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創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國TD-LTE產業鏈日趨成熟,2015年末4G用戶數超過3.8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運營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佔世界的60%以上,並進軍海外市場;
2、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銷售和交付運營;油氣開發專項再造一個西部大慶;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2015年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
3、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26.7公斤的新紀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達本胺等抗腫瘤新葯成功上市。
(1)2015科普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明顯加快,北京、上海積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初見成效,區域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啟動。
2015年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研發經費超過1000億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陝西等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創新活動企業佔比分別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陝西等地區位居前列。你追我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⑵ 2015年中國科學有什麼發展進步
1、本土科學家首獲諾獎。中國葯學家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因而被授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2、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斬獲「雨果獎」。
3、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中國商飛公司新建成的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廠房內正式下線。
4、【北斗導航】「中國坐標」再發力。中國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天基導航系統建設邁出由區域運行向全球拓展的第一步;實時厘米級軍民兩用北斗衛星導航核心板卡研製成功;「基於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的閱兵車輛訓練考核系統」讓車輛方隊等速時間誤差在0.3秒內;我國首顆40納米北斗多模射頻基帶一體化晶元正式量產.
5、【「悟空」】「上天入海」續寫傳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發箭」——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搭載20顆技術試驗小衛星奔向蒼穹,創造了我國歷史上「一箭多星」的新紀錄;我國首台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彩虹魚」號在南海成功完成4000米級海試,為中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製奠定了重要基石。
6、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項目組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研究成果在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評選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中位居榜首。
⑶ 2015年第九屆環保之星科普知識大賽試題的論文怎麼寫
按議論的性質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性的畢業論文是指從正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一篇論文側重於以立論為主,就屬於立論性論文。立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以理和事實服人。駁論性畢業論文是指通過反駁別人的論點來樹立自己的論點和主張。如果畢業論文側重於以駁論為主,批駁某些錯誤的觀點、見解、理論,就屬於駁論性畢業論文。駁論文除按立論文對論點、論據、論證的要求以外,還要求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按研究問題的大小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宏觀論文和微觀論文。凡屆國家全局性、帶有普遍性並對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論文,稱為宏觀論文。它研究的面比較寬廣,具有較大范圍的影響。反之,研究局部性、具體問題的論文,是微觀論文。它對具體工作有指導意義,影響的面窄一些。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畢業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1.專題型論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如本書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淺析領導者突出工作重點的方法與藝術》一文,從正面論述了突出重點的工作方法的意義、方法和原則,它表明了作者對突出工作重點方法的肯定和理解。
2.論辯型論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嗎?》一文,是針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的觀點,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駁斥和分析,以論辯的形式闡發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改變農村集體所有制」的觀點。另外,針對幾種不同意見或社會普遍流行的錯誤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辯駁的論文,也屬於論辯型論文。
3.綜述型論文。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4.綜合型論文。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如《關於中國民族關系史上的幾個問題》一文既介紹了研究民族關系史的現狀,又提出了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它是一篇綜合型的論文。
⑷ 2015科學方面的重大發明
NO.1、柔宇科技科技創新成果——可折疊式智能移動影院Royole-X
查看大圖
可折疊式超高清智能影院Royole-X展現的顯示技術令人驚嘆,它是前所未有的移動影院體驗。據小編了解到,這款產品基於新型AMOLED技術,對比度比傳統LCD高出至少1個數量級,響應速度也比LCD要快1000倍,3300ppi的屏幕解析度更是iPhone 6S的10倍,是當前全球顯示領域產品的最高物理解析度。Royole-X同時配備了柔宇科技自主研發的首款智能移動顯示操作系統Royole-X OS,設計相當人性化。Royole-X首次將超高清大屏顯示和立體聲有源降噪耳機通過可折疊方式完美融為一體,讓用戶真正地如同置身高端私人影院。可以說,Royole-X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穿戴式設備的設計理念,是柔宇科技繼發布全球最薄0.01毫米柔性顯示屏之後對科技創新的又一次詮釋。當 前國內市場充斥著很多電子產品,包括形形色色的VR設備,都只是簡單模仿國外的概念並做了本土化,缺乏核心技術創新,所以這些產品也很難進入歐美市場,面 臨著眾多專利的壁壘限制。Royole-X展現的諸多技術創新和全球首創的可折疊式設計,可能會引領穿戴式電子產品設計新潮流,難怪一向對創新極度挑剔的 美國人也對柔宇科技的這款產品尊重有加,熱情如火。據悉Royole-X已在美國市場受到極大關注和追捧。
NO.2、特斯拉科技創新成果——Tesla Model S
查看大圖
Tesla Model S是一款由Tesla汽車公司製造的全尺寸高性能電動轎車,外觀造型方面,動感的車身線條使人過目不忘;在前臉造型方面,該車採用了自己的設計語言;另外,特斯拉Model S的鍍鉻門把手在觸摸之後可以自動彈出,充滿科技感的設計從拉開車門時便開始體現。相信這款車一定會讓你過目不忘。
NO.3、Jibo Inc.科技創新成果 ——Jibo機器人
看過電影《超能陸戰隊》的朋友都想擁有大白,而Jibo Inc.的這項最新科技創新發明成果讓你的夢想實現了。Jibo機器人是一款和大白一樣的暖心管家,它能夠記錄家庭中每個人面孔,幫助家人做備忘提醒,甚至是打理日常生活。如果一個殘疾者能夠擁有這樣一個貼心的家庭助手,那麼生活中的很多難題都將迎刃而解:Jibo幫你訂餐,Jibo幫你告別臉盲,Jibo讓你不再孤單。這項由MIT教授Cynthia Breazeal所研發Jibo機器人自然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NO.4、Nest的科技創新成果——智能恆溫器Nest Learning Thermostat
查看大圖
這是一款懂你溫度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硬體公司 Nest 發布了第三代Nest 學習型恆溫器。它增強了 Farsight 「遠視」 功能,當用戶遠距離靠近恆溫器時,恆溫器會自動顯示時間或溫度;同時新功能 Furnace Heads-Up(保險絲提醒)可以在跳閘時,通過手機 App 向用戶發送提示。
NO.5、大疆創新的科技創新成果 ——無人機Phantom 3
查看大圖
這是無人機領域的再次創新。大疆創新的這款產品與汪峰求婚無人機為同系列,但在功能上進行了升級,可以拍攝4K視頻、能進行實時720航拍畫面直播,DJI Pilot App的功能也更加全面,能讓每位用戶都能夠輕松完成專業水準的影像拍攝。而對大疆而言,Phantom 3系列是大疆創新的又一里程碑,也進一步拓寬了無人機領域的技術創新。
NO.6、Deka Robot Arm的科技創新成果 ——電子智能義肢
查看大圖
電子智能義肢的出現會讓更多的人會因此站起來,而目前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正式批準的DEKA手臂系統(DEKA Arm System)醫療器械,可以接收患者殘肢處肌肉收縮的電活動信號,並將這些電信號傳輸到假肢中的計算機處理器,處理器會將信號進一步轉化為肢體活動。
NO.7、Bitfinder的科技創新成果 ——空氣凈化器Awair
查看大圖
Awair不但好看也好用,它可以檢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灰塵顆粒和有毒化學物質等指標。檢測收集完畢後它就會生成報告,告訴你何時該開窗換氣、更換空氣凈化器濾網。而且,Awair的建議都是根據梅奧診所的建議所作出的,十分可靠。
NO.8、三星的科技創新成果 ——眼控滑鼠eyeCan
查看大圖
「EYECAN」採用了與顯示器相連的BOX形狀,使用者只需將它與顯示器進行連接,按眼睛高度進行設置,便可以看著顯示器自如地寫字或使用電腦。使用者通過眼球運動,移動滑鼠指針,朝著特定圖標、文件夾、鏈接凝視一秒或眨眼,即可進行點擊和滾動等操作。動一動眼,就知道你要什麼,這款高科技滑鼠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當然除了以上8款科技創新發明成果,還有很多科技創新發明成果值得我們去關注,比如3D列印跑車、微軟Surface Pro4、Cube 3D列印機等等。總之2015年時科技產品爆發的一年,而每一款創新科技產品都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甚至是期待早日可以用上。
⑸ 科研科普
山東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歷史悠久。
(1)新中國成立前,調查研究成果零星
李希霍芬(1872)和維里士(1907)在淄博地區調查發現了石炭紀海相貝類化石並進行了採集和鑒定。
勃格魯(1899)、莫克(1903)、布萊克威爾德和維里士(1903)等對濟南張夏—崮山相繼進行了寒武系調查研究,發表了有關三葉蟲的文章。
1915年,早坂一郎研究了淄博地區石炭—二疊紀化石,發表了《山東淄博東方石炭紀腕足類之研究》。
1924年,孫雲鑄完成了《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著作,是國內學者撰寫的最早一部古生物論著。
1902年,洛倫茲在濟南南部石灰岩中發現了奧陶紀化石。其後,弗里奇(1911)、孫雲鑄(1922)等先後對采自濟南、章丘、博山、青州、新泰和萊蕪等地的頭足類、層孔蟲化石進行了描述和鑒定。
1926年,我國地質學家趙亞增、李四光對章丘、博山地區進行了石炭—二疊紀地層調查、研究,採集了大量古生物化石並進行了描述和鑒定。
1923年,譚錫疇對山東中生代地層古生物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發現恐龍、魚類、哺乳類、昆蟲等大量化石。
(2)新中國成立後至20世紀80年代,調查研究工作系統,成果豐碩
1951年,盧衍豪、董南庭重新研究了長清、泰安一帶寒武紀地層及化石,1953年,發表了《山東寒武紀標准剖面新觀察》;1957年,張文堂詳細研究了博山寒武紀生物地層剖面後,發表了文章。
1975年,陳均遠、鄒西平對山東奧陶系進行了詳細生物地層研究。
1984年陳均遠在新泰汶南測制了奧陶系剖面,豐富了頭足類等奧陶紀化石的內容。
1957年,中國科學院丁培榛等在楊遵儀教授指導下,在淄博測制剖面、採集化石,釐定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層。
1975年,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在淄博煤田選測了六條剖面,採集了動植物化石,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遴信進行了鑒定。
1981~1984年,游文澄、劉書才等開展了「山東寒武紀地層及沉積相特徵」研究,系統採集研究了三葉蟲化石。
1980、1983年,張文堂與劉懷書兩次深入研究了萊蕪九龍山生物地層剖面。
1986年,朱兆玲等發表了論文「魯東南地區上寒武統樹型筆石與三葉蟲帶的關系」。
1951~1958年,楊鍾鍵等對萊陽一帶的爬行類做過發掘與研究。
1961、1962年,地質部第一普查大隊、石油綜合研究隊對山東中、新生代盆地進行來了詳細的地層古生物研究。
1981、1982年,沈炎彬和陳丕基分別發表了論文「膠東白堊紀葉肢介」和「山東蒙陰侏羅紀葉肢介」。
1982年王開發等發表了論文「山東諸城晚白堊世孢粉組合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
1983年,潘華璋發表了論文「山東侏羅—白堊紀非海相腹足類」。
1990年,潘昭仁發表了論文「山東中生代地層及孢粉組合」,同年,省區調隊還編著了《山東萊陽盆地地層古生物》。
山東境內開展了石油地質科研工作,50多年來,勝利油田等單位古生物工作者完成的介形、孢粉、輪藻、小型腹足等鑒定成果,對渤海灣周邊的巨厚新生代地層對比起了支柱作用;20世紀90年代初,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在匯總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山東省古生物手冊》編制,對600餘個屬種進行了描述,製作化石圖版132個(未正式出版)。
1976年至20世紀90年代,山東全面開展了第二輪1∶20萬和1∶5萬區域地質調查,對山東地層進行了劃分並對古生物化石進行了系統調研,獲得了一批重要資料和成果。
(3)20世紀90年代至今,在古生物化石專業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世紀90年代,張俊峰全面總結了山東山旺昆蟲動物群和蜘蛛動物群,出版了《山東山旺昆蟲化石》、《山東省山旺昆蟲與蜘蛛》等專著。在專著中,通過400餘個化石屬種的描述和生態分析,展示了堪稱動植物化石寶庫的山旺中新世生物群總貌;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編寫的《山東及鄰區張夏組(寒武系第三統)三葉蟲動物群》專著也已出版。
2005年,武桂春、劉書才等在山東青州和萊蕪地區做了上寒武統—下奧陶統剖面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牙形石,發現了Cordylos lindstromi(林氏腫牙形石),這一成果為我省寒武系與奧陶系分界和國際層型接軌提供了依據,推進了我省牙形石研究。
2000~2011年,山東省及各地市、縣分別開展了「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工作,將古生物化石保護納入了規劃中,建立了部分古生物保護區。
山旺、長清、諸城、萊陽等地區,歷來是中外地質學家、古生物化石專家重要的野外考察和研究基地,科研、科普工作較為深入,成果也較為豐碩。
山旺的研究工作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教授首開研究山旺化石的先河,建立了「山旺系」,從此開始了對山旺發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現在由過去對地質古生物的研究,逐步擴大到對盆地沉積學、古埋藏學、古氣候、古地理、古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研究,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多次在山旺召開,研究成果不斷增多,已發表論文、專著、科教電影、電視片130餘篇部,其中《化石寶庫》(1984年)科教片在國際獲金獎,2003年CCTV-10《走進科學》欄目組拍攝了專題片《塵封的書卷》、2006年CCTV-4《走遍中國》欄目組拍攝了專題片《解密天書》,分別在中央電視台和地方電視台播放。
圖5.10 美國地學委員會哈克博士參觀山旺主剖面
圖5.11 在山旺組織的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圖5.12 中央10套拍攝山旺地質公園專題片
圖5.13 中國科學院專家考查山旺國家公園地質構造
長清張夏-崮山地區每年都有許多中外地質學家進行科學考察,大中專院校學生來這里進行教學實習和科普活動。
萊陽、諸城一直是我國中生代陸相地層和恐龍學、古生物學研究的經典地區。其中,萊陽恐龍蛋化石的研究建立了目前國際公認和通用的恐龍蛋分類和命名系統。
諸城市聘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1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設立科研基地,加強對保護工作的技術指導。2009年,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簽訂協議,確定了鴨嘴龍類研究,角龍類、肉食龍類和甲龍類研究,翼龍類、蜥腳龍類研究,地層及古環境研究,綜合研究的五大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先後出版了8期《恐龍研究》、1本科普書籍《巨大諸城龍》,在《中國科學》、《白堊紀研究》、《地學前緣》、《地質論評》、《地質通報》、《中國國家地理》、《化石》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中國發現的第一個角龍科化石和它的生物地理學指示意義》、《山東諸城白堊紀一組不尋常的獸腳類足跡》、《巨型山東龍的系統分類、生活習性與生態環境研究》、《晚中生代地球表面重大地質事件的陸地環境巨變與生物群演替響應》、《魯東諸城晚白堊世Campanian階鴨嘴龍集群埋藏地層、沉積相與埋葬學研究》、《山東諸城盆地萊陽群下白堊統的非鳥恐龍與鳥足跡組合》、《山東「恐龍澗」創造三個「世界之最」》、《山東諸城恐龍化石發掘新成果》、《探訪山東諸城「恐龍墓地」》、《諸城角龍——我國首次發現的角龍科成員》等10多篇學術論文,拍攝製作《山東諸城恐龍探秘》科普片,聯合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在庫溝、臧家莊兩處化石點進行「中國恐龍大調查」現場直播活動,直播結束後據央視統計全球約有2億人收看節目。建設「中國龍城·諸城恐龍網」,編寫科普書籍《山東諸城恐龍之謎》、《諸城恐龍9999個為什麼》。2013年12月2日-5日召開了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組織、諸城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白堊世陸相生態系統及生物群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0年8月29日,諸城市聯合中央電視台在諸城庫溝、臧家莊兩處化石點進行了「中國恐龍大調查」現場直播活動,該市還主辦了白堊紀陸相生態系統及生物群國際學術研討會,對化石資源的保護、發掘和科研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和「國土資源科普基地」。諸城重要化石產地制訂了《諸城恐龍科學普及三年規劃(2013—2015)》和《2013年恐龍地學科普行動方案》,每年組織開展青少年春秋遊、夏令營、冬令營活動。組織開展了「恐龍探秘游」、「恐龍知識競答」、「2013年暑期『歡樂龍城游』活動」等一系列針對中小學生和遊客的恐龍科普教育活動。
濟南張夏-崮山華北寒武系標准剖面和萊蕪市九龍山寒武系剖面是中國北方寒武系經典剖面。2005年8月18日—24日,第四屆國際寒武紀地質大會在南京召開,其中有6個國家共14位中外學者對這兩個剖面剖面進行了的地質考察和學術交流。
圖5.14 中外地質學家在山東長清饅頭山考察華北寒武系標准剖面
圖5.15 參加考察的地質學家在九龍山剖面採集化石
⑹ 2015年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屬呦呦主要成就
2015年諾貝爾科學抄獎獲得者屠呦呦主襲要成就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葯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⑺ 科普成果有哪些
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准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實現了預期目標,為中國探月一期工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10月29日,我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成功。在今天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組織公布的2009年度前100強排名中,天河一號高居榜首。有關專家認為,「天河一號」的誕生,是我國戰略高技術和大型基礎科技裝備研製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自主研製超級計算機能力從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的跨越,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國家。
11月16日,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日前聯合在北京召開「嫦娥三號」探測器方案轉初樣評審會,以嫦娥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組長的評審組經過認真的評審,一致同意通過「嫦娥三號」探測器方案轉初樣評審。
11月27日,中國風雲二號E星實現太空漂移,已成功接替風雲二號C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表示,這是中國靜止氣象衛星史上首次成功實現了雙星位置交換、業務接替
12月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的「遙感衛星七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在中國國民經濟建設中將發揮積極作用。本次衛星發 射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 箭第一百二十次航天飛行
⑻ 2015年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排行榜
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中國、印度、澳大利亞、日本。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毋庸置疑,是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具有最強的綜合國力,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與美國同日而語,世界霸主實至名歸,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撼動。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上都是首屈一指。
俄羅斯在軍事上是世界二號強國,不要去糾結俄羅斯羸弱的經濟形勢,就軍事實力而言,除卻美國外,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在軍事上能與俄羅斯抗衡。在某些軍事科技上,俄羅斯還是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尤其在潛艇和空間技術上,甚至強於美國。並且俄羅斯的大國沙文主義非常嚴重,世界超級大國的情愫一直在醞釀。
德國排在第三位,別大驚小怪的,是不是認為中國應該是世界第三啊,別這么想,如果認為中國能排在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位置上,那就顯得我們太情緒化了。德國在二戰後所取得的 成績遠不是我國開放三十年所能比擬的,不論在經濟上還是科技上都領先於中國,當然經濟總量不在內。也別說核武器的威懾力,德國跟日本一樣,想造核武器也是分分秒秒的事。
法國排在德國之後與德國排在第三是同樣的道理,經濟軍事實力都很強,況且還有核武器,還有歐盟這個鬆散的政治軍事經濟同盟的存在。
英國第五位,略去其他因素不談,與美國的盟友關系,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比擬的。英國軍隊的武器完全可以從美國進口。伊拉克戰爭可以窺見一斑。當然英國因此也在國際場合沒有獨立的話語權,跟著美國屁股跑。
我們偉大的祖國排在第六位,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軍事實力遠遠落後於前五名,但落後,並不代表中國在戰場上無法戰勝排名靠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