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項目評估
三星有一個「項目評估指南」。不管是新建項目還是現有項目擴建,都要依據這個「指南」逐項進行推敲。這個「指南」包括20 個大項目和90 個小項目。它不僅考慮了一個項目要投入多少,利潤多少,還對項目的目的、環境、實施方法、組織、成果等諸多事項做了具體的規定。項目評估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項目的內容是否符合三星經營原則、經營方針,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方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程度,在市場規模、技術水平方面對本企業是否合適等等。其次是與項目內容有關的環境分析。必須全面分析過去10 年到今後10 年國內外需求的變化,包括景氣變化、投資動向、替代商品動向,以及國內外各競爭企業與本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比較,市場特點與市場結構,該項目核心技術的開發程度以及引進的可能性等技術因素。第三,環境分析之後,制定各部門具體計劃。這里包括投資所需要的資金規模,如何籌集資金,引進什麼檔次的設備,項目所處的地理位置,水、電供應情況,港口以及與主要城市的距離等內容。在原料供應方面,分析是否有穩定的原料供應商、工人的穩定性如何。還要分析廢水處理、環境污染等問題,以及市場佔有率、銷售戰略、出口對象國的進口政策、產業政策, 尤其要重點分析凌項目上馬是否已經具備相應的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新建項目上馬時,還要考慮與現有項目的關系。如在生產、技術、銷售、人力等方面與現有項目是否可以銜接得上。此外,還考慮政府是否批准等問題。如果與其他企業搞合作生產或接管其他企業,還要調查該企業的經營狀況。第四,對以上內容評估完成之後,接著就要計算利潤問題。然後確定此項目的可行程度。
2. 社會實踐項目評估方式和實踐成果形式
這個 我還真不好寫,這樣吧 我建議您去網路文庫搜索答案,文庫是網路文科
3. 成果評估
美國地調局項目成果的評估主要來自國會、總統預算與管理辦公室、督察辦公室,以專及屬其他組織,如國家公共管理學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等組織。
法國的地調成果,每個項目結束後都有驗收程序,由科學技術委員會進行項目的技術監督,法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技術委員會由法國政府科學研究部和國家經濟財政工業部任命。
日本地調項目的質量監控主要靠研究人員自身的信譽,成果驗收主要以公開報告會的形式進行,只要所立項目符合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成果就會得到社會的承認。
4. 項目成果報告
完成了所有一級項目來及自子項目的成果報告編寫,編制4 579幅圖件和8 171份表格。其中,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完成3 11 1 幅圖件和3 187份表格,編寫了10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煤層氣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450幅、表格2 666份,編寫了4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煤層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砂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530 幅、表格548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油砂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頁岩資源評價編制各種成果圖件91張、成果表格1 044張,編寫了油頁岩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編制各種圖件38張、表格147張,編寫成果報告15餘萬字;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編制各種圖件55幅、表格200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評價系統建設共編制各種成果圖件38張、成果表格37 張,編寫報告43萬余字。在一級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
5.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評估
成果評估屬於項目的後評價的組成內容,是指成果經過驗收以後,根據項目成果的使用效果,對項目的立項、施工、管理、驗收等全部環節進行系統評價的過程,屬於項目收尾的管理部分。截至目前,地質調查項目管理的過程還沒有延伸到項目的後評估,只是項目終結以後,將成果資料匯交到指定的專門管理部門即完成了一個項目的周期。
一、項目成果評估的種類和程序
成果評估通常是在項目完成以後的一定時間內進行,對於業主來講,項目的後評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業主通過對該項目的管理和執行找出項目各個環節的不足,從而提高項目整體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因此,項目成果的評估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成果評估一般可分為跟蹤評估、實施效果評價和成果影響評估。
(1)跟蹤評估 項目開始實施後到項目完成驗收之前任何一個時點的評估,主要是考查和評價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調整、設計調整、目標調整等對項目預期效益的作用和影響。
(2)成果評估 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所稱的項目實施效果評價(project performance audit report),相當於地質調查的成果評估,是在項目完成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對項目的評價。通常認為,生產性企業在項目完成以後2年左右,基礎設施行業在項目完成以後5年左右,社會基礎設施行業可能更長一些。這種評估的主要目的是評價成果使用的效果程度、成果使用中的經驗教訓等。
(3)成果影響評估 是在成果評估報告以後的一種評估,主要評估成果使用以後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綜合影響。
二、項目成果評估的內容
成果評估包括6個方面的內容:
(1)立項決策評價 立項決策評價主要是對項目的根本性問題進行評價。如項目調研是否具有一定的力度、項目策劃是否具有成效、項目是否應該立項並實施、項目決策程序是否科學等,其中要害的是調研力度和決策是否科學。
(2)項目實施評價 項目實施評價包括設計、施工、測試、整理和報告編寫等實施過程好壞的評估。可以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持續改進。
(3)運行管理評價 主要是對項目實施的前期准備、物資管理、人員管理、資金管理等進行評估。如果說項目的施工直接關繫到項目質量的話,那麼項目的運行管理直接影響費用和項目周期控制問題。
(4)應用效果評價 地質調查項目的成果最終的目的是提供給需求成果的部門或人使用,同時項目承擔單位還應評價內部收益等效益指標。
(5)項目影響評價 主要包括經濟影響、環境影響和社會影響3個方面的評價。
(6)項目持續性評價 是指項目的投入完成以後,項目的既定目標是否還能繼續,是否還能持續地發展下去,項目業主是否願意繼續實現既定的目標,項目是否具有重復性,即是否可以在未來以同樣的方式開展同類的項目等。世界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等組織常把項目的可持續性視為其援助項目成敗的關鍵之一,要求對援助項目進行單獨的持續性分析和評價。項目持續性的影響因素一般包括:本國政府的政策;項目的組織和管理;地方參與程度;財務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技術因素;生態因素;其他因素等等。
成果評估一般可以分為以下9個步驟(圖7-1)。
圖7-1 成果評估的步驟
三、項目成果評估的方法
(1)調查統計預測法 對項目的各種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採用科學的方法,對成果使用以後的綜合效果運用預測原理進行評估。通常分為調查統計、資料整理、統計分析、預測4個階段,預測是獲得評估結論必不可少的階段。
(2)對比法 是根據項目成果使用以後的前後對比、預測和實際發生值的對比、有無項目的對比等,判斷並分析成果使用的綜合效果。
(3)邏輯框架法 是美國國際開發署1970年開發出來的一種專門用於項目後評價的方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簡稱LFA。其基本模式如表7-1所示。
表7-1 LPA的基本模式
甘華鳴在《項目管理》一書中,以某農業項目為例,說明了項目的前提條件與目標層次之間的因果關系(圖7-2)。
圖7-2 某農業項目的假定條件
(4)專家評審與使用者的評價相結合 目前,地質調查成果經過專家評審後,進行原本檔案歸檔和成果報告匯交後,一般可以公開使用和借閱。然而,每年有多少使用者,使用者對成果和原始資料給予如何評價,還需要我們成果管理部門認真分析和思考,制定有效的辦法和措施,進行及時跟蹤,以便指導今後的立項與計劃管理。例如,澳大利亞地質調查管理部門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他們在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和水工環地質評價工作成果完成後,對使用者在借閱資料的同時,發放評價表,要求使用者對成果及原始資料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成果管理部門定期對使用者評價進行分析和整理,對質量較差的地質成果的主要責任者,將限制他們從事地質工作的機會,或者從事次要的工作,他們也將失去提升的機會;對於很少有人過問的地質成果,負責立項和規劃的部門就要認真研究和思考,及時調整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5)成果引用率統計與分析 借鑒科技期刊評比辦法,對成果引用率進行統計和分析,使用取得的成果得到更加客觀的評價,減少人為因素,減少管理成本,增加成果管理對項目立項與實施的指導作用。
(6)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標准,制定相關標准及管理程序 上述措施只是設想,要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有必要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標准,或者將現有的質量體系加以改進,把成果跟蹤管理納入到現有地調項目管理中,制定成果跟蹤的時間、方法、程序和標准,為今後開展工作提供依據,使地質調查項目成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更加主動地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
6. 項目評審和評估有什麼區別
項目評審和評估區別在於,一個是還沒有開始,一個是已經快結束了。評審是指項目已經完成了,這個一般是指項目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了,而評估則指項目還在立項中,是指項目還在最開始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