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名下房產 在公司轉讓股權的時候 怎麼處理
股權轉讓是對權利的轉讓,不是對房產的轉讓,股權轉讓後,房產還是公司的。不需要繳納針對房產的稅負。但需要基於股權轉讓產生的契稅和個人所得稅。
❷ 股權轉讓房產變更需要交納什麼稅
股權轉讓房產變更需要交納如下稅費:
(1)契稅。符合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內單套建築面積在容140(含)平方米以下(在120平方米基礎上上浮16.7%)、實際成交價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等三個條件的,視為普通住宅,徵收房屋成交價的1.5%的契稅。反之則按3%。
(2)印花稅。買賣雙方各繳納房價款的0.05%。
(3)營業稅。購買時間在兩年內的房屋需繳納的營業稅為:成交價×5%;兩年後普通住宅不徵收營業稅,高檔住宅徵收買賣差價5%的營業稅。
(4)城建稅。營業稅的7%
(5)教育費附加稅。營業稅的3%
(6)個人所得稅。普通住宅2年之內:{售房收入-購房總額-( 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稅+印花稅)}×20%;2年以上(含)5年以下的普通住宅:(售房收入-購房總額-印花稅)×20%。出售公房:5年之內,(售房收入-經濟房價款-土地出讓金-合理費用)×20%,其中經濟房價款=建築面積×4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1560元/平方米×1%×建築面積。5年以上普通住宅免交。
❸ 股權轉讓時,公司自有房產是否需要繳納契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重組若干契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75號)文件第二條規定:「在股權轉讓中,單位、個人承受企業股權,企業土地、房屋權屬不發生轉移,不徵收契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重組契稅政策若干執行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9號)文件規定:「財稅[2008]175號文件第二條中規定的股權轉讓,僅包括股權轉讓後企業法人存續的情況,不包括企業法人注銷的情況。在執行中,應根據工商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的登記認定,即企業不需辦理變更和新設登記,或僅辦理變更登記的,適用該條;企業辦理新設登記的,不適用該條,對新設企業承受原企業的土地、房屋權屬應徵收契稅。」
公司股權發生轉讓的流程如下:
協商。這一步驟在於發現交易對象,就交易的標的、價款等基本內容達成初步的意向,以書面的形式來征搜索得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這是嚴格的法律要求,會直接影響股權轉讓行為的法律效力。
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其實這個步驟和第2步可以一起解決,例如通過召開股東會的方式進行表決,並作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聲明。但因為這兩個步驟具有不同的法律意義,所以需要單獨列出。
簽訂股權轉讓的協議,公司對股權轉讓的變更記載,其中包括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公司的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及公司章程、股東名冊中相應的變更記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公司變更登記。
❹ 大源問答:股權轉讓方式過戶房產如何節省稅費
一、承繼過戶:最為合算,但條件苛刻
親人之間的過戶,最簡略的方法即是承繼。後代以承繼的方法取得爸爸媽媽的房子,不需求交納契稅,只需求付出公證費和工本費。
依照法令規定,房產承繼分為兩種,一是法定承繼,二是遺言承繼。法定承繼也即是說,房子產權人只要一個後代,那麼產權人逝世後房產天然承繼給下一代。但假如房子產權人不只要一個後代,那麼產權人需求立遺言清晰房產由哪個後代來承繼,或許別的兄弟姐妹去公證拋棄自個的承繼權,才能由其間一個後代獨自享有承繼權。
在實際操作中,因為承繼是遺產人逝世後才能夠進行產權過戶,所以選用這種過戶方法的人比較少。假如產業所有人生前沒有留下遺言,就由法令界定。假如承繼人許多,又想過戶到其間一自己的名下,那麼別的具有承繼權的人有必要聲明拋棄遺產才行。假如產業具有者生前留下有用的法令文件,指定承繼人,有必要是遺產人死前曾做過公證的遺言才有法令效力。
二 、贈與過戶:費用較少,但轉讓本錢高
房子贈與能夠免交營業稅和自己所得稅,但需求多交納3%的契稅。不過假如在取得房子所有權後的兩年內再次買賣,則需求面對20%的自己所得稅(買賣過戶只需交納1%的自己所得稅)。因為在取得房子的時分相當於零本錢,所以再出售的本錢就比較高。所以,假如房產受讓者往後假如計劃轉讓房產,主張仍是採取買賣過戶的方法,而不挑選贈與。
三 、買賣:稅費最高,但危險最小
爸爸媽媽假如將房產「賣」給後代,假如房產滿5年,受讓人是首套房且面積90平米以下,還需求交納1%的契稅以及登記費、工本費等。能夠看出,假如後代將來不等房產證滿5年即賣出房子,爸爸媽媽與後代之間選用「買賣」的方法比「贈與」更省錢。假如女兒房產證超越5年,應當先賣掉這一套房再買大房,能夠節省不少稅費。
此外,買賣房子前,購房者也需求承認房子信息的准確性,例如是不是為普通住宅,是不是僅有住宅等。一起,也要明白自個是不是具有購房資歷,自己徵信狀況等信息。
❺ 以股權轉讓交易房產,如何保障居間方權益
二手房交易中,為避開限購、限外等政策限制,或為避免高額的交易稅費,買賣雙方可能通過股權交易的方式來達到買賣房產的目的。在此過程中,買賣雙方所需簽署的文件,與正常房產交易的文件不同,但居間方容易將兩種交易方式混同,導致交易成功,或一方違約後,居間方無法收取傭金或必要費用。
因為居間方讓買賣雙方所簽署的《傭金及必要費用確認書》與實際的交易方式不匹配,貨不對板,所以導致買賣雙方金蟬脫殼,有充分的借口拒絕支付傭金。
有時,居間方會先讓買賣雙方簽訂關於交易房產的《房屋轉讓合同書》、《傭金及必要費用確認書》,但事後還是以股權轉讓的方式交易,同樣會面臨無法收取傭金的困境。
操作建議:
方法一:
最完善的做法:賣方、買方與居間方三方共同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股權轉讓價款、傭金等等。
如果不便於在《股權轉讓協議》中明確約定傭金,則可另行簽署相匹配的《傭金確認書》,即約定:因為居間方促成雙方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達成了交易,雙方應向居間方支付傭金。
方法二:
在沒有現成《股權轉讓協議》的情況下,為了先約束買賣雙方,則可採取以下便捷的方式:
A、先讓買賣雙方簽訂《房屋轉讓合同書》,同時須在合同中備注「買賣雙方將以股權轉讓的方式來達到交易該房產的目的,即由×××將所持有的×××公司的股權轉讓給買方」;
B、同時,須讓買方及賣方向居間方出具《傭金及必要費用確認書》,在《傭金及必要費用確認書》中須註明「買賣雙方將以股權轉讓的方式來達到交易該房產的目的,在×××將所持有的×××公司的股權轉讓給買方後,買方(或賣方)須向居間方支付傭金」。
C、再由股權轉讓方與買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辦理股權變更手續。
❻ 以股權轉讓的方式轉讓房地產資產,存在哪些法律問題
作為股權的轉讓方來說轉讓公司的目的僅僅是轉讓公司的房地產資產為了避稅,而不涉及其他資產(如標的公司的債權債務、固定資產、知識產權等)。然而,在實際股權轉讓中,作為股權轉讓方往往只會注意公司的債權、固定資產,對於公司的知識產權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作為股權轉讓方來說,在完成股權轉讓後即喪失標的公司的股東權利,同時也喪失對標的公司的管理權,若在股權轉讓的同時沒有對標的公司所有的債權、固定資產、知識產權(公司的注冊商標、專利等專有技術)作出合理的安排,則這些財產權利仍然歸標的公司所享有。
以受讓標的公司股權的方式受讓房地產,作為股權受讓方應該聘請專業的律師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評估標的公司潛在的債權債務及商業風險,但是無論是何等專業的律師,何等專業的盡職調查,都不可避免的是在轉讓方在不實陳述的背後對外擔保問題,這些擔保責任無論怎樣都會由標的公司首先來對外承擔責任,而作為只想收購房地產資產的企業來說,在受讓標的公司的股權後不得不對外承擔法律風險,因此,作為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來受讓標的公司房地產資產,作為買受方來說應該合理的評估和認識股權轉讓帶來的風險。對此,新設項目公司,以目標房地產作價投資到項目公司,在完成房地產資產出資到位後,再轉入項目公司的股權。通過新設項目公司的交易方式對受讓方來說交易最為安全,因為新設的項目公司無其他或有債務,同時這種交易方式,從現實操作中來說稅收成本僅涉及契稅及房地產辦理變更登記時的登記費、交易手續費,至於企業所得稅應按照企業的經營狀況,確定是否需要繳納。
❼ 股權轉讓下房產轉讓應規避哪些風險
公司股權轉讓抄下的房地產襲轉讓,受讓方必須分別考慮房地產項目風險和公司股權並購風險(來源於目標公司或有債務的轉移)。
在股權轉讓協議中,受讓方需要防範以下一些風險:
一是目標公司或有負債,包括未披露的對外擔保、潛在的合同違約、其他到期或未到期的一般性債務等;
二是股權和股權並購的合法性風險;
三是因房地產項目尚未取得四證或四證不全的,或是尚在申報中的預期項目,均存在不可避免的政策風險;四是前期規劃和前期施工的瑕疵風險等;五是股權並購協議的履行風險。
公司股權轉讓下的房地產轉讓,受讓方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進行風險管理。第一,成立專門的項目並購小組,包括法律、財務和房地產等核心小組。第二,前期的審慎調查與風險評估。審查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外合同簽訂與履行狀況、項目規劃與執行狀況等。審查文件包括:公司的注冊成立文件、財務報告、稅務資料、轉讓前的專項審計報告等,審查目標公司對外合同記錄和用印記錄報告等。第三,收購方案的確定與談判。第四,股權協議的簽訂與監督執行。
❽ 股權轉讓與房產轉移
房產稅,得辦過戶。
❾ 一公司股權全部轉讓給另一公司,其房地產是否也同時轉讓了
不是的,股權的轉讓,意謂著由新的股東對股權轉讓企業的資產進行控制,企業的整體資產和負債仍留在企業中,新股東對企業資產享有所有權,並對企業債務負有清償義務。公司的房產是企業的資產,股權轉讓,房產並不發生轉移。
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股權轉讓是股東行使股權經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國《公司法》規定股東有權通過法定方式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
股權自由轉讓制度,是現代公司制度最為成功的表現之一。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及公司法的實施,股權轉讓成為企業募集資本、產權流動重組、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形式,由此引發的糾紛在公司訴訟中最為常見,其中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是該類案件審理的難點所在。
股權轉讓協議是當事人以轉讓股權為目的而達成的關於出讓方交付股權並收取價金,受讓方支付價金得到股權的意思表示。股權轉讓是一種物權變動行為,股權轉讓後,股東基於股東地位而對公司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全部同時移轉於受讓人,受讓人因此成為公司的股東,取得股東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股權轉讓合同自成立時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