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盛頓的主要貢獻有哪些詳細點
首先,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是一位成功的軍事領袖。但事實上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也決不能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一類的將軍相提並論。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於同他對壘的英軍將領的出人意料的無能,另一半才是由於他自己的才能。但是應記住幾位其他美國將領均遭慘敗,而華盛頓雖說打了幾個小敗仗而最終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其次,華盛頓是立憲會議主席。雖然他的思想對美國憲法的形成沒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對各州批准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的作用。當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反對新憲法,要不是華盛頓的影響,很難說這部憲法能實行得了。
再其次,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與當時的其他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詹姆斯·麥迪遜(,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1757年1月11日 - 1804年7月12日)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的。對美國的形成,麥迪遜的貢獻是重大的,而華盛頓的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
網路有非常非常非常詳盡的敘述。
㈡ 華盛頓與林肯分別有哪些成就
華盛頓
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同年12月23日遞交辭呈,解甲歸田。1787年他主持召開費城制憲會議。制定聯邦憲法,為根除君主制,制訂和批准維護有產者民主權利的憲法作出不懈的努力。償債基金法,由聯邦政府償還戰時公私債務;銀行法,依照英國的英格蘭銀行為樣板,在美國建立全國性的合眾國銀行。還有國產稅法、鑄帛法及噸船稅法等等。他使美利堅合眾國的各政府機構建立起來,政府工作走上正軌,並取得了很大成績。
林肯
美國第16任總統。他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維護了美聯邦統一,為美國在19世紀躍居世界頭號工業強國開辟了道路,使美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被稱為「偉大的解放者」。另有多個國家的城市以林肯命名。
㈢ 簡要說說華盛頓的成就
1領導美國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2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的美國3在連任上只做兩次總統就堅決不在做了,為後世樹立了一個不成文的慣例,杜絕了獨裁的產生
㈣ 美國總統華盛頓,主要的成就有哪些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他是唯一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他當選總統。由於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他在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是殖民地軍的總司令),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
被選為第二任總統後,華盛頓堅持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因此寫下美國總統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的不成文慣例(後來被正式寫進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他在任期里所執行的政策和法案,有許多被延用至今。重要的法案有:
簽署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確立聯邦法院和最高法院制度的法律
簽署美國印地安交流法(Indian Intercourse Acts),規定內布拉斯加州的大平原區(Great Plains)為印地安人的土地,1790年生效
簽署暫時住所法(Residence Act of 1790),將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作為聯邦政府暫時的首都
簽署銀行法(Bank Act of 1791),頒發許可證給北美銀行,成為第一家近代的私營商業銀行
簽署1792年鑄幣法案,規定美國的硬幣鑄幣標准
簽署逃亡奴隸法(Fugitive Slave Act of 1793),調解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兩州間為了一件綁架案而導致的法律糾紛
簽署海軍法(Naval Act of 1794),創立美國海軍
組織第一屆的美國內閣
㈤ 美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1。《四國條約》是美國外交的勝利。它藉此解散了英日同盟;使該條約只具有外交協商性而不具備軍事同盟性,美國無須用武力保護盟國利益。
2。《五國海軍條約》使英國放棄了「雙強標准」承認了美英海軍力量對等的原則,標志英國海軍優勢從此終結,日本海軍擴張受到限制,承認其海軍只處於二流水平,是美國外交的又一勝利。
3。1922年2月簽署《九國公約》打破日本對中國的獨占,使中國回復到各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
4。確立了華盛頓體系。它是在承認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占相對優勢的基礎上形成的。
㈥ 華盛頓生平事跡
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華盛頓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它位於大西洋岸的波托馬克河畔。其實,在1800年以前美國並沒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是美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的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而專門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的是多麼崇高。
1732年12月22日,喬治·華盛頓生於弗吉尼亞的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他自幼喪父,只繼承了少量的田產和10個黑奴。16歲的時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測量員,後來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領做過土地買賣,靠著自己的艱苦奮斗,華盛頓成為當地有名的大種植園主。
當時,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英國為戰勝法國,竭力爭取北美大種植園主的支持,1754年,弗吉尼亞總督答應把20萬英畝土地給參加反法戰爭的富人,華盛頓積極參加了英國方面對法作戰,指揮弗吉尼亞地方武裝英勇戰斗,屢立戰功,協助英軍把法軍趕出北美。但戰爭結束後,英國卻立刻翻臉,宣布西部土地為王室私產,不準墾殖。這一禁令使華盛頓一下子喪失了3萬多英畝土地,從此,他成為英國殖民政策的堅決反對者。
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人民在列剋星頓打響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第一槍,北美各州人民紛紛響應,轟轟烈烈的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
1775年6月,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在費城召開「大陸會議」,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這時,波士頓義軍正和那裡的英軍激戰,華盛頓立即騎馬出發,於7月3日抵達波士頓,他親臨前線指揮戰斗,給英軍以嚴重打擊。
在戰爭初期,美軍打得非常艱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臨時招集來的農民,衣服破爛不堪,沒有武器,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根本不像一支軍隊,另一方面,美軍的後勤供應也極度的困難,士兵們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有時一連五六天吃不到麵包,只好吃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許多士兵不得不赤腳行軍。
相反,他們的對手英軍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後勤供應充足。所以,美軍一敗再敗,紐約等要塞相繼失守,到1777年9月,連首都費城也被英軍佔領,有些意志不堅的將領竟率兵向英軍投降。
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華盛頓始終忠於北美人民的獨立事業,從來沒有動搖過。他以非凡的才幹,把原來自由、散漫,缺乏組織紀律和統一指揮的美軍組織起來,在戰斗中鍛煉成長,逐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正規軍。他鼓勵美軍士兵,號召他們為自由而戰,指出:美利堅人是自由的,還是奴隸;我們的田產應當歸自己,還是被劫奪、被毀壞;兩條路,一條是勇敢地反抗,一條是馴服,正擺在獨立軍將士面前。
他努力將各州團結、聯系起來,共同作戰。1777年10月,美軍在薩拉托加大敗英軍,從而扭轉了整個獨立戰爭的局面。與此同時,為了孤立英國,美國又多方展開了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等國的援助。1778年6月,法國軍艦開進美國,英軍被迫從費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轉向南方。1780年,英軍把主力轉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約克鎮。法國和美軍兩路並進,直逼約克鎮。法軍用海軍封鎖海港,切斷英軍海上補給線,斷絕了英國軍隊退路,華盛頓則率部從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部上千餘人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獨立戰爭勝利後,華盛頓解甲歸田,回到弗吉尼亞繼續經營自己的種植園,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綠蔭下享受寧靜的田園生活。1787年,華盛頓再度出山,主持制憲會議,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1789年4月,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當他擔任美國總統八年後,發誓不再連任,堅決回到芒特弗農山莊,過平民生活。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㈦ 華盛頓會議召開的背景是什麼美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國問題是會議中心議題。中國參加會議的3個全權代表為駐美公使施肇基、駐英公使[font id=SB__Search_ID style="FONT-WEIGHT: bolder; BORDER-BOTTOM: blue 1px solid; BACKGROUND-COLOR: #ffff00"]顧維鈞[/font]和前司法總長王寵惠。1921年11月26日,施肇基提出《十項原則》,要求尊重並遵守中國「領土之完整及政治與行政之獨立」,卻又贊同美國要求中國實行的「門戶開放」政策。12月14日,王寵惠提出廢除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的議案。中國還在會議上提出山東問題。經中日談判,1922年 2月 4日簽訂《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和《附約》,日本被迫交還前德國膠州租借地,但仍保留許多特權。同日日本代表幣原喜重郎發表聲明,廢除「二十一條」的一些條款。會議期間顧維鈞還提出關稅自主、取消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撤退外國軍警、撤銷在中國的外國電台和郵局、廢止各國在華租借地、取消勢力范圍、公布秘密條約並由大會決定有疑點的條約的效力等議案。與會各國只同意將來不劃分勢力范圍,公開秘密條約與契約以及有條件地裁撤外國郵局,其他議案均被否決。1922年2月6日,簽訂《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條約規定:「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給予中國完全無阻礙之機會,以發展並維持一有力的鞏固之政府」;「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並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實質上是要挾中國政府執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 華盛頓會議簽訂的各項條約和通過的決議案構成華盛頓體系。這一體系是在承認美國占優勢的基礎上,確定了凡爾賽體系未能包括的遠東、太平洋區域的帝國主義國際關系體系,它是凡爾賽體系的補充(見巴黎和會(1919))。但它並未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此後,美日兩國之間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爭奪愈演愈烈。
㈧ 華盛頓的功績
1、華盛頓領導獨立戰爭,贏得美國獨立;2、參與制定1787年憲法,在兩屆總統任期內,規范美國民主政治秩序,為美國民主建設做出卓越貢獻;3、1797年兩屆任滿後,華盛頓拒絕再參加競選,隱退回鄉。此舉開創了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制及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
地位:開國總統,被美國人尊稱為「國父」又被人稱為「摩西二世」。
具體理由:
首先,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是一位成功的軍事領袖。但事實上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也決不能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一類的將軍相提並論。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於同他對壘的英軍將領的出人意料的無能,另一半才是由於他自己的才能。但是應記住幾位其他美國將領均遭慘敗,而華盛頓雖說打了幾個小敗仗而最終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其次,華盛頓是立憲會議主席。雖然他的思想對美國憲法的形成沒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對各州批准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的作用。當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反對新憲法,要不是華盛頓的影響,很難說這部憲法能實行得了。
再其次,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與當時的其他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詹姆斯·麥迪遜(,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1757年1月11日 - 1804年7月12日)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的。對美國的形成,麥迪遜的貢獻是重大的,而華盛頓的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
喬治·華盛頓在本冊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怎樣認識他給美國所帶來的歷史意義。要求一個當今的美國人對那種歷史意義做出不偏不倚的評價自然是困難的。
㈨ 華盛頓的歷史功績
1、喬治·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
2、1787年,喬治·華盛頓主持了制憲會議。會議制定了現在的美國憲法;
3、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
4、在華盛頓第一任期內,以人權法案聞名的憲法前十條修正案被批准生效。根據1789年的司法法,美國政府的第三個部門——最高法院建立起來,紐約州的保守派約翰·傑伊被華盛頓任命為首席法官。
身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任命了幾乎全數的最高法院法官,同樣的數量只有被任期長達4任(1933年—1945年)的羅斯福達到過。這樣,最高法院形成,再加上第一屆國會的產生,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真正確立起來。
(9)華盛頓的成果擴展閱讀:
華盛頓的軼事典故:借書未還
華盛頓在1789年10月5日,向當時「曼哈頓」唯一的一座圖書館借了一本「國家法」,這本書是有關國際關系的論文集,另外,還有一本是英國下議院的辯論紀錄。華盛頓本人並沒有在借閱欄簽名,而是由他的助理信手在借書人欄表上寫下「總統」。
依照規定,這兩本書應在一個月後歸還,但是兩本書遲遲不見蹤影,不知去向,而這件事在220年後被紐約一名圖書管理員發現。
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經過220年,這兩本書的罰金已經增加到30萬美元,合人民幣180多萬元。不過,紐約圖書館表示,他們不會追繳這筆罰金,只是希望這兩本書能夠歸還
㈩ 華盛頓有什麼成就
華盛頓(1732~1799年)是美國政治家、軍事家,第一任總統,有「美國國父」之譽。雖不像其他開國元勛那樣富有文采,但華盛頓的演說以他的真誠、忠直和朴實不僅為美國留下了可貴的歷史文獻,也為文學寶庫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