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五水共治"工作
1、一是按照「規劃先行、摸清家底、明確重點、近期優先、有序推進」的思路,完善城鎮內澇防治、污水、供水、節水各項規劃,重點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年年底全面啟動11個設區市和若乾重點城市防洪排澇綜合規劃編制,2014年3月完成審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審批和備案工作。
2、二是重點解決城市防澇、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次供水管理等問題,完善水價、電價等聯動機制,合理確定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和方法。
3、三是落實項目責任和時間節點要求,健全各級建設、規劃、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的分工協作、合力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治水工程項目納入審批程序「綠色通道」,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和建設管理效率。
4、四是建立多渠道資金籌集機制,以地方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明確各地每年將3% 5%的土地出讓收入用於治澇,除從水利建設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級財政設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5、五是將治水各工程作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省政府對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並對治澇和治污實行一票否決。加強對城市防澇、治污、供水等設施運行管理狀況的檢查督察。
6、六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防治內澇、整治污水、節約用水等相關知識,增強群眾參與意識,提高自我防禦、自助自救能力。
(1)浦江五水共治成果擴展閱讀:
從經濟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資促轉型。治水的投資,就是有效的投資;治水的過程,就是轉型的過程。在最近幾年民間投資的意願下降、優質外資難引、政府投資受限的情況下,好的投資項目對保持有效投資增長至關重要。治水能夠為人民提供一大批優質項目,特別是水利工程項目,這對於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具有現實意義。
從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現代文明樹新風。水,不僅是資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歷來是興國安邦的大事。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除水害、興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觸及人們的靈魂,浸潤著人們的心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
B. 五水共治的建設發展
為建設美麗浙江,浙江省委、省政府將「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節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需重點突破的改革項目。
堅持率先推進,服務民生保安全
以保障安全為基本原則、以服務民生為基本理念,率先推進建設系統水處理工作。基本建立城鄉一體的供水保障機制,全力監管城鎮供水水質,使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不斷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率先實現縣縣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目標,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區率先實現鎮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目標,提前完成國務院有關太湖治理的目標要求,污水處理廠對COD(化學需氧量)減排的貢獻率已連續5年在70%以上;高度重視內澇問題,將其列入重點解決的民生問題,並開展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和疏通工作,不斷探索內澇防治的體制機制。
堅持統籌推進,理清思路明目標
確定「推進五水共治、突出治澇治污」的思路和策略,並明確到2017年本屆政府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基本消除易淹易澇片區和影響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嚴重災害現象,城市新區建設確保不發生新的內澇,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7年時間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設區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市)達到90%,建制鎮達到60%,所有污水處理廠出水執行一級A標准,全面完成縣以上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69個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建制鎮2014年全面開工建設,實現全省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對供水水源水質不達標的城市,實現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解決因水源污染和供水設施落後造成的水質問題;到2017年,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小於12%,污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2%,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75%。
堅持科學推進,完善配套抓項目
研究制訂2014年項目實施計劃以及三年行動計劃( 2015年 2017年)。實施「固河堤、疏河道、新開河、暢管網、除澇點、強設施」六大防內澇工程;實施「管網配套、能力提升、升級改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再生水利用」五大治污水工程;實施「提工藝、重改造、擴范圍、增能力」四大保供水工程。
堅持綜合推進,創新驅動重長效
按照「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完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的要求,完善六大保障推進機制。
一是按照「規劃先行、摸清家底、明確重點、近期優先、有序推進」的思路,完善城鎮內澇防治、污水、供水、節水各項規劃,重點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年年底全面啟動11個設區市和若乾重點城市防洪排澇綜合規劃編制,2014年3月完成審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審批和備案工作。
二是出台《浙江省關於加強城市內澇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研究制訂《浙江省供水條例》,重點解決城市防澇、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次供水管理等問題,完善水價、電價等聯動機制,合理確定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和方法。
三是落實項目責任和時間節點要求,健全各級建設、規劃、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的分工協作、合力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治水工程項目納入審批程序「綠色通道」,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和建設管理效率。
四是建立多渠道資金籌集機制,以地方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明確各地每年將3% 5%的土地出讓收入用於治澇,除從水利建設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級財政設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五是將治水各工程作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省政府對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並對治澇和治污實行一票否決。加強對城市防澇、治污、供水等設施運行管理狀況的檢查督察。
六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防治內澇、整治污水、節約用水等相關知識,增強群眾參與意識,提高自我防禦、自助自救能力。
下一步,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浙江省委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五水共治」,為建設美麗富饒的現代化浙江作出新的貢獻!
C. 象山五水共治的成果、好處是什麼關於五水共治生態象山徵文怎麼寫要貼近生活的
上個星期日,由林宇軒為組長的小隊在閘弄口地鐵站b出口集合,組員有:張夢蕾專,阮嘉琦,韋屬佳,姚潔,徐翰磊,王陽洋。林宇軒給每個同學發了兩份資料,一份是讓路人寫的,一份是有關於五水共治的資料,上面詳詳細細的寫了五水共治的倡議:一、爭當治水的宣傳者,積極響應號召。自覺宣傳治水的重要性,使「五水共治」行動家喻戶曉,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二、爭當治水的實踐者,自覺節約用水,積極保護水環境,不向河道排放污水、傾倒雜物。三、爭當治水的監督者,積極制止和舉報各種破壞水環境、水資源和水利設施等不文明行為,。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全面治水、全域治水、全民治水、科學治水的大潮中去。我和韋佳分到了一個組,我們向路人認真填寫了五水共治的調查問卷,並向他們介紹了五水共治的倡議,讓他們行動起來珍惜身邊的每一滴水,別讓最後一滴水變成人類的眼淚。這次活動使我們對人更加了解,並透徹知道五水共治這個活動!
D. 社會實踐撿垃圾的收獲60字
今年寒假,抄留給我的不只是新年的快樂,還有一次充實難忘的實踐經歷。2020年1月27日,為響應縣委縣政府美化浦江和五水共治活動並過好一個清潔、祥和的春節,我跟隨東街居委會社區志願者來到東溪進行河道清理和居民區垃圾清掃。
早晨八點左右,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東溪。按照計劃,清掃將從河道開始。工作內容很簡單,把溪邊乾草上的垃圾撿進垃圾袋,再用樹枝、竹夾子把水中的垃圾挑出來。但這些做起來可真是費力,一些垃圾因浮在河面部分被埋在淤泥里,拽不出來,有些地方溪水還是比較臭,但因五水共治已經下了很大的工夫,因此進行得還算是很順利的。
特別是居委會的一些志願者不怕臟不怕累,幹得非常起勁。一個多小時後便完成了清理,回頭一看,曾經的臟、臭的東溪又變干凈了變美了,大家都感到收獲不小。
半天的勞動結束了,雖然感覺有點累有點臟,但是心裡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們終於又可以擁有青山綠水了。我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策,城市衛生是靠大家的,我們要注意平時的衛生習慣,不亂扔垃圾,作為一名高中學生要為深入開展「五水共治」、「雙清行動」等活動奉獻一份力量,深化美麗浦江建設。
E. 對聯高手何長慶為青山綠水撰聯
在我縣,有這樣一位對聯創作愛好者,他經常應征全國各地聯對「擂台賽」。粗粗一算,已作聯四五千副,在全國各地的征聯大賽中獲獎七十餘次,六次榮獲「中國對聯創作獎」,兩度獲楹聯界最高獎項「中國對聯創作金獎提名」,其聯作被收入各種對聯選集典籍中,懸掛於一些風景區。
他叫何長慶,44歲,黃宅渠北八石塘村人。「寫對聯是我的業余愛好,自娛自樂罷了。」至今「對聯成名作」無數的何長慶,仍不喜歡拋頭露面,說自己寫對聯是寫著玩的。
網上論劍論出門道
說起與對聯的結緣,何長慶說完全出於偶然。「2006年5月1日,我無意中點擊進入一個聊天室。在聊天室內,網友們正在樂此不疲地對對聯,這也引發了我的興趣。」何長慶說。
此後,利用空餘時間,何長慶靜心閱讀《對聯創作入門》之類的對聯書籍,經常在中國楹聯論壇、中國聯都論壇、中華國粹論壇等專業的對聯論壇上學習。在勤讀勤學的過程中,他對楹聯涉獵漸廣漸深,嫻熟地掌握了嵌字格、迴文格、疊字格等楹聯的用字修辭手法,漸漸萌發了創作對聯的沖動。
有一次,何長慶在網上看到黑龍江省禁毒委員會辦公室、黑龍江省禁毒協會聯合舉辦征聯活動,他便試著應聯,沒想到得了二等獎,這可把他樂壞了。
「網路里有很多對聯高手,心血來潮時,大家就會像古人一樣出對接對,互相評價交流,讓人看了很享受。」因為抱著玩的態度,何長慶天馬行空、信手拈來,詩詞作對進步神速。往後,他更積極地參與全國性的楹聯比賽,佳績連連。從最初的不懂古今四聲、不諳聯律,到現在的熟知遣詞造句、平仄對仗,成為行家裡手。
「五水共治」感言寫進對聯
「掘河以深,浚源以導流;抓鐵有痕,懲前以毖後。」去年,在全縣第四屆農民賽詩會上,何長慶創作的《五水共治》賦,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獲一等獎,讓他聲名大噪。
「不知從何時起,浦陽江被污染了,生活垃圾隨處可見。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經過『五水共治』,以前的那條浦陽江又回來了,我們又看到了成群的魚兒在江里歡快地暢游。」漫步浦陽江邊,看到水更綠了,景更美了,讓何長慶興奮不已,激動地寫下了「春風盈紫陌,十里鮮花十里錦;麗日映清波,千山晴翠萬山霞」這一對聯。
寫對聯寫出了名堂,不少親朋好友以及一些酒店、茶樓的老闆都找何長慶寫對聯。為宣傳「山水大畈」,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大畈鄉政府也邀請何長慶為該鄉的美景創作對聯、詩歌。
為更好地觸景生情,寫出好的作品,何長慶特意前往黃嶺古道、白岩山、田後蓬村、朝天門飽覽風光。見朝天門地勢險峻,他撰聯曰:「俯首群峰標地界,躡雲一躍叩天扃」;品嘗田後蓬民宿味道鮮美的菜餚後,他欣然提筆:「無客不誇,圃蔬野菜天然味;有朋悅遠,古道熱腸淳樸風」;遙望竹林棧道,樹影婆娑,靈感突然劃過他心間,「棧道悠悠,由今溯古,何尋林下七賢士;幽篁謖謖,籠翠遮蔭,誰復風前五指琴。」這則意境深遠,入情入景的對聯就這樣生動地飄然而至……
悠悠十餘載,對聯寄所愛。何長慶說浦江的一花一草,一江一渡,常引得自己思緒聯翩。在他的眼裡「凡山都有對,遇水即是聯」。他要繼續努力,寫遍浦江的山山水水,為浦江的青山綠水撰聯!
F. 您對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推進五水共治,工作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治污
1、合理規劃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在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時,將一些需水量大的企業規劃在一個區域內,並鋪設中水輸送管線。加大中水回用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中水回用的認知程度,引導大家積極使用中水。加強政策引導,通過優惠政策和市場運營,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2、真正實現雨污分流,完善底下管網建設
二、防洪
加強防汛信息化建設:利用科技發展的優異成果,將之應用於防汛工作上,改變傳統防汛手段,實現科學防汛,最大限度地減少洪澇等自然災害所帶來損失。
三、排澇
做好城市防內澇工作:及時疏通排水管網,加強排水設施的養護維修,確保設施完好和正常運轉。特別是對低窪地帶、地道橋、地下商場、人防工程等部位,要加強防範,提前做好應急排水和防內澇的各項准備工作。
四、節水
對於用水量較大的綠化及生活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分質使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將水耗降至最低。倡導在衛生間盡量使用二次水,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參與節約用水行動。
(6)浦江五水共治成果擴展閱讀
污染行為的無意識化,使得內生污染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比較工業污染,單個居民製造的污染點小、量少,但匯集之後卻面廣、危害大。內生污染的發生,標志著流域水體開始全面惡化的過程,預示著水污染呈遍地開花、難以逆轉之勢。
污染行為的無意識化,加深了治水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從技術角度看,改變水質只需要搬除垃圾,對水體進行化學、生物等處理即可;從外部約束看,治水只需要通過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齊施。
但這些手段無法根除污染,關鍵在於重塑人的價值觀,改變人的行為。任何外部約束都不可能滲入人的每一個生活角落,還是要靠人的自我約束。然而,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加以改變卻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假以時日。
G. 浦江外地流動人口多嗎
不過五水共治,走了一大批流動人口
H. 原浦江縣委書記施振強現在在什麼崗位工作
原浦江縣委書記施振強現在的崗位是: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副主任,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施振強於198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曾任浙江省浦江縣委書記。2018年8月16日,浦江縣委召開全縣領導幹部會議,宣布省委關於浦江縣委主要領導人事調整方案,省委決定:免去施振強同志的中共浦江縣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8)浦江五水共治成果擴展閱讀:
人物履歷:
曾任永康縣舟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清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共青團永康縣(市)委副書記、書記、黨組副書記、書記,永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人大工委主任,永康市政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永康市副市長,永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任浦江縣委副書記、浦江縣縣長。
2013年12月至2018年08月,任中共浦江縣委書記。
現任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副主任。
I. 急用,在線等。明天要交的,萬分感謝
五水共治,人人有責。美麗的家鄉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美麗的浦江需要我們的努力,那麼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校園治起吧。美麗浦江,清潔校園活動正式開始!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