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惟炎的早年經歷
1943年,他剛滿15歲就在掘港中學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地下工作,散發傳單,張貼標語。1944 年,他擔任地下刊物《寒星》的主編,先後出刊十多期,反對奴化教育,喚醒學生民族意識,揭露諷刺敵偽無恥、罪惡行徑。1945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幹事,並擔任蘇皖一分區掘港青年聯合會主席、黃海劇團團長和如東中學學生會主席等職。1946年春,根據組織安排,18歲的管惟炎離開家鄉,到東北解放區工作。
1949年秋,管惟炎被保送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同時兼任政治教研室負責人和政治教員。1951年,管惟炎又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1953年通過考試,他被派往前蘇聯留學,先後在列寧格勒大學、第比利斯國立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學習,專業為低溫物理。他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期間,由於成績突出,被選送到著名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查(後來獲諾貝爾物理獎)領導的物理研究所完成畢業論文,他以構思巧妙的實驗發現了「反向卡皮察熱阻」。1958年,他在全蘇低溫物理大會上宣讀了自己的畢業論文,語驚四座。他提前畢業,被學校推薦並由蘇聯物理問題研究所彼得·卡皮查所長挑選為物理問題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論文《對於固體與超流氦之間界面上溫度不連續性的研究》,該文成為此課題研究中的經典之作。管惟炎於1960年畢業,獲蘇聯副博士學位(相當於歐美博士學位)。
2. 近現代著名數學家的學習,成長,成才,成名的經歷及其主要成就
1.華羅庚
自學成材的天才數學家,中國近代數學的開創人!!
在眾多數學家裡華羅庚無疑是天分最為突出的一位!!
華羅庚通過自學而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他是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貢獻。在這些數學領域他或是創始人或是開拓者!
從某種意義上他也是位傳奇數學家,一生最高文憑是初中,早年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就後,聞知新中國成立後,發出"粱園隨好,非久居之處"呼籲在國外的科學家學成回去報效祖國,跟他同時代在聞訊回國的科學家,許多都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著名的有:
dan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dan做出貢獻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中國創立了\yuanzi dan qing dan等;
回國後華羅庚開創了中國的近代數學,並建立了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培養了大批數學家如陳景潤,王元等號稱華學派,後來致力於應用數學,將數學應用於工業生產,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
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華引理、華不等式、華運算元與華方法。
另外華羅庚還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
3. 竺長安的工作成果經歷
近年來從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全數字型振弦式測力感測器 銅陵三愛思技術有限公司
計算機集成軟體系統開發研究 日本YAMAHA工程公司
高機動性越障機器人研製 國家863計劃
具有復合移動機構的微小型機器人 國家予研項目
登山機器人研製 中央電視台
仿生機器人研究 院創新項目
機器魚游動機理及系統研究 院創新項目
兩足步行機器人系統研究 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計算機集成可編程序控制器(PLC)數控開發系統 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4. 黃炳生的科研經歷與成果
參與和主持了科研項目10多項,發表論文50多篇,編寫著作和教材8本,獲得國家專利項,工程設計、工程監測項目多個,校舍安全堅定10萬平米。主要科研項目和成果 1懸掛吊車作用下螺栓球節點網架疲勞性能 2組合優化的多階段決策運算元理論及高層建築優化設計 3輕鋼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4輕鋼框架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節點性能研究 5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柱鋼管混凝土結構中的性能研究 6 500kV蘇通大跨越結構可行性研究 7煙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鋼結構設計 8南京佛手湖國際藝術會展中心建築藝術博物館鋼結構施工監測 9張家港跨越管道鋼結構橋梁設計 10發明專利,鋼-混凝土組合梁等。 項目名稱、編號 項目來源 起止年月 負責
內容 新型抗剪件鋼-混凝土組合梁關鍵技術研究(2011-JZ-007) 江蘇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資助項目 2012.01-
2014.12 主持 輕鋼框架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節點性能研究(04KJB560049)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2004.1-
2006.12 主持 面內荷載作用下薄壁鋼面板單邊接觸屈曲研究(508781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9.01-
2011.12 參與 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鋼管混凝土結構中的性能研究(BK2006179)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6.6-
2009.12 參與 PCS水箱結構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計劃 2012.12-
2013.8 主持
5. 馬佳的早年經歷
馬佳1991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系統工程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在研究所擔任研究室主任、科技委主任、副所長等職務。2000年,馬佳擔任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總設計師,2002年2月又被任命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成為航天戰線上一位優秀的年輕技術專家、學科帶頭人和領導幹部。 少年時 ,馬佳曾因加加林的飛天創舉而激動過,也曾被阿姆斯特朗勇敢登月的「一小步」激勵過,他決心長大後要做一名航天人,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增光添彩。於是,在高中畢業填寫大學志願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西北工業大學。大學期間他放棄了多個與家人團聚的假期,留在學校潛心鑽研,從那時起他就要求自己為了理想要比常人付出更多。
1991年,馬佳帶著優異的成績邁出了大學校門,躊躇滿志地來到了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當時,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處於關鍵的論證階段,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馬佳懷著報效祖國航天事業的強烈責任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飛船總體方案的論證工作中。他在消化大量國外資料的基礎上,向上海地區聯合論證組系統介紹了蘇聯「聯盟號」飛船的方案,並先後參加了逃逸救生、留軌艙利用等技術方案的論證工作和上海航天載人飛船總體方案報告的編制工作。這期間,馬佳在工作中的開拓性和對問題的獨到見解,為後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11月,馬佳因工作需要,轉崗從事火箭總體性能的設計工作。馬佳一到崗位就一門心思撲在了新的工作上。他虛心求教、潛心鑽研,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第一次進發射場的時候,馬佳隨身攜帶筆和紙,遇到不懂的問題就隨時向老同志請教,並認真做好筆記,畫好示意圖,他這種勤學好問的作風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孫敬良院士帶隊去法國考察,在專業研討會結束後,其他同志都興致勃勃地到外面去觀光游覽、消費購物了,只有馬佳甘於寂寞,一個人悄悄留在賓館房間里,整理會議資料和消化學到的新知識。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工作的認真執著,為他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4年7月,馬佳擔任了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同時任長征四號乙和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在人員新老交替、技術人員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一室要同時開展「長征二號丁」、「長征四號乙」、「長征三號」一、二級共三種型號、五種技術狀態的設計工作,另外還要承擔相關發射任務和「863」高科技預先研究,工作量之大和工作難度之高不言而喻。馬佳面對挑戰,勇挑重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合理配置科研人員,充分調動新、老同志的積極性,帶領全室同志按計劃完成了各專題的總體設計工作,確保了各型號的研製進度,展示出扎實的專業基礎和顧全大局、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這期間,馬佳還主持了大量技術協調工作,包括與發射場、衛星等大系統間的多次技術介面協調;組織力量配合專業研究室完成了旋轉分離整流罩和星罩垂直運輸車的研製和試驗。
20世紀90年代末,在那個「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年代裡,航天科研隊伍很不穩定,許多曾經和馬佳並肩作戰的同事離開了航天。當時馬佳已經是研究所副所長了,憑他的能力在外面找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並不難,但馬佳沒有為外界的物質利益所誘惑,絲毫沒有動搖獻身航天的決心,仍然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鞭策自己,以十倍、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不斷攀登航天技術新高峰。在他人格魅力的影響下,研究所一批科研人員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共同的事業無私奉獻。特別是1999年5月10日,在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北約組織轟炸兩天後,長征四號乙火箭第一次發射風雲一號C星就獲得圓滿成功,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作為長征四號乙火箭副總設計師,馬佳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2000年,馬佳擔任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成為當時國內最年輕的火箭總設計師,之後又兼任了該型號的總指揮。 馬佳外表雖然靦腆內向,但內心性格剛毅,沉著冷靜,具備一名航天工程指揮人員所必需的臨危不懼、敢於承受巨大壓力的良好素質。火箭在加註推進劑後到發射前的十多個小時始終伴隨著巨大的危險,每次到這個關鍵時刻,馬佳總是盯在現場,和參與加註的試驗隊員一起時刻關注推進劑的最新情況。
一次在火箭發射前夜,有人在操作時不小心踩到了推進劑管路,造成推進劑輕微泄漏,頓時推進劑氣味開始在空氣中蔓延開來。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馬佳不顧有毒氣體,迅速登上塔架,指揮現場人員採取補救措施,局面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火箭能否繼續發射,在場的人心裡都沒有底。關鍵時刻,馬佳再次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果敢的膽識,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了繼續發射的決斷,並在塔架上守了一夜。第二天,當火箭終於不負眾望把衛星准確送入軌道時,他和試驗隊員們蹦跳著,歡呼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還有一次在發射場時,火箭控制系統第一次加電,結果平台倒台了。平台相當於火箭的大腦,平台的倒台對發射影響很大。由於事前沒有任何徵兆,大家頓時陷入一籌莫展的境地。沒有線索地排除故障是最沒有頭緒的,而且時間也非常緊迫,當時壓力之大是無法想像的。就在大家都沒有了主意的時候,馬佳卻非常冷靜,他組織各分系統的研製人員充分溝通,仔細核對每一個數據,認真檢查每一個環節,真正做到不留一個死角、不放過一個隱患。大家在馬佳有條不紊的指揮下,通力協作,僅用兩天時間就查出了故障所在,並且迅速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保證了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 馬佳特別注重技術創新,他在領銜組織長征二號丁火箭技術方案制訂和工程設計、試制工作時,一開始就瞄準了國內外先進水平,在設計中大膽採用新技術,著力提升火箭的運載能力和發射精度,並搭載了當今國際領先的激光陀螺捷聯和GPS全球定位系統應用試驗。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他帶領長征二號丁火箭研製隊伍,歷經兩年的時間,經過充分高效地溝通協調,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火箭發射地面測試系統的標准化、組合化和系列化。
馬佳除了領導大家完成各項任務外,還經常自己推導公式,在學習前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在推進劑利用系統研製初期,為了解決控制中晃動的難點問題,曾採用很復雜的方法。馬佳通過自己推導公式,提出了採用變系數的方法,分步介入進行控制,避免了控制量大起大落的情況。類似這種在設計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事例,在應用別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的事例,在馬佳的工作中還可以舉出很多。
2003年10月1日,由100多人組成的長征二號丁火箭發射隊來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丁火箭此次承擔著發射我國新一代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的重任,該星是用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型號,對提升綜合國力意義重大。同時這也是馬佳擔任總師後發射的第一發火箭,他備感責任重大。由於各種具體原因,當時留給他們的有效工作時間已臨近極限。在確保火箭發射可靠性的前提下,搶時間、爭速度已經成為影響發射成功的瓶頸和關鍵。為確保任務按時完成,馬佳帶領發射隊積極與發射場的同志協調、溝通,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在他的嚴密組織、精心指揮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確保了火箭轉場、單元測試、分系統測試、匹配測試、總檢查、星箭對接、加註及發射等工作的順利完成。11月3日,火箭騰空而起,衛星准確入軌。這次發射以28個實際工作日的進度創造了我國測試發射流程的新紀錄。
2004年,馬佳率領長征二號丁火箭試驗隊再次奔赴酒泉,承擔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光榮使命。盡管發射之前由於特殊原因給發射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馬佳再次表現出大將風范,鎮定自若、一絲不苟地指揮著各項准備工作。9月27日,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火箭再次不負眾望將衛星成功送入太空,為建國55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同時,這次任務還作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80次發射而被載入史冊。
技術上日趨成熟的馬佳還擔任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副總指揮和副總設計師,參與主持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戰略研究工作。同時,馬佳還參加了國家「863」空間運輸系統專家組工作,瞄準世界航天最前沿技術,積極開展中長期航天發展研究工作。
6. 陳培民的工作經歷及成果
1982年至1995年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先後參加了「葡萄根癌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項目,「葡萄根癌病生物防治技術及帶菌苗木檢測和消毒方法研究」,「葡萄根癌病生物防治機理及生物製品的研究」,此三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農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主持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應用噬菌體快速檢測根癌土壤桿菌的研究」,為區內外快速實施根癌病檢測提出了新的方法。
1997年參與編制了「內蒙古葡萄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程」標准,對葡萄根癌病的規范化防治、控制病害的發生為害,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主持自治區「九五」重點攻關項目「果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研究」, 2003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九五」期間,在主持完成自治區攻關課題的過程中,先後參加了「梨樹優質豐產高效栽培技術」農業廳科技承包項目,「巴盟蘋果梨基地綜合技術開發」農牧業豐收項目,主持推廣了「果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推廣」項目;此三個項目分別獲得農業廳科技承包三等獎及兩個農牧業豐收一等獎。
2002年主持實施「2萬畝優質水果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推廣項目,2005年獲自治區農牧業豐收三等獎,同時主編《內蒙古無公害水果生產技術》專著一部。
現階段主要從事枸杞害蟲綜合調控技術研究;植物野生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利用研究;設施果品品種引選及關鍵生產技術研究。
7. 用簡單的話語介紹之前的工作經歷和成果,為什麼這樣問
測試應聘者是否能夠用幾句話概要地介紹其主要的工作信息和重點業績,而不是以流水帳的形式重復履歷表有已經註明的內容。在介紹工作成 果時,注意應聘者能否正確表述其在原單位所發揮的作用。盡管有關基本能力的提問大多可以通過簡歷或應聘表格反映出來,但通過回答可以考察應聘者的語言表達 能力、儀表神態、目光注視程度、肢體語言等方面。
8. 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你從前的工作經歷和工作成果
不管是什麼樣的面試形,問的問題都差不多,萬變不離其宗,都有規律可尋。其實對所有的面試官而言,只有一個目的: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到你最多的信息。想高效率的准備面試,先從這七個大方面著手吧!
一、基本情況
1、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您從前的工作經歷和工作成果。
二、專業背景
您認為此工作崗位應當具備哪些素質?
三、工作模式
您平時習慣於單獨工作還是團隊工作?
四、價值取向
您對原來的單位和上司的看法如何?
五、資質特性
您如何描述自己的個性?
六、薪資待遇
是否方便告訴我您目前的待遇是多少?
還有就是最後你應該問面試官什麼樣的問題,也給你參考參考
這樣的情況分兩個階段的
第一種:如果你是在面試階段,最後面試官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這種情況一般只問兩個問題,一個應該問關於你工作崗位的問題,那樣顯得你對這份工作很認真,關注,對這份工作比較感興趣,所以最好問一個關於你應聘的工作方面的問題,比如,崗位職責等等有點技術含量的,另一個的話關於該崗位的發展方向的問題,顯得你想長久的在這個公司做,很想把這份工作一直下去。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順利通過面試,然後進行具體的詳談階段,那你就可以問問具體的待遇方面的 比如工作多長時間 有幾天休息 加班是怎麼樣的 一些相關福利 話費補助 車費補助 五險一金等等。
9. 岳雲鵬的這些早年經歷,成就了今天的他!他有哪些經歷呢
岳雲鵬跟郭德綱時,並不是因為岳雲鵬有多好的相聲天賦與表演才藝而被郭德綱所發現。岳雲鵬進德雲社,也只是郭德綱收徒中最為普通的一員。
要說真正發現岳雲鵬的真才實學,還是在2010年,隨著德雲骨乾的漸漸離開德雲社,徒弟所剩也是一些當時不怎麼知名的相聲新人。這時岳雲鵬的機會來了,郭德綱就帶著岳雲鵬參加《歡樂喜劇人》的演出,誰想岳雲鵬的表現如此驚人,他的呆萌形象深得觀眾的喜愛,讓他一炮而紅。
郭德綱看到岳雲鵬的走紅,也是挺震驚的,好小子,深藏不露啊,多練的苦練終於練到家了。此後,郭德綱就力捧岳雲鵬,才有岳雲鵬今日的名氣。如今的岳雲鵬,不僅在德雲社,乃至在整個娛樂圈都混得風生水起,名氣僅次於師父郭德綱。岳雲鵬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郭德綱對他的器重。
當初郭德綱發現這位小伙,並不是看重他有什麼才藝,因為那時的他壓根就沒有什麼才藝,完全得益於郭德綱的好心腸以及岳雲鵬這位孩子的單純、善良之情。
10. 劉夢的早年經歷
劉夢 原名:劉展翅 出生於湖北當陽市 自小酷愛音樂,經紀公司:星海娛樂 代表作:【我的夢】【酥手願】【紅塵】等… 2007年參加馬來西亞音樂節嘉賓,2008年全國巡演,2009年定居馬來西亞,職業從事演藝事業,2013年首發第一張專輯【我的夢】迅速走紅,這首歌曲由 她作詞,嚴成王作曲,星海娛樂製作的一首小憂傷作品,講述了她音樂道路一路走來的艱辛和心酸,歌詞講述了她舞台背後的一面,在音樂的道路上一直堅持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在她的作品裡可以聽到,港台,歐美,中國風等不同的曲風,這也是她的與眾不同之處,聽她的作品我們可以感覺到她真心真實的情感和親身經歷的感觸,一瞬間把我們帶進來她的情感世界裡,【我的夢】這首歌曲上線不到一周竟達到千萬點擊率,這也是她堅持不懈取得的成果。
在她的世界裡音樂是她的全部,是她不可缺少的色彩,不管未來多麼艱苦,也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