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辦理佛教俗家弟子皈依證
全國寺院皈依一模一樣的,因為佛教「以戒為師」,一旦形成佛制,就不會改變的。
1、先到寺院的客堂去報名,攜帶身7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寸大頭證兩張,並填寫相關表格。
2、客堂負責人叫知客僧,負責安排皈依事務(小寺院也有以居士為主的,因為僧人不多的緣故)。
3、如果當家師有空,馬上就可以幫你做簡單的皈依儀式;也有攢起來統一在初一十五做皈依儀式的,更正規。
4、辦完皈依證要供養一部分資金做工本費及捐贈,根據寺院不一樣,5-200元不等。
5、如果自己能夠理解並做到,那麼可以持五戒,也就是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戒律,一旦持戒,擁有戒體,一舉一動都功德很大,這樣的居士,男的叫「滿分優婆塞」、女的叫「滿分優婆夷」,如果沒法持守全部的五戒,那麼持誦其中幾條也可以,譬如「不偷盜」,持守幾條就屬於幾分優婆塞/優婆夷,譬如持誦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那麼就是三分優婆塞/優婆夷。
2. 佛教資格證
佛本超生死,不吃亦不喝,何來資格證?只有如來親自授記,才有資格。
3. 怎樣辦理佛教的皈依證
皈依(guī yī)證是在家(居士)佛教徒的重要證明,當然要明了是皈依自性三寶:覺、正、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才是最重要的。
到寺院拜一位師傅,請求傳授三皈,舉行皈依儀式,便可獲得。
標準的《皈依證》要有三章並存:
一、「寺院公章」最標準的是鋼印,要是紅公章的話,有些寺院是不允許免費進入的(例如:大相國寺);
二、「三寶印」上書「佛法僧寶」或「XXXX寺院佛法僧三寶印」。寺院和寺院不一樣。象徵是三寶發給;
三、「授皈依師私章」。通常是方丈的章子。
第一:皈依證代表本人已經正式皈依到佛陀身邊。
證件上有皈依法師的名號,以此證明本人從此有了專門的授課老師,有了師承。因為佛教講究因材施教。不能亂學,會走偏。有了師承別的法師就會知道本人的根器和師承的特點。
第二:證件上有三歸五戒。有基本的教理。弟子帶著時常有提醒的作用。
第三:皈依證可以證明本人是皈依弟子。出入寺院是為了正常的佛教活動而不是參觀旅遊。可以有別於一般遊客。
4. 佛教教職人員資格證,僧職證,僧伽證與教職證區別
佛教里最主要的是受戒證,這是出家人的證明,表明身份,也是古時的「度牒」,居士在家人對皈依證,五戒證菩薩戒證,重視無比,這代表自己是佛門弟子的憑證。
按照出家修行的原則和追求的目的,是放下世間的名聞利養,看破遠離不在被紅塵假相縛纏,真正的有道德的高僧大德都是如此,而不是想方設法去包裝,弄文憑和這種證明來顯示自己身份,這和修行背道而馳!是在相上做!雖衣著袈裟,不過波旬子孫!
像近代大德高僧,上虛下雲老法師,那個年代也沒有任何的文憑和資格證明,卻受到了清朝皇家兩次御封護國禪師,就像金剛經里所說,佛陀認為你已經證道了阿羅漢,可是你自己內心不可以有這個念頭,到處說「我已經是阿羅漢啦」,如果你作是念,你就不是真的阿羅漢!只是在名相上追求!
而你真的修為達到了一些層次,那從你對經解的認識上就能得出,從你對人事物的看法上就能了解,所說的有資格,是一些已經過來的大德的認可,而不是所謂的「包裝」「名牌名片「!
就拿禪宗祖師禪來說,那種師徒的認證,和衣缽的傳繼,也不用別人認可的!
5. 佛教證怎麼辦理
半個皈依證很容易,隨便到一個寺院就好了,但是你要明白,如果你做了形式上的歸依,但是佛所教導的你一切都沒有做到,對佛教的教理一點沒有認識,那麼你即便是領了再多的皈依證,都不是真佛弟子,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佛菩薩不會承認你是他的弟子。如果你想要作真的佛弟子,那麼一定要深入的了解佛法,他所教導德我們們學著去落實,他所不讓我們做的,他所制定的戒律,決定要去遵守,如果能這樣去學佛,哪怕你沒有皈依證,佛菩薩都會承認你是他的弟子。
6. 佛教精舍證是什麼有沒有這個證件
善男子,未來世中,諸比丘等,於所住處自共「唱制」,防禁四方僧,合作食限,或一日、十日,或五、四、三日,乃至一食。是諸比丘,命終墮地獄中,餓鬼、畜生,受苦無窮。
解:善男子,未來世中諸比丘等,將所住的寺廟當成了自己的家,自己制定了一些「禁制」,不準四方僧住,或者制定出期限,只准住一日或十日,或五天、四天、三天,或是只供一餐。這樣的比丘、比丘尼,命終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中,受苦無窮。
寺廟不是某個人的私人財產。即便有人拿出自己的錢建了寺廟,所建寺廟也不屬於個人。這相當於把錢捐到了法界,做了功德,那就是四方僧眾共修共住的地方,出家人怎麼可以將它當成私宅,不準別的僧眾安居呢?
四方僧:是指依佛戒律修學的僧眾。按照佛的戒律,寺廟只供安居修學,住滿三個月就要走,不能再住(這樣就防止一些人拿寺廟當成自己的家),因此出家僧要四處游化,所以稱為四方僧。
復有比丘,若沙彌,以眾僧物,如形似己有,隨意取用,非時食噉,或與親友。是諸比丘、沙彌,乃至千佛出世,永不聞法,常在三途無懺悔處。若共此人,同住居止,羯磨、布薩,所作法事,悉不成就,皆當得罪。
解:又有一些比丘、比丘尼,或者是沙彌、沙彌尼,以眾人供養眾僧之物,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物。隨意取用,非時食噉,或者隨便送給親屬家人和好友。這樣做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於千佛出世,永不聞法,常生在地獄、餓鬼、畜生無懺悔處。這樣的罪人,誰要是與他在一起居住,都得大罪過,如果與這樣的罪人在一起為別人剃度,或授受戒,所作法事皆不成就,皆當得罪。
諸惡比丘,於此義中不能解了,誹謗不信,隨相取義,歷劫受殃。是諸比丘,亦復自稱:「我是法師,我是律師,我是禪師。」此三種學人能滅我法,更非餘人。此三種人,迭相說過,迭相毀呰。此三種人,入於地獄,猶如箭射。
解:諸惡比丘,於此義不能明白、不能了解,反而心生邪見,誹謗不信,隨相取義,使不明道理的眾生誤導受害。造這種罪過的人,要經歷數劫的苦報。這樣的比丘也會自稱:「我是大法師,我是能曉戒律的律師,我是修習禪定的禪師。」這三種人,能滅我法,更不用別人。他們以邪知邪見、我慢、貪名圖利,互相說過,互相譏毀。此三種人,入地獄如射箭那麼快。
善男子,我滅度已,千年後惡法漸興。千一百年後,諸惡比丘、比丘尼,徧閻浮提,處處充滿。不修道德,多求財物,專行非法,多畜八種不凈之物。身無十德,畜二沙彌。未滿十臘,已度沙彌。以是因緣,一切俗人輕賤三寶。
解:佛說,在我滅度一千年後,惡法漸漸地興起。一千一百年後,諸惡比丘、比丘尼,遍閻浮提,處處充滿。這些出家人不修道德,多求財物,專干非法之事,多蓄(養、積聚、儲藏)八種不凈之物,身不具足佛弟子十種德行,便收徒弟(一是沙彌,二是沙彌尼),出家不滿十年,就剃度沙彌。以此種因緣,令一切在家人輕視三寶。
爾時道俗雖造塔寺供養三寶,而於三寶不生敬重。請僧在寺,不與飲食、衣服、卧具、湯葯,返更於中借取乞貨,食噉僧食,不畏未來三途之苦。
解:這個時候,出家、在家人雖然造塔、寺供養三寶,但是對三寶並沒有恭敬心(只想為自己修福)。造好寺廟請僧在寺,丟下不管。不按時供養飲食、衣服、卧具、湯葯,反而覺得建寺廟有功,到寺如到自己家中一樣,隨便借財拿物,吃大眾供養三寶的飲食,一點兒也不怕死後受三惡道的苦報。
正法時,比丘、比丘尼都按戒律要求去做,行十二頭陀行,托缽乞食,不自耕自食、儲蓄錢財等。這樣,飲食皆由眾生供養,出家人生不起我慢心,時時感眾生恩。到了像法時期,眾生大量建寺,請僧入寺。貪圖安逸的出家人,便把寺院當成了家,本來是出了家,如今又有了一個「家」。住進寺院後,眾生不按時供養,出家人不去托缽乞食,衣、食沒了著落,就自己想辦法,自耕自食、積攢錢財備急需。這時的出家人,雖然身穿如來服,從此辦的事,就不都是佛家的事啦。他們不持戒,不如法修,使佛法漸漸頹敗。
善男子,何故未來世中一切俗人輕賤三寶?正以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故——身被法服,輕理俗緣。或復市肆,販賣自活;或復涉路,商賈求利;或作畫師、工巧之業;或占相男女,種種吉凶。
解:為什麼未來世人們輕賤三寶呢?這是由於比丘、比丘尼不如法的緣故(佛告訴我們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身穿如來服,不幹佛家事,做諸俗業。或是在市場上公開地做買賣,以此養活自己;或是遠道行商求利;或是作畫當師,做工巧等業(男做工、女做巧);或是抽簽算命、看相、占卜吉凶等業(這些都是佛在經中告訴出家人禁止做的)。
7. 現在信佛教的人都會發一個證書,那個證書叫什麼在哪裡可以辦到
那個證叫度牒,外面是黃色的。要想得到要去寺廟找師傅,皈依三寶,但不一定要出家的,這是不限制的。而且要求背會十小咒和楞嚴咒,好像還有個金剛經。最後還要持戒
8. 關於 佛教證件
出家的三寶弟子男為大僧,女為二僧人,出家認定後,發給戒牒證件,以便外出使用,佛門的居士有皈依證件,皈菩薩戒在證件上顯示出來的。
9. 佛教有哪些證件
第一:本人。 1--2張 一寸照片。 規定的手續費(不多,各地的收費標准不同)
第二:皈依師是寺院指定的,不用自己費心。法名也是皈依師給你起的。
第三:會告訴你皈依的時間,留下聯系電話。一般都是集合一定的人數一同舉行皈依儀式。最好參加集體皈依。師傅會詳細的講解。
第四:了解什麼是皈依
http://ke..com/view/22435.htm
皈依之後要依教奉行。
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皈依 祝您一切順利
網路上的佛教資源 供你學習。
參考資料: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0484fadd9ede98325882dd2c.html
回答者: 木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