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挑逗by敗北少年 txt
現在的《網路知道》答題簽到越來越離曾了,回答了很多問題都不一定能簽到成功。為什麼一個活動就不能做得厚道一些呢?我已經回答了四個問題了。
2. 諸葛亮的成就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
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現有「事後
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和手推車(木牛流馬)。
生平與功績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二千石。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圭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
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和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隆中(今湖北襄樊西)。雖躬耕隴畝,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後與徐庶,
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交好俱游學,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
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封建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
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聯軍大破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
備入川,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乾的士人,也
大力拔擢,被稱贊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
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託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
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
張。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孫劉聯盟,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
深入不毛,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
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參軍馬謖極受器重,北伐中馬謖為先鋒,違反節度,為魏將所
敗,亮流涕處死,並以用人失察自請貶官。建興十二年(234年)54歲的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歸葬定軍
山。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http://wikisource.org/wiki/隆中對) 》
《悼周瑜 (http://wikisource.org/wiki/悼周瑜) 》(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http://wikisource.org/wiki/前出師表) 》
《後出師表(http://wikisource.org/wiki/後出師表) 》(《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
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 (http://www.taosl.net/ys7.htm) 加以考證。)
《誡子書 (http://wikisource.org/wiki/誡子書) 》
《誡外甥書(http://wikisource.org/wiki/誡外甥書) 》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托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 (http://wikisource.org/wiki/馬前課) 》(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後人評價
陳壽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
遺,強不侵弱,風 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
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器械製作方面:一發十矢連弩,劃車弩,運輸的木牛流馬,雞鳴枕,諸葛行鍋,褊袖鎧帽,鋅於鼓,還有很多器械不一而具,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農業方面:諸葛亮培育良種、改良土壤、創制農具、實行 種間作等農業科技。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庶事精煉,物理其本。」
美學素養和藝術成就:
音樂:《中興書目·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徵取象之意。
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輿地誌》記載:「定 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由此可見諸葛亮集音樂實踐與音樂、理論於一身,集聲樂、器樂和作曲作詞於一身的音樂天才,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見的。
書法:
《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
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由此可見諸葛亮在我國書法歷史上的成就
繪畫:謝希夷《琴論》講:諸葛亮父子皆長於畫。
《華陽國志.南中》記:其俗徵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臣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牽羊負酒, 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許致生口直。又與瑞錦鐵卷,今皆存。
張彥遠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文學方面:
諸葛亮主要在於散文的寫作,同時他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很有特色.
清代學者張澍輯錄,諸葛亮留存下來的約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對策、詔、表、書、教、軍令、兵要、銘、記、將苑等。這些作品雖然都是應用性文章,不是純文學性作品,但它們都是諸葛亮一生思想言論的精華.
其代表作有:《出師表》《隆中對》《梁父吟》
建築方面:
袁宏的《漢紀論》中也有同樣的記載並說:「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梁、道路。」
司馬懿到查看蜀軍營後,由衷地感慨道:「諸葛公,天下奇才也。
《典略》記:「諸葛亮相蜀,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
軍事方面:
注重革新軍械、裝備;
推演陣法作「八陣圖」;
治軍為將有道,用兵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形勢分析高瞻遠矚;善觀大勢,未出世便預知三國鼎立。
諸葛亮涉獵群籍,博學多識,他不僅廣學儒、法、兵、道等各家經典,而且重視學習各種工藝技巧和科學技術知識。同時他也熱愛文學、書法、繪畫、棋藝、音樂等文化藝術。他吸收各家之長集於一身,即所謂「融鑄九流,自成一家」。他不囿於一門一派的門戶之見,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個狹隘的領域之內,而是綜合性的、廣泛的、多方位的去把握當時社會的文明成果,使自己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美學素養。他強調的只是學與用的統一,知識與能力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諸葛亮真可畏千百年來全世界只一遇的德、智、才、學、體等全方面的天縱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