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世界華人優秀創新成果

世界華人優秀創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26 14:19:08

① 「世界傑出華人獎」獲獎者名單

「世界傑出華人獎」獲獎者有:

1、曾志偉:

1992年,憑借電影《雙城故事》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從1995年起,開始為無線電視主持《獎門人》系列綜藝節目。1997年,憑《甜蜜蜜》奪得台灣電影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2006年6月18日,在世界傑出華人獎暨美國科羅拉多哈頓大學榮譽博士頒獎禮,獲得榮譽博士。

2、劉德華:

劉德華關心公益慈善。1994年創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 。2000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5年發起亞洲新星導計劃。2008年被委任為香港非官守太平紳士。2010年獲得第12屆世界傑出華人獎。

3、許冠文:

2016年主演的《一路順風》入選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演員等八項提名,201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並獲得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同年,香港導演會頒發「2017年度榮譽大獎」,香港編劇家協會頒發「銀禧榮譽大獎」。 2011年曾獲義大利烏甸尼斯電影節頒發「終身成就獎」,表揚其橫跨四十年演藝生涯的藝術成就尤其對喜劇電影的貢獻。

4、陳香梅:

陳香梅世界著名華人華僑領袖、社會活動家、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陳香梅祖籍廣東佛山市南海區,1925年6月23日出生於中國北京。早期在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

5、查良鏞: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② 我國和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創新成果是什麼

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成果的是:「神九」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蛟龍」號下潛突破7000米、世界首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突破三大技術難題、嫦娥二號7米解析度全月影像圖發布、首台國產CPU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統通過驗收、戊肝疫苗研製成功、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研製成功、可擴展量子信息處理獲重大突破、大亞灣實驗發現中微子新的振盪模式、亞洲第一射電望遠鏡建成。
入選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的是:「好奇」號在火星成功著陸、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人造大腦、科學家設計出世界上最細的納米導線、癌症幹細胞研究獲新證據、科學家發現「疑似」上帝粒子、日本科學家首次用「人造」卵子產下小鼠、英國研究發現一種高速磁存儲原理、天文學家發現質量是太陽170億倍的黑洞、德國首次從皮膚細胞中培養出成體幹細胞、首個「超電子」電路問世。
本次評選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

③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歷屆評選

評選過程
2007年3月31日晚,「2006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揭曉,楊振寧、陶一之、張霞昌、蘇震西、劉醇逸、劉翔、丁俊暉、李安、譚盾、章子怡、陳易希等十一位分別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領域著影響世界的傑出華人獲獎。
此次活動由鳳凰衛視及鳳凰新媒體發起,並聯同網路、北京青年報社、中國新聞社、明報企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星洲日報、新浪網、世界日報、亞洲周刊,十家在中國的內地、香港以及東南亞、美加地區富影響力的華文媒體機構共同主辦。評選工作歷時兩個月,候選名單涵蓋科學研究、公共事務、體育競技、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經由10家主辦媒體機構的百名資深媒體人推選,並參考網路及無線的公眾投票意見,11位傑出華人最終獲獎,其中楊振寧先生被主辦媒體機構一致推舉榮獲「終身成就獎」。
獲獎情況
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得獎者有美國生物化學家「陶一之」和芬蘭科學家「張霞昌」。在公共事務方面,有澳大利亞墨爾本市長蘇震西和紐約市首位華裔市議員劉醇逸得獎。在體育競技方面,獲嘉許的有中國的世界欄王劉翔和檯球神童丁俊暉,相信這個獎項是丁俊暉慶祝4月1日20歲生日的最佳禮物。在文化藝術領域表揚了國際著名導演李安、有音樂鬼才之稱的作曲及指揮家譚盾,以及國際影星章子怡。至於「希望之星」由香港少年發明家陳易希獲得。而終身成就獎,則由物理學家楊振寧取得。
獲獎名單
科學研究類:
陶一之:美國萊斯大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科學系副教授
張霞昌:芬蘭Enfucell公司首席技術官
公共事務類:
蘇震西:墨爾本市市長
劉醇逸:美國紐約州市議員
體育競技類:
劉翔:職業田徑運動員
丁俊暉:職業檯球運動員
文化藝術類:
李安:國際著名導演
譚盾:華裔音樂家
章子怡:國際影星
希望之星:
陳易希:香港科技大學學生
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楊振寧:物理學家 評選過程
2008年3月29日晚,「200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在中國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榮膺「2007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成為繼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之後,第二位「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得主。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烏雲其木格、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李金華、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謝振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等領導出席了盛典並為獲獎人頒獎。
領獎
對於「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獎人都表示了的榮幸與珍視。郝蔚民、關穎珊專程從美國前來領獎;林懷民在來北京之前身患感冒,但仍堅持親自領獎;鞏俐則專程從新加坡趕到北京,一出現即引起了陣陣掌聲,但被評價為「中國影星國際代言人」的她,仍謙虛地表示自己做得還不夠;中國維和警察和西藏登山隊都分別由兩人代為領獎,但他們背後是一個傑出的集體;常昊則在聯賽結束後,直接趕到頒獎典禮,而不能來到現場的趙小蘭和姚明,分別由妹妹趙安吉和母親方鳳娣代為領獎並通過視頻發表了獲獎感言。成龍作為最早走向世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星,在台上對中西文化的闡釋贏得了熱烈掌聲;全球特奧領袖喬美麗作為「希望之星」用行動向所有人展示「你行我也行」的內涵。當本屆「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得主袁隆平走上舞台時,現場氣氛達到了最高潮,全體起立,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這位已經影響了世界卻仍謙虛實幹事必躬親的科學家。獎杯高高舉起的那一刻,他說「終身成就獎」就是要奮斗終生。
評選機構
由北京青年報社、中國新聞社、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明報企業暨亞洲周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鳳凰衛視及鳳凰新媒體、新加坡聯合早報、搜狐、香港文匯報、世界日報(北美)、歐洲時報及美國僑報、北京大學共12家在中國的內地與香港、東南亞、美加及歐洲地區富影響力的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評選工作歷時兩個月,候選名單涵蓋各個領域,經由主辦媒體機構的百名資深媒體人推選,討論最終產生。
當晚頒獎典禮由吳小莉、竇文濤、陳魯豫、許戈輝、曾子墨等十餘位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聯合主持,鳳凰衛視中文台、歐洲台、美洲台及鳳凰新媒體通過衛星和網路向全球同步直播盛典盛況。
獲獎名單
科學研究類
郝慰民(旅美華裔科學家)
公共事務類
趙小蘭(美國第24任勞工部部長)
關穎珊(美國華裔花式滑冰選手兼美國公共外交大使)
中國維和警察
體育競技類
姚明(美國NBA火箭隊隊員)
中國西藏登山隊
常昊(中國著名的圍棋九段)
文化藝術類
成龍(國際影壇巨星)
鞏俐(國際著名演員)
林懷民(國際級編舞家,「雲門舞集」創始人)
希望之星
喬美麗(全球特奧運動員領袖)
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評選過程
2009年3月28日,「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揭曉,錢學森、查良鏞、張藝謀、李連傑、楊紫瓊、馮小剛、北川中學代表、神七航天員等2008年度最受矚目的華人精英在當晚奪目登台,接受世界的喝彩。
2008年,世界因華人而美麗。汶川強震,中國人頑強地挺過了歷史罕見的天災,在廢墟上鑄造起新的希望;北京奧運,世界驚艷於東方文明的瑰麗,中國體育健兒勇奪金牌榜首位;神七飛天,攬獲諾獎,智慧的民族為人類科技史劃上新的刻度。這一年,華人用堅韌、團結、樂觀、勤奮、友善、大度、愛好和平、富於責任感的華人精神感動了世界。
秉承往屆評選規則,來自主辦機構的百名資深媒體人在科學研究、公共事務、競技體育、文化藝術和希望之星五個領域內,推選出200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神舟7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團隊、華裔青年科學家潘忠禮、壹基金創始人李連傑、無私援助非洲45年的中國援非醫療隊、第29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華人女星楊紫瓊、著名導演馮小剛、華裔時尚教母譚燕玉以及感動了無數人的北川中學等獲獎人和獲獎團體,頒授「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獲獎感言
李連傑的師父當晚特別趕來為愛徒頒獎,聽到師父為了此次亮相專程購置新衣的李連傑感動地眼含熱淚。李連傑表示,自己是在旁人的幫助下生存的,同樣也要講愛心回饋他人:「我用了很多年考慮生命,後來得出的結論是我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第一,我光著身子出世,沒穿任何衣服,是護士幫我的衣服;第二,我身無長物來到這個世界,要醫生幫忙拍我屁股才能生存,所以每個人都是在旁人的幫助下生存的。要知道給出去的是自己的,留在身上的則是暫時保管的,因為你去世時,無論你願不願意那些東西都要奉獻出來。人人需要幫助,生命是彼此扶持,所以我要以我的生命回饋大家。」
白色性感露背晚裝的楊紫瓊在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的陪伴下行紅地氈,盡顯巨星風姿。由主持人胡一虎陪同現身的張藝謀,對於自己可以獲得民眾支持表現得非常謙虛,他說:「謝謝大家!08年奧運會後我得了很多獎項,其實這個獎並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應該是屬於我的整個團隊。奧運會偉大,中國人偉大,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
主持陣容
鳳凰衛視也派出了極為華麗的主持陣容,吳小莉、胡一虎、盧琛、梁文道、李輝、許戈輝、陳魯豫、沈星、尉遲琳嘉、陳曉楠、姜聲揚、楊錦麟、竇文濤等主持人與全球華人共同見證這一庄嚴時刻。
獲獎名單
科學研究領域
錢永健(200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潘忠禮(華裔青年科學家)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團隊
公共事務領域
中國援非醫療隊(持續援助非洲45年)
李連傑(壹基金創始人)
體育競技領域
第29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
文化藝術領域
張藝謀(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
楊紫瓊(華人女星)
馮小剛(著名導演)
譚燕玉(華裔時尚教母)
希望之星大獎
北川中學
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金庸(著名作家查良鏞)
終身成就最高榮譽大獎:
錢學森 獲獎概況
「2009-2010影響世界華人盛典」於2010年3月27日晚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該盛典由鳳凰衛視及鳳凰網策劃發起,北京青年報社、中國新聞社、明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新浪網、星洲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世界日報(北美)、香港文匯報、亞洲周刊、歐洲時報、美國僑報和北京大學共十餘家在內地、香港、東南亞、美加及歐洲富影響力的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
盛典向陳香梅、盧燕、高錕、潘文石、吳宇森、蔡國強、中國花樣滑冰隊、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駐海地維和警察、孔子學院、薛來、林晨陽、李賢基等獲獎人及團體頒出「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回首一年,世界因華人而美麗。金融嚴冬波及全球,中國以穩健的經濟政策和堅挺的發展勢頭破冰前行;祖國六十華誕,中國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態令世界刮目相看;無論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還是2010年初發生的海地大地震國際救援,華人在自身崛起的同時,擔當起世界公民的職責和正義使命。這一年,華人以卓越的成就影響世界,並用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包容、仁愛、兼濟天下的精神文化和價值觀。
秉承往屆評選規則,來自主辦機構的百名資深媒體人在科學研究、公共事務、競技體育、文化藝術和希望之星五個領域內推選出11個「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呈現特點
本屆華人盛典呈現了「三個第一」的特點:第一次有獲獎團體「梅開二度」,維和警察再次登上領獎台;第一次有來自主辦單位的人物,北京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潘文石獲得獎項;第一次跨年度評選獲獎人,中國花樣滑冰和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憑借溫哥華冬奧會的出色表現,被一致推舉為體育競技領域的獲獎團體。
獲獎名單
科學研究領域
高錕(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
潘文石(北京大學熊貓研究專家)
公共事務領域
駐海地維和警察(海地地震中犧牲)
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
陳香梅(中美社會間最著名的民間大使)
體育競技領域
中國花樣滑冰隊(溫哥華冬奧會上實現中國冰上運動「偉大歷史性突破」)
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溫哥華冬奧會包攬四塊金牌、勇奪冬奧會歷史上首個短道速滑「四冠王」)
文化藝術領域
蔡國強(爆破藝術專家)
盧燕(華裔電影演員)
吳宇森( 著名導演)
希望之星大獎
薛來(中國籍)、林晨陽(新加坡籍)、李賢基(韓國籍) 來自成都國際學校的高中生合作開發出的創意電腦產品榮獲了2009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團體一等獎
「終身成就特別致敬」環節
季羨林、任繼愈、楊憲益、梁羽生、王世襄、丁聰、張仃 獲獎概況
2011年4月2日晚的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歷經四季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第五度盛情上演。當晚,十二個在2010-2011年度為世界作出傑出貢獻的華人精英及華人團隊獲得榮譽。他們分別是: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的沙博理和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鮑哲南、「天河一號」研發團隊、上海世博局、台北花博會、韋鳴恩、葛優、楊麗萍、中央芭蕾舞團、李娜、蔣文文/蔣婷婷、李穎欣/楊兆楠/陳婉玲。
打破慣例
評選委員會在第五屆舉辦之時,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打破以往的慣例,把「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頒給了沒有華人血統但卻與中華民族有著親密關系的美裔中國籍著名翻譯家沙博理先生,開創性地延伸了華人的內涵:眼睛、膚色或語言,都不能完整涵蓋華人的定義,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自我歸屬,才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獲獎名單
科研技術領域
鮑哲南
「天河一號」研發團隊
公共事務領域
上海世博局、台北花博會、韋鳴恩
體育競技領域
李娜、蔣文文、蔣婷婷
文化藝術領域
葛優、楊麗萍、中央芭蕾舞團
希望之星
李穎欣、楊兆楠、陳婉玲
終身成就獎
沙博理
「終身成就致敬」
朱光亞、吳階平、錢偉長、吳冠中、王越、雷潔瓊、梁從誡 獲獎概況
2012年3月31日晚,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在過去一年中讓世界更加精彩和美麗的全球華人精英再度齊聚北大,登上「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的領獎台,接受榮耀與喝彩。他們分別是: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的王贛駿和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馬中佩、陳竺和王振義、譚榮根、新潟華僑華人總會和福島華僑華人總會、中國國家大劇院、林丹、林書豪、周仰傑、葉德嫻、劉路。
該次盛典主持人陣容:吳小莉、陳魯豫、竇文濤、李輝、姜聲揚、胡一虎、邱震海、沈星、許戈輝、尉遲琳嘉、鄭浩、盧琛。
獲獎名單
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王贛駿
科學技術領域
馬中佩、陳竺、王振義
公共事務領域
譚榮根、中國國家大劇院、日本新澙華僑總會及福島華僑總會
體育競技領域
林丹、林書豪
文化藝術領域
葉德嫻、周仰傑
希望之星
劉路
緬懷人物
黃苗子、王大珩、蔣英、鳳飛飛 獲獎概況
2014年3月29日晚,鳳凰衛視聯合兩岸三地富有影響力的十餘家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3-2014」頒獎禮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當日,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及銀熊獎的廖凡,國際著名武術指導和導演袁和平,冬奧會金牌得主李堅柔、張虹、周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旅美物理學家程正迪等人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獲「終身成就獎」。
獲獎名單
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董建華(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特別貢獻大獎:
陳雲林、江丙坤(海峽兩岸和平使者和海峽兩岸關系新階段的重要當事人)
科學研究領域:
陳宇翱(2013年度「菲涅爾獎」獲得者)
程正迪(2013年度高分子物理獎獲得者)
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神十」航天員)
公共事務領域:
吉爾吉斯斯坦東干村、旅意的維吾爾族女醫生美麗克木·買賽地
體育競技領域:
李堅柔、張虹、周洋(冬奧會金牌得主)
文化藝術領域:
導演袁和平、廖凡(金熊獎、銀熊獎得主)
希望之星:
關天朗(在2013年美國高爾夫球大師賽上創造「首屆實現晉級的中國選手」紀錄)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得者何大一氣象學家王斌北京援非醫療隊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中國跳水隊翁明輝和慧譚元元裘嘉毅「中國氫彈之父」於敏和國學大師饒宗頤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④ 現代人的創新成果有哪些

成果之一:有物理學新基本理論(或物理學新基本定律),發表在《科技創新導報》2008年第回12期的171頁上。該成就,在答網路的勞作下,被採納為:新中國的成就最佳答案;被定為:1·中國人近百年來對人類的貢獻推薦答案,2·當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推薦答案,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級的成就推薦答案。

⑤ 世界名人百名傑出華人精英突出貢獻獎的情況

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世界傑出華人協會
入會邀請函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大地人傑地靈,優秀兒女遍布全球,傑出人物層出不窮。為促進全球華人的大融合、大團結、大發展,北京國際交流協會、發現雜志社、天九偉業國際集團等機構聯合發起成立了「世界傑出華人協會」,總部設於香港。協會宗旨:為全球傑出華人提供交流與合作平台,促進華人精英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為振興中華作貢獻。
世界傑出華人協會的成立得到了中國有關國家領導人、相關部委領導、世界華人領袖、海內外華人組織的大力支持和熱情響應。中國僑聯原主席庄炎林先生擔任協會主席,中國外國專家局原局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馬俊如先生擔任協會理事長。
本協會歡迎有傑出成就的華人加盟,經發現雜志社推薦,協會初審,認為您符合入會條件,特此邀請您加盟。有關事宜如下:
一、會員資格:
有傑出成就的華人科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藝術家、醫學家、企業家、發明家、管理者、專家學者,及其他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
二、入會程序:
相關主流機構或現有會員推薦――本人提交入會申請表和相關資料――協會對申請人進行資格終審――資格終審通過後,申請人交納會費――頒發會員證書,享受相關權益。
三、會員權利與義務:
會員:
1、個人簡介、主要成就(400字以內)、一張彩照免費入刊彩色紙質版《世界傑出華人大辭典》(16開,半版),並贈書一冊;
2、每年免費出席「傑出華人聯誼會」一次;
3、優先優惠參與協會舉辦的各種活動;
4、頒發「世界傑出華人協會會員證書」和「世界傑出華人證書」。
會員費:500元/年
理事:
1、享受會員全部服務;
2、個人簡介、主要成就(400字以內)、一張彩照免費入刊金質版《世界傑出華人大辭典》(32開,1頁),並贈書一冊;
3、《傑出華人》雜志免費刊發3000字以內人物專訪一次(配彩圖1-3張);
4、頒發「世界傑出華人協會理事」證書和鍍金牌匾。
會員費:3000元/年
副理事長:
1、享受理事全部服務;
2、《傑出華人》雜志免費出版個人專刊一次(印刷費自理),或聯合有關出版社免費出版個人文集一卷(印刷費自理);
3、免費出席「世界傑出華商大會暨傑出華商國慶招待會」;
4、邀請擔任「世界傑出華商學院」客座教授;
5、免費出席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傑出華人國宴聯誼會」一次;
6、頒發「世界傑出華人協會副理事長」證書和鍍金牌匾。
7、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擔任世界傑出華人協會副會長。
會員費:9500元/年

以上各類會員同時成為發現雜志社相應級別會員。

⑥ 2019年中國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9年,國家發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雜交稻種子、盾構機穿海工程、國際頂尖機場、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人造太陽」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4 、超級裝備 最聰明盾構機挑戰穿海工程

離大連市中心不遠,有個梭魚灣,大連地鐵5號線要穿過這個海灣,考慮到巨輪出入,不能架設跨海橋梁,因此採用海底隧道。而這項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級裝備。

1月18日,海宏號盾構機在大連始發,它堪稱中國研發的最聰明的盾構機。海宏號盾構機是中國中鐵專門為該工程研發、也是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的盾構機,核心部件設計全球領先。

5、 時速600公里 國產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高速磁浮列車」成為2019年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5月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標ITER 中國企業為「人造太陽」裝「心臟」

7月16日,中核集團收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俗稱「人造太陽」)組織中標通知書,由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工程)牽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參與,攜手法國法馬通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際聯合體,以工程總承包形式正式中標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TAC1安裝標段。

⑦ 韓曉華的主要成果

音樂全息論的提出和全息音樂體系的建立。
全息音樂簡介:
全息音樂是由青年古箏家韓曉華在潛心研究人類音樂史、東西方音樂比較研究尤其是古琴古箏等中國傳統音樂的長期廣泛而深入的實踐中,在東方全息哲學的啟發下,在音樂全息律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音樂理論體系。體系由以下部分組成:
1,音樂的本質是聲音信息時空有序化的排列;
2,音樂是生命體的再現;
3,音樂與宇宙之間具有同質、同構、同序、同運的全息對應關系;
4,人類的音樂從最簡單到最復雜具有同源性特徵;
5,音樂任意小部分都呈現細胞樣特徵,是整個人類音樂史的縮影和重現;
6,音樂內部的頻率、節奏、速度、音高等與宇宙全息;
7,音樂世界與色彩世界、味覺世界、觸覺世界、精神世界全息;
8,音樂與人類基因序列具有全息對應關系;
9,任意地域性的音樂因為其全息性而呈逐漸演變可互相轉譯的特徵;
10,音樂的全息現象也同時表現為環境共振(植物共振、動物共振、礦物共振、光共振)、基因共振、細胞共振、經絡共振、神經共振、生物共振等諸特徵,為音樂審美、音樂通感研究、音樂養生、音樂治療、音樂潛能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全息音樂具有深遠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專著《音樂全息論》正在出版中……
韓曉華紮根江門,力圖把古琴古箏藝術發揚光大。
走進位於市文化館二樓的華廈大音琴箏學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懸掛在大廳主牆上巨大的「竹簡」,上有《禮記·樂記》中關於音樂的論述: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紅燈籠、木琴案,古樂悠悠,茶香裊裊,這里就是市著名青年古琴古箏家韓曉華十年如一日堅守著自己理想的地方。
韓曉華,廣東省古琴研究會理事,國際古箏比賽青年組冠軍,華廈大音琴箏學苑苑長,曾先後多次受文化部派遣到美國、韓國、日本、奧地利等20多個國家進行出訪和慰問華僑的演出。其突出成就被載入《當代華人》、《藝術中國》、《中國時代創新先鋒人物》、《中國箏家走世界》、《和諧與發展》等著作。
十年一箏精益求精
韓曉華出生於遼寧建平,如今她已深深紮根於傳統文化的熱土和嶺南精神的沃壤——江門。
2000年,對優秀民族文化熱愛的她來到江門。對於當初到江門創業的艱辛,韓曉華說得那麼平常又輕描淡寫。她至今還清楚記得,當時了解古箏的人不多,竟然有人問她:「古箏是不是風箏的一種?」這句既好笑又令人難過的問話,非但沒有令韓曉華動搖,反而更堅定了她立足在這個城市傳播古箏文化的決心。
2001年3月在江門成功創辦的「王天一古箏教學中心」現已更名為「華廈大音琴箏學苑」,學苑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學員累計達數千人,其中包括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的外籍學員。學苑為專業院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員,多次成功組織優秀學員出國訪問演出。學苑以雄厚的實力、精益求精的品質打造了江門古琴古箏第一品牌。
古琴復興任重道遠
如果說韓曉華是江門古箏的拓荒者,並對江門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話,那麼對陳白沙與嶺南古琴的關系,對嶺南古琴技術性、藝術性及思想性的綜合研究,以及對江門古琴的復興與發展,則是江門賦予她新的使命。
「2008年11月29日、30日這兩天,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韓曉華說,嶺南古琴研究會舉辦的「琴心尋根」活動於這兩天來到陳白沙紀念館尋根,這時她才得知陳白沙是嶺南古琴第一人,江門是嶺南古琴的發源地。「當我聽到這個結論後,陷入深深的沉思,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作為江門的文藝工作者,我能做些什麼?我該怎樣做?我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百感交集,整夜未眠。」
「第二天,我在陳白沙紀念館呆了整整一天,我把陳白沙的資料讀了一遍又一遍。一代偉人獨立自強、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的光輝人格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想這也正是嶺南古琴剛健、明快、爽朗風格的源頭,也是嶺南古琴精神的特徵。」韓曉華說。
現在,流傳的古琴曲大多是古曲,同時古琴譜都是傳統的減字譜,異常復雜,給現代古琴的傳承、普及與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將古譜轉化為簡譜,讓古琴變得易學,讓古琴傳承的阻力變小?目前,韓曉華正在研究一套將減字譜轉化為簡易譜的系統,並且應用於教學,初見成效。
此外,韓曉華作為副主編的《嶺南古琴》預計今年可出版面世,目前基本組稿完成。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基於多年的古琴古箏教學實踐,又得益於中央音樂學院專業的學術素養,韓曉華已完成自己獨特的音樂理論的系統突破,其獨創的音樂理論將讓教學變得更加科學規范、深入淺出。

⑧ 新中國取得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大慶油田發現

松遼平原是中國勘探遠景最大的地區之一。在李四光等傑出的地質學家科學論斷的指導下,1955年開始在松遼平原找油,1959年9月26日,位於安達縣大同鎮的松基3井噴出了工業油流,發現了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無論是探明的地質儲量還是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陸相油田,探明的地質儲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5位,可采儲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3位。自1960年投產到1985年已開采25年,1976年原油產量達到5000萬噸以上,到1985年已穩產10年,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2,秈型雜交水稻育成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還在理論上建立了系統的雜交水稻學,對三系配套雜交水稻從育種、繁殖、制種,到栽培技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實踐上,率先育成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1972年)和第一個強優組合(1973年),並通過大協作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1981年,中國政府向雜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李必湖等農業科技工作者頒發了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以表彰他們在雜交水稻上的傑出貢獻,他們的工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兩彈一星」的偉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是中國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
1966年10月27日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攜帶核彈頭飛行爆炸成功,從而揭開中國導彈和火箭事業發展的新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
4,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膚島素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向前邁進了一步,其意義與影響是巨大的。

(1)、推動我國系列基礎研究,形成中心體系

(2)、加速了與胰島素有關的激素的研究私應用

(3)、促進生化試劑與生化葯品的生產

5,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於1742年提出的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即1+1)。直到1966年才由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完成了(1+2)的詳細證明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6,「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成功研製
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製成功。

「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是我國目前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它是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研製巨型電子計算機。「銀河」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提前兩年實現了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的到1985年「我國超高速巨型計算機將投入使用」的目標,使我國跨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國家的行列,標志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7,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1988年10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實現正負電子對撞,宣告建造成功。這是中國高能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該項成果獲得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和運行,為我國在國際高能物理研究前沿領域開展工作創造了條件,使我國在τ粲物理實驗研究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8,「神舟」號系列飛船

2003年我國在酒泉成功發射了神舟5號,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2008年神舟7號翟志剛出艙,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在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方面,已經邁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9,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青藏鐵路的開通將進一步加快西藏、青海兩省區的經濟發展,「出國容易進藏難」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鐵路運輸將大大降低進出藏客運和貨運的成本。青藏鐵路開通後,75%的進出藏物資將由鐵路承擔,從而改變以往公路運輸運距長、運費高、損耗大的缺點。

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按照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在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輝煌壯舉。

10,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政治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

從經濟領域來看,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它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軍事領域來看,表明我國的導彈打衛星和激光摧毀衛星的技術已經日臻成熟。從科技領域來看,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

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後全世界華人的欣喜。

⑨ 請列舉中國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創新成果對百姓生活有哪些影響

中國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創新成果有AI技術。移動支付的功能為百姓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閱讀全文

與世界華人優秀創新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