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鄧慧萍的成果業績
《21世紀的水處理》,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年,副主編;
《現代給水處理構築物與工藝系統設計計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參編;
《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2,參編;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匯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3,主編。 獲得200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度同濟大學優秀博士後合作導師;
2013年度「水業人物」。 作為住建部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積極推進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育改革工作。2012年度參與完成了《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和《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
2012年完成了「十一五」水專項課題的驗收工作,基於多年的研究基礎,在「十一五」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研究中,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縣鎮微污染原水處理的工程建設中,解決了當地缺乏優質水資源、以微污染地表水為水源的飲用水安全問題。 1.Chun ZHAO, Huiping DENG, Yuan Li,e.tal. 「Photodegradation of Oxytetracycline in Aqueous by 5A and 13X loaded withTiO2 under UV irradiation」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6(1-3): 884-892.
2.CHEN X, DENG H. Effects of electric fields on the removal of ultravioletfilters by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science, 2012,
3. CHENX, DENG H. Removal of humic acids from water by hybrid titanium-based electrocoagulationwith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processes [J]. Desalination, 2012, 300(51-57.
4. CHENX, DENG H P. Removal of ultraviolet filter from water byelectro-ultrafiltration [J]. Desalination, 2013, 311(211-220.
5. HAOL, HUIPING D, JUN S. Activated carbon and cerium supported on activated carbonapplied to the catalytic ozo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12, 363(101-107.
6. DINGL, DENG H P, WU C, et al. Affecting factors, equilibrium, kinetics andthermodynamics of bromid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MIEX resin [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181(360-370.
7. DINGL, LU X, DENG H, et al. Adsorptive Removal of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 4-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MIEX Resin [J]. In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2, 51(34): 11226-11235.
8. SHIJ, HAN X, ZHU Z, Zhu, ZL,Deng,HP *. Identification of Cytotoxicity Intermediate Procts and DegradationPathways for Microcystins Using Low-Frequenc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J].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2, 223(8): 5027-5038.
9.趙純,鄧慧萍. 疏水沸石負載納米TiO_2光催化去除水中土黴素[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37(10): 1361-1365.
10.胡婧逸, 鄧慧萍, 張玉先等.PAC/MBR處理微污染地表水的中試研究[J]. 中國給水排水, 2010,26(15): 23~27.
11.鄧慧萍,梁超等,改性濾料與活性炭去除有機物的特性研究,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
12.鄧慧萍,吳國榮,張玉先,沸石和活性炭去除氨氮、有機物的互補作用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4.5.
Ⅱ 業績成果怎麼寫
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Ⅲ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專業方面的成就屬。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成績」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線,後來指成功的業績,成效;也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
「成就」意思是:指成績;業績;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
例句:林先生在商場奮斗多年,現在終於有了一番成果。
2、成績:通常在句子中作賓語。
例句:小明的學業成績十分優異,每學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
例句:由於李大嬸的熱心牽線,終於成就了一樁好姻緣。
(3)成果業績擴展閱讀
「成就」的近義詞: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養使有成就。
例句: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多人才。
2、功績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業與勞績。
例句:由於打了勝仗,他獲得了很大的功績.
Ⅳ 李向民的成果業績
2010年,《文化經濟學》,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重大項目,進行中,課題負責人。
2010年,《文化產業研究生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探索》,江蘇省研究生創新工程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進行中,主持人。
2008年,《江蘇文化強省目標和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江蘇省社科聯重大課題,已完成,課題負責人。
2008年,《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研究》,文化部,已完成,主持人。
2007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研究》,文化部,已完成,主持人。
2006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藝術學科重點課題《中國美術經濟史》,文化部,已完成,主持人。
2003年,江蘇省委宣傳部課題《江蘇文化產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戰略研究》,已經完成,主持人。
2002年,全國體改研究招標課題《中國縣鄉政權現狀及其改革》,國務院體改辦,已經完成,主持人。
2001年,留學回國人員科研資助課題《外國政府農業政策研究》,人事部,已經完成,主持人。 1、李向民,精神經濟時代的文化產業,《中國文化產業年度報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1-7頁。
2、李向民,破解文化產業發展的五重障礙,《中國文化報》,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文化研究》,2003年7月,37-40頁。
3、李向民,王晨等,江蘇數碼文化產業發展,《江蘇文化產業藍皮書-2004》,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4、李向民,王晨,精神經濟:新的增長範式,《北大文化產業前沿報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5、李向民、王萌、王晨,創意企業產品特徵及生產決策,《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3月,112-118頁。
6、李向民,中國藝術品價格決定,《中國書畫》2007年7月。
7、李向民,文化產業,信息時代的文化革命,《中國文化報》,2003年12月6日。
8、李向民,打造文化產業巨輪,《中國文化報》,2004年11月26日。
9、李向民,王晨,江蘇省文化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07》,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10、李向民,創新體制,開拓市場,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中國文化產業典型案例選編》,北京出版社,2003年12月。
11、李向民、王晨等,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國家文化部重點研究課題報告》,2008年1月。
12、李向民,《錢學森與早期文化產業研究》,《中國文化報》,2008年3月14日。
13、李向民、徐浩然、王晨,社會注意力,精神經濟時代的稀缺資源,《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三卷),106-127頁。
14、成喬明、李向民,中國古代藝術市場探幽,《民族藝術》,2007年第3期,66-71頁。
14、陳清華、李向民,論創意型企業價值評估:基於模塊化視角,《江海學刊》,2008年第2期,92-96頁。
15、陳清華、李向民,人力資本專用性與創意型企業融資行為研究,《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年第1期,105-108頁。
16、陳清華、李向民,創意型企業治理與人力資本專用性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17、王萌、王晨、李向民,數字內容產品特徵及其商業模式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年1月,第26卷第2期
18、韓順法、李向民,創新與文化雙重決定的創意產業價值分析,《科學學研究》,2009年2月,第26卷增刊下
19、韓順法、李向民,基於產業整合的產業類型演變及劃分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9年第12期。
20、韓順法、李向民,精神資本、經濟增長與意識形態重建,《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4期。
21、韓順法、李向民,經濟增長的新範式:精神資本的視角,《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22、王萌、李向民,虛擬世界的經濟學研究綜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3月,11卷。
23、李向民,忘年神交、如切如磋—錢學森指導我研究文化產業,《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09年第1期。
24、韓順法,李向民,精神生產視域下我國產業結構的內在演變,《科學學研究》,2010年7月,28卷第7期。
25、韓順法、李向民,創意產業影響經濟增長的測度研究,《統計研究》,2010年1月。
26、李向民、韓順法,我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理論探析及政策選擇,《東岳論叢》,2010年第49期。
27、李向民、韓順法,文化產業與精神經濟時代,《思想戰線》,2010年第3期。
28、李向民、王晨等,「文化強省」建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1年2月。
29、李向民,精神經濟背景下的文化產業生產機制,《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15卷,2012年5月。
30、王晨、李向民,轉企改制後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的動因和對策研究,《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3年93期。
31,陳燕、李向民,以我國閑置空間資源特性為導向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以精神經濟學分析為基礎,《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3年96期。
32,徐從才、李向民,徐桂華與改革開放同行,《光明日報》2014年4月5日。 1、李向民《大夢初覺》,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李向民《中國藝術經濟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3、李向民《中國藝術品經營史話》,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
4、李向民《精神經濟》,新華出版社,1999年
5、徐光耀、李向民《江蘇人的經濟觀》,新華出版社,1999
6、李向民《外國政府如何管理農業》,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7、李向民《文化產業:變革中的文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8、李向民《中國文化產業史》,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
9、李向民、王晨、成喬明《文化產業管理概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胡惠林、施惟達、李向民《文化產業與管理》,南開出版社,2007年
11、李向民《謎城――地堡迷蹤》(小說),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0年
12、李向民《謎城――縱目人的反擊》(小說),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0年
13、李向民《仰觀荷花分外高》,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14、李向民《中國美術經濟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
Ⅳ 田文順的主要業績及成果
一、抓技改,上項目,做大做強主業。他帶領晶華人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高起點建成了浮法玻璃、旋窯水泥、高檔輕量瓶三大項目,填補了德州市的產業空白,徹底改變玻璃、水泥主業「平板無浮法、水泥無旋窯、日用玻璃無十雙」落後局面,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青春。目前,晶華集團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空心玻璃磚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粉煤灰低鹼水泥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日用玻璃生產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精品浮法玻璃生產基地。
二、創新管理,促使企業邁上新台階。他積極推動企業改革,晶華集團成為德州市市屬企業改制力度最大、最規范、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推行的模擬法人管理制度,使連年虧損的振華裝飾公司迅速扭虧為贏,效益連年遞增。這項管理模式獲得了山東省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德州市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他推行OEC管理模式,推廣「點數工資」、「星級管理」,完善企業制度建設,整合業務流程,理順管理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時夯實基礎管理,狠抓技改不放鬆,其中,06年僅基礎管理一項與05年同比增效近1億元。
三、穩健經營,促進企業和諧發展。05年歲末年初,以田文順為首的新班子明確提出了「收縮、調整、完善、提高」的戰略思路和「穩健經營、主業突出、做精做強」的經營方針,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集團成功破解了職工思想混亂、資金鏈緊張、供應鏈脆弱三大難題,實現了生產經營、職工思想、資金鏈、供應鏈、運行機制、外部環境六大穩定,保持了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穩健發展。同時進一步明晰了集團的發展思路,力爭今後2—3年內通過引進戰略合作者、海外上市和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等舉措做強做大企業。
四、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受到職工群眾的熱烈擁護。近年來,他積極調度資金,保障了廣大股東的分紅、工資和福利的發放,員工平均收入增長了10%以上,實現了企業增收、員工受益的雙贏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弘揚了正氣,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與此同時,他帶領晶華集團把「產業報國,回報社會」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關愛弱勢群體,熱心公益事業,累計捐資、捐物千餘萬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Ⅵ 宋惠昌的成果與業績
個人學術專著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倫理學》、《現代科技與道德》(本書在國內較早提出了高科技發展中的倫理道德問題)、《當代意識形態研究》、《現代人權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獲中共中央黨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大政治家的思想和智慧》等8部;主編著作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 實踐》、《中國共產黨建設全書》第二卷(獲獎)、《中國革命傳統教育讀本》(與羅國傑共同主編)、《應用倫理學》、《「以德治國」學習讀本》、《市場經濟與信用文明》等;參與寫作的有《通俗哲學》(獲獎)、《領導幹部思想道德建設讀本》、《「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讀本》等五部。
主要學術論文有《論科技革命中的倫理學問題》、《論意識形態的本質》、《論當代意識形態發展的基本趨勢》、《論黨內民主的實質》、《論我國新時期精神文明的歷史發展》、《論胡適政治哲學的歷史價值》、《論儒家政治哲學中的權變思想》、《論「老子」政治哲學的辯證法》、《現代倫理觀的新視野》等。
1992年起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中央黨校工作期間,曾先後獲得先進工作者稱號、中央黨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優秀教學科研獎、優秀科研成果獎等。
Ⅶ 取得的業績或成果
天哪,這也太難了
Ⅷ 本單位的主要標志性工作業績和成果應該包括什麼內容
下面詳解。
Ⅸ 張庭芳的成果業績
國家一級編劇;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國家人事部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藝術委員;國家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特聘書畫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廊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客座教授;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特約委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理事;中國文聯中國書畫總網簽約書畫家;中華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中國八一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華國禮中心特邀書畫名家。被中國藝術名家研究院、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授予「中國藝術大師」榮譽稱號,享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津貼。其上演、發表、獲獎、或搬上屏幕的大型創作劇目有《高山鋪》、《醫聖辭官》、《猴王與嫦娥》、《紅燭情》、《清風辭》、《八一軍魂》、《二零三要案》、《二鬧天宮》、《魂兮歸來》、《女兒國》等30餘部;小戲、小品有《知府求醫》、《蓮花情》、《甜姐辣妹》、《月照心頭》、《風雪山神廟》、《神奇的xsn》、《老戲新唱》、《十五的月亮》、《一塵不染》、《毛主席在黃石》系列劇等100餘個,另有在報紙、刊物、研討會上發表的劇評劇論數十篇。其書法作品先後獲1997年第三屆中國書畫篆刻大展賽一等獎;1999年第五屆國際書畫作品展覽金獎;2001年第六屆國際書畫作品展覽銀獎;2001年二十一世紀中日韓海峽兩岸書畫交流大展賽金獎;2001年由國家文化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舉辦的中國企業文化年文化藝術博覽藝術大展賽「國粹獎」;2002年由國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中央中國畫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啟明星」杯書畫篆刻大展賽「最佳作品獎」;2003年由《人民日報》市場報舉辦的《藝術名家「金杯」獎》大賽銀獎;2003年第七屆全國書畫作品大展賽金獎;2003年全國「五鋒杯」書畫書評大展賽金獎;2003年由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文化藝術城建城五周年的全國藝術大賽「中華國寶」獎;2005年中國書畫名家金秋國際大展賽金獎;2005年由國家文化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金鼎獎」全國書法藝術大展賽金獎,並被授予「中國書畫百傑」榮譽稱號;2010年為中國上海世博會題詞被聚焦世博全國藝術名家題賀活動組委會授予「世博中國題賀藝術名家」榮譽稱號(全國總共90人);2013年被世界教科文衛組織授予「大不列顛網路藝術家」榮譽稱號。諸多作品曾刊於國內外數十部書畫藏典;曾由國家郵政部門印製成郵票、郵冊和明信片;曾與中國書協前任主席沈鵬合作,由中國詩書畫出版社出版了《沈鵬 張庭芳(書法)雙人集》一書(印數10000冊,海內外發行);與沈鵬、范曾、馮遠、歐陽中石、李鐸等書畫大家聯袂,由中國文藝經典出版社出版了《2013中國藝術大師》精品賀歲年歷(印數15萬套,在45個國家和地區發行);2013年被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中華國禮中心、中華國禮書畫院特邀為「中華國禮中心特邀書畫名家」;曾被海內外多個書畫機構、旅遊景點和藝術博覽會收藏、碑刻、拍賣和提名展,還先後展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當代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南海釣魚台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個重大展區。 另外,在古玩收藏方面,多年從事字畫、玉器、瓷器、佛像、紫砂的收藏和鑒定,被2009年首屆(武漢)東湖藝術品博覽會評為「十大藝術家年度人物」;其歌詞創作有作品數百首,其中包括由黃石藝術劇院2007年在中國第八屆藝術節上演的大型地方風情歌舞劇《金布銀貼》的全劇歌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