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湖北省公布二調主要數據成果

湖北省公布二調主要數據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27 01:29:48

① 調查成果

通過外業調查,核實和補充完善了農用地分等的數據圖件資料,從而形成了一系列外業調查成果。

(一)調查精度

農用地利用與經營狀況資料調查,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各區域氣候特徵及大宗作物種植情況,作物的物化成本和平均產量,可以作為因素指標區劃分的依據,確定分等指標區的基準作物和指定作物,劃分農用地分等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和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

各縣(市、區)提供的農作物 1998 ~ 2000 年 3 年的平均最大產量、全自治區各鄉(鎮)1998 ~ 2000 年主要農作物的平均產量以及農作物物化成本等資料的補充實地外調,按鄉(鎮)布點,調查成果達 1300 多組數據;活勞動成本等農用地利用與經營狀況資料外調是以縣(市、區)為單位,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標准耕作制度,由各縣(市、區)農業局、統計局以及農業技術推廣站人員收集、外調核實填寫報表,調查樣點 100 多個,調查成果有 100 多組數據。

根據農用地投入產出的調查資料,征詢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相關領導專家的意見,以鄉(鎮)為單位初步劃分各縣(市、區)的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間和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間,再由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領導小組召開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專家組會議,征詢專家意見,並進行實地抽樣補充調查與論證。調查精度按分等指標區分成多條線路,以鄉(鎮)為單位設置調查樣點,對兩個系數的等值區間劃分結果進行調查論證。

(二)標准樣地設置

外業標准樣點數據調查主要通過設置標准樣地進行數據採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標准樣地設置是基於國家《農用地分等規程》的要求,分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兩級設置樣地。通過標准樣地數據屬性描述及樣點監控,可對農用地質量、農用地基礎設施水平、農用地利用條件、農用地投入產出的經濟條件、農用地的限制性因素、農用地生產能力等進行監測,反映農用地質量狀況以及人類對土地利用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可對農用地的生產能力開展長期動態監測。全自治區共設置標准樣地 534 個,分為國家級與自治區級兩個層次,其中,自治區級標准樣地534 個,國家級標准樣地 24 個(表 2-6)。

表 2-6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標准樣地設置成果分布統計表

註: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標准樣地成果中的國家級標准樣地同時也是自治區級標准樣地。

② 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從哪一年開始使用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於2007年7月啟動,於2009年完成二調成果並啟用。

③ 全國土地二調的成果圖指的是什麼

現狀圖,都是調查得到的現狀。要到當地國土部門去要才能得到。

④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成果匯總的任務是什麼

(抄1)數據匯總。在土地襲利用資料庫的基礎上,逐級匯總各級行政轄區內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增加非調查區域的港澳台地區的土地數據,形成國家及各級行政轄區內的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
(2)圖件編制。利用資料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技術,採用縮編等手段對全國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縮編,編制出國家、省、地(市)、縣級系列土地利用圖件、圖集和各種專題圖件(集)等。
(3)成果分析。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結合相關資料信息,開展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對耕地、基本農田等各類土地的數量、分布、利用結構及其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判土地利用的集約節約程度,預測變化趨勢,為土地開發潛力挖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建議。根據土地調查及分析結果,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

⑤ 二調成果數據與原來的土地面積不一致的原因哪個高手幫解答一下!~~~~

樓主意思是二調數據與2005年變更數據不一致嗎?兩者差別的主要原因有:兩次調查行政界版線不一致;05年變更數據權不徹底;05年後有部分新增用地,如農村居民點、其他建設用地的增加;地類定義不完全一致,如二調中將北方小於2米的農村道路、農業溝渠、田坎等劃為耕地;兩次資料庫在制圖軟體、統計方法上存在差異,如田坎系數的扣除等。
如果說句實話,就是兩種統計結果都不準確,外業調查太過粗糙...

⑥ 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報告

國土資源部 國家統計局

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

關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

根據國務院決定,我國自1984年開始的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截止到1996年全部完成,並將數據成果統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時點。這次調查,全國組織了50多萬專業人員,採用航空為主的遙感資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圖,全野外實地調查的方法,逐地塊調繪量算面積,查清了每個地塊准確的土地數據。逐級匯總出全國土地類型、數量及分布。農業土地面積普查是全國農業普查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項調查是以全國土地詳查的原始資料為基礎,通過土地變更調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積數據。這一重大成果為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有關政策、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各地、各部門編制規劃和計劃等應採用公布的土地調查數據;農用地轉用、徵用等應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確定的地類、面積為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根據全國土地調查結果變更後,農村土地承包、農業稅賦以及其他涉及農民負擔等現行政策都不作調整。

一、調查的全國主要地類面積

耕地: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

其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

園地:1002.38萬公頃(1.50億畝)

林地:22760.87萬公頃(34.14億畝)

牧草地:26606.48萬公頃(39.91億畝)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407.53萬公頃(3.61億畝)

交通用地:546.77萬公頃(0.82億畝)

其它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二、 我國耕地分布及質量狀況

(一) 耕地面積總量

我國用來種植農作物的耕地面積,包括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它樹木的土地;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小於1.0米,北方寬小於2.0米的溝、渠、路、田埂。據匯總的結果顯示:截止199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東西部地區的耕地面積較少,各佔28.4%,中部地區較多,佔4.32%(見表1)。

(二)耕地質量結構

在全國耕地面積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見表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應當有計劃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表1 東中西部耕地分布情況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695.59
55433.83
28.4

中部地區
5611.89
84178.33
43.2

西部地區
3696.45
55446.68
28.4

表2 東中西部地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積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8.67
580.00
6.4

中部地區
104.00
1560.00
17.1

西部地區
464.00
6960.00
76.5

在耕地面積中,無灌溉設施的耕地比重高於有灌溉設施的耕地,分別佔60.2%和39.8%;分東中西部地區看,東部地區有灌溉設施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區的無灌溉設施比重大(見表3)。

表3 東中西部地區有灌溉設施和無灌溉設施的耕地佔各自耕地面積的比重

有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無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東部地區
57.7
42.3

中部地區
32.9
67.1

西部地區
32.4
67.6

三、土地基本國情未變,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仍是長期任務

在土地面積的調查中,以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公頃和市畝統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積計量中普遍使用但標准不同的「習慣畝」。同時,對耕地的概念和口徑范圍也實行了統一標准,包括了北方寬二米、南方寬一米以下的溝、渠、路、田梗面積。全國耕地面積調查數比經常性的統計年報數大3506.83萬公頃(5.26億畝),主要是耕地面積數據的計量單位和統計口徑標准化了,數據准確了,實際耕地並沒有增加。

從人均耕地看,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106公頃(1.59畝),仍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區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大於0.13公頃(2畝)的12個省,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自然條件較差、糧食產量較低的地區。人均耕地少於0.067公頃(1畝)的7個省(市、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京津滬三個直轄市。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好,糧食產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減少的地區。

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這是我國國情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是我們當前執行基本國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標。

⑦ 二次調查成果何時啟用

二調的兩大項目(規劃、基本農田)都還沒批,真搞不懂政府都在忙什麼,我們這邊二調從08年開始到現在都還沒批,成果已上交7個月了,還沒驗收,定下來,哎。。。。。真是不理解。 查看原帖>>

⑧ 二調資料庫 是國家發布的嗎

的資料庫是國家發布的一個數據。

⑨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回記信息,答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調查成果。具體成果主要包括:數據成果、圖件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資料庫成果等。 1.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各級行政區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面積數據;
4.各級行政區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5.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1.各級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2.各級基本農田分布圖件;
3.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4.土地權屬界線圖件;
5.第二次土地調查圖集。 1.綜合報告
(1)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各級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各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各級土地調查資料庫。主要包括:
1.各級土地利用資料庫;
2.各級土地權屬資料庫;
3.各級多源、多解析度遙感影像資料庫;
4.各級基本農田資料庫;
5.市(縣)級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⑩ 二調主要成果有哪些

第二次土地調查的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調查成果。具體成果主要包括:數據成果、圖件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資料庫成果等。 (一)數據成果 1、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各級行政區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面積數據; 4、各級行政區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5、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二)圖件成果 1、各級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2、各級基本農田分布圖件; 3、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4、土地權屬界線圖件; 5、第二次土地調查圖集。 (三)文字成果 1、綜合報告 (1)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各級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各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四)資料庫成果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各級土地調查資料庫。主要包括: 1、各級土地利用資料庫; 2、各級土地權屬資料庫; 3、各級多源、多解析度遙感影像資料庫; 4、各級基本農田資料庫; 5、市(縣)級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五、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組織實施

閱讀全文

與湖北省公布二調主要數據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