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借鑒他人成果

借鑒他人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27 00:12:56

⑴ 課題研究過程中借鑒他人研究成果需要怎麼做

課題研究過程當中,嗯,可以參考別人的研究成果,看一看他們是怎樣理想的,而且過程是怎麼樣來做的,怎麼樣階梯的,但只能參考,不能抄襲。

⑵ 急求關於名人因借鑒而成功的事例五個,今天就要,注意,不是值得我們借鑒,使他們借鑒別人的例子

事例:

1、德國人亥姆霍茲從研究飛行動物中,發現飛行動物的體重與身體的線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茲的研究指出了飛行物體身體大小的局限。

人們通過借鑒亥姆霍茲的研究成果對鳥類飛行器官的詳細研究和認真的模仿,根據鳥類飛行機構的原理,終於製造了能夠載人飛行的滑翔機。

2、「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頓借鑒了16世紀眾多前輩探索的經驗,在引基礎上,經過自己辛勤的思索與探究,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

3、唐朝有個韓志和,「善雕木作鸞、鶴、鴉、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凌雲奮飛,可高達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卻下。」西漢時期,有人借鑒前人的記載用鳥的羽毛做成翅膀,從高台上飛下來,企圖模仿鳥的飛行。

4、賈誼借用秦朝的歷史寫成了《過秦論》勸諫漢文帝。

5、杜牧借鑒阿房宮的故事寫成了《阿房宮賦》。



(2)借鑒他人成果擴展閱讀:

成功的借鑒:

善於借鑒他人,是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素質。尤其是在科學探索中,善於對前人的成就總結借鑒更顯得重要。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經坦言:「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頓借鑒了16世紀眾多前輩探索的經驗,在引基礎上,經過自己辛勤的思索與探究,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成為近代自然科學寶庫中一顆耀眼明珠,試想如果沒有對先人的成功借鑒,牛頓怎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可見,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離不開對別人的借鑒。

⑶ 借鑒他人成功經驗的名言

他人成功的名言永遠是他人成功的,你只是借鑒而不能復制,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是屬於自己的,他人的永遠是他人的,有句老話說得好,自己擁有比別人擁有強 ,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⑷ 善於借鑒別人優勢使自己成功的實例有哪些

錢鍾書初入清華口吐狂言,清華無一人配為他師,而他的老師吳憲沒有苛責他,最後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他學會了老師吳憲身上的低調,最終在回憶錄中向老師道歉,自己也因此有了美名。

⑸ 古代有哪些名人 靠抄襲借鑒 別人的著作而成功的

1、《史記》被質疑為司馬遷「剽竊」的,《史記》和太史公司馬遷在中國無人不曉,但就是這樣偉大的著作和人物,也沒逃出「剽竊」的陰影。

有專家考證說,早在東漢初期問世的《漢書·司馬遷傳》中已經明確指出,《史記》是司馬遷剪裁和整編了西漢國家圖書館藏資料中的《左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等前人著作,有的是摘敘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卻都不註明出處。

2、林逋"抄襲"案

有學者認為,梅妻鶴子的林逋唯一一首極好的詩歌就是《山園小梅》,尤其那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為後人贊頌。

此句化用的是五代南唐江為有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稍一變身,兩句詩就變成了贊美梅花的經典美句。

原句用"竹影"、"桂香"描繪了一幅翠竹茂盛桂花繁多的黃昏秋景,雖是秋天卻給人生機勃勃、更兼柔美之感。林逋則用"疏影"和"暗香"刻畫出了清高自持而淡然深靜的梅花形象,沒有一字寫梅,卻字字都在描梅。

寡味的"疏"與"暗"似乎沒有什麼力度,但與此殘句卻是極其相配,既贊美了梅花的高潔,又讓林逋趁機超脫了一回,也算是"抄襲"史上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3、蘇東坡"抄襲"案

蘇東坡名篇《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據說是化用了李白《把酒問月》中的"青天有月幾時來,我今停杯一問之"。

李白停杯問月盡顯詩仙酒仙風范,醉意朦朧狂放不羈;蘇軾借形賦詞卻抒惆悵思念之情,愁意綿綿相思無極。

李白是唐詩大家,蘇軾是宋詞聖手。二人把酒對月似乎是如出一轍,可蘇軾借著李白的瀟灑之作幻化出的卻是自己的離愁思緒、兒女情長。

在李白眼中這月亮應是圓潤碩大,而對蘇軾而言卻是"高處不勝寒",相比之下更顯骨肉分離的凄涼。不得不說,這句"抄襲"來的詩句被改編得天衣無縫。

4、天若有情天亦老"抄襲"案

在詩歌出現最多的一句詩,估計就是那句大名鼎鼎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傷離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歐陽修《減字木蘭花》)、"千里草,萋萋盡處遙山小。遙山小,行人遠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說不了,一聲喚起,又驚春曉"(萬俟詠《憶秦娥》)等等許多,採用同一句詩,一字未變,被不同的人用在幾乎相同的場景――離別。此時就不再是"化用",而是正式的"抄襲"。

就像人們在欣賞秋水美景時,沉醉其中又不好意思只說一句"太特么好看了",這時就應該"抄襲"一下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毛澤東則用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改變了它千百年來悲傷愁苦的軌跡,搖身一變,成了革命改革的佐證,也算是為這離別之句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5、《三峽》"抄襲"案

這篇看起來神似酈道元的《水經注·三峽》的文章,為南朝劉宋盛宏之所作《荊州記》,而且是先於《三峽》問世,也就是說《水經注》是酈道元"抄襲"而來。

當然不止是《水經注》,歷史上許多歷史地理和醫葯民歌方面的著作典籍,都是編者費盡千辛萬苦搜集資料、仔細求證、謹慎編輯所得,是一個將零散的珍珠搜集起來,辨別真偽,然後堆砌成寶的偉大工程,絕不是厚顏無恥的"拿來主義"。

⑹ 寫論文可以整段借鑒他人的成果嗎

可以,要引用註明出處。最好有自己的觀點,在別人的基礎上升華。

⑺ 【求一個成語】形容總是借鑒別人的思想成果,好像有點兒貶義

拾人牙慧不知對不對

⑻ 盜取別人的勞動成果,古代有哪些名人是靠抄襲借鑒別人的著作而成功的

《史記》被質疑為司馬遷「剽竊」的
《史記》和太史公司馬遷在中國無人不曉,但就是這樣偉大的著作和人物,也沒逃出「剽竊」的陰影。
有專家考證說,早在東漢初期問世的《漢書·司馬遷傳》中已經明確指出,《史記》是司馬遷剪裁和整編了西漢國家圖書館藏資料中的《左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等前人著作,有的是摘敘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卻都不註明出處。
有人指出,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記》的末尾,幾乎全抄賈誼的《過秦論》,但卻在有些段落的行文過程中,卻署成了「司馬遷、賈誼曰」,好傢伙,本來是人家賈誼一人寫的,現在成了賈誼和太史公的合著!按照現在的觀點來看,這種行為有點不可原諒。
牛頓和萊布尼茲互指對方「剽竊」
1699年,瑞士人丟里埃給英國皇家學會寄去文章,聲稱牛頓最早發明了微積分,而萊布尼茲可能是剽竊者。萊布尼茲立刻在雜志上進行反駁,並也攻擊牛頓剽竊自己的發明。但是,他有口難辯,直到萊布尼茲去世,這一爭論也沒有得出結論。
這一事件鬧得整個歐洲學術界沸沸揚揚,德英兩國,甚至英國和歐洲大陸學術界的關系緊張,兩個人在數學界的擁護者在近百年的時間里互不來往。
用了300年的時間調查和求證後,現在的結論是,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茲二人各自獨立完成的,但並不是由他們發明的。但是,其中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需要澄清。譬如,他們二人曾經通過信;萊布尼茲曾經到過倫敦,等等。牛頓還利用自己是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便利,組織親信,成立專門委員會,甚至偷偷地修改調查報告,把剽竊的罪名強加在萊布尼茲頭上。
愛因斯坦相對論被指是「剽竊」
很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於1916年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但有的國際史學專家認為,愛因斯坦在建立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剽竊了德國大數學家達維德-希爾伯特的大量研究成果。
這些史學家的論據是,愛因斯坦在醞釀廣義相對論的8年中,曾經常求教於德國大數學家達維德。希爾伯特,而希爾伯特曾於1915年11月20日將他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理論要點歸納在一份手稿里,遞交給了普魯士科學院,比愛因斯坦發表論文的時間早了5天。於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就有了剽竊的嫌疑。
這一爭論也曠日持久,最新的進展是, 1997年11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德國麥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國波士頓大學3名歷史學家撰文指出,愛因斯坦並未剽竊希爾伯特的成果,倒是希爾伯特剽竊了愛因斯坦的成果。(來源遼沈晚報)

⑼ 開爾文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合理外推,建立了熱力學溫標,他所依據的實驗事實是() A.一定質量

開爾文所利用的實驗事實是氣體體積不變時,壓強與攝氏溫度成線性關系,P-t圖象不過原點,開爾文運用合理外推,將P軸平移到-273.15°C,新坐標原點代表的溫度作為熱力學溫度T的零度,壓強P與T成正比.
故選A.

閱讀全文

與借鑒他人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