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問,成就,頂點,上升猜一成語
答案是【登峰造極】
【釋義】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也是對答題者的一種鼓勵,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❷ 人之學問知能成就,後面是什麼
「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切磋琢磨也。」大體意思就是:人做學問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象切骨銼金琢玉磨石那樣經過磨練
❸ 牛林傑的主要學術成果
1)、2009-2011 「中韓關系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
2)、2006-2009「韓國的漢語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國家漢辦項目
3)、2007-2009「韓國發展報告」,國際合作項目
4)、2006-2010「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韓國語》」編寫,國際合作項目
5)、2004-2007「梁啟超與韓國近代文學研究」,山東省教育廳項目
6)、2012 「中國的韓國學STEAM教育課程開發及跨學科人才培養」,韓國教育部韓國學中央研究院2012年度「海外韓國學重點大學」項目 《韓國開化期文學與梁啟超》(韓國語),博而精,漢城,2002
《永遠的重復》(譯著),知文堂,漢城,2004
《大學韓國語》(第1-6 冊,第一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中韓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一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2006-2007年韓國發展報告》,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論韓國的青少年戰爭體驗小說」,《東岳論叢》,2009年第12期,CSSCI期刊
「中韓建交以來兩國文化教育交流綜述」,《東北亞論壇》,2007年第五期,CSSCI期刊
「跨文化交流與文化誤讀」,《韓國研究論叢》(復旦大學),2007年第15期,CSSCI集刊
「韓國文獻中的《全唐詩》逸詩考」,《文史哲》,1998年第五期,CSSCI期刊
「東亞三國關於蚩尤的傳說研究」(韓文),《韓中人文學研究》,2010年4月,韓國KCI期刊
「傳統的斷絕與詩人的苦悶」(韓文),《韓國詩歌研究》,首爾,2008,韓國KCI期刊
「梁啟超對韓國近代小說樣式形成的影響」(韓文),《比較文學》2002年8月,韓國KCI期刊
「社會動亂與文學的對應」(韓文),《韓中人文學研究》,2003年6月,韓國KCI期刊
「梁啟超對韓國近代文體的影響」(韓文),《韓中人文學研究》,2004年6月,韓國KCI期刊
「論韓國對梁啟超歷史傳記小說的接受」(韓文),《韓中人文學研究》,2001年,韓國KCI期刊
「20世紀初梁啟超愛國啟蒙思想在韓國的傳播」(韓文),《韓中人文學研究》,2003年6月,韓國KCI期刊
「論東西方文學批評話語的特徵」(韓文),《亞細亞文化研究》,2006年1月,韓國KCI候補期刊
「韓國戰後小說中的意識流技法研究」(韓文) 《亞細亞文化研究》,2008年,韓國KCI候補期刊 1)《韓國開化期文學與梁啟超》(韓文版),獲選2004年韓國學術院基礎學問領域優秀圖書
2)《大學韓國語》(共6冊)教材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3)《東亞知識社會與文化交流》(共著),獲選2008年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優秀學術圖書
❹ 學問,趣味與成就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要想後的學問如果覺得有趣那麼一般就有以後的成就,所以先問實際上就等於氣味然後慢慢形成成就
❺ 陳連慶的學術成就
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建國後,中國古史分期問題一直是古史學者所重視的課題,且分歧甚多,陳連慶不盲從成說,認為西周和戰國封建說都不能圓滿地解釋中國奴隸社會發生、發展到衰亡的特點,因而表示贊成異軍突起的魏晉封建說,撰文《論漢代的社會性質》,系統地提出了對中國古史分期問題的看法,認為中國奴隸社會的發展同希臘、羅馬相比,具有更多的共同性,判定漢代的社會性質正處於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東漢末期是奴隸制衰落時期,在小農不斷沒落的同時,出現了封建制的萌芽。70年代後期,因為古史分期問題的重新提出,陳連慶對西周、春秋、戰國以及魏晉南北朝的奴隸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先後發表了《西周奴隸考》、《春秋奴隸考略》、《中國古典社會中的債務奴隸問題》、《秦代的奴隸問題》、《從<周禮>中所見的奴隸》、《南朝奴隸考》等論文。這些論文密切結合中國古史分期問題的討論,對中國奴隸社會早期、發達期以及封建社會初期奴隸的來源,工作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問題,做出了詳實的考證。為說明中國封建制度具體發生和形成的途徑,陳連慶對自由農民農奴化和奴隸農奴化問題十分關注,而撰寫了《試論魏晉時代的奴隸農奴化問題》。陳連慶一直認為奴隸社會的階級構成是復雜的,注意克服把奴隸社會階級關系簡單化的研究傾向,因而連慶對漢代社會中的中間階層作了許多細致的考察,而發表了《西漢時代的賓客》,文中對賓客的來源、主客關系和賓客走向都做了很好論證。對漢代的法律和軍事制度,他也作了多方面的系統研究,先後發表了《漢律的主要內容及其階級實質》、《漢代兵制述略》、《西漢新莽時期少數民族士兵》等論文,進一步從法律和軍事制度方面論證了漢代奴隸制的特徵。 陳連慶還對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土地制度問題作了多方面探索。在《漢代的國有土地及其經營》一文中,陳連慶認為,井田制瓦解後,私有土地出現,但國有土地仍大量存在,並以詳實的史料考證了漢代國有土地的特點和漢代國家對國有土地的管理體制。東漢的屯田制度,由於史料零散,前人很少問津,而陳連慶在《東漢的屯田制》這一力作中,明確提出,東漢的屯田地區分布十分廣泛,東漢一朝無時不有屯田,屯田的組織機構完善,且多為軍事性質的屯田,屯田制下的直接生產者,是一般士兵、弛刑徒及其家屬和私人的賓客等三種。三國時期各國都實行過屯田,而吳、蜀屯田,因材料缺乏而成為研究的難點。他發表了《孫吳的屯田制》,詳細地考證了孫吳屯田的分布,管理機構的特點以及屯田的興衰。晉代的占田制是重要的土地制度。但由於文獻記載的缺乏,對於占田制的實施多有分歧意見。在《占田制的形成及其存續問題》一文中,他首先分析了占田得以實施的社會背景,認為屯田地區是占田制首先推行的地域,從事占田的客戶、軍戶和官奴婢是占田制度下當然的受田者,占田面積是從屯田實踐中的可靠數據。占田制並不剝奪私人佔有的土地,但不論國有土地或私有土地,都要納入占田制的體制中。占田制的實施,在西晉收到良好的效果。後趙、成漢、東晉、南朝對丁男徵收的定額地租,都是占田制的變種。長江上下游各國都認真地執行了占田制。他的這些看法,不同於流行的觀點,是自成一家之言的新說。陳連慶研究魏晉經濟史的精闢見解,都寓於不久前問世的《<晉書·食貨志>校注<魏書·食貨志>校注》這部遺著中。本書名為校注,連起來實際上是一篇篇獨立成章的好論文。如對曹魏屯田的論述,對西域入貢條的注,對司馬氏在淮河流域屯田的考證,對永嘉亂後北方人口的論述,關於衣食客蔭客的注,關於魏晉時期在南北朝各地所修建水利工程的考證、關於拓跋氏封建化的論述等等都有獨到見解閃爍其間。正如何茲全教授在序言中所雲:連慶的注,實際上就是他的作,在《<晉書·食貨志>校注<魏書·食貨志>校注》中蘊含著連慶對魏晉南北朝史的大學問。此外,陳連慶對漢代的農民起義,漢代的物價以及魏晉南北朝的胡姓問題都有撰述。《兩漢之際河北農民軍雜考》、《<史記·貨殖列傳>所記的兩漢物價》、《東晉南朝胡越出身將帥考》等,均是有獨到見解的論文。陳連慶的又一部力作《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少數民族姓氏研究》的問世填補了民族史、姓氏學研究的空白,書中所收少數民族姓氏,時間斷限上及秦漢,下至隋統一,民族則包容南北,兼及胡夷蠻越,其編排方法以姓系事,先考證姓氏及族屬源流,次引事例,頗具宏豐,反映了先生的治史功力。
中西交通史的研究。陳連慶發表了《公元七世紀以前中國史上的大秦與拂菻》,對大秦、拂菻的名稱作了透闢的考證,並論及了中國和羅馬之間的經濟文化的聯系。他發表了《漢唐之際的西域賈胡》,對這一歷史時期西域賈胡的活動狀況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填補了中西交通史研究中的空白。他還撰寫了《<魏書>本紀中地望不詳的西域諸國考略》、《<魏書>本紀中所見印巴次大陸諸國考實》,確定了有關國家的地望,證明了北魏後期中國同薩珊王朝、*噠、眧武九姓諸國、印度以及拜占廷帝國的往來是十分密切的。
對南海交通的研究,陳連慶注意到為前人所忽略的孫吳時期朱應、康泰的出使扶南。先生在《孫吳時期朱應、康泰的扶南之行》一文中,對朱應、康泰的出使目的、出使的路線以及東南亞各國的經濟文化情況作了詳實的考證,認為他們出使扶南的活動,可以與張騫通使西域先後媲美。《<大德南海志>研究》和《<大德南海志>所見西域南海諸國考實》是先生研究元代在《永樂大典》中發現的一些佚文。通過對這一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先生發現,元初廣東港的商品貿易,已經具有世界規模,進口商品種類繁多,應該對元代的海外貿易做出重新估價。另外,關於日本邪馬台國的地望問題,陳連慶撰寫了《邪馬台地望考》,根據我國大量文獻的記載,指出邪馬台位置應該在日本的畿內,而不在九州。
歷史文獻學的研究。陳連慶在歷史文獻學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他對古文獻的辨偽、斷代、校勘、輯佚、目錄以及版本都有很多獨到見解。他發表了《〈周禮〉成書時代的探索》,文中認為《周禮》是兼綜儒法的一家之言,全書貫穿著以儒家為體、法家為用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它同《呂氏春秋》、雲夢《秦律》《日書》有許多相同的用語。《周禮》製作的上限不早於商鞅變法,它的下限也不會晚於河間獻王在位之時,《周禮》成書年代的最大可能,是在秦始皇之世。
《〈禹貢〉研究》一文認為《禹貢》和禹的關系不大,它不是夏代,也不是殷商、西周或春秋的作品,而是地道的戰國作品。他還發表了《<列子>與佛經的因襲關系》一文,把《列子》的成書,同佛經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題名為晉嵇會著的今本《南方草本狀》,一直被認為是晉代的作品,而且被看作是我國第一部植物志。余嘉錫先生發現了此書的作偽痕跡,在此基礎上,陳連慶寫成《今本<南方草木>研究》,對《草木狀》一書84條,證明其中有60多條均自其它古書稗販而來。今本《草木狀》不是晉人作品,它的作者也不是嵇會,而確確實實為南宋作品,至少在南宋初年已經成書。
陳連慶於斷代、校勘、輯佚和文獻研究方面的著述宏富。《<管子·問篇>製作年代》、《<輕重>等篇所見物價及其年代》、《<通鑒>的戰國史學》、《<曹瞞傳>輯校》、《<三國志·華佗傳>研究》等,都是有參考價值的論文。
古文字學的研究。陳連慶不僅常於利用古文字來考證史實,而且對古文字的考釋,也是有很深切功力。在金文和簡牘研究方面多有著述發表。《兮甲盤考釋》、《敔簋銘文淺釋》、《晉姜鼎新釋》等。在居延漢簡的研究上,《居延漢篇札記》是陳連慶主要的研究成果。在《札記》中,他指出,漢簡中記載了歷史上最早一次海上人民起義,即所謂的臨淮海賊。東漢建武初年。竇融據有河西,復五銖錢事,也只見於漢簡中。依據漢簡,考證出文獻中所不見的史實,是先生治漢簡的重要特點。
❻ 關於生與死的科學學問成果往哪裡發表
生與死的科學學問可以在《奧秘》《生命與科學》《生命科學》一類的雜志發表。你網路一下。
❼ 羅宏的學術成果
1、《當代文藝批評寫作的虛擬化迷失》 《文藝研究》2003年3期
2、《古希臘時代的藝術真實觀》 《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3期
3、《文化研究的中國姿態》 《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4期
4、《廣東文化大省建設的若干思考》 《廣州大學學報》2004年1期
5、《還鄉的意義》 《中國民族》2004年2期
6、《思想家何以可能》 《粵海風》2004年2期
7、《中國電視運作中的學者現象》 《前沿論說》(論文集·花城出版社)
8、《文學終結論的中國解讀》 《學術研究》2004年第10期
9、《關於不平衡說的幾點新思考》 《廣州大學學報》2004年9期
10、《學問:知識價值還是利益呼籲》 《粵海風》2005年1期
11、《文學理論教材建設存在誤區》 《學術界》2005年2期
12、《馬克思究竟是怎樣看待藝術生產的》《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4期
13、《文化轉型中的主流意識形態》 《廣州大學學報》2005年5期
14、《文學性的迷失與廓清》 《河南師大學報》2005年3期
15、《創新與迷失:新時期文藝學建設的若干反思》《文學評論》2005年4期
16、《文學的本質追問與價值論觀照》 《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5期
17、《主旋律與新時期廣東影視劇創作》《文藝報》2005年7月12日
18、《神聖的解構》 《廣州大學學報》2005年9期
19、《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文學理論教材建設》《廣州大學學報》2007年1期
20、《文學原理教學中的文學本質論闡釋》《暨南學報》2007年2期
2000年以來發表的主要影視作品:
1、《重返海洋》 (中央電視台6集電視理論系列片、總撰稿)
2、《森林之歌》 (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特別節目、總撰稿)
3、《中華道德啟示錄》(雲南電視台12集電視理論系列片、總撰稿)
(中宣部重點立項,中央台播出)
4、《德興南粵》(廣東電視台14集電視理論系列片、總撰稿)
5、《風正帆懸—來自廣東民營經濟的報告》(廣東電視台14集電視理論系列片、總撰稿、總編導)
6、《走遍中國之走近越秀》(中央電視台7集文化專題片、策劃人)
7、《紅棉襖》(珠江電影製片廠、監制、文學編輯)
三、專業領域
文藝學教學與研究,當代文藝批評、文化項目策劃、影視及文學創作
四、文化、科研項目:
長期參與政府、社會文化機構和企業的文化項目策劃。2000年以來主持的項目有:1、《德興南粵》電視文化項目 該項目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立項,經費80萬,為系統總結新時期以來廣東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文化工程。本人為項目主持人之一。 2、《風正帆懸—來自廣東民營經濟的報告》電視文化項目該項目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立項,經費120萬,為系統總結新時期以來廣東民營經濟發展歷程與經驗的重點文化工程。本人為項目主持人之一。 3、《中流砥柱—時代先鋒》電視文化項目該項目由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立項,經費80萬,為總結廣東抗非斗爭的重點項目。本人為項目主持人之一。 4、《廣東衛視全國觀眾收視傾向調查報告》科研項目。該項目系廣東電視台委託本人主持完成的應用性科研課題,經費25萬。本人是項目的第一主持人。5、《走遍中國之走近越秀》文化項目。該項目系中共越秀區委宣傳部委託本人主持完成的項目,本人是項目唯一主持人,經費25萬直接進入廣州大學賬戶。6、《花都區電視形象片策劃》該項目是中共花都區委宣傳部托本人主持完成的項目,本人是項目唯一主持人,經費25萬直接進入廣州大學賬戶。
五、獲獎與榮譽情況
影視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社教類二等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提名)、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廣東省電視新聞一等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州市優秀文藝作品特等獎、廣州市文藝精品一等獎、全國電視節目社教類一等獎、廣東省電視新聞二等獎、社教類二等獎、廣州市新聞一等獎、社教類一等獎、廣東有線電視社教類作品一等獎、廣東省理論宣傳二等獎等、論文獲廣州市優秀社科成果獎等。並獲得廣州市優秀專家的榮譽稱號。
❽ 怎樣去做學問才能真正的有所成就謝謝!
觀音道場賜刺禪林---「廣德寺」網站整理
蔡禮旭老師答:「好學近乎智」,只要大家持續一分好學的心,道德、學問一定可以成就。蘇格拉底是西方的一位很有名的哲人,他跟學生第一次上課,他就跟學生說:今天只教一個動作,也很簡單,就是把手擺到前面,然後再往後面擺,就是這樣甩手,甩三百下。做完以後,他就跟學生說,你每天都做一遍。學生覺得怎麼樣?很簡單。過了一個月,他就問說,現在還有在甩手的請舉手?差不多佔了百分之九十而已;過了兩個月再問,佔了百分之三十而已。經過一年以後再問,只剩下一個人在做而已。那個人是誰?那是柏拉圖,就是承傳蘇格拉底的第二位西方很重要的哲人。
其實求學問,在蘇格拉底的這個啟示當中,我們就知道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當我們每天都能夠化整為零的去深入聖賢的經典,滴水穿石之功,必能有所成就。我們也要秉持這樣的態度,每天比方說把《論語》背個五句,或者背個三句,你這樣一年下來,可能整本《論語》都可以背下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持續這樣學習的態度。
常常我會跟很多上完課的老師做交流,我就問他們說,這五天學習的狀態,跟你這一生比較起來,有沒有比這五天更用功的?他們都說沒有,都覺得這五天是他人生當中上課最專注的時候。我說這是一個開始,但是決不是結束,應該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有個教務主任來上了五天,上完後,剛好他邀我去他們學校做演講,他就說這五天所記的筆記多過於他四年上大學的筆記的數量。所以,一個人學習的潛力是不可限量的。但是為什麼這五天他的學習狀態能那麼好?究其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聖賢的學問確實能夠利益學生,把他這分使命感調動起來,所以人生有志向必能潛力開發。持續之外,我們要力行。
以上答案由高僧大德大師開示,歡迎你到網路搜索唐、宋、明三朝800年歷史9個皇帝11賜刺的觀音道場「廣德寺」網站了解更多內容
❾ 表現學問大或成果多的四字成語
博學多才
❿ 學問成就打一成語是什麼
看過這個的,學問成就後面還有個詞語是頂點。成語是: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