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產的轉讓哪一方支付所得稅
如果賣方在轉讓過程中有財產轉讓收入,應該支付所得稅,如果財產轉讓虧損,不需要支付所得稅
㈡ 財產轉讓所得稅應該如何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有關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需要提醒的是,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此外,財產轉讓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51個稅問答」,具體的財產轉讓所得(含股權轉讓所得)個稅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
更多稅務問題,請移步「51個稅問答」小程序——
【重要提醒】
一、財產轉讓所得中減除的「合理費用」范圍
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稅費。
具體的合理費用是指:納稅人按照規定實際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住房貸款利息、手續費、公證費等費用。
1、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納稅人能提供實際支付裝修費用的稅務統一發票,並且發票上所列付款人姓名與轉讓房屋產權人一致的,經稅務機關審核,其轉讓的住房在轉讓前實際發生的裝修費用,可在以下規定比例內扣除:
(1)已購公有住房、經濟適用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5%;
(2)商品房及其他住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0%。納稅人原購房為裝修房,即合同註明房價款中含有裝修費(鋪裝了地板,裝配了潔具、廚具等)的,不得再重復扣除裝修費用。
2、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出售以按揭貸款方式購置的住房的,其向貸款銀行實際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憑貸款銀行出具的有效證明據實扣除。
3、納稅人按照有關規定實際支付的手續費、公證費等,憑有關部門出具的有效證明據實扣除。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在計算繳納轉讓住房所得個人所得稅時不得扣除裝修費用:
1、納稅人提供的裝修費用憑證不是有效發票的;
2、發票上註明的付款人姓名與房屋產權人或產權共有人的姓名不一致的;
3、發票由建材市場、批發市場管理機構開具,且未附所購商品清單的。
二、財產轉讓所得中減除的「財產原值」計算
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二)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三)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四)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其他財產,參照上述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納稅人未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財產原值。
㈢ 關於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的確定,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3、轉讓財產所得。
①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
②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
③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3)動產轉讓所得按照擴展閱讀:
實施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已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與原稅法相比,新稅法在很多方面有突出的變化。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管理司有關負責人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長遠來看,新稅法對內、外資企業會產生六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一是使內、外資企業站在公平的競爭起跑線上。新稅法從稅法、稅率、稅前扣除、稅收優惠和徵收管理等五個方面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各類企業的所得稅待遇一致,使內、外資企業在公平的稅收制度環境下平等競爭。
二是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新稅法採用法人所得稅制的基本模式,對企業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實行匯總納稅,這就使得同一法人實體內部的收入和成本費用在匯總後計算所得,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新稅法採用25%的法定稅率,在國際上處於適中偏低的水平,有利於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提高稅後盈餘,從而增加投資動力。
新稅法提高了內資企業在工資薪金、捐贈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方面的扣除比例,同時在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方面不再強調單位價值量和殘值比例的最低限,有利於企業的成本、費用得到及時、足額補償,有利於擴大企業的再生產能力。
㈣ 判斷改錯題企業轉讓不動產所得,按照轉讓不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轉讓動產所得,
企業轉讓不動產所得,按照轉讓不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轉讓動產所得,按照動產所在地確定。——錯,是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
㈤ 判斷改錯題 企業轉讓不動產所得,按照轉讓不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轉讓動產所得,
錯,改為:企業轉讓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版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權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㈥ 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例如境外企業之間轉讓中國大陸居民企業發行的股票,其取得的收益應當屬於來源於中國大陸境內的所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1、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2、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6)動產轉讓所得按照擴展閱讀
境外企業轉讓境內被投資企業的股權給境內公司,由境內購買公司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納稅地點是境內購買公司機構所在地。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的,由非居民企業向被投資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未扣繳的稅款。
境外企業轉讓股權取得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
㈦ 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為什麼要這樣規定造成稅源流失了啊。
這不是稅源流失抄,這叫不耍流氓。
請你仔細想一下,未在國內設立機構和場所的國外企業,向國內某企業轉讓動產,這是什麼情況?唯一的可能就是純粹的向中國出口。
舉個例子,美國某企業A生產一種產品X
從原材料采購 到製造 到庫存 到銷售 完全不在中國進行
中國一家進口商 費盡千辛萬苦 搞定配額 搞定海關 把商品進口過來
進口過程中 繳納了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 可能還有其他的附加費用
然後 你怎麼好意思去跟這個美國企業A說 「嘿,你在中國銷售商品取得了所得,快點交企業所得稅來」。。。
人家理都不理你,一句話「我是美國企業 你管的著我么」就把你頂回來
你不爽,准備查他偷稅漏稅?對不起,中國稅局對美國企業沒有管轄權哦
而且,人家本來已經是美國企業了,在美國交著企業所得稅
再而且,如果人家對200個國家出口,莫非要給200個國家交企業所得稅不成 :-)
㈧ 動產轉讓所得來源地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為
這不是稅來源流失,這叫不耍流源氓。
請你仔細想一下,未在國內設立機構和場所的國外企業,向國內某企業轉讓動產,這是什麼情況?唯一的可能就是純粹的向中國出口。
舉個例子,美國某企業A生產一種產品X
從原材料采購
到製造
到庫存
到銷售
完全不在中國進行
中國一家進口商
費盡千辛萬苦
搞定配額
搞定海關
把商品進口過來
進口過程中
繳納了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
可能還有其他的附加費用
然後
你怎麼好意思去跟這個美國企業A說
「嘿,你在中國銷售商品取得了所得,快點交企業所得稅來」。。。
人家理都不理你,一句話「我是美國企業
你管的著我么」就把你頂回來
你不爽,准備查他偷稅漏稅?對不起,中國稅局對美國企業沒有管轄權哦
而且,人家本來已經是美國企業了,在美國交著企業所得稅
再而且,如果人家對200個國家出口,莫非要給200個國家交企業所得稅不成
:-)
㈨ 在確定所得來源中 轉讓動產所得是按照動產的賣方還是買方的所在地
企業所得稅納稅地點確認原則:
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企業所得稅由納稅人向其專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繳屬納,「所在地」是指納稅人的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企業注冊地與實際經營管理地不一致時,以實際經營地為納稅地點。
所以,轉讓動產所得是按照動產的賣方所在地為納稅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