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十二五我國節能減排成果

十二五我國節能減排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26 17:06:37

①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確立的節能減排目標有:「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

A.利用核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說法正確;
B.利用太陽能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能達到節能減排目的,故B說法正確;
C.天然氣屬於化石能源,大力開采和使用天然氣,不利於節能減排,故C說法錯誤;
D.煤直接燃燒發電易造成能量損失和大氣污染,不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故D說法錯誤;
故選CD.

② 跪求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關於節能減排指標。謝謝

截止目前(2011年1月24日止),我國政府所有正式發布的關於「十二五」規劃文件中,都沒有提出具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是多少,因為該數據仍然還在測算和徵求意見過程中,這個數據只有等到2011年3月份全國開兩會時才會正式對外公布。但根據相關專家的預測和評估,以及相關的報道,預計「十二五」我國節能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16%(「十一五」為20%),減排目標:化學需氧量 (COD)、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項約束性指標的總量控制目標預計為降低8%、8%、10%和10%(前兩項「十一五」為10%)。但這僅僅是預測,供參考。

③ 試述「十一五」期間我國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輝煌成就「十二五」期間應重點解決哪些問題

舉例說明「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
①經濟上: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前列,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39.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3%;糧食產量連續七年增長;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
②政治上:繼續完善了村務公開、政務公開、村民自治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③文化上: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人口素質明顯提高;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嫦娥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世界第一、京滬高鐵線路最長標准最高……。
④社會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如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初步實現了社會公平正義。
⑤生態文明:制定保護環境和資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採取重大措施,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保定的太陽能利用、張家口的風能發電、世博場館的環保設施
⑥其他方面:有效應對玉樹強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世博會、奧運會、亞運會;外交工作走上新台階,積極參與聯合國行動,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④ 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

突出節能減排的現實意義,並把它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檢驗科學發展觀是否落實的重要標准,表明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西方知識界,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一種文明的進步、停滯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減少;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沖擊的減少、持平或增加」。這段文縐縐的話,有著沉甸甸的涵義。它試圖說明,「文明的果實掛在能源的藤上」,能源開發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響文明的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與不科學的發展理念和執政理念緊密相連。不及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現有的資源就很可能支撐不住,環境就很可能容納不下,經濟「又好又快、好字優先」的發展也就難以為繼。此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國際上的壓力,也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並有著明顯的重化傾向,這使得我國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為提升。數據表明,2005年我國人均能源消費大致為1.8噸標准煤多一點。同時,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的增長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間。照這一趨勢估計,今年我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應該在2.2噸以上。這一數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費的水平上。具體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費總量約為8500萬噸標准煤。按增長慣性,今年應該會接近1億噸標准煤。即使以1800萬常住人口計算,這也意味著上海已經達到了日本和英國這些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水平。

嚴峻的「節能」形勢之外,「減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樂觀。事實上,依據當前的經濟增長慣性,我國對化石能源的需求還會不斷增長,企業或機構的排放量也很難立馬降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現有的發展模式已無法回應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因此,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和企業品牌,我們就必須勇於承擔相應的具有約束力的減排責任,而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嚴格控制企業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

傳統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錯置和浪費;落後的生產工藝,首先表現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經濟決策和管理的失誤,都會導致能源的損失;生產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著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當前,節能減排的形勢之所以依然十分嚴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學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學的企業發展理念尚未真正確立。一些地方對幹部的考核仍將GDP增長作為硬任務,而把節能減排作為軟指標;一些企業仍然只注重經濟效益的獲取,而忽視環境成本的控制和資源能源的損耗。正是基於此,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現「又好又快,好字優先」的發展,這既為節能減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們突破能源和環境瓶頸提供了更大的動力。無法做到節能減排,就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

促進科學發展,實現全方位的節能減排,可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應讓普通勞動者擁有適當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斷提高這種水平的機會。這是實現經濟「好字優先」發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為廣泛的節能減排措施。其次,應最大限度地鼓勵、扶持和普及科技研發活動以及各類創新、創造和創業活動,整體提高國民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的成長。事實上,節能減排目標的真正實現,國家的能源安全,最終都取決於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這一綜合措施的實施,本質上意味著以人力資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環境在內的自然資本,以人的全面發展取代過去那種剝奪自然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而這正是科學發展觀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後,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獎罰體系,強化企業責任,加強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執行力。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過程中,由於人類過分追求發展所帶來的滿足和發展的速度而忽視或淡薄了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致使在極大滿足自身物慾的同時,也給自身未來的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這些問題隨著時間
的推移暴露越來越明顯,直至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如溫室效應的出現、水污染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問題都歸於人們對發展的片面理解,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視了環境保護。事實上,只有科學的發展才能不斷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這是其一。
節能減排不僅是企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對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問題。社會的主體是人,節能減排的主體也必須是人,節能減排必須從每一個來抓起。由於個體的認識不足或者忽視,致使一個水、電等白白的浪費掉、汽車無情地冒著黑煙……。不是沒有人注意到環境的惡化,已經所帶來的危害,而是多數人認為環境污染問題離自己很遙遠,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費自己的錢財,甚至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有錢,無所謂浪費。殊不知,水、電、氣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資源,現在的浪費,就給子孫後代帶來無窮隱患。因此,節能減排人人有責,需要人人參與。這是其二。
多數人認為不關電腦、不關水龍頭,浪費點水、電都不是什麼問題,也花費不了多少錢。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在這些電白白消耗掉的同時,電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正在殘害著自身的身體;他們也沒有認識到,發電廠發電所需要的煤炭等資源以及所排放廢氣和污水所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他們更沒有意識到,發電廠的機器設備、電腦豪材等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所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危害……
節能減排、環境問題,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或一些人所能解決的。要想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從每一個個體抓起,從提高每一個人的認識抓起,從改變每一個人的習慣抓起。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節能減排的形勢

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去年以來,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後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更為嚴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佔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不僅今年節能減排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節能減排的意義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節能減排的著手點

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專業化分工和提高社會效率為重點,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滿足人們需求和方便群眾生活為中心,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高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要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
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加快園區生態化改造,推進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構建跨產業生態鏈,推進行業間廢物循環。要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轉變,促進企業能源消費、工業固體廢棄物、包裝廢棄物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要強化技術創新。要組織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構建技術研發服務平台,著力抓好技術標准示範企業建設。要圍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開展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
四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考核機制。要成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機構,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各項政策措施。要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循環經濟發展項目、節能降耗活動、減量減排技術創新補助等。要把萬元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要建立健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保障機制,將降耗減排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和幹部考核體系。

⑤ 十二五中關於節能減排的具體文件內容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有關節能減排的內容主要包括:
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
2、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健全獎懲制度。完善節能法規和標准,制訂完善並嚴格執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和產品能效標准,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完善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和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制度。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強節能能力建設。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⑥ 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是

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是: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億畝。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以上摘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⑦ 「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

突出節能減排的現實意義,並把它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檢驗科學發展觀是否落實的重要標准,表明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西方知識界,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一種文明的進步、停滯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減少;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沖擊的減少、持平或增加」。這段文縐縐的話,有著沉甸甸的涵義。它試圖說明,「文明的果實掛在能源的藤上」,能源開發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響文明的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與不科學的發展理念和執政理念緊密相連。不及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現有的資源就很可能支撐不住,環境就很可能容納不下,經濟「又好又快、好字優先」的發展也就難以為繼。此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國際上的壓力,也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並有著明顯的重化傾向,這使得我國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為提升。數據表明,2005年我國人均能源消費大致為1.8噸標准煤多一點。同時,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的增長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間。照這一趨勢估計,今年我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應該在2.2噸以上。這一數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費的水平上。具體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費總量約為8500萬噸標准煤。按增長慣性,今年應該會接近1億噸標准煤。即使以1800萬常住人口計算,這也意味著上海已經達到了日本和英國這些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水平。

嚴峻的「節能」形勢之外,「減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樂觀。事實上,依據當前的經濟增長慣性,我國對化石能源的需求還會不斷增長,企業或機構的排放量也很難立馬降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現有的發展模式已無法回應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因此,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和企業品牌,我們就必須勇於承擔相應的具有約束力的減排責任,而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嚴格控制企業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

傳統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錯置和浪費;落後的生產工藝,首先表現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經濟決策和管理的失誤,都會導致能源的損失;生產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著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當前,節能減排的形勢之所以依然十分嚴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學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學的企業發展理念尚未真正確立。一些地方對幹部的考核仍將GDP增長作為硬任務,而把節能減排作為軟指標;一些企業仍然只注重經濟效益的獲取,而忽視環境成本的控制和資源能源的損耗。正是基於此,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現「又好又快,好字優先」的發展,這既為節能減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們突破能源和環境瓶頸提供了更大的動力。無法做到節能減排,就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

促進科學發展,實現全方位的節能減排,可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應讓普通勞動者擁有適當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斷提高這種水平的機會。這是實現經濟「好字優先」發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為廣泛的節能減排措施。其次,應最大限度地鼓勵、扶持和普及科技研發活動以及各類創新、創造和創業活動,整體提高國民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的成長。事實上,節能減排目標的真正實現,國家的能源安全,最終都取決於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這一綜合措施的實施,本質上意味著以人力資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環境在內的自然資本,以人的全面發展取代過去那種剝奪自然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而這正是科學發展觀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後,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獎罰體系,強化企業責任,加強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執行力。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過程中,由於人類過分追求發展所帶來的滿足和發展的速度而忽視或淡薄了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致使在極大滿足自身物慾的同時,也給自身未來的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這些問題隨著時間
的推移暴露越來越明顯,直至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如溫室效應的出現、水污染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問題都歸於人們對發展的片面理解,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視了環境保護。事實上,只有科學的發展才能不斷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這是其一。
節能減排不僅是企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對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問題。社會的主體是人,節能減排的主體也必須是人,節能減排必須從每一個來抓起。由於個體的認識不足或者忽視,致使一個水、電等白白的浪費掉、汽車無情地冒著黑煙……。不是沒有人注意到環境的惡化,已經所帶來的危害,而是多數人認為環境污染問題離自己很遙遠,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費自己的錢財,甚至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有錢,無所謂浪費。殊不知,水、電、氣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資源,現在的浪費,就給子孫後代帶來無窮隱患。因此,節能減排人人有責,需要人人參與。這是其二。
多數人認為不關電腦、不關水龍頭,浪費點水、電都不是什麼問題,也花費不了多少錢。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在這些電白白消耗掉的同時,電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正在殘害著自身的身體;他們也沒有認識到,發電廠發電所需要的煤炭等資源以及所排放廢氣和污水所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他們更沒有意識到,發電廠的機器設備、電腦豪材等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所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危害……
節能減排、環境問題,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個人、幾個人或一些人所能解決的。要想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從每一個個體抓起,從提高每一個人的認識抓起,從改變每一個人的習慣抓起。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節能減排的形勢

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去年以來,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後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更為嚴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佔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不僅今年節能減排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節能減排的意義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節能減排的著手點

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專業化分工和提高社會效率為重點,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滿足人們需求和方便群眾生活為中心,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高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要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
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加快園區生態化改造,推進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構建跨產業生態鏈,推進行業間廢物循環。要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轉變,促進企業能源消費、工業固體廢棄物、包裝廢棄物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要強化技術創新。要組織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構建技術研發服務平台,著力抓好技術標准示範企業建設。要圍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開展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
四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考核機制。要成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機構,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各項政策措施。要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循環經濟發展項目、節能降耗活動、減量減排技術創新補助等。要把萬元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要建立健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保障機制,將降耗減排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和幹部考核體系。

回答者: 81880991

⑧ 我國節能減排取得哪些新成效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繼續把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動節能減排、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4%,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繼續減少。
為確保實現今年節能減排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並為實現「十二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宏觀指導。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加強預警調控,定期發布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
二是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督促檢查。公告2012年度省級地方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考核結果,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嚴把新上項目能評關,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
三是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產業化示範、節能產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和節能能力建設等節能重點工程,形成節能能力6000萬噸標准煤。實施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脫硫脫硝等減排重點工程,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800萬噸,形成化學需氧量、氨氮年削減能力60萬噸、6萬噸;新增燃煤機組脫硫裝機容量700萬千瓦、脫硝裝機容量1.5億千瓦,對77條水泥生產線安裝煙氣脫硝設施,形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削減能力24萬噸、160萬噸。
四是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深入推進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綠色建築行動,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建設活動。
五是加強環境污染治理。以解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大氣、水、重金屬等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切實加大治理力度。針對大氣污染特別是霧霾嚴重的問題,近期國務院提出了十項防治措施,主要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加強聯防聯控,加大污染治理、完善法規標准、強化激勵約束、落實目標責任、強化監督管理、動員全民參與等措施,切實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關鍵是要「壓煤、上氣、控車、監管」,「壓煤」即減少煤炭使用,推進煤炭清潔利用;「上氣」即加大天然氣、煤制甲烷等清潔能源供應;「控車」即限期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汽車,提升燃油品質;「監管」即加大違法排污行為查處力度,確保達標排放。
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展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啟動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創建活動,開展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以及園區循環化改造。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建設。
七是加強節能市場機制建設。繼續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節能標准制修訂工作。加大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力度,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3億只、高效電動機500萬千瓦。
八是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在全社會倡導崇尚文明節約、反對奢侈浪費的生活風尚,反對食品浪費,推動樹立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理念。

⑨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確立下節能減排目標有:「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

A.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不是化石能源,故A正確;
B.廢塑料及橡膠製品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焚燒產生二氧化碳,故B正確;
三.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屬於化石能源,故三錯誤;
D.用天然氧化物作供氧劑可以減著化學需氧量,故D正確.
故選三.

⑩ 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是

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是: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億畝。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以上摘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閱讀全文

與十二五我國節能減排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