是從晉國分出來的魏國,在魏文侯魏武侯兩代國君和李悝吳起等名臣名將的共同努力下,依託強大的魏武卒的戰力,魏國打遍諸侯無敵手。那時的秦國是被魏國欺負和追著打的,在吳起的一再打擊之下,魏國連河西之地都丟了,被壓制在洛水以西無法動彈。
自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到秦始皇滅六國,秦國能臣名將輩出,其中功勞最大的文治方面商鞅第一毫無疑問,武略方面白起和王翦兩人可以相提並論。
⑼ 4、 求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
從1979年到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加到56.9萬億元.經濟總量已經居世界第四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從1979年到2006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由0.40382萬億元增加到20.94萬億元.經濟總量已經居世界第四位.進出口貿易總額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二: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到2006年底全國城鎮居民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1.87億人,1.12億人,1.57億人和1.02億人;農村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為5374萬人.到2007年6月,全國共有2235萬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人民的總體健康水平已經超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
三: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正在形成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新的宏觀調控體系框架初步形成。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一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
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穩步推進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許多民主黨派人士擔任政府職務.基層民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開始形成.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努力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六:民主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貫徹
七: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
八: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出新步伐
人民解放軍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主線,以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九: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
主張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處理國際事務.中國已經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在睦鄰,安鄰,富鄰政策指導下,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日益加強。
十: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
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根本任務。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黨和國家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確保小康社會建成。
(9)八統一成果擴展閱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確立完善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有利於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方向
(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建立。展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有利於凝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是惠及十幾億人民的目標。這一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根本宗旨,極具凝聚力和號召力,這一目標的實現,我們的祖國必將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建立,有利於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動力
不僅有利於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現代化的空前積極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動力,而且也有利於鼓舞他們的鬥志,從而為把中國建設成為「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