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昆的介紹
黃昆,博士女1978年5月,江西南昌人,主要研究信息檢索用戶信息行為情感信息處理知識管理。
㈡ 黃昆和「黃散射」研究的是什麼
中國物理學家黃昆在固體物理學的理論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從「黃散射」、「玻恩和黃」、「黃——里斯理論」、「黃方程」到「黃——朱模型」,在固體物理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一座座豐碑。多項國際水平的成果,有著巨大的貢獻和巨大的影響。
1947年黃昆發現固體中的雜質缺陷會導致x光漫散射,其強度集中在普通x光衍射斑點附近。提出了這種漫散射系統理論,預言了與固體中雜質相關的x光漫散射。這種漫散射在近20年後被國際上一些科學家所證實和應用,被國際科技界命名為「黃散射」。「黃散射」成為直接有效地研究固體中雜質缺陷的重要手段,通過黃散射的研究可以得到溶質原子周圍位移場的情況。
「玻恩和黃」(Bom and Huang)是《晶格動力學理論》一書的簡稱。1947年,黃昆與當代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M·玻恩(Born)合作,共同撰寫了《晶格動力學理論》專著,該書是國際公認的這一學科領域的權威著作,被世界各地的物理學研究者推崇備至,奉若「聖經」一般,它哺育了世界上幾代科學家的成長。
著稱於世的「黃——里斯因子」是由黃昆和A·里斯合作拓展的多聲子躍遷理論。1950年他們共同署名發表了《F中心的光吸收和非輻射躍遷理論》,這一開拓性的科研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被稱為「黃——里斯理論」,是近年來研究固體雜質缺陷光譜和半導體載流於復合的奠基性的工作。
1951年,黃昆提出晶體中聲子與電磁波的耦合振盪模式,後來發現其他物質振動也有類似的與電磁波的耦合模式。」
㈢ 黃昆的個人著作
論文1.Kun Huang, Qian Geng, Townley Charles.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ServiceQuality by ESL Consumer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Shanghai, China,2012, Accepted (EI收錄)2.吳民,黃昆,黃慰.面向公民健康素養的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醫學信息學.2011(9)3.黃昆,駱方,游禕.圖像情感特徵及其檢索應用.情報科學.2010(4):602-606(人大復印資料2010年7月全文轉載)4.黃昆,劉曉娟.基於VBA的成績查詢與列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8):69-715.劉曉娟,黃昆.國外知識抽取系統研究.情報科學.2009(7):1110-11136.黃昆,賴茂生.圖像情感特徵的分類和提取.計算機應用.2008(3):659-661,6687.Kun Huang.Colorful Natural Scenes Retrieval based on Affective FeaturesHierarchical Model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Dec. 20-22. 2008.Volume 2: 183-187(EI、ISTP收錄)8.黃昆,情感信息處理研究綜述.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7(11)9.黃昆,賴茂生.彩色自然風景圖片的四季特徵提取研究.情報學報.2007(5)10.黃昆,賴茂生.「以用戶情感為中心」的圖像檢索研究.情報科學.2006(9) 11.KunHuang,MaoshengLai. Analysis and Extraction of Season Features in NaturalScen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Computing,Information and Control2006. (ISTP收錄)12.黃昆,賴茂生. 感性工學及其在圖像檢索中的應用.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5): 45-51 13.GengQian, Charles Townley, KunHuang, JingZhang. Comparative KnowledgeManagement: A Pilot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Journal of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JASIST). July 24,200514.傅湘玲,賴茂生,黃昆.企業內容服務的戰略設計與實施.情報學報.2005 Vol.24 No.3 :363-37015.黃昆.綜合文本和內容信息檢索網路圖像. 情報科學. 2004 (11): 1389-1395, 1408 16.黃昆,賴茂生.Web信息檢索技術綜述.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4 (5): 44-48, 57 17.黃昆,賴茂生.商標圖像檢索技術述評.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4 (4): 32-36 18.耿騫,Charles Townley, 黃昆. 中美教育機構的知識管理對比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4): 24-31 19.黃昆.網路環境下的圖像檢索技術. 中國計算機用戶. 2003.12.29: 40-41 20.黃昆,賴茂生.網路信息檢索技術綜述. 第17屆全國計算機信息管理學術研討年會會議論文. 廈門. 2003. 9 21.李廣建,黃昆.用戶模型及其學習方法.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2年6期:24-27 22.李廣建,黃昆.元搜索引擎實現主要技術研究.情報科學.2002年2期:174-179 23.黃昆.網路搜索引擎與智能代理的對比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01年10期:53-60 24.黃昆.網路信息檢索中的檢全率和檢准率影響因素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01年4期 25.黃昆,符紹宏.自動分詞技術及其在信息檢索中應用的研究.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1(3):26-29 26.符紹宏,黃昆.搜索引擎技術與服務的研究及其啟示.情報學報.2000(6):628-636教材與專著1.教材《Excel數據統計分析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8,第一編著2.教材《SPSS數據統計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7,第三編著 3.教材《電子商務實驗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09,第二編著4.專著《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最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執筆兩章,共計8萬字,科學出版社.2009.03. 國家社科基金成果專著5.教材《現代計算機情報檢索》執筆一章,共計3萬字,北大出版社.2006.05.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課題1.2011-2014,基於大眾參與的圖像情感特徵標引機制與方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主持2.2010-2012,Web2.0環境下的圖像查尋行為研究.校級自主科研基金項目,主持3.2010-2012,非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類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索,校級教改項目,主持4.2010-2010,MIS多媒體教學的設計與實現,校級教改項目,主持5.2010-2012,基於客戶關系管理的服務創新研究,橫向項目,主持6.2010-2010,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橫向項目,主持7.2005-2009,Web整合機制與方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8.2005-2009,近10年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進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
㈣ 黃昆的學術思想
主要從事固體物理理論、半導體物理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多項國際水平的成果,是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20世紀50年代與合作者首先提出多聲子的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即「黃-佩卡爾理論」;首先提出晶體中聲子與電磁波的耦合振動模式及有關的基本方程(被譽為黃方程)。40年代首次提出固體中雜質缺陷導致X光漫散射的理論(被譽為黃散射)。證明了無輻射躍遷絕熱近似和靜態耦合理論的等價性,澄清了這方面的一些根本性問題。
㈤ 黃昆的人物生平
1919年9月,黃昆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嘉興,父親黃徵是中國銀行高級職員,母親賀延祉也是銀行職員。母親畢業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人嚴肅認真,對黃昆少年時期的成長,有過很大影響。黃昆小學就讀於北師大附小、上海光華小學,中學在燕大附中、北京通縣潞河中學度過。他從小聰明好學,學習成績優異,高中三年成績始終是全班第一。
1937年,黃昆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1941年畢業。在大學期間,他對世界新興的量子力學痴迷,完成了《海森堡和薛定鍔量子力學理論的等價性》論文,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任助教。
1942年,黃昆考取西南聯大理論物理研究生,導師為物理學家吳大猷。
1944年,黃昆完成了《日冕光譜線的激起》的論文,獲北京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昆明天文台任助理研究員。
1945年8月,他在英國布里斯託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兩年中黃昆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一篇論文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 同年年10月,黃昆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師從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後來榮獲諾貝爾獎的莫特(N.F.Mott)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選定為固體物理學。幾個月後,初出茅廬的黃昆就完成了題為《稀固溶體的X光漫散射》論文,大膽提出了關於雜質和缺陷X光的散射理論模型。20年後,德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證實了黃昆的理論預言,國際學術界隨即稱之為X光「黃散射」。
1947年5月,黃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系,與當代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M玻恩(Born)合作,共同撰寫《晶格動力學理論》專著。玻恩為該書寫的序言中提到「本書之最終形式和撰寫應基本上歸功於黃昆博士。黃昆與玻恩合著的《晶格動力學理論》一書是國際公認的這一學科領域的權威著作,哺育了世界上幾代科學家的成長。
1948年初,黃昆接受英國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主任佛羅利希(Frohich)的聘請,成為該系博士後研究員。在利物浦大學工作期間,他特別關注固體發光中心、半導體深能級等區域電子態、晶格原子的平衡位移和晶格中電子間相互作用。
1948年,獲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後,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系、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從事研究工作。黃昆在利物浦大學期間,結識了英國女同事A里斯(Rhys),並建立了誠摯深厚的友誼。
1950年,黃昆與合作者首次提出多聲子的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即「黃—佩卡爾理論」。
1951年,黃昆回到北京大學任物理系教授,黃昆首次提出晶體中聲子與電磁波的耦合振盪模式及有關的基本方程。
1952年4月,里斯來到中國,與黃昆結婚,後也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工作。在北京大學,黃昆先後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副主任,半導體教研室主任。他與其他教學人員一起,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普通物理教學體系。他們強調立論要嚴謹、物理圖像要清晰、講授要深入淺出。直到現在,北大理科基礎教學還發揚著他們講課的傳統。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6年,黃昆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授期間,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半導體物理專業,為中國信息產業培養了第一批人材。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黃昆還主持本科生教學體系的創建工作,並著有《固體物理學》教材,享有盛譽。
1963年,被拉曼散射實驗所證實,被命名為電磁聲子,後來發現其他物質振動也有類似的與電磁波的耦合振盪模式,統稱為極化激元。極化激元已經成為分析固體某些光學性質的基礎,黃昆當時提出的方程,被稱為「黃方程」。
1977年,黃昆調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他在組織全所科研工作完成國家任務的同時,十分重視全所學術水平的提高。他親自給研究人員講課,組織全所學術交流。他還在「晶體中電子非輻射躍遷理論」、「半導體量子阱和超晶格理論」的研究上取得了新成就,發表論文20餘篇。在黃昆主持下,半導體研究所成立了中國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創並發展了中國在這一材料科學和固體物理中的嶄新領域的研究工作。
1980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8年,他們發表了後來被國際物理學界稱為「黃-朱模型」的理論,多本國外的研究生教材詳細介紹了這個理論。
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2001年,黃昆與其北大校友王選一同獲得了該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5年7月6日,16時18分,黃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㈥ 黃昆的學術成就
已發表SCI/EI收錄學術論文5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27項,其中國際專利1項。鑒定科研成果10項。2000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獲雲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03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006年雲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8年獲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獎。
㈦ 物理學家錢三強與黃昆誰的成就更大名氣更高
黃昆吧,物理六元老之一。錢三強更偏應用吧。
㈧ 黃昆的主要成就
40年代首次提出固體中雜質缺陷導致 X光漫散射的理論(被譽為黃散射),證明了無輻射躍遷絕熱近似和靜態耦合理論的等價性,澄清了這方面的一些根本性問題。
他和學生詳細分析了Ⅲ-Ⅴ族化合物的量子阱和超晶格的空穴帶的電子狀態,發展了一種適用於超晶格結構的簡單有效的計算方法,從而對量子阱和超晶格結構中空穴子帶的性質、價帶雜化和外加電場等對量子阱和超晶格中激子吸收的影響做了理論計算。他和學生系統研究了超晶格中的長波光學振動模式,指出流行的連續介電模型的結果是不對的,基於他在1951年提出的偶極振子晶格模型,他們提出了一個能描述迄今了解的實驗事實的理論模型,得到了在一維和二維的量子系統中縱向光學振動和橫向光學振動的類體模的正確描述。他們的這項工作對理解半導體超晶格的光學性質、光散射效應、電子和格波的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黃昆與朱邦芬提出的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式,被稱為「黃—朱模型」。
黃昆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M.Born)的賞識,被邀合著《晶格動力學》一書。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該書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除了撰寫《晶格動力學》,這段時間黃昆還連續完成了兩項開拓性的學術貢獻。一項是提出著名的「黃方程」和「聲子極化激元」概念,另一項是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里斯(A.Rhys,中文名李愛扶)共同提出的「黃-里斯理論」。他與妻子在1950年合寫的這篇論文,至今仍是在這個領域工作的科學家們必引的經典文獻。前不久檢索發現,從1975年以來,這篇文章被他人在SCI刊物引用734次,其中1994年以後被引用240次,平均每年20多次。 1956年暑期,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吉林大學五校,在北京大學聯合開辦中國第一個半導體專業,黃昆任主任、謝希德為副主任。在黃昆、謝希德領導下,五校師生團結協作,先後開設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實驗、半導體材料、晶體管電路、半導體器件等全面的半導體專業課程,並於1957年和1958年培養出200多名首批半導體專業畢業生。這些學生成為中國新興半導體事業的第一批骨幹,對中國從無到建立和發展半導體科學技術工業體系起了重要作用。隨後,全國許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半導體專業,還建立了研究所和生產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車間,使中國半導體學科和半導體技術獨立自主地發展起來。 學生:秦國剛院士。 甘子釗、秦國剛、夏建白等好幾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昆把自己的一生科學研究經歷歸結為:一是要學習知識,二是要創造知識。對做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講,歸根結底在於創造知識。而學習知識與創造知識,黃昆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和觀察別人的經驗教訓,歸納出兩句名言:
(1)「學習知識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要服從於應用,要與自己駕馭知識的能力相匹配。」
(2)「對於創造知識,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做出點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此,要做到三個『善於』,即要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學上有意義的問題;要善於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只提出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所提問題就失去實際意義;還要善於作出最重要、最有意義的結論。」這兩句名言確實是黃昆的經驗之談,我們應當作座右銘而牢記。 提出固體中雜質缺陷導致X射線漫散射的理論,被稱為「黃散射」,黃昆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M.Born)的賞識,被邀合著《晶格動力學》一書。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與里斯共同提出了多聲子的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同期佩卡爾發表了相平行的理論,被國際上稱為「黃-佩卡爾理論」或「黃-里斯理論」;提出了晶體中聲子與電磁波的耦合振盪模式,當時提出的方程,被稱為「黃方程」;研究半導體量子阱超晶格物理。建立超晶格光學振動的理論,發表了後來被國際物理學界稱為「黃-朱模型」的理論,多本國外的研究生教材詳細介紹了這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