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關於雲計算的預計成果

關於雲計算的預計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27 23:57:17

① 今天看了一些關於雲計算的資料~談談我的理解

中國的「雲」不是這個含義。

貌似中國的雲更偏重於像網路硬碟是的東東,把資源都存到網上,用的時候去拿。

你說的雲,我聽說是外國科學家用來尋找外星人使用的一種技術--計算資源共享。

② 雲計算有什麼成功的例子

所謂「雲」計劃,是針對「雲計算」基礎上的一種拓展。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基於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即把存儲於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和其他設備上的大量信息和處理器資源集中在一起,協同工作。它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很多因素推動了對這類環境的需求,其中包括連接設備、實時數據流、SOA的採用以及搜索、開放協作、社會網路和移動商務等這樣的Web 2.0應用的急劇增長。 另外,數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環境的規模大幅度提高,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對一個由統一的雲進行管理的需求。

雲計算被它的吹捧者視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為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企業與個人用戶無需再投入昂貴的硬體購置成本,只需要通過互聯網來購買租賃計算力,「把你的計算機當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給互聯網吧」。

雲計算被視為科技業的下一次革命,它將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

IBM在上海推出了「藍雲(Blue Cloud)」計劃,為客戶帶來即可使用的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它包括一系列的雲計算產品,使計算不僅僅局限在本地機器或遠程Server Farms,通過架構一個分布的、可全球訪問的資源結構,使數據中心在類似互聯網的環境下運行計算。 「藍雲」建立在IBM在領先的大規模計算領域的專業技術,將基於由IBM軟體、系統技術和服務支持的開放標准和開源軟體。

1995年,微軟在自己的操作系統中集成免費的IE瀏覽器,企圖以此抵擋對手,但是最終的結果是與競爭對手對薄公堂。現在,該公司把自己的戰略完全逆轉,把自己的操作系統完全開放,允許其他軟體通過互聯網與操作系統對接。這個項目被稱為「Cloud」計劃。該項目即是微 軟搭建互聯網操作系統的努力之一,各種互聯網軟體與Windows操作系統無縫連接,帶來各式各樣的互聯網服務。微軟目前的主要戰略出發點是銷售套裝軟體的個人電腦。有了這個新的項目之後,微軟希望其數以億計的軟體客戶能從競爭對手Google或者Salesforce.com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獲得互聯網應用軟體和服務。

國內瑞星提出雲安全,「雲安全(Cloud Security)」計劃是網路時代信息安全的最新體現,它融合了並行處理、網格計算、未知病毒行為判斷等新興技術和概念,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瑞星卡卡用戶)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舉個雲計劃的實例,有些網頁游戲是無需下載和安裝的,只要打開瀏覽器,所有計算和處理都在伺服器端進行,「把你的計算機當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給互聯網吧」。
雲計劃是個趨勢,但是需要相當大的網速,就中國目前個人家的網速而言,肯定是達不到要求的。

③ 雲計算未來發展趨勢

一、虛擬化技術向軟硬協同方向發展
按照IDC的研究,2005年之前是虛擬化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稱之為虛擬化1.0,從2005年到2010年時虛擬化發展的第二階段,稱之為虛擬化2.0,目前已經進入虛擬化2.5階段,虛擬化3.0階段在不久也將會到來。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16年中國70%的X86企業伺服器將實現虛擬化。

ArsTechnica網站上刊出的一篇文章評論到,當前的虛擬化市場當中,VMware是老大,微軟Hyper-V老二,思傑Xen第三,紅帽和甲骨文在爭奪第四把交椅。隨著伺服器等硬體技術和相關軟體技術的進步、軟體應用環境的逐步發展成熟以及應用要求不斷提高,虛擬化由於具有提高資源利用率、節能環保、可進行大規模數據整合等特點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新技術。

首先,隨著各大廠商紛紛進軍虛擬化領域,開源虛擬化將不斷成熟。

其次,隨著虛擬化技術的發展,軟硬協同的虛擬化將加快發展。在這方面,內存的虛擬化已初顯端倪。

第三,網路虛擬化發展迅速。網路虛擬化可以高效地利用網路資源,具有節能成本、簡化網路運維和管理、提升網路可靠性等優點。

二、數據中心向整合化和綠色節能方向發展

目前傳統數據中心的建設正面臨異構網路、靜態資源、管理復雜、能耗高等方面問題,雲計算數據中心與傳統數據中心有所不同,它既要解決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高效完成企業級數據中心的擴容部署問題,同時要兼顧綠色節能和高可靠性要求。高利用率、一體化、低功耗、自動化管理成為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的關注點,整合、綠色節能成為雲計算數據中心構建技術的發展特點。

數據中心的整合首先是物理環境的整合,包括供配電和精密製冷等,主要是解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問題。進一步的整合是構建針對基礎設施的管理系統,引入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軟體,提升管理運營效率。還有一種整合是存儲設備、伺服器等的優化、升級,以及推出更先進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艾默生公司就提出,整合創新決勝雲計算數據中心。

兼顧高效和綠色節能的集裝箱數據中心出現。集裝箱數據中心是一種既吸收了雲計算的思想,又可以讓企業快速構建自有數據中心的產品。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集裝箱數據中心具有高密度、低PUE、模塊化、可移動、靈活快速部署、建設運維一體化等優點,成為發展熱點。國外企業如谷歌、微軟、英特爾等已經開始開發和部署大規模的綠色集裝箱數據中心。

通過伺服器虛擬化、網路設備智能化等技術可以實現數據中心的局部節能,但尚不能真正實現綠色數據中心的要求,因此,以數據中心為整體目標來實現節能降耗正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圍繞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的技術將不斷創新並取得突破。數據中心高溫化是一個發展方向,低功耗伺服器和晶元產品也是一個方向。

三、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進入創新高峰期

在雲計算環境下,存儲技術將主要朝著從安全性、便攜性及數據訪問等方向發展。分布存儲的目標是利用多台伺服器的存儲資源來滿足單台伺服器不能滿足的存儲需求,它要求存儲資源能夠被抽象表示和統一管理,並且能夠保證數據讀寫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各方面要求。為保證高可靠性和經濟性,雲計算採用分布式存儲的方式來存儲數據,採用冗餘存儲的方式來保證存儲數據的可靠性,以高可靠軟體來彌補硬體的不可靠,從而提供廉價可靠的海量分布式存儲和計算系統。在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中,基於塊設備的分布式文件系統適用於大型的、海量數據的雲計算平台,它將客戶數據冗餘部署在大量廉價的普通存儲上,通過並行和分布式計算技術,可以提供優秀的數據冗餘功能。且由於採用了分布式並發數據處理技術,眾多存儲節點可以同時向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數據存取服務,也保證數據傳輸的高效性。目前國外很多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已經或正在著手開發分布式文件系統,已經涌現出一批著名的分布式文件系統,如PVFS、GPFS、zFS、Google FS、Hadoop FS等,進一步更深入的研發也還在進行中。

除了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P2P存儲、數據網格、智能海量存儲系統等方也是海量存儲發展的趨勢體現。其中,P2P存儲可以看做是分布式存儲的一種,是一個用於對等網路的數據存儲系統,旨在提供高效率、魯棒和負載均衡的文件存取。數據網格是有機的智能單元的組合,類似於計算網格。智能海量存儲系統包括主動的數據採集、數據分析、主動調整等。雲計算中存儲的海量數據應用將為雲計算提供新的價值高點,也必將成為雲計算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四、安全與隱私將獲得更多關注

雲計算作為一種新的應用模式,在形態上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勢必帶來新的安全問題,例如數據高度集中使數據泄漏風險激增、多客戶端訪問增加了數據被截獲的風險等等。雲安全技術是保障雲計算服務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它要解決包括雲基礎設施安全、數據安全、認證和訪問管理安全以及審計合規性等諸多問題。雲計算本身的安全仍然要依賴於傳統信息安全領域的主要技術。不過另一方面,雲計算具有虛擬化、資源共享等特點,傳統信息安全技術需要適應其特點採取不同的模式,或者有新的技術創新。另外,由於在雲計算中用戶無法准確知道數據的位置,因此雲計算提供商和用戶的信任問題是雲計算安全要考慮的一個重點。總體來說,雲計算提供商要充分結合雲計算特點和用戶要求,提供整體的雲計算安全措施,這將驅動雲計算安全技術發展。適應雲計算的特點和安全需求,雲計算安全技術在加密技術、信任技術、安全解決方案、安全服務模式方面加快發展。

此外,未來的安全趨勢,勢必會涉及終端及移動終端各個層面,包括各類PC、手機在內的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都有可能會面臨攻擊者的挑戰,這樣的攻擊對多種設備會變得日益難以防護。解決終端安全,雲安全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即從雲端首先判斷安全的趨勢,而不是孤立的從一台終端來判斷。通過雲端安全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清晰發現其中存在的多種威脅趨勢,從而及時攔截新木馬以及防止網路入侵和攻擊。隱私權保護問題雖是雲計算普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但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及相關標準的成熟。相信隱私權會得到更好地保護,雲計算也將像互聯網上的其他應用環境一樣,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

五、分布式計算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

資源調度管理被認為是雲計算的核心,因為雲計算不僅是將資源集中,更重要的是資源的合理調度、運營、分配、管理。雲計算數據中心的突出特點,是具備大量的基礎軟硬體資源,實現了基礎資源的規模化。但如何合理有效調度管理這些資源,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單位資源的成本,是雲計算平台提供商面臨的難點和重點。業務/資源調度中心、副本管理技術、任務調度演算法、任務容錯機制等資源調度和管理技術的發展和優化,將為雲計算資源調度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不過,正成為業界關注重點的雲計算操作系統有可能使雲計算資源調度管理技術走向新的道路。雲計算操作系統是雲計算數據中心運營系統,是指架構於伺服器、存儲、網路等基礎硬體資源和單機操作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基礎軟體管理海量的基礎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的雲平台綜合管理系統,可以實現極為簡化和更加高效的計算模型,以低成本實現指定服務級別、響應時間、安全策略、可用性等規范。

現在雲計算的商業環境對整個體系的可靠性提供了更高的需求,為了支持商業化的雲計算服務,分布式的系統協作和資源調度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未來成熟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將能夠支持在線服務(SaaS),自從2007年蘋果iPhone進入市場開始,事情發生很大的變化,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使得Web開始走進移動終端,SaaS的風暴席捲整個互聯網,在線應用成為一種時尚。分布式計算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將支持在跨越數據中心的大型集群上執行分布式應用的框架。

六、SLA細化服務質量監控實時化

要想讓用戶敢於將關鍵業務應用放在雲計算平台上,粗放的服務協議顯然無法讓人放心,用戶需要知道雲計算廠商能否快速地將數據傳遍全國、網路連接狀況又能好到何種程度。對於激增的商業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夠的,而雲計算提供商能夠多快地拓展性能也事關重要。用戶需要能夠讓他們高枕無憂的服務品質協議,細化服務品質是必然趨勢。雲計算對計算、存儲和網路的資源池化,使得對底層資源的管理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重要,基於雲計算的高效工作負載監控要在性能發生問題之前就提前發現苗頭,從而防患於未然,實時的了解雲計算運行詳細信息將有助於交付一個更強大的雲計算使用體驗,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關於更多可以關注微信公號漫步雲計算)謝謝。

④ 個人雲計算的展望

個人雲計算是雲計算的一個新興領域,面臨很多挑戰。
個人雲計算的體驗是復雜和充滿挑戰的,為了管理日益增長的、多種多樣的數據,個人與多種計算機以及在線服務進行搏鬥。目前的技術,如在線信息同步 、基於Web的應用以及客戶端虛擬化是不夠的。Forrester認為,數字設備及服務將聯合起來創建個人雲,即一個組織、保留、共享和安排個人信息及媒體的完整資源。
個人雲計算方興未艾,有人認為它將替代傳統的操作系統,實現個人計算的一次新革命。回顧計算機發展的歷史,大型計算機演進到個人計算機,個人計算機演進到大型的公共雲計算,體現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學原理。而在個人領域,公共雲計算正在演進到個人雲計算,實現一次新的否定和飛躍。

⑤ 雲計算未來發展走勢

未來IT發展方向

⑥ 雲計算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前瞻網摘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介入雲產業,出現了大量的應用解決方案,雲應用的成功案例逐漸豐富,用戶了解和認可程度不斷提高,雲計算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雲計算產業市場研究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雲計算在我國尚處於市場導入階段,但其發展的速度及影響力驚人。201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167.3億元,較上年增長81.4%。預計今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606.8億元;2013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1174.12億元。「十二五」期間,我國雲計算產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至1萬億元人民幣。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雲計算應用市場發展明顯加快,各地雲計算應用逐漸落地,如成都雲計算中心、深圳電子商務雲計算應用平台、北京工業雲、江蘇有線雲媒體電視、上海衛生醫療雲計算服務平台、亞太數據港、浦軟匯智IT服務雲、鄂爾多斯災備雲平台等。這標志著中國的雲計算產業度過了「市場准備期」,正在進入調整成長期和全面整合期。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介入雲產業,出現了大量的應用解決方案,雲應用的成功案例逐漸豐富,用戶了解和認可程度不斷提高,雲計算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然而,雲計算產業鏈企業受益順序和受益程度會有所不同。
前瞻產業研究院雲計算產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通常的經濟穩定發展環境下,雲計算市場的啟動順序一般為:軟硬體提供商→系統集成商→數據中心運維商→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但是,目前及可預期的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將處於弱勢環境中,軟硬體基礎設施投資難以出現爆發性的需求,而且中國很多新建的數據中心出現利用率不足的現象,雲計算數據中心領域更多的需求是對現有數據中心基於雲計算架構要求的改進和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謝謝

⑦ 關於雲計算技術的文章1500字

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數據中心向整合化和綠色節能方向發展
目前傳統數據中心的建設正面臨異構網路、靜態資源、管理復雜、能耗高等方面問題,雲計算數據中心與傳統數據中心有所不同,它既要解決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高效完成企業級數據中心的擴容部署問題,同時要兼顧綠色節能和高可靠性要求。高利用率、一體化、低功耗、自動化管理成為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的關注點,整合、綠色節能成為雲計算數據中心構建技術的發展特點。
數據中心的整合首先是物理環境的整合,包括供配電和精密製冷等,主要是解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問題。進一步的整合是構建針對基礎設施的管理系統,引入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軟體,提升管理運營效率。還有一種整合是存儲設備、伺服器等的優化、升級,以及推出更先進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艾默生公司就提出,整合創新決勝雲計算數據中心。
兼顧高效和綠色節能的集裝箱數據中心出現。集裝箱數據中心是一種既吸收了雲計算的思想,又可以讓企業快速構建自有數據中心的產品。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集裝箱數據中心具有高密度、低PUE、模塊化、可移動、靈活快速部署、建設運維一體化等優點,成為發展熱點。國外企業如谷歌、微軟、英特爾等已經開始開發和部署大規模的綠色集裝箱數據中心。
通過伺服器虛擬化、網路設備智能化等技術可以實現數據中心的局部節能,但尚不能真正實現綠色數據中心的要求,因此,以數據中心為整體目標來實現節能降耗正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圍繞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的技術將不斷創新並取得突破。數據中心高溫化是一個發展方向,低功耗伺服器和晶元產品也是一個方向。

二、虛擬化技術向軟硬協同方向發展
按照IDC的研究,2005年之前是虛擬化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稱之為虛擬化1.0,從2005年到2010年時虛擬化發展的第二階段,稱之為虛擬化2.0,目前已經進入虛擬化2.5階段,虛擬化3.0階段在不久也將會到來。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16年中國70%的X86企業伺服器將實現虛擬化。
ArsTechnica網站上刊出的一篇文章評論到,當前的虛擬化市場當中,VMware是老大,微軟Hyper-V老二,思傑Xen第三,紅帽和甲骨文在爭奪第四把交椅。隨著伺服器等硬體技術和相關軟體技術的進步、軟體應用環境的逐步發展成熟以及應用要求不斷提高,虛擬化由於具有提高資源利用率、節能環保、可進行大規模數據整合等特點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新技術。
首先,隨著各大廠商紛紛進軍虛擬化領域,開源虛擬化將不斷成熟。Gartner也指出,雖然目前開源虛擬化的市場還比較小,但到2014年底其市場份額將翻番,而且未來也會快速增長。
其次,隨著虛擬化技術的發展,軟硬協同的虛擬化將加快發展。在這方面,內存的虛擬化已初顯端倪。
第三,網路虛擬化發展迅速。網路虛擬化可以高效地利用網路資源,具有節能成本、簡化網路運維和管理、提升網路可靠性等優點。VMware和思科公司通過四年的合作,在網路虛擬化領域取得突破創新,推出了VXLAN(虛擬可擴展區域網)。VXLAN已獲得多個行業領先廠商的支持。
三、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進入創新高峰期
在雲計算環境下,存儲技術將主要朝著從安全性、便攜性及數據訪問等方向發展。分布存儲的目標是利用多台伺服器的存儲資源來滿足單台伺服器不能滿足的存儲需求,它要求存儲資源能夠被抽象表示和統一管理,並且能夠保證數據讀寫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各方面要求。為保證高可靠性和經濟性,雲計算採用分布式存儲的方式來存儲數據,採用冗餘存儲的方式來保證存儲數據的可靠性,以高可靠軟體來彌補硬體的不可靠,從而提供廉價可靠的海量分布式存儲和計算系統。在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中,基於塊設備的分布式文件系統適用於大型的、海量數據的雲計算平台,它將客戶數據冗餘部署在大量廉價的普通存儲上,通過並行和分布式計算技術,可以提供優秀的數據冗餘功能。且由於採用了分布式並發數據處理技術,眾多存儲節點可以同時向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數據存取服務,也保證數據傳輸的高效性。目前國外很多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已經或正在著手開發分布式文件系統,已經涌現出一批著名的分布式文件系統,如PVFS、GPFS、zFS、Google FS、Hadoop FS等,進一步更深入的研發也還在進行中。
除了大規模分布式存儲技術,P2P存儲、數據網格、智能海量存儲系統等方也是海量存儲發展的趨勢體現。其中,P2P存儲可以看做是分布式存儲的一種,是一個用於對等網路的數據存儲系統,旨在提供高效率、魯棒和負載均衡的文件存取。數據網格是有機的智能單元的組合,類似於計算網格。智能海量存儲系統包括主動的數據採集、數據分析、主動調整等。雲計算中存儲的海量數據應用將為雲計算提供新的價值高點,也必將成為雲計算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四、分布式計算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
資源調度管理被認為是雲計算的核心,因為雲計算不僅是將資源集中,更重要的是資源的合理調度、運營、分配、管理。雲計算數據中心的突出特點,是具備大量的基礎軟硬體資源,實現了基礎資源的規模化。但如何合理有效調度管理這些資源,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單位資源的成本,是雲計算平台提供商面臨的難點和重點。業務/資源調度中心、副本管理技術、任務調度演算法、任務容錯機制等資源調度和管理技術的發展和優化,將為雲計算資源調度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不過,正成為業界關注重點的雲計算操作系統有可能使雲計算資源調度管理技術走向新的道路。雲計算操作系統是雲計算數據中心運營系統,是指架構於伺服器、存儲、網路等基礎硬體資源和單機操作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基礎軟體管理海量的基礎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的雲平台綜合管理系統,可以實現極為簡化和更加高效的計算模型,以低成本實現指定服務級別、響應時間、安全策略、可用性等規范。
現在雲計算的商業環境對整個體系的可靠性提供了更高的需求,為了支持商業化的雲計算服務,分布式的系統協作和資源調度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未來成熟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將能夠支持在線服務(SaaS),自從2007年蘋果iPhone進入市場開始,事情發生很大的變化,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使得Web開始走進移動終端,SaaS的風暴席捲整個互聯網,在線應用成為一種時尚。分布式計算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將支持在跨越數據中心的大型集群上執行分布式應用的框架。
五、安全與隱私將獲得更多關注
雲計算作為一種新的應用模式,在形態上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勢必帶來新的安全問題,例如數據高度集中使數據泄漏風險激增、多客戶端訪問增加了數據被截獲的風險等等。雲安全技術是保障雲計算服務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它要解決包括雲基礎設施安全、數據安全、認證和訪問管理安全以及審計合規性等諸多問題。雲計算本身的安全仍然要依賴於傳統信息安全領域的主要技術。不過另一方面,雲計算具有虛擬化、資源共享等特點,傳統信息安全技術需要適應其特點採取不同的模式,或者有新的技術創新。另外,由於在雲計算中用戶無法准確知道數據的位置,因此雲計算提供商和用戶的信任問題是雲計算安全要考慮的一個重點。總體來說,雲計算提供商要充分結合雲計算特點和用戶要求,提供整體的雲計算安全措施,這將驅動雲計算安全技術發展。適應雲計算的特點和安全需求,雲計算安全技術在加密技術、信任技術、安全解決方案、安全服務模式方面加快發展。
此外,未來的安全趨勢,勢必會涉及終端及移動終端各個層面,包括各類PC、手機在內的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都有可能會面臨攻擊者的挑戰,這樣的攻擊對多種設備會變得日益難以防護。解決終端安全,雲安全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即從雲端首先判斷安全的趨勢,而不是孤立的從一台終端來判斷。通過雲端安全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清晰發現其中存在的多種威脅趨勢,從而及時攔截新木馬以及防止網路入侵和攻擊。隱私權保護問題雖是雲計算普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但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及相關標準的成熟。相信隱私權會得到更好地保護,雲計算也將像互聯網上的其他應用環境一樣,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
六、SLA細化服務質量監控實時化
要想讓用戶敢於將關鍵業務應用放在雲計算平台上,粗放的服務協議顯然無法讓人放心,用戶需要知道雲計算廠商能否快速地將數據傳遍全國、網路連接狀況又能好到何種程度。對於激增的商業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夠的,而雲計算提供商能夠多快地拓展性能也事關重要。用戶需要能夠讓他們高枕無憂的服務品質協議,細化服務品質是必然趨勢。雲計算對計算、存儲和網路的資源池化,使得對底層資源的管理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重要,基於雲計算的高效工作負載監控要在性能發生問題之前就提前發現苗頭,從而防患於未然,實時的了解雲計算運行詳細信息將有助於交付一個更強大的雲計算使用體驗,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此外,開源雲計算技術進一步普及應用。數據表明,目前全世界有90%以上的雲計算應用部署在開源平台上。據Black Duck統計,2010年年底,平台型的開源雲計算項目達到470多項,2011年啟動的開源項目中40%都是跟雲計算相關(另外19%與移動相關,15%與企業應用相關)。雲計算對於安全、敏捷、彈性、個性化開源平台的需求以及突出的實用、價廉的特性,也決定了開源計算平台在雲時代的領軍位置。很多雲計算前沿企業和機構如亞馬遜、谷歌、Facebook都在開發部署開源雲計算平台。開源雲計算平台不僅減少了企業在技術基礎架構上的大量前期投入,而且大大增強了雲計算應用的適用性。開源雲計算技術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必將帶動雲計算項目更快更好落地,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利益。為此,開源雲計算技術將進一步得到重視和普及。

閱讀全文

與關於雲計算的預計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