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圖集在板塊構造、地幔柱和盆地分析等理論框架的指導下,在分析相關資料基礎上,選取11個時間節點(600Ma、520Ma、470Ma、430Ma、390Ma、330Ma、260Ma、220Ma、160Ma、120Ma、50Ma)進行全球古板塊再造研究成圖。通過借鑒前人豐富的研究成果,在板塊再造圖上,補充並更新了區域地質、同位素測年、沉積岩相、古生物地理、古氣候恢復、烴源岩分布和乾酪根類型等資料和數據,依次得到了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和始新世等11個時代的古地理圖、重要古生物分布圖、沉積岩相圖和烴源岩分布圖。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全球古板塊再造主要依據古地磁學的方法,基於全球古地磁資料庫(GPMDB 4.6),更新補充了2004年之後新發表的古地磁數據,採用國際上通用的V90判別標准,篩選品質因子Q≥3的古地磁數據。通過「Fisher統計」的方法合並相同時代的古地磁數據,利用「球面樣條法」(Spherical Spline Method),選擇Q值為加權值以及合適的樣條參數,對各個板塊的視極移曲線進行擬合,最後使用Gmap等軟體對古板塊位置進行恢復。
(2)對於沒有精確古地磁數據的板塊,主要採用生物地層對比及構造-熱事件分析來制約古板塊的位置。中-新生代以來的古板塊再造,除了利用古地磁數據制約其古位置外,還通過分析熱點和地幔低速帶(LSVZ)異常區位置之間的關系,來制約板塊絕對位置(經度)以及運動指向。同時,參考前人成果圖件,對古板塊位置進行校對和修正。
(3)利用ArcGIS軟體,結合IHS(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s)全球含油氣盆地資料庫、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等全球含油氣盆地資料及大量的相關文獻,建立全球含油氣盆地地層綜合柱狀圖,通過恢復沉積岩相來推斷原始沉積環境。同時利用Gplate軟體對各種地質特徵進行原位恢復,在全球板塊構造圖上疊合相應的地質特徵信息。對於部分資料缺乏的地區,主要利用沉積相分析進行合理的延伸和推測,來恢復其岩相古地理。另外,結合前人對全球重要造山帶的研究成果復原古山脈的位置。
(4)基於全球沉積岩相圖和古地理圖的研究,結合全球重要烴源岩的現今分布特徵,對不同時代全球重要烴源岩分布進行原位恢復,並投影在相應的沉積岩相圖上,通過以上各種地質條件之間相互作用的綜合考慮,來分析全球烴源岩分布的有利區帶、重要影響因素;同時,綜合考慮各個時代典型古生物的分布特徵分別進行成圖。
㈡ 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成果
為了貫徹落實200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提出的「積極開展礦產遠景調查和綜合研究,科學評估區域礦產資源潛力,為科學部署礦產資源勘查提供依據」的要求和精神,國土資源部於2006年部署並啟動了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工作,並把該項工作定位為我國礦產資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國情調查,目的是通過系統總結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工作成果,全面掌握礦產資源現狀,科學評價未查明礦產資源潛力,建立真實准確的礦產資源資料庫,為實現找礦重大突破提供依據。作為其中一項主要的工作內容,「全國重要礦產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偏重於成礦理論的研究,是礦產預測和找礦勘查的基礎。因此,本次研究以「全國重要礦產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成礦規律組單礦種匯總任務為依託,以「重要礦產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技術要求」和礦床成礦系列思想為指導,擬通過對中國東部鉬礦,特別是中生代各類鉬礦已有地質勘查和研究成果的全面搜集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國東部自北而南大興安嶺、秦嶺-大別和南嶺三個地區新發現的宜里、沙坪溝和園嶺寨三個鉬礦床的典型研究,點面結合,探討中生代環太平洋成礦域西帶我國境內鉬礦的區域成礦規律,為今後鉬找礦規劃、勘查部署提供依據,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為了完成上述目標和任務,作者對全國多座鎢錫鉬鐵等礦山進行了考察和實際工作,為本次工作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最終選擇內蒙古大興安嶺北段的宜里鉬礦,安徽大別山地區的沙坪溝鉬礦和江西南嶺東段的園嶺寨鉬礦三個典型礦床進行了詳細的礦床學研究。通過對三個礦床的岩石學與岩相學、岩石地球化學、成岩成礦年代學、流體包裹體、穩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基本理清了三個礦床的成因;總結了全國主要鉬礦床的地質特徵、成礦岩體的地球化學數據、礦床地球化學數據等,對鉬礦的成礦規律進行了初步探討。本次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重要進展:
1)分別對中國東部自北而南大興安嶺、秦嶺-大別和南嶺三個地區新發現的宜里(中型)、沙坪溝(超大型)和圓嶺寨(大型)三個鉬礦床的進行了典型研究,首次獲得了三個礦床的成岩成礦年齡;理清了宜里和園嶺寨礦區岩漿岩的地球化學性質、岩石成因類型及構造背景,建立了區域構造岩漿演化模式;理清了三個礦床的成礦流體特徵及物質來源和成礦機制,建立了礦床成礦理想模型;通過對宜里鉬礦蝕變剖面和平面蝕變分帶的圈定和原生暈分帶序列研究,明確指出了宜里礦區的具體找礦靶區,並得到驗證。
2)編制了首份以成礦區帶為背景的中國東部鉬礦分布圖,圈定出14個鉬礦床集中區;指出中國東部鉬礦主要分布在古陸塊的活動邊緣,東部燕山期深斷裂與前燕山期古老的近東西向構造的交匯部位嚴格控制了中國鉬礦床的定位;從成礦時代上看,中國東部鉬礦床沿華北陸緣北緣西段-西拉木倫近東西向展布的三疊紀鉬礦集區和南嶺中段-贛北浙西(欽杭帶南緣)北東向展布的中晚侏羅世鉬礦集區兩條帶對稱分布,對指導找礦有一定的啟示。
3)全面統計了截至目前發表的中國東部中生代鉬礦床的輝鉬礦Re-Os同位素年齡數據和成礦岩體的鋯石U-Pb年齡,詳細劃分了主要鉬礦集區的鉬成礦期次,指出中國東部鉬礦以侏羅紀—白堊紀為最主要的成礦階段,呈現連續成礦的特徵,成礦峰期出現在165 Ma,155 Ma,135 Ma和110 Ma四個年齡值左右;繪制了中國東部中生代鉬礦的成礦年齡譜,為進一步探討成礦區帶的成礦歷史奠定了基礎;認為中國東部燕山期鉬礦均為板內成礦的表現,並受古太平洋對中國東部洋-陸消減作用遠程效應的影響,與中國東部構造體制的轉換有關,岩石圈減薄-伸展或拆沉作用是最重要的動力學機制。
4)鉬成礦與中酸性小岩體有一定關系,小岩體通常為高鉀鈣鹼性和鉀玄岩系列,一般具有高的SiO2含量(72.29%),K2O含量(3.52%~9.87%)、K2O+Na2O含量(8.52%)、K2O/Na2O值(1.60%)等岩石化學特徵,岩石類型一般為鉀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和石英二長閃長岩或其相應的斑岩,岩石成因類型可為I,S和A型三種類型;對圍岩沒有選擇性,但可能受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地層(或地層組合)的影響,地層岩石的性質對礦床的富集及礦化類型可能有明顯的影響:老地層可能更有利於大規模鉬礦床的賦存,碳酸鹽岩層可出現矽卡岩及其有關的鉬、鐵、銅等礦床。
㈢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
㈣ 成果內容怎麼寫
每個課題研究結束,都要針對研究成果寫簡介的,而且這簡介的內容寫的好不好,會影響到專家對成果驗收和鑒定的成果。作為課題負責人是要有撰寫這方面內容的能力的。那麼,課題研究成果內容簡介怎麼寫?
課題研究成果內容簡介,在填寫的表格中,是有相關內容與要求提示的,給予課題負責人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1、簡介內容包括:該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略寫);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或對策建議(詳寫);成果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以及社會影響(略寫)。
2、簡介內容應由課題負責人撰寫:文章內容要層次清楚、觀點明晰、用語准確、文風朴實,要有實質性內容,並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不得簡單排列篇章目錄。
課題研究成果內容簡介,撰寫起來是很讓人頭疼的,撰寫的思路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先寫針對的問題,幾句話搞定。比如針對**的情況產生的**問題。
2、再寫提出的方法,也就是方法簡介。比如提出了***方法,**解決方案,**框架。
3、然後寫達到了的效果,也就是所上面提出的方法達到的效果。比如性能提高了**倍,開銷降低了**。
4、最後寫寫這個研究點的學術成果,比如在**會議期刊發表了**論文,申請了**專利等。另外,如果有產業化的成果當然也要寫在最後了。
課題研究成果內容簡介怎麼寫?以上就是本文關於該問題的介紹,更多關於課題申報方面的疑問,可以隨時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
每個課題研究結束,都要針對研究成果寫簡介的,而且這簡介的內容寫的好不好,會影響到專家對成果驗收和鑒定的成果。作為課題負責人是要有撰寫這方面內容的能力的。那麼,課題研究成果內容簡介怎麼寫?
㈤ 論文研究思路怎麼寫
在研究思路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方法了,所以這里整理了幾個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供參考: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
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4、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5、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㈥ 成果報告
7.2.1 編寫原則
1)遙感地質解譯成果報告是遙感地質調查成果系統全面的總結。報告的編寫應以現代先進地質理論為指導,報告的基本內容應根據各具體任務要求和測區豐富翔實的實際資料為基礎,實事求是地總結客觀地質規律。報告編寫必須在各種資料高度綜合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內容要求全面、重點突出,既不煩瑣,又要避免簡單化,既要實事求是地反映測區地質研究水平,又要敢於從地球科學國際先進領域的高度和深度揭示深層次規律問題。因此,它既是實際工作成果的總結,同時又是基礎地質科學研究成果的體現,具有很高的理論性和很強的實用性。
2)遙感地質解譯報告編寫前,必須組織全體調查人員對測區內主要地質構造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在統一觀點、認識的基礎上編制出詳細編寫提綱,然後按照詳細提綱所列內容,按項目技術人員各自業務特長分工負責進行編寫。
3)報告編寫要有綜合性、邏輯性和藝術性,應做到內容真實、文字通順、主題突出、層次清晰、圖文並茂、插圖美觀、圖例齊全、各章節觀點統一。
7.2.2 編寫提綱
第一章 緒言
簡要說明上級下達的任務與要求、工作起止時間、完成工作量(編制工作量分布圖)、研究區自然地理概況(附交通位置圖)、研究程度(附研究程度圖)、工作方法及技術路線(附技術流程圖)及主要技術成果和貢獻等。
第二章 方法技術
第一節 衛星影像圖製作方法
詳細論述遙感數據種類及質量,數據處理、幾何糾正與配准、數據鑲嵌等方法、技術、控制指標,標准影像圖生成過程中的整飾與注記,以及檢查與驗收的技術要求和質量評價。
第二節 遙感地質解譯調查方法
詳細論述宏觀影像分區、影像單元、影像岩石單元建立劃分的方法與技術,信息增強處理法的方法與技術及填圖單位劃分方案和填圖單位種類。
第三章 區域遙感地質特徵
按地層、侵入岩、構造、礦產、生態地質環境分別介紹。
第一節 地層
介紹測區地層系統,岩性特徵、組合特點、影像規律、解譯程度、形成環境、相互關系、時空展布與變化規律等。
第二節 侵入岩
按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依時代從老到新分述侵入岩的特徵,出露面積、數量、產狀、形態;岩石類型、礦物成分、結構構造,接觸關系;岩石化學、岩石地球化學特徵;蝕變、內外接觸帶特點,單元劃分、影像特徵變化、解譯程度,以及節理、岩脈、岩牆的發育情況和產狀變化規律等。
第三節 地質構造及構造發展史
按類型分別介紹影像標志、形態、規模、展布、序次與組合關系,進行構造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以及構造運動歷史與沉積作用、沉積環境、岩漿活動、成礦作用等的關系和新構造特徵及其影響。
第四節 礦產
按礦產種類分別介紹成因類型、成礦規律、影像特徵、遙感找礦模式,不同層次控礦、成礦信息解譯、提取方法及找礦預測等。
第五節 專項調查與專項研究
視具體情況,根據任務書編寫。如屬於與遙感地質解譯同時開展的生態環境地質等專項調查,則應在總體報告中增加此章節進行敘述。
第四章 結論
敘述取得的重大成果、存在的問題和工作建議。
㈦ 成果與認識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的分析測試資料和數據,按照上述的研究路線和思路,通過對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層序地層格架內成岩演化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認識:
1)在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區域構造特徵以及沉積體系研究的基礎上,詳細研究了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層序地層特徵。將沙河街組共劃分出了2個二級層序和6個三級層序,並建立了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層序地層格架。
2)通過大量岩石鑄體薄片分析、掃描電鏡分析、粘土礦物分析等測試數據、資料的分析,詳細研究了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主要成岩作用類型及特徵。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壓實、壓溶作用、膠結作用、溶蝕作用、交代作用等類型。其中,不同的層序內以及不同構造部位的成岩作用有所差異。並詳細研究了陡坡帶沙河街組內5種不同沉積體系內的成岩作用類型及特徵。
3)詳細研究了箕狀斷陷湖盆陡坡帶層序形成演化與成岩作用的關系。結果表明:層序界面對成岩作用有著控製作用,層序界面之下通常發育碳酸鹽膠結和溶蝕作用,界面之上通常發育粘土礦物膠結和石英次生加大,此現象在盆地邊緣的二級層序界面表現尤為明顯;體系域對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控製作用,例如湖盆擴張體系域通常發育有石英次生加大和鐵碳酸鹽膠結和黃鐵礦膠結。不同層序內的成岩作用組合也存在差異,從SQ1—SQ6層序演變過程中,由於湖盆水體的變化,使成岩作用演化存在差異,導致成岩作用差異。
4)劃分了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成岩演化階段。東營凹陷沙河街組主要處於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和中成岩B期。SQ1—SQ6層序演化階段對應於中成岩B期—早成岩A期。
5)對沙河街組成岩演化進行了恢復研究。結果表明,一個層序形成之後,後期的成岩作用受到了原始水介質、構造條件、成岩酸性流體的控制。同一層序,由於後期埋藏深度和地溫條件的不一樣,成岩作用存在差異性。總體來講,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內帶比外帶的成岩演化要快。
6)首次系統詳細研究了箕狀斷陷湖盆陡坡帶不同層序內的成岩相特徵,劃分出了5種主要的成岩相和8種成岩亞相類型。5種成岩相分別為早期弱壓實成岩相、早期弱膠結成岩相、中期溶蝕成岩相、中期再膠結成岩相、晚期緊密壓實成岩相;8種成岩亞相類型分別為塑性組分溶蝕、方解石膠結、(含)鐵碳酸鹽膠結、石英次生加大、高嶺石充填、混層粘土礦物充填、泥青質膠結和硬石膏膠結。最後,詳細研究了研究區不同體系域內成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徵。
7)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探討了成岩演化與儲層發育的關系。研究表明,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層序地層格架內儲層發育與成岩演化過程中各類成岩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後,引入成岩綜合指數的概念,探討了陡坡帶不同層序內成岩演化強度與儲層發育的定量關系,成岩綜合指數大小與儲層質量優劣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成岩綜合指數高的地方,儲層的儲集性好。
㈧ 總結報告 成果內容 研究方法有何特色
結題報告可以是論文或研究報告,也可以同時都寫,也可以只寫其中一個,只要能夠表達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研究性學習的結題報告包括論文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又分為綜合研究報告、科研報告、實驗設計、調查報告、讀書報告等。我搜索到了相關資料,你參考一下吧。 (一)論文 1.論文的主要特點 論文和研究報告相比最大區別在於研究報告突出的是研究的過程性,而論文著重體現研究的結論性和理論性。論文最重要的是要有鮮明的觀點和理論體系。作者通過自己研究所取得的大量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通過周密的推理,論證自己的結論和觀點的正確性和實際價值。 2.論文的結構 ①題目 ②作者 ③內容摘要 ④緒論 ⑤本論 ⑥結論 ⑦參考文獻 3.撰寫論文的注意事項 論文的題目是文章的總綱,它必須反映文章的中心。論文的題目要簡明,易於理解並吸引讀者。內容摘要是用簡短的語言向讀者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是研究的過程、方法和成果。較長的論文其摘要能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選擇是否繼續讀下去。如果論文並不長,此部分也可以省略。緒論是論文的引子,它向讀者介紹課題的背景、目的、意義,並提出觀點,引出下文。本論是作者向讀者展示自己研究過程和結果的部分。作者通過大量的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通過有效地組織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本論部分條理要清晰,邏輯推:理要嚴密。語言闡述必須精確、通俗,盡量使用簡潔的語言,專有名詞術語要用的准確、適當。論文行文一般不採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飾手法,不採用想當然的描述。結論是對前文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結論觀點要鮮明,要與前文相呼應。參考文獻是指研究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章或作品。列出參考文獻一方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核實和深入研究提供方便。中學生的論文列出參考文獻也是研究過程的一個佐證。 (二)綜合研究報告 綜合研究報告適用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或手段的課題。 1.綜合研究報告的特點 綜合研究報告與論文相比在於它能很好地展示研究的過程,同時它又與科研報告和調查報告不同,它不像後者個性那樣鮮明,所以它體現報告的綜合性和一般性,其著重點在於介紹研究的過程。 2.綜合研究報告的結構 ①題目 ②作者 ③課題的由來 ④課題的目的、意義 ⑤人員分工 ⑥方法、步驟 ⑦研究的過程 ⑧研究的結果 ⑨結論 ⑩對上級的意見或建議 ⑩體會 ⑩參考文獻 3.撰寫綜合研究報告的注意事項 綜合研究報告和論文相比其特點在於能全方位反映課題的要素,尤其是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由於報告強調的是過程,所以過程和結果是此類報告的重點。 (三)科研報告 此類報告適用於用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的課題。 1.科研報告的特點 科研報告的個性比較鮮明,它主要適用於科學實驗類的研究。它不僅體現了研究的過程性,更應體現其科學性和周密性。其著重點應體現在原理的科學性,過程的完整性、周密性,數據的准確性,結論正確性。 2.科研報告的結構 ①課題名稱 ②項目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 ②課題的由來 ④課題的目的、意義 ⑤人員分工 ⑧方法、步驟 ⑦實驗的原理及預期結果 ⑧實驗的器材、物品 ⑨實驗的過程 ⑩實驗的結果 ⑥關於結果的討論 ⑩結論 ⑩參考文獻 3.撰寫科研報告的注意事項 此類報告不僅強調研究的過程性,尤其強調科學性;報告中的數據必須全面准確、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反映實驗的本來面貌,不能誇大和杜撰。 (四)調查報告 此類報告適用於用調查的方法研究的課題。 1.調查報告的特點 調查報告不僅要反映調查的過程,還必須明確調查的要素(時間、對象、范圍、內容、方法等),其著重點應反映調查方法的科學性,范圍覆蓋性和對象的代表性,突出表現結果的准確性。通過調查者透徹的分析找出規律,使讀者正確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㈨ 主要研究思路
近些年來,黑龍江省特別重視礦產資源財源建設,通過財政直接劃撥、匹配及財政貼息投入等多種手段扶持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同時,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也豐富了財政資金來源,從而為進一步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入提供了資金保障。本書站在戰略的高度,對黑龍江省多年來勘探開發的礦產資源及其相關產業財源現狀進行了系統調查。在此基礎上以系統論為依據,綜合運用資源產業經濟、管理學、財政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從經濟、政策、管理和法律等各個層面,分析國內外礦產資源財源現狀;研究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財源現狀;探討適合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財源優化方案,提出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財源新生長點,為政府相關政策的制訂和招商引資及企業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的研究思路為:資料收集-重點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綜合研究。
(一)資料收集
收集有關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財源現狀,主要包括近年來全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建設對財源建設的貢獻現狀,主要包括上繳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資源稅、礦業權價款等相關稅費的收入現狀及礦產資源環境收益財源現狀;礦產資源財源支出現狀主要包括近年來財政直接劃撥投入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近年來財政給予資金匹配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近年來財政給予貼息貸款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等相關資料;收集全國和全省礦產資源財源建設現狀的資料;收集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關的財政政策法規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方面的資料。通過以上數據及相關情況的匯總,基本查明黑龍江省近年礦產資源財源建設現狀及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有關問題,為進一步系統研究打下基礎。
(二)實地調查
對重要的區域及礦山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礦山企業性質、規模、產品、收入利潤及稅收等相關的經濟技術指標;調查黑龍江省礦業權的設置情況及其對財源的貢獻,調查黑龍江省近年來礦業財源的收入、支出現狀,綜合分析研究對調研、收集的國內外與黑龍江省對應的稅種的資料信息進行對比分析,評價黑龍江省礦資源對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的貢獻,為黑龍江省礦業財源新增長點分析及相關政策建議打下基礎。
(三)數據分析
按照本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使資料收集、數據整理、綜合利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比較分析法。主要體現為國內外礦業經濟發展及其財政稅收支持政策體系的比較分析。
(2)統計分析。在研究中主要運用統計分析等方法調查統計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財源現狀,並驗證相關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
(3)邏輯思辨與模型推理相結合。邏輯思辨與模型推理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貫穿於整個研究過程,通過邏輯思辨提出假設,並通過模型構建與推理對邏輯思辨的假設進行修正,兩者相互結合、互為補充,更有利於內容體系與理論框架的完善。據此,可以保證最後提出的政策建議能夠建立在大量的實證研究基礎上,從而避免先入為主、妄加價值判斷。
(四)綜合研究
綜合運用資源產業經濟學、財政學和管理學等基本理論和方法,結合黑龍江省礦業財源現狀,對礦業經濟運行現象及其規律作進一步地揭示,探討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財源新生長點,分析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財稅政策影響因素及其績效,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綜合研究流程如圖1-1所示。
圖1-1 課題綜合研究流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