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轉讓黨籍

轉讓黨籍

發布時間:2021-07-29 02:26:51

① 解放軍黨紀處分補充規定

軍隊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補充規定

第一條為了正確處理軍隊中的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的紀律的行為,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結合軍隊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軍隊中的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的紀律應當受到黨紀追究的,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本規定。插手干預基層敏感事務、違犯軍官職務任免紀律的,依照《關於軍隊領導機關工作人員插手干預基層敏感事務的處理規定(試行)》和《違犯現役軍官職務任免紀律的處理規定》處理。

第三條公開發表反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四條在軍隊中進行策反或者組織、參加危害國家、軍隊安全活動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條在軍隊中擅自成立軍隊條令條例規定以外的團體、組織或者擅自參加社會團體、組織及其活動,經批評教育不改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成立或者參加軍隊禁止性組織及其活動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六條編造或者傳播有嚴重政治問題的信息的,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私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信息載體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戰時造謠惑眾,動搖軍心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七條參與或者以提供信息、資料、財物、場所等方式支持社會上的遊行、示威、靜坐、請願、串聯上訪活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組織社會上的遊行、示威、靜坐、請願、串聯上訪活動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八條參與宗教、迷信活動,經批評教育不改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造成惡劣影響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組織宗教、迷信活動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九條擅自出國、出境的,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超過六個月不歸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十條弄虛作假,騙取不正當利益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瞞報、謊報案件、事故或者其他按照規定應當上報的重要情況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戰時瞞報、謊報軍情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貽誤戰機或者造成作戰失利等嚴重後果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十一條違抗或者消極執行上級命令、指示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在執行作戰、搶險救災或者處置突發性事件等任務中,違抗或者消極執行上級命令、指示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十二條無故不參加學習、工作、訓練、執勤,經批評教育不改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十三條授意、指使部屬違法違紀的,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戰時有前款所列行為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由於上級授意、指使,致使部屬違法違紀的,對部屬依照第一款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分;事先進行抵制或者及時報告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不予處分。

第十四條隱瞞、截留戰利品、慰問金、慰問品的,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私分戰利品、慰問金、慰問品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十五條插手部隊工程建設、物資采購、報廢裝備器材處理,以及轉讓、出賣、租賃軍隊房地產等,為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利用職權把親友調離參戰部隊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十六條用公款吃喝、送禮,經批評教育不改或者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或者造成惡劣影響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用黨費或者專項業務經費吃喝、送禮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十七條違反財經紀律設立「小金庫」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十八條在徵兵工作中失職、瀆職,接送不合格兵員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在徵兵工作中收受錢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十九條違反武器裝備使用管理規定,遺失、遺棄、損壞武器裝備,擅自出賣、轉讓、出借、私存裝備器材,或者擅自改變武器裝備的編配用途,造成不良後果,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戰時有前款所列行為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二十條違反規定出借軍用車輛或者軍車號牌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出租、出賣軍用車輛或者軍車號牌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二十一條違反規定出借軍隊房地產或者擅自改變軍用土地用途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擅自出租、出賣、轉讓軍隊房地產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二十二條違反規定使用軍隊印章,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使用軍隊印章進行違法違紀活動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二十三條違反群眾紀律,侵犯群眾利益,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戰時有前款所列行為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第二十四條虐待俘虜,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二十五條對同時違犯黨紀、軍紀的行為,應當按照規定分別處理。其中,受到開除軍籍或者除名處分的,一律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受到行政降職(級)、撤職處分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對違犯黨紀應當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的,如本人因同一行為已經受到行政記大過(含)以下處分,也可以不再給予黨紀處分。

第二十六條對犯罪情節輕微,依法免予刑事處罰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二十七條對於《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本規定以及其他黨內法規沒有規定,但危害黨、國家、軍隊和人民利益,確需追究黨紀責任的違紀行為,比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本規定以及其他黨內法規中最相類似的條款處理。需要比照處理的案件,按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應當由軍級單位或者軍區級單位黨委、紀委批準的,報中央軍委紀委批准;應當由師、旅級單位黨委、紀委批準的,報軍區級單位紀委批准;應當由團級單位黨委、紀委批準的,報軍級單位紀委批准。各級紀委批準的比照處理案件,報中央軍委紀委備案。

第二十八條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的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應當受到黨紀追究的,按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本規定由中央軍委紀委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本規定自2005年7月22日起施行。2000年2月18日中央軍委發布的《軍隊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的補充規定》同時廢止。

② 下列()行為不屬於違犯黨的工作紀律行為。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條例》分則部分對違反工作紀律行為的處分作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百一十三條黨組織負責人在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疏於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造成重大損失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一)不傳達貫徹、不檢查督促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或者作出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的錯誤決策的;
(二)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和本單位發生公開反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或者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行為的。

第一百一十四條黨組織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或者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第一百一十五條黨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一)黨員被依法判處刑罰後,不按照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應當給予黨紀處分而不處分的;
(二)黨紀處分決定或者申訴復查決定作出後,不按照規定落實決定中關於被處分人黨籍、職務、職級、待遇等事項的;
(三)黨員受到黨紀處分後,不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組織關系對受處分黨員開展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的。

第一百一十六條因工作不負責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員叛逃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因工作不負責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員出走,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一百一十七條在上級單位檢查、視察工作或者向上級單位匯報、報告工作時對應當報告的事項不報告或者不如實報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第一百一十八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機構服務等活動的;
(二)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兼並、破產、產權交易、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資產轉讓、重大項目投資以及其他重大經營活動等事項的;
(三)干預和插手批辦各類行政許可和資金借貸等事項的;
(四)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
(五)干預和插手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賃等事項的。

第一百一十九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向有關地方或者部門打招呼、說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對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施加影響,情節較輕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公共財政資金分配、項目立項評審、政府獎勵表彰等活動,造成重大損失或者不良影響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一百二十條泄露、擴散或者竊取黨組織關於幹部選拔任用、紀律審查等尚未公開事項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內容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私自留存涉及黨組織關於幹部選拔任用、紀律審查等方面資料,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一百二十一條在考試、錄取工作中,有泄露試題、考場舞弊、塗改考卷、違規錄取等違反有關規定行為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二十二條以不正當方式謀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國(境),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一百二十三條臨時出國(境)團(組)或者人員中的黨員,擅自延長在國(境)外期限,或者擅自變更路線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一百二十四條駐外機構或者臨時出國(境)團(組)中的黨員,觸犯駐在國家、地區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駐在國家、地區的宗教習俗,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二十五條在黨的紀律檢查、組織、宣傳、統一戰線工作以及機關工作等其他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損失或者不良影響的,應當視具體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

③ 原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簽署協議轉讓集體所有,但宅基地證未過戶,仍為本人持有。該宅基地拆遷賠償怎麼算

土地法 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宅基地本來就是村集體所有,所謂的協議根本不是協議,你們純屬多此一舉。村幹部明知道縣政府對宅基地管理有掌控大權,為什麼不上報縣政府,由縣政府做決定,沒有組織性紀律性,願意被開除黨籍了

④ 關於黨籍轉讓的問題

1、要先徵得你深圳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的同意,同意接受你。
2、然後,回到黨籍所在地,如果你的黨組織關系在村裡,要去所在地的鄉(鎮)政府找組織委員,此信要針對縣組織部開。
3、拿著鄉政府針對縣組織部開具的介紹信,到縣委,打聽,組織部的組織科在哪裡辦公,找到組織部組織科的同志,把介紹信拿出來交給他,給他說明你的來意。他會針對市委組織部開具一張黨組織關系介紹信的(和鄉鎮府開具的那張差不多)。
4、接下來,拿住縣委組織部開具的介紹信,到市委組織部,找市委組織科,找到組織科的同志,拿出介紹信,說明你的來意,他會針對深圳市委組織部開具一張黨組織關系轉移介紹信的(記住要把你在深圳的單位及黨組織名稱記好,還有你的身份證號、你的聯系電話)。
5、拿著市委組織部開具的介紹信到深圳市委組織部,找到組織科,把介紹信交給組織科的同志,當場會給你換一張介紹信的。
6、你拿著深圳市委組織部開具的介紹信,到你現在工作單位的所在地的縣級以上部門,如果是區委的話(或者是縣委),你到區委組織部,找到組織科,換一張介紹信。
7、拿著區委組織部開具的介紹信,到你現在工作單位的黨組織報道,把介紹信交到負責人手中。

我看上面的那位仁兄說的可真是簡單啊,樓主要不相信你可以按照上面仁兄的建議去做,哈哈。如果搞不下去了,再按照我說的去試試。

⑤ 幾十年前的預備黨員還能轉讓嗎

按照規定,預備黨員預備期為一年。

如果一年後,支部經過考察,認為尚未能轉正,那麼再延遲預備期一年。

再過了一年仍然不能轉正,那麼該預備黨員要開除黨籍。

第二十五條 預備黨員預備期滿後,黨支部應按時討論其能否轉為正式黨員。具備黨員條件的,按期轉正;不完全具備條件、需進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長一次預備期,延長時間不能少於半年,最長不超過一年;不具備黨員條件的,應取消其預備黨員資格。
按期轉正,延長預備期,取消預備黨員資格,都必須經支部大會討論通過並報上級黨委批准。

第二十六條 預備黨員轉正的手續是:本人提出書面轉正申請;黨小組提出意見;黨支部徵求黨內外群眾的意見;支委會審查;支部大會討論、表決通過;報上級黨委審批。

⑥ 請各位幫忙找馬來西亞六位首相的資料:

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
出生:1903年2月8日
死於:1990年12月6日
出生地:吉打州
1951年吉打州王子東姑阿都拉曼繼翁惹化為巫統領導人,陳禎祿與東姑阿都拉曼密切合作。由於1949年英國人宣布不管馬來人願不願意馬來亞將在數年內獲得獨立,兩位領導人必須設立一個在兩個社群中均可以被接受的協議來作為一個穩定的獨立國家的基礎。後來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也加入了這個巫統-華人公會聯盟。這個聯盟在1952年和1955年的大選中在馬來人和華人地區均獲勝。

引入地區性的政府選舉是戰勝共產黨的另一個重要步驟。1953年斯大林死後在馬來亞共產黨內部發生了是否繼續進行武裝斗爭的爭執。許多共產黨游擊隊員喪失了武裝斗爭的信心重返家園。盡管陳平依然帶領著一些死頑固的游擊隊員繼續在難以進入的泰國邊境地區的深山老林里堅持了多年,但是1954年鄧普勒離開馬來亞時緊急狀態已經結束。緊急狀態時期遺留下來的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仇恨卻依然遺留了很長時間。

1955年和1956年裡巫統、華人公會和英國一起起草了一部獨立的馬來亞的憲法基礎。巫統承認所有民族享受平等的公民權,華人公會則同意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由馬來亞蘇丹輪流擔任,馬來語為官方語言,促進和資助馬來教育和經濟發展。實際上這個協議標志著馬來亞由馬來人統治,管理機構、警察和軍隊主要由馬來人控制,而華人和印度人則在內閣和議會中獲得適當的代表,在他們佔多數的州中管理,他們的經濟地位受到保護。誰來控制教育系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拖延到獨立後才解決。1957年8月31日東姑阿都拉曼成為獨立的馬來亞的第一位首相.

第二任首相:
姓名:敦阿都拉薩, 或者敦拉薩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出生:1922年3月11日
死於: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彭亨州
敦拉薩被我國成為發展之父(Bapa Pembangunan),相信他在我國的反戰上有很大的貢獻。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

他於1950年參加巫統,並且被選為巫統青年團團長。1951年出任巫統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參加我國首次全國立法議會之大選。1956年,聯盟代表團前往英國談判獨立,他是代表團的成員之一。除了副首相職位之外,他亦曾兼任鄉村發展部長,國防部長之重要職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發生後,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阿都拉薩出任國家行動理事會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東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職位,並且署理國防及外部長。

巫統在阿都拉薩的領導下。採取了一連串的新政策,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經濟政策,俾在20年內建立起一個馬來人的經濟社會,這給巫統帶來了新的面貌。

這一路來,原本由巫統,馬華和印度國大黨組成的聯盟,在1969年大選中受挫,損失了許多席位。敦拉薩進行活動之下,最先在砂勞越與人民聯合黨,較後則檳城民政黨,霹靂州人民進步黨,以及泛馬回教黨,組成了州和中央聯合政府。於是,國民陣缐組織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關系方面,阿都拉薩積極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領馬來西亞代表團,官式訪問北京,正式簽署馬、中兩國建立邦交之協定。而在7月,馬來西亞舉行第四次之全國普選。

這次之大選,國陣贏得了135個席位。而在州議會方面,全國360個席位中,國陣贏得了215個席位。於是,便產生了一個犟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這可說是阿都拉薩的一項輝煌的成就。

在應付五一三事件以後的國內動盪局面,阿都拉薩所採取的策略,是盡量減少政黨的政治活動手段,去促進各政黨之間的合作。國民陣缐的成立,乃基於這一精神,而國陣取得的成就,也說明此一策略獲得了成果。同時,也更進一步的鞏固了巫統的地拉。

第三任首相:
姓名:敦胡先翁(Allahyaraham Tun Hussein bin Dato' Onn)被稱為「團結之父」
出生:1922年2月12日
死於:1990年5月29日
出生地:柔佛州
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馬來人統一機構(巫統)在1946年成立後,他就被委任為副秘書長。1950年,他成為了巫統青年團(巫青團)的第一任團長,隨後,又被推選為巫統秘書長。與此同時,他受委為聯邦議會議員,並兼任柔佛州立法議會議員及柔佛州行政委員會委員。

然而,他還是在1951年隨父親翁惹化退出巫統,並加入了他父親新創辦的馬來亞獨立黨以及隨後的國家黨。由於他父親的新政黨一直得不到大眾的廣泛支持,在連連失利下,他也漸漸地淡出政治圈,轉而前往英國林肯律師學院(英語:Lincoln's Inn)深造。在1958年,他考獲「出庭律師」的資格,回國後就在吉隆坡開設了自己的律師樓,成為一名執業律師。

1968年,胡先翁在當時副首相阿都拉薩的游說下重新加入巫統,隨後,在1969年的大選中為聯盟贏得了柔佛新山東區的國會議席。在經歷五一三事件之後,1970年在阿都拉薩的新內閣中擔任教育部長。

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

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第四任首相:
姓名:敦馬哈迪,或者馬哈蒂爾 (Mahathir bin Mohamad)。
出生:1925年7月10日
出生地:吉打州
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

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1.馬哈迪在任內, 對司法部門進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為了一些對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罷免聯邦法院院長和好幾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機。
2.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高庭法官陳漢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場選舉官司中宣判執政黨候選人當選無效之後, 馬哈迪欲透過法官仲裁委員會來革除其法官職位。
3.馬哈迪牽涉轟動一時的司法丑聞「林甘影片」[3], 在他給皇家委員會的供詞中, 他承認在委任法官之前會諮詢和聽取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人當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陳志遠。
4.在一些經濟專家的反對下,馬哈迪執意推動國產車普騰(Proton)計劃,專家們反對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缺乏宏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該計劃缺乏經濟效益。過去20年來,馬來西亞納稅人支付政府津貼來維持普騰, 馬來西亞駕車人士因為政府徵收高昂關稅以保護普騰而需支付高價錢來購買汽車,這使得一些因為公共交通系統欠完善而買普騰車的馬來西亞人承受財務負擔。
5.1987年10月, 因為前副首相安華執意委派不懂中文的副校長掌管華文小學, 造成華人社會普遍不安, 馬哈迪採用高壓手段進行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援引內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邁的華教人士沈慕羽)和關閉了3家中英文報章:中文《星洲日報》、英文《星報The Star》和馬來文《祖國報(Watan)。
6.嚴重的裙帶風氣,例如: 最顯著的是玲瓏集團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動電話集團工藝資源(TRI)和馬航的達祖丁(Tajudin Ramli)[7]。還有經營檳城造船工業(PSC)失敗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以及伊佳蘭(Ekran)的陳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馬哈迪領導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價格向達祖丁(Tajudin Ramli)買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權,那時候,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場的市場股價只有3令吉68仙。
7.自以為是,無視經濟專家的建議,實施抄襲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計劃(所謂的向東政策), 發展鋼鐵業(柏華嘉控股Perwaja)、汽車業(普騰Proton)和混凝土業, 這些失敗的計劃帶來重大問題和無數的金錢損失。特別是柏華嘉, 涉及高層貪污舞弊、管理不當的問題。
8.藐視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 執意推動回教化, 甚至宣稱世俗國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於1981年拉攏安華進入巫統,協助推動國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9.2008年3月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後, 馬哈迪的言論漸漸變成種族主義。 2008年8月9日, 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公開討論改信回教所引出的問題。這個公開論壇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後衍生的課題, 可是進行不到幾小時就受到回教激進份子的干擾與恫言鬧事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結束。馬哈迪較後發表聲明, 表示「由於馬來人越來越軟弱,才令其他種族越來越大膽提出本身的訴求,侵犯馬來人的權益,甚至還談及敏感的宗教課題,馬來人的前景令人擔憂。」
10.2003年, 馬哈迪在第10屆回教大會組織峰會上發表反猶太人言論, 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
11.2008年8月26日檳城威省峇東埔舉行國會選舉,,巫統檳城升旗山區部主席阿末依斯邁爾在選戰中批評「華人只是寄居,即使得權也不會平均分配財富給各族」(參見:華人寄居論)。這種帶有狹隘種族主義的言論遭到朝野及民間人士的批評。巫統最高理事會也因為執政黨內的壓力暫時凍結阿末依斯邁黨籍3年。然而,在這場種族言論風波中,馬哈迪卻為阿末依斯邁打抱不平,並提出非馬來人發出種族主義的言論與聲明時,馬來人卻不曾要求他們道歉。馬哈迪在他的部落格中提出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及黃明志為例子。實際上,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的四位領袖已在內安法令第8(1)條文下不經審判被扣留,而黃明志父子兩人已本身及通過政黨道歉無數。馬哈迪雖曾貴為一朝首相卻選擇性忘記這些事實,為種族主義者辯護,這證明了他內心裡的種族主義是和阿末依斯邁爾無異。

第五任 (沒有貢獻):
姓名:敦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Tun 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同時,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馬來西亞首相。
出生:1939年11月26日
死於:奇跡般的在世
出生地:玻璃市

阿都拉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秘書。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1980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同年9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在巫統重量級領袖當中,阿都拉·巴逹威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一位。特別是當巫統黨內充斥金錢政治、朋黨主義及裙帶風的時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就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統的聲譽。他也因此廣為黨內不同陣營所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充滿波折,他的沉浮,可說完全系於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他的家族與巫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因此,他也就「子承父業」。八七年巫統黨爭中,這成了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他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後加入巫統。他的背景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相當接近。

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在氣質上,阿都拉沒有安華「狂飆英雄」式的傳奇色彩,也沒有安華雄辯滔滔的口才,既使在青春煥發的大學時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靜及溫文的人物;他的溫和形象盡管沒有安華那麼突出,但是,也全無安華鋒芒畢露,咄咄迫人的銳氣,更容易為人接受。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迥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斗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巫統檳州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著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1981年,阿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長,並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兼出任巫統檳州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1986年,阿都拉被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阿都拉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阿都拉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1991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1993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納吉、丹斯里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最終順利獲勝。

2003年,馬哈迪在巫統大會上宣布將辭去巫統主席職,同時將把職位交給署理主席的阿都拉。

2003年10月31日,正式從馬哈迪手中接任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

2004年,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一屆大選,阿都拉以新首相效應,讓國民陣線大勝90%的國會議席。

2008年3月8日,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二屆大選,以阿都拉領導的國民陣線遭到挫折,失去了超過三分之一國會議席。

2008年10月阿都拉原定於2010年轉讓職權給其副手拿督斯里納吉,由於遭到巫統高層的壓力下,被逼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統黨選後轉讓職權,同時也不尋求蟬聯巫統主席職。

現任首相:(沒有貢獻)
姓名: 拿督·斯里莫哈末·納吉·敦·哈芝·阿都拉薩(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l Razak)
出生:1953年7月23日
死於:另外一個奇跡
出生地:彭亨州

茅草行動
1987年,納吉曾作為巫統青年團團長為馬來特權辯護,並在一個被廣泛記載的演說中發誓「要以馬來西亞華人的血液來洗馬來短劍(keris)」。 過後不久,政府以內安法令為由,不經法庭審判地拘捕和扣留異議分子(參考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但納吉卻未因他的極端言論而被拘留。 同一集會上還懸掛著一些橫幅。上面寫有以下的標語:「那些反對馬來統治者的人將被撤銷(他們的)公民身份」、 「 5月13日已開始」(指1969年5月13日種族騷亂事件)和「讓它(馬來短劍)浸泡在在馬來西亞華人的血泊中」 。

蒙古女郎炸屍案
納吉曾有過一位親密助手叫阿都拉薩·巴金達,兼涉一位叫阿爾丹杜雅·沙麗布 (Altantuya Shaaribuu)的蒙古女郎謀殺案。阿都拉薩·巴金達(其後無罪釋放)是受審的三名被告之一。 納吉在法庭宣誓書中據報道有牽連,他在一張照片被照到與阿都拉薩·巴金達和阿爾丹杜雅·沙麗布在一起。不過,納吉已完全由馬來西亞當局免於調查,引起了外界對司法進程的懷疑。更詳細的法律分析,可以在<<今日馬來西亞>>英文網站 一篇文章中找到。

回教國
納吉曾宣布,馬來西亞「從未被世俗過,因為所謂「被世俗」在西方的定義里是指「在我們的治理國家理念下分離伊斯蘭教原則」 。

國民服務
馬來西亞國民服務計劃由納吉在擔任副首相時創立,一直都管理不善。截至2008年5月,已有16人在馬來西亞國民服務中喪生。納吉沒有為這些死亡採取任何行動,且反應冷淡。有一次他被引述說:「只有」14名孩子已死亡,應盡量減少這些死亡的不良報導。更多人呼籲在最近的施壓中為16名孩子的死亡而暫停該計劃,納吉回應時表示,(暫停該計劃)並不可行因為該計劃是「多方涉及的」 。最後聲明激怒了更多的馬來西亞的父母和公眾,使人更相信納吉比較關注的是讓死亡數字持續增加,並批出合約給那些有政治關系的承辦人包辦該訓練營,多過孩子的死亡。

繼承首相
在許多對他的爭議,首相巴達威在2008年4月6日確認副首相納吉·阿都拉薩作為他可能的繼任者符合了對執政黨的政治繼承傳統。 但納吉暗中涉及備受爭議的阿爾丹杜雅·沙麗布蒙古女郎謀殺案的情況在法院的審判經歷了眾多的違規行為和延誤。

⑦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黨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開除黨籍

很多條款裡面都有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一十八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機構服務等活動的;
(二)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兼並、破產、產權交易、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資產轉讓、重大項目投資以及其他重大經營活動等事項的;
(三)干預和插手批辦各類行政許可和資金借貸等事項的;
(四)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
(五)干預和插手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賃等事項的。
第一百一十九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向有關地方或者部門打招呼、說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對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施加影響,情節較輕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公共財政資金分配、項目立項評審、政府獎勵表彰等活動,造成重大損失或者不良影響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一百二十條泄露、擴散或者竊取黨組織關於幹部選拔任用、紀律審查等尚未公開事項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內容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私自留存涉及黨組織關於幹部選拔任用、紀律審查等方面資料,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一百二十一條在考試、錄取工作中,有泄露試題、考場舞弊、塗改考卷、違規錄取等違反有關規定行為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二十四條駐外機構或者臨時出國(境)團(組)中的黨員,觸犯駐在國家、地區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駐在國家、地區的宗教習俗,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二十五條在黨的紀律檢查、組織、宣傳、統一戰線工作以及機關工作等其他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損失或者不良影響的,應當視具體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二十七條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利用職權、教養關系、從屬關系或者其他相類似關系與他人發生性關系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處分。
第一百二十八條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在公共場所有不當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一百二十九條有其他嚴重違反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行為的,應當視具體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

⑧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 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規定:

1、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2、黨紀面前一律平等。

3、實事求是。

4、民主集中制。

5、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6、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8)轉讓黨籍擴展閱讀

黨員處分的種類:

(一)警告;

(二)嚴重警告;

(三)撤銷黨內職務;

(四)留黨察看;

(五)開除黨籍。

⑨ 大學里的嚴重警告處分、屬於行政處分、黨籍處分!紀律處分!中的那一個依據是什麼

屬於行政處分,依據是第一條 為加強學校管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優化人才成長的環境,形成良好的校風,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等有關規定,並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對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我校設有下列六種處分:
(一)警告;(二)嚴重警告;(三)記過;(四)留校察看;(五)勒令退學;(六)開除學籍。
第三條 有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和行為者;組織和煽動鬧事、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堅持不改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第四條 觸犯法律,受到刑法處罰者,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第五條 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受到治安管理處罰者:
(一) 處以拘留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二) 處以罰款和警告者,給予記過處分。
第六條 偷竊、詐騙國家、集體或個人財務者:
(一) 價值在200元以內者,給予記過處分。
(二) 價值在200元(含200元)以上者,視情節給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學處分。
(三) 多次作案,價值不足200元者,視情節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四) 多次作案,價值累計在200元以上者,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五) 曾因偷竊行為受到紀律處分又重犯者,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六) 盜用或偽造他人證件冒領財務者,除追回財務外,給予記過、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學處分。
(七) 偷竊公章、保密文件、檔案等物品者,視情節輕重,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八) 故意為作案者提供信息、工具或進行掩蓋等活動者,加重處罰,給予留校查看或開除學籍處分。
第七條 故意損壞公共財務、破壞公共設施者:
(一) 故意損壞公物價值不滿100元者,除加倍賠償損失外,給予警告處分。
(二) 故意損壞公物價值100元以上(含100元)者,除加倍賠償損失外,給予嚴重警告處分。
(三) 損壞貴重物品者,除加倍賠償損失外,視情節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四) 畢業生離校前,故意損壞公物和設施者,加重處罰,視情節給予記過直至勒令退學處分。
第八條 窩贓、銷贓或明知是贓物而購買者:
(一) 窩贓、銷贓價值不滿100元者,給予警告處分。
(二) 窩贓、銷贓價值100元以上,不滿200元者,給予嚴重警告處分。
(三) 窩贓、銷贓價值200元以上,不滿300元者,給予記過處分。
(四) 窩贓、銷贓價值300元以上者,給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學處分。
(五) 購買贓物者,依其價格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第九條 走私、販私、非法經商和非法倒賣者:
(一) 走私、販私者,視走私、販私的物品及價格,給予警告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二) 非法經商、非法倒賣者,視性質及獲利情況,給予警告直至留校查看處分;屢教不改者,給予勒令退學處分。
(三) 禁止參加社會上的傳銷、直銷等營銷活動。不能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經營活動,違反者,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四) 擅自倒賣或非法轉讓學校科技成果者,視情節和造成後果的程度,給予記過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第十條 肇事、策劃或參與打架、作偽證、為打架提供凶器者:
(一) 肇事者(不守秩序,不聽勸阻,用語言文字挑逗,用各種方式引起事端)
1. 雖然未動手打人,但造成打架後果者,給予警告處分。
2. 動手打人者,給予記過處分。
3. 致他人輕傷者,給予留校查看處分。
4. 致他人重傷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5. 唆使他人報復打人者,不管動手打人與否,給予記過或記過以上處分。
6. 鼓動他人打架者,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7. 對證人報復、威脅或動手打人者,給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學處。
8. 不遵守公共秩序,違反公共場所管理規則,不聽從管理人員管理,發生爭執並造成不良後果者,視情節給予記過直至勒令退學處分。
9. 帶頭起鬨、破壞公共財務、干擾他人正常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壞影響者,給予嚴重警告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二) 策劃者
1. 策劃他人打架,並造成人員傷害或損壞財產者,給予記過或留校查看處分。
2. 策劃他人打架,並造成人員傷害或損壞公物者,給予記過或留校察看處分。
3. 策劃他人打架,並造成嚴重後果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4. 策劃或引入非本校學生打架者,分別按上述條款加重一級處分。
(三) 打架者
1. 動手打人,造成一般後果者,給予記過處分。
2. 動手打人,致他人輕傷者,給予記過或留校察看處分。
3. 動手打人,致他人重傷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4. 持械打人者,視後果程度,給予留校察看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5. 先動手打人者,加重一級處分。
6. 累計打架二次以上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四) 參與者
1. 以「勸架」為名,偏袒一方致使毆斗事態發展並造成後果者,給予嚴重警告或記過處分。
2. 打架後,糾集他人報復或尋釁鬧事者,視情節輕重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五) 為他人打架提供器械者
1. 根據造成傷害後果程度,給予記過直至勒令退學處分。
(六) 作偽證者
1. 故意為他人作偽證,使調查造成困難者,給予嚴重警告或記過處分。
2. 犯有(一)至(五)條款之一,同時作偽證者,加重一級處分。
(七) 打架後,不通過組織解決,「私了」勒索財物者,加重一級處分。
(八) 犯本條兩款以上者,分別裁處,在最高處分上加重一級處理。
(九) 凡因打架斗毆致人受傷者,一律負擔傷者醫療、護理等必要費用,並賠償受傷者經濟損失。
(十) 打人致傷不按管理部門裁定(數目、時間)交納賠償或罰款者,加重一級處分。
第十一條 打麻將、賭博或變相賭博者:
(一) 在校內或實習地打麻將,除沒收麻將牌外,給予記過處分。
(二) 以任何形式參與賭博者,除沒收賭具、賭資外,給予記過處分。
(三) 為他人提供 賭博場所或賭具者,為賭博放風者,視情節,給予嚴重警告或記過處分。
第十二條 酗酒或酗酒鬧事者
(一) 酗酒初犯者,給予警告處分;屢犯者給予嚴重警告或記過處分。
(二) 酒後肇事,按照相應條款,加重一級處分。
第十三條 未經學校批准,擅自結婚者,給予勒令退學處分。
第十四條 有流氓行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道德敗壞,或其它不檢點行為者:
(一) 賣淫、宿娼或介紹、收留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二) 窺看、滋擾等流氓行為者,初犯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或屢教不改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三) 非法同居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四) 集體宿舍留宿異性、在異性宿舍留宿者,給予勒令退學處分。同宿舍其他人知而不報者,給予警告處分。
(五) 無正當原因夜不歸宿的學生,視其情節,給予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經教育不改者,給予記過直至勒令退學處分。
(六) 在廁所亂寫、亂畫、亂刻者,視情節,給予警告直至勒令退學處分。
(七) 有不檢點行為者,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第十五條 收看、復制、傳播淫穢物品或吸毒、販毒者
(一) 收看或收聽淫穢書刊、光碟、錄相、錄音者,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記過處分。
(二) 傳播、復制、出租淫穢書畫、錄相帶、錄音帶、光碟者,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三) 吸食鴉片、注射嗎啡等毒品或販賣毒品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第十六條 無故不按時報到注冊者
一次無故不按時注冊者,全校通報批評;兩次給予嚴重警告;三次給予記過處分。逾期兩周無故不注冊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十七條 遲到、早退、曠課者
(一) 上課無故遲到、早退五分鍾以上者,按曠課一學時論。
(二)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四學時者,給予學院通報批評。
(三)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八學時者,給予全校通報批評。
(四)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十六學時者,給予警告處分。
(五)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二十四學時者,給予嚴重警告處分。
(六)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三十二學時者,給予記過處分。
(七)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四十學時者,給予留校察看處分。
(八) 一學期曠課累計達五十學時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十八條 違反考場紀律者
(一) 違反考場紀律視情節輕重及學生認識態度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二) 違反考場紀律構成作弊者,視情節輕重及學生認識態度給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學處分。
(三) 請他人代考者,給予勒令退學處分。
(四) 替他人考試者,給予勒令退學處分。
(五) 在隨堂測驗、實驗中,請或替他人代做者,視清潔輕重及學生認識態度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第十九條 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以及各種集體活動秩序者:
(一) 初犯或情節較輕者,給予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為首者,給予記過處分。
(二) 屢犯或情節嚴重者,給予留校查看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三) 在食堂加塞起鬨者,給予通報批評,不聽勸告者,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四) 在考試成績、獎勵、畢業分配等方面,因個人願望或要求得不到滿足,對教師、幹部或管理人員進行侮辱、威脅者,給予記過直至開除學籍處分。
(五) 隱匿、銷毀、私拆或冒領他人信件、包裹或匯款單等者,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六) 煽動或組織他人罷課、罷餐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第二十條 破壞環境衛生,妨害校園管理秩序、影響學校公共場所正常秩序者
(一) 在學校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等禁煙區內吸煙者,給予批評教育,不聽勸阻者,將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二) 故意損壞草坪、花卉、樹木者,除加倍賠償損失外,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三) 未經學校同意,在校內舉行集會、講演、講座、報告等公共集體活動者,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四) 在建築物、課桌等公物上亂塗、亂寫、亂畫者,視情節,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五) 在學校張貼(公共廣告欄除外)各種錄相單、廣告、通知、海報、啟事者,視情節,給予警告直至記過處分。
(六) 在學校散發電影、錄相單等宣傳材料者,給予嚴重警告或記過處分。
(七) 承包電影、錄相者,給予記過處分。
(八) 違反《學生宿舍管理條例》規定者,按有關規定處罰,並視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警告以上處分。
第二十一條 穿著、蓄留與學生身份不相稱的服裝、發式,經教育不改者,給予警告以上處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在校累計出現兩次記過以上(含記過處分)紀律處分者,給予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
第二十三條 凡受行政處分者,同時給予下列處罰:
(一) 停發其享受的獎學金。
(二) 接受國家貸款者,停止其貸款一年,確有悔改,進步表現,可重新申請貸款。
(三) 一年內不得參加獎學金評選,不得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一切榮譽稱號。
(四) 受記過以上處分(含記過處分)的學生,取消其學位授予資格。
第二十四條 留校察看以一年為期。受留校察看處分的學生,留校察看期間有較好的表現,可按期解除;有立功者,可提前解除;表現不好或重犯錯誤的學生,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受留校察看處分的畢業班學生,不能在畢業前給予解除者,不能畢業,按結業處理。一年後,由工作單位鑒定,學校同意後,換發畢業證書
第二十五條 在處分決定下達前,由被處分人所在學院將處分決定意見書面通知被處分人,被處分學生如不服,可在接到通知書三日內,向校學生處提出書面申訴。學生處在接到申訴後,一周內復審並給予答復。
第二十六條 處分決定的批准許可權和報批程序:
(一) 對犯有錯誤的學生,要進行說服教育,處理時要堅持調查研究,實事求是,處分要恰當。處理結論要同本人見面,允許本人申辯、申訴和保留意見,對本人申訴,學校要進行復查。處分材料歸入本人檔案,處分決定由學生所在學院寄給學生家長。
(二) 給予學生警告、嚴重警告處分,由學院學生工作組討論,主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副書記或副院長簽字,報學生處審核備案後公布。給予記過、留校察看處分,須學院提出意見,經學生處審核,報主管校長審批。給予勒令退學、開除學籍處分,由校長審批,報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備案。
(三) 同一違紀事件涉及幾個學院的學生時,由學生處會同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四) 在調查事件過程中,根據需要,學生處有權責令當事學生停課協助查清事實。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未列舉的違紀行為,但確應給予行政處分的,參照本規定相關條款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
第二十九條 本條例解釋權在校學生處。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日起執行。

⑩ 黨籍關系如何跨省調轉

的方式轉移黨員組織關系,
1,黨組成員,由於軍隊的動員工作,招聘,學習,移民業務以及其他原因,從原來的地方,單位同意轉讓方組織關系,黨的組織。
2,根據相關規定,中央組織部,彼此在全國縣級以上各級地方黨委組織部直接傳輸黨員和組織之間的關系,下面縣級黨組織不能直接用於國家相互傳輸。
我希望你能幫助。

閱讀全文

與轉讓黨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