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共一大的成就
1通過黨綱.確定了黨的名稱和奮斗目標2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3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歷史意義: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❷ 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七大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的內容
1、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起草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明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大會初步規定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要求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
2、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黨的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
3、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黨的三大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統一戰線問題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促進了國民黨的改組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開創了革命發展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備。
4、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和討論中國共產黨如何加強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在組織上和群眾工作上如何進行准備的問題。
5、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並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
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然召開在革命的危急關頭,卻沒有承擔起挽救革命的任務。但周恩來、任弼時等一批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所認識、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選進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這為後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提供了組織上的准備。
6、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大會總結了大革命前後的經驗教訓,提出反對「左」、右傾兩種錯誤傾向;正確分析革命形勢,確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方針和任務;通過了《政治議決案》等16個文件和經過修改的黨章,成為民主革命時期歷次代表大會中形成文件最多的一次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主要是為了系統地總結第一次國內革命的經驗教訓,批判右傾投降主義和「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明確新時期革命的性質和任務而召開的。
7、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大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強調了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這次大會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抗日戰爭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8、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
9、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綱領、方針和政策,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寫進總綱。黨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在黨的歷史上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10、黨的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繼續肯定九大路線,肯定「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盡管大會在批判極左思潮上有一些積極成果,但大會總的指導方針是錯誤的,並沒有完成它所擔負的歷史使命。
11、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共有3項議程: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選舉中央委員會。
這次大會,是在揭批江青集團進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復和整頓,廣大群眾渴望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面清理、撥亂反正的情況下召開的。
12、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要議程是:審議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確定黨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奮斗的綱領;審議和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按照新黨章的規定,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2)一大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關。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級組織提出要求,全國代表大會可以提前舉行;如無非常情況,不得延期舉行。
職權是: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聽取和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修改黨的章程;選舉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❸ 中共一大的意義(成就)
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❹ 中共十七大的主要成果(急求)
十七大的主要成果集中體現在幾個歷史性貢獻上:
一是實事求是地回顧了五年以來的工作,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科學地總結了近三十年的歷史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闡明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觀,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二是將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寫入黨章;
三是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四是中央領導機構順利實現新老交替,一大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
❺ 中共一大的成果
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❻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胡錦濤在報告中闡述了過去五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新成就: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連年顯著增加,物價基本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
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各級各類教育迅速發展,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就業規模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社會管理逐步完善。
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推進,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任務順利完成,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面加強,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顯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與內地經貿關系更加緊密。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達到新水平。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項外交工作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廣泛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卓有成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重大成果。黨內民主不斷擴大。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幹部教育培訓取得重要進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
胡錦濤指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一,黨的十七大會議主要議題:
1,聽取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
2,審議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
3,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正案》;
4,選舉黨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5,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二,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dxp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三,報告內容: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開幕式上的報告分為十二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十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四,十七大精神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5年的工作,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突出了高舉旗幟、科學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和加強自身建設四個重點,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和重視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描繪了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是中國共產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行動綱領。
❼ 黨的十八大主要成果是什麼
黨的十復八大的重大成制果:
1、明確回答了中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十八大主題中指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2、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三個重點: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3、完成了新老交替。
❽ 中共一大會議成果及其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後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別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下旬,除旅法小組因路途遙遠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陸續抵達上海。由於當時革命活動處於秘密狀態,所以,參加會議的外地代表,統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學暑假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內。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共開了7次會議。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會議(馬林後來又出席了第六次會議)。他們代表共產國際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馬林還介紹了共產國際的情況。接著擬定了會議日程。在24日的會議上,各地代表匯報了工作,並交流了經驗。25日至26日,大會休會,由黨綱起草委員會起草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劃。27日至29日,大會繼續進行,連續3天詳細討論了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各地代表在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30日晚,舉行第六次會議時,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闖進了會場,當詢問他時,他答稱走錯了地方。其實這個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個暗探。他的行動引起了與會人員的警覺。會議立即中斷,代表們迅速分頭離開。十幾分鍾後,法國巡捕趕來,包圍並搜查了會場,但一無所獲。當晚,代表們商量改換會議地點,在李達夫人(她是浙江嘉興人)的提議下,決定到嘉興南湖去開完最後一次會議。7月31日,代表們來到南湖,在一艘遊船上舉行了第七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至此,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但由於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❾ 中國共產黨一大主要決議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
一、工人組織
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凡有一個以上產業部門的地方,均應組織工會;在沒有大工業而只有一兩個工廠的地方,可成立比較適於當地條件的工廠工會。
黨應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黨應警惕,不要使工會成為其他黨派的傀儡。為此,黨應特別機警地注意,勿使工會執行其他的政治路線。對於手工業工會,應迅速派出黨員,盡快進行改組工作。
擁有會員二百人以上方能成立工會,而且至少要派我黨黨員二人到該工會去工作。
二、宣傳
一切書籍、日報、標語和傳單的出版工作,均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
每個地方組織均有權出版地方的通報、日報、周刊、傳單和通告。不論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應受黨員的領導。
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
三、工人學校
因工人學校是組織產業工會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所以在一切產業部門均應成立這種學校,例如,應成立「運輸工人預備學校」和「紡織工人預備學校」等等。在這種學校里,除非常必要的情況外,不應教若干門不同的課程。
學校管理處和校務委員會應完全由工人組成。黨聘請的教員可以出席校務委員會的會議。
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否則,這種學校就無需存在,可予以解散或改組。
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成立工會的必要。
四、工會組織的研究機構
這種機構應由各個產業部門的領導人、有覺悟的工人和黨員組成,應研究產業工會組織的工作方法等問題。
成立這種機構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人,使他們在實踐中去實現共產黨的思想。應特別注意組織工人工會,援助其他部門的工人運動,研究工人工會以及其他無產階級組織的情況。
為了更適當地進行工作,這種機構的研究工作應分為以下幾類:工人運動史,組織工廠工人的方法,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各國工人運動的現狀。研究的成果應定期發表。應特別注意中國本國的工人運動問題。
五、對現有政黨的態度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採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在政治斗爭中,在反對軍閥主義和官僚制度的斗爭中,在爭取言論、出版、集會自由的斗爭中,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
六、黨與第三國際的聯系
黨中央委員會應每月向第三國際報告工作。
在必要時,應派一特命全權代表前往設在伊爾庫茨克的第三國際遠東書記處。此外,應派代表赴遠東各國,以便商討發展和配合今後階級斗爭的進程。
❿ 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麼
1、「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2、黨的二大的主要功績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指明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方向,表明了共產黨已經接受了列寧關於殖民地革命的理論,並將這一理論與中國的革命實際初步結合起來。
3、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召開時間: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召開。
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詳),代表全國195名黨員。
3、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陳潭秋、惲代英、瞿秋白、張國燾、李立三、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