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方解石轉讓

方解石轉讓

發布時間:2021-07-26 04:58:43

❶ 記得以前在《礦產資源法》中有看見過關於 長年佔有礦產資源而不進行開采 這方面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
(1994年3月26日國務院令第152號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氣態的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的礦種和分類見本細則所附《礦產資源分類細目》。新發現的礦種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國務院授權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全國礦產資源分配實施統一管理。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和本細則。
第五條 國家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實行許可證制度。勘查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請登記,領取勘查許可證,取得探礦權;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請登記,領取采礦許可證,取得采礦權。
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區范圍和開采礦區范圍,以經緯度劃分的區塊為基本單位。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制定。
第六條 《礦產資源法》及本細則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取得勘查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稱為探礦權人。
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稱為采礦權人。
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是指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建設和高科技發展的需要,以及資源稀缺、貴重程度確定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計劃批准開採的礦種。
國家規劃礦區,是指國家根據建設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為建設大、中型礦山劃定的礦產資源分布區域。
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是指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劃定的,尚未列入國家建設規劃的,儲量大、質量好、具有開發前景的礦產資源保護區域。
第七條 國家允許外國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
第八條 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協助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協助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管理礦產資源的部門,依法對本級人民政府批准開辦的國有礦山企業和本行政區域內的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個體采礦者以及在本行政區域內從事勘查施工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管理,依法保護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
上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對下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違法的或者不適當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管理行政行為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第二章 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和開采審批
第九條 勘查礦產資源,應當按照國務院關於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管理的規定,辦理申請、審批和勘查登記。
勘查特定礦種,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審批和勘查登記。
第十條 國有礦山企業開采礦產資源,應當按照國務院關於采礦登記管理的規定,辦理申請、審批和采礦登記。開采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的礦產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辦理申請、審批和采礦登記時,應當持有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文件。
開采特定礦種,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審批和采礦登記。
第十一條 開辦國有礦山企業,除應當具備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外,並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供礦山建設使用的礦產勘查報告;
(二)有礦山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含資源利用方案和礦山環境影響報告);
(三)有確定的礦區范圍和開采范圍;
(四)有礦山設計;
(五)有相應的生產技術條件。
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規定,對申請開辦的國有礦山企業根據前款所列條件審查合格後,方予批准。
第十二條 申請開辦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及個體采礦的審查批准、采礦登記,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 申請開辦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或者私營礦山企業,除應當具備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外,並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供礦山建設使用的與開采規模相適應的礦產勘查資料;
(二)有經過批準的無爭議的開采范圍;
(三)有與所建礦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設備和技術人員;
(四)有與所建礦山規模相適應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規范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礦山設計或者開采方案;
(五)礦長具有礦山生產、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
第十四條 申請個體采礦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經過批準的無爭議的開采范圍;
(二)有與采礦規模相適應的資金、設備和技術人員;
(三)有相應的礦產勘查資料和經批準的開采方案;
(四)有必要的安全生產條件和環境保護措施。
第三章 礦產資源的勘查
第十五條 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規劃。全國礦產資源中、長期勘查規劃,在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在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勘查規劃的基礎上組織編制。
全國礦產資源年度勘查計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礦產資源年度勘查計劃,分別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組織有關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中、長期勘查規劃編制,經同級人民政府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施行。
法律對勘查規劃的審批權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探礦權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勘查許可證規定的區域、期限、工作對象進行勘查;
(二)在勘查作業區及相鄰區域架設供電、供水、通訊管線,但是不得影響或者損害原有的供電、供水設施和通訊管線;
(三)在勘查作業區及相鄰區域通行;
(四)根據工程需要臨時使用土地;
(五)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新發現礦種的探礦權;
(六)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
(七)自行銷售勘查中按照批準的工程設計施工回收的礦產品,但是國務院規定由指定單位統一收購的礦產品除外。
探礦權人行使前款所列權利時,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經過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續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七條 探礦權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在規定的期限內開始施工,並在勘查許可證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勘查工作;
(二)向勘查登記管理機關報告開工等情況;
(三)按照探礦工程設計施工,不得擅自進行采礦活動;
(四)在查明主要礦種的同時,對共生、伴生礦產資源進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
(五)編寫礦產資源勘查報告,提交有關部門審批;
(六)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匯交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
(七)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關於勞動安全、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規定;
(八)勘查作業完畢,及時封、填探礦作業遺留的井、硐或者採取其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第十八條 探礦權人可以對符合國家邊探邊采規定要求的復雜類型礦床進行開采;但是,應當向原頒發勘查許可證的機關、礦產儲量審批機構和勘查項目主管部門提交論證材料,經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務院關於采礦登記管理法規的規定,辦理采礦登記。
第十九條 礦產資源勘查報告按照下列規定審批:
(一)供礦山建設使用的重要大型礦床勘查報告和供大型水源地建設使用的地下水勘查報告,由國務院礦產儲量審批機構審批;
(二)供礦山建設使用的一般大型、中型、小型礦床勘查報告和供中型、小型水源地建設使用的地下水勘查報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礦產儲量審批機構審批;
礦產儲量審批機構和勘查單位的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礦產資源勘查報告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批復。
第二十條 礦產資源勘查報告及其他有價值的勘查資料,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實行有償使用。
第二十一條 探礦權人取得臨時使用土地權後,在勘查過程中給他人造成財產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給以補償:
(一)對耕地造成損害的,根據受損害的耕地面積前三年平均年產量,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計算,逐年給以補償,並負責恢復耕地的生產條件,及時歸還;
(二)對牧區草場造成損害的,按照前項規定逐年給以補償,並負責恢復草場植被,及時歸還;
(三)對耕地上的農作物、經濟作物造成損害的,根據受損害的耕地面積前三年平均年產量,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計算,給以補償;
(四)對竹木造成損害的,根據實際損害株數,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逐株計算,給以補償。
(五)對土地上的附著物造成損害的,根據實際損害的程度,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價格,給以適當補償。
第二十二條 探礦權人在沒有農作物和其他附著物的荒嶺、荒坡、荒地、荒漠、沙灘、河灘、湖灘、海灘上進行勘查的,不予補償;但是,勘查作業不得阻礙或者損害航運、灌溉、防洪等活動或者設施,勘查作業結束後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十三條 探礦權人之間對勘查范圍發生爭議時,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勘查作業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裁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勘查范圍爭議,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裁決。特定礦種的勘查范圍爭議,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裁決。
第四章 礦產資源的開采
第二十四條 全國礦產資源的分配和開發利用,應當兼顧當前和長遠、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實行統一規劃、有效保護、合理開采、綜合利用。
第二十五條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在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組織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應當對全國礦產資源的分配作出統籌安排,合理劃定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開發礦產資源的范圍。
第二十六條 礦產資源開發規劃是對礦區的開發建設布局進行統籌安排的規劃。
礦產資源開發規劃分為行業開發規劃和地區開發規劃。
礦產資源行業開發規劃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中分配給本部門的礦產資源編制實施。
礦產資源地區開發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中分配給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產資源編制實施;並作出統籌安排,合理劃定省、市、縣級人民政府審批、開發礦產資源的范圍。
礦產資源行業開發規劃和地區開發規劃應當報送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不符合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的行業開發規劃和地區開發規劃,應當予以糾正。
第二十七條 設立、變更或者撤銷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提出,並附具礦產資源詳查報告及論證材料,經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定,並聯合書面通知有關縣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公告,並報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八條 確定或者撤銷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提出,並附具論證材料,經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二十九條 單位或者個人開采礦產資源前,應當委託持有相應礦山設計證書的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設計。開采零星分散礦產資源和用作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的,可以不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設計,但是應當有開采方案和環境保護措施。
礦山設計必須依據設計任務書,採用合理的開采順序、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
礦山設計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審批;未經批准,不得施工。
第三十條 采礦權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采礦許可證規定的開采范圍和期限從事開采活動;
(二)自行銷售礦產品,但是國務院規定由指定的單位統一收購的礦產品除外;
(三)在礦區范圍內建設采礦所需的生產和生活設施;
(四)根據生產建設的需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采礦權人行使前款所列權利時,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經過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續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 采礦權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在批準的期限內進行礦山建設或者開采;
(二)有效保護、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
(三)依法繳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四)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五)接受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按照規定填報礦產儲量表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告。
第三十二條 采礦權人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或者在有效期內,停辦礦山而礦產資源尚未采完的,必須採取措施將資源保持在能夠繼續開採的狀態,並事先完成下列工作:
(一)編制礦山開采現狀報告及實測圖件;
(二)按照有關規定報銷所消耗的儲量;
(三)按照原設計實際完成相應的有關勞動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工作,或者繳清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有關費用。
采礦權人停辦礦山的申請,須經原批准開辦礦山的主管部門批准、原頒發采礦許可證的機關驗收合格後,方可辦理有關證、照注銷手續。
第三十三條 礦山企業關閉礦山,應當按照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開采活動結束的前一年,向原批准開辦礦山的主管部門提出關閉礦山申請,並提交閉坑地質報告;
(二)閉坑地質報告經原批准開辦礦山的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礦產儲量審批機構批准;
(三)閉坑地質報告批准後,采礦權人應當編寫關閉礦山報告,報請原批准開辦礦山的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行業規定批准。
第三十四條 關閉礦山報告批准後,礦山企業應當完成下列工作: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地質、測量、采礦資料整理歸檔,並匯交閉坑地質報告、關閉礦山報告及其他有關資料;
(二)按照批準的關閉礦山報告,完成有關勞動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工作,或者繳清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有關費用。
礦山企業憑關閉礦山報告批准文件和有關部門對完成上述工作提供的證明,報請原頒發采礦許可證的機關辦理采礦許可證注銷手續。
第三十五條 建設單位在建設鐵路、公路、工廠、水庫、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築物前,必須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了解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並在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報請審批時附具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證明。在上述建設項目與重要礦床的開采發生矛盾時,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後,報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第三十六條 采礦權人之間對礦區范圍發生爭議時,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礦產資源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依法核定的礦區范圍處理;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區范圍爭議,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國務院決定。
第五章 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
第三十七條 國家依法保護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的合法權益,依法對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進行監督管理。
第三十八條 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可以開採下列礦產資源:
(一)不適於國家建設大、中型礦山的礦床及礦點;
(二)經國有礦山企業同意,並經其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在其礦區范圍內劃出的邊緣零星礦產;
(三)礦山閉坑後,經原礦山企業主管部門確認可以安全開采並不會引起嚴重環境後果的殘留礦體;
(四)國家規劃可以由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開採的其他礦產資源。
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開采前款第(二)項所列礦產資源時,必須與國有礦山企業簽定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和礦山安全協議,不得浪費和破壞礦產資源,並不得影響國有礦山企業的生產安全。
第三十九條 私營礦山企業開采礦產資源的范圍參照本細則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 個體采礦者可以採挖下列礦產資源:
(一)零星分散的小礦體或者礦點;
(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
第四十一條 國家設立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時,對應當撤出的原采礦權人,國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合理補償。
第六章 法 律 責 任
第四十二條 依照《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處以罰款的,分別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處以違法所得50%以下的罰款;
(二)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處以違法所得30%以下的罰款;
(三)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的,買賣、出租采礦權的,對賣方、出租方、出讓方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
(四)非法用采礦權作抵押的,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
(五)違反規定收購和銷售國家規定統一收購的礦產品的,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
(六)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以相當於礦產資源損失價值5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細則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批准不符合辦礦條件的單位或者個人開辦礦山的;
(二)對未經依法批準的礦山企業或者個人頒發采礦許可證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地下水資源具有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雙重屬性。地下水資源的勘查,適用《礦產資源法》和本細則;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適用《水法》和有關的行政法規。
第四十五條 本細則由地質礦產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礦產資源分類細目
(一)能源礦產
煤、煤成氣、石煤、油頁岩、石油、天然氣、油砂、天然瀝青、鈾、釷、地熱。
(二)金屬礦產
鐵、錳、鉻、釩、鈦;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鎂;鉑、鈀、釕、鋨、銥、銠;金、銀;鈮、鉭、鈹、鋰、鋯、鍶、銣、銫;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
(三)非金屬礦產
金剛石、石墨、磷、自然硫、硫鐵礦、鉀鹽、硼、水晶(壓電水晶、熔煉水晶、光學水晶、工藝水晶)、剛玉、藍晶石、硅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臘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石膏(含硬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鹼、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螢石(普通螢石、光學螢石)、寶石、黃玉、玉石、電氣石、瑪瑙、顏料礦物(赭石、顏料黃土)、石灰岩(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飾面用灰岩)、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冶金用白雲岩、化肥用白雲岩、玻璃用白雲岩、建築用白雲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化肥用石英岩)、砂岩(冶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砂岩、化肥用砂岩、鑄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鑄型用砂、建築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標准砂、磚瓦用砂)、脈石英(冶金用脈石英、玻璃用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陶粒頁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高嶺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粘土(鑄型用粘土、磚瓦用粘土、陶粒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紅土、水泥配料用黃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溫材料用粘土)、橄欖岩(化肥用橄欖岩、建築用橄欖岩)、蛇紋岩(化肥用蛇紋岩、熔劑用蛇紋岩、飾面用蛇紋岩)、玄武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輝綠岩(水泥用輝綠岩、鑄石用輝綠岩、飾面用輝綠岩、建築用輝綠岩)、安山岩(飾面用安山岩、建築用安山岩、水泥混合材用安山玢岩)、閃長岩(水泥混合材用閃長玢岩、建築用閃長岩)、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水泥用粗面岩、鑄石用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飾面用大理岩、建築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板岩(飾面用板岩、水泥配料用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礦鹽(湖鹽、岩鹽、天然鹵水)、鎂鹽、碘、溴、砷。
(四)水氣礦產
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❷ 安徽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在各市、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國家和省重大工作部署,抓住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切實加強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效能建設,圓滿地完成了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下達的年度任務。

一、土地資源

堅持建設項目用地「有保有壓、區別對待」,有力地保證了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重大利用外資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的需求。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引導目光向內,盡可能使用已有建設用地。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嚴格執行有關用地定額和投資強度的規定,把好供地關。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實行按建設項目考核占補平衡。全年新增耕地9 602.97公頃(14.4萬畝),全省連續6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一)土地資源狀況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農用地11 212 106.85公頃,建設用地1 621 771.75公頃,未利用地1 178 700.56公頃,分別占統計地類總面積的80.00%、11.60%、8.40%。在農用地中,耕地5 734 586.84公頃,園地342 070.16公頃,林地3 599 492.75公頃,牧草地28 554.59公頃,其他農用地1 507 402.51公頃,分別占農用地的51.20%、3.10%、32.10%、0.20%、13.40%。在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 302 398.5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91 982.26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27 390.98公頃,分別占建設用地80.30%、5.70%、14.00%。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321 865.42公頃,其他土地856 835.14公頃,分別占未利用土地的27.30%、72.70%。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5年全省年初農用地面積11 219 965.99公頃,年內減少16 422.93公頃,年內增加8 563.20公頃,年末面積11 212 106.85公頃。年內耕地減少12 956.40公頃,減少的去向主要為:各類建設佔用8 367.76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 272.10公頃、生態退耕728.59公頃、災毀1 252.36公頃。新增耕地9 602.97公頃,其中開發、復墾、整理增加8 223.31公頃,農業結構調整增加1 440.96公頃。

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保持在5 137 820.68公頃。年初面積5 152 029.06公頃,其中耕地5 059 541.25公頃,年末面積5 137 820.68公頃,其中耕地5 025 845.94公頃。2005年建設佔用耕地8 367.76公頃,新增耕地9 603公頃,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2.建設用地

2005年審批建設用地13 281.13公頃,其中農用地9 411.82公頃,耕地7 042.42公頃。與2004年批准建設用地基本持平。新批建設用地中分批次用地7 794.06公頃,其中商服用地707.43公頃,工礦倉儲用地3 209.84公頃,公用設施用地1 527.70公頃,公共建築用地1 017.29公頃,住宅用地1 031.55公頃。與2004年相比商服用地、公用設施和公共建築用地大幅增加,住宅用地也增加較多,表明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快步伐;工礦倉儲用地基本持平。單獨選址5 598.87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3 573.04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9.80公頃。與2004年相比單獨選址建設用地增加較多。

徵收農民集體土地13 176.22公頃,其中農用地9 377.88公頃,耕地7 029.34公頃,征地總費用446 648.31萬元,安置農業人口119 900人;與2004年相比多徵用2 000多公頃。合肥、蕪湖、銅陵、馬鞍山、黃山市徵用土地量都在500公頃以上,佔全省徵用土地的32%。上述地區區域經濟發展較快,用地量增加較多。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5年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 888個,其中,國家級項目2個,省級項目38個,市級項目720個,縣級項目1 128個,總投資額為57 345.01萬元;基本與2004年持平。增加農用地總面積14 885.34公頃,其中耕地13 138.89公頃;與2004年相比略有增加。

土地開發投資額24 701.27萬元,增加農用地6 976.22公頃,耕地6 532.82公頃;比2004年有所增加;土地整理投資額10 531.89萬元,增加農用地1 884.50公頃,耕地1 816.12公頃;與 2004年基本持平;土地復墾投資額 22 111.85萬元,增加農用地6 024.62公頃,耕地4 789.95公頃,比2004年有所增加。

全省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的特點是以開發和復墾為主,開發和復墾增加的農用地13 000.84公頃,占總增加農用地的87.34%;投資比重占總投資的81.63%。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截至2005年底,全省發現礦產138種,被列入《安徽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有76種(石油、鈾礦、地熱、礦泉水、地下水未列入)。礦產地4 582處(含共伴生礦產和小礦)。

在探明資源儲量中,煤、鐵、銅、硫鐵礦、石灰岩、石膏礦等6種資源構成了全省礦產資源主體,用潛在價值衡量,約佔比重的85%;凹凸棒石粘土、膨潤土、方解石、明礬石構成了全省特色礦種。

探明資源儲量在全國居前3位的主要礦種有:硫鐵礦、方解石、明礬石、凹凸棒石粘土。

探明資源儲量在全國排第4~10位的主要礦種有:煤、鐵、銅、石膏、膨潤土、水泥用灰岩、芒硝、長石、陶瓷土等。

全省2005年度資源儲量總量與2004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兩個:①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增長較快;②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除統計上表礦區外,還涵蓋了全部持證小礦山。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質勘查投入51 523.89萬元,較2004年增加1.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937.5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6 094.32萬元,企事業資金44 492.07萬元;主要以企事業資金為主。

資金投向主要是煤、銅、鐵、金和多金屬。按礦產種類依次分為:能源礦產32 684.50萬元,占投入總額的63%;金屬礦產2 554.50萬元,佔7%;非金屬礦產佔1%;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科研佔4.8%;非金屬礦產大幅下降。表明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在不斷加強。

新查明一批礦產資源。主要有水泥用灰岩、溶劑用灰岩、鋅、金和鐵。

提交地質資料399份。其中,區域地質調查3份,固體礦產勘查336份,水文工程8份,環境6份,地質科研35份。提供查閱人次1 074人次,查閱1 791份次。較2004年略有增加。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頒發有效勘查許可證655個,全部為國有企業。

2005年有效采礦許可證3 412個。按經濟類型分依次為私營企業2 161個,集體企業848個,國有企業64個,有限責任公司123個。這4種經濟性質的企業佔了全部企業數的93%,其他經濟類型只佔7%。私營和集體企業佔了88%的份額,已經成為礦產開採的主要力量。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5年底已開發利用礦種92種(含亞種),各種經濟類型礦山6 624個,礦業從業人員45.52萬人,年產礦石量2.96億噸,礦業總產值364.2億元,礦產品年銷售收入354.17億元,礦業利潤43.13億元。礦石產量、產值、利潤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其中主要是煤炭行業有較大的增長,2005年煤炭產量達到7 794.25萬噸,比2004年增長389.88萬噸。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國有土地市場在治理整頓中進一步規范和發展,與省監察廳聯合出台了《關於違反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定行為行政處分辦法》,開展了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情況專項檢查,重點防範假招標、假掛牌。國有土地配置逐步納入市場經濟軌道,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政府土地收購儲備、基準地價定期更新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05年全省土地出讓金達217.66億元,與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收入176.60億元,比2004年略有增加,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和立法試驗工作穩步推進。

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繼續深化,對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中清理出來的問題迅速整改,及時處理了國土資源部13件重點督辦件,確保了全省農用地轉用審批及時恢復;會同省發改委對擬保留的省級以下開發區做好進一步整改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土資源部審查;劃定了已公告的4個國家級園區界址。

2.土地一級市場

國有土地以出讓方式供應面積5 671.14公頃,成交價款2 176 610.06萬元,與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招標出讓面積114.81公頃,成交價款89 883.41萬元;拍賣出讓273.90公頃,成交價款217 924.49萬元;掛牌出讓2 375.71公頃,成交價款1 458 228.61萬元;協議出讓2 906.72公頃,成交價款410 573.55萬元。租賃面積348.67公頃,租金709.18萬元。劃撥方式供應3 406.30公頃,較2004年度大幅增加。土地供應主要以掛牌、協議、劃撥為主。土地供應按用途構成依次為工礦倉儲用地2 479.23公頃,住宅用地2 105.32公頃,商服用地856.30公頃,此三項用地佔供地總量的95%。用途構成發生了一些變化,由2004年的以商服用地為主變為以工礦倉儲和住宅用地為主。

3.土地二級市場

土地二級市場發生土地使用權轉讓 41 027宗,面積 6 083.56公頃,轉讓金額447 751.58萬元,與2004年比較宗數和面積都有大幅增加,轉讓金額卻沒有增加。

出租7 312宗,出租面積126.78公頃,租金8 260.20萬元。與2004年相比宗數和面積沒有增加,租金卻大幅度增加。

抵押6865宗,面積28871.55公頃,抵押價款2675321.86萬元;貸款金額1254701.76萬元。與2004年相比面積和金額都有成倍的增長。

轉讓土地的用途依次為工礦倉儲用地4 829.81公頃,商服用地733.97公頃,住宅用地505.12公頃,三項占轉讓總數的99.70%。

出租用途主要是商服用地。

抵押用途依次為住宅用地15 641.79公頃,商服用地7 558.11公頃,工礦倉儲用地5 580.07公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國土資源部兩權招拍掛暫行辦法出台後,及時組織了一次全省范圍的礦業權市場建設情況調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市場建設的若干規定》,明確了礦業權市場出讓范圍,有力地推進了礦業權市場建設,制定了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礦產地招拍掛出讓計劃並公布實施。2004年省級財政收回礦業權價款3.72億元,顯化資源性資產近70億,維護了國家權益,促進了礦業集約經營和招商引資。淮北、宣城、池州、巢湖等地積極推進礦業權的招拍掛出讓,礦業權市場較為活躍。

2005年全省共有償出讓礦業權2 026宗,價款7.19億元。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既強化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和有償使用意識,顯化了資源性資產,又促進了資源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招商引資。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5年探礦權出讓12宗。其中,申請審批8宗,拍賣1宗,掛牌3宗。出讓交易金額22 432.10萬元,較2004年大幅下降;出讓的礦種達到8種,出讓的主要礦種是鐵礦5宗,出讓金額19 839.00萬元;其次是鉬礦1宗,出讓金額1 820.00萬元;煤礦1宗,出讓金額613.00萬元,銅礦1宗,出讓金額77.00萬元。這四種礦產的出讓金額占總金額的99.60%。

采礦權出讓2 014宗。其中,行政審批1 578宗,招標13宗,拍賣26宗,掛牌397宗。出讓金額49 529.58萬元,由於2004年數據不全,因此變化較大。出讓礦種達到46種之多,出讓的主要礦種是建築石料用灰岩621宗,磚瓦粘土537宗,煤167宗,水泥用灰岩147宗等。

3.采礦權二級市場

采礦權轉讓89宗,轉讓價款7 787.45萬元。其中,出售82宗,價款6 850.75萬元;作價出資1宗,價款660.00萬元。轉讓礦種達18種,主要礦種是煤、鐵、銅等。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發現違法案件3 596件,其中歷年隱漏357件,本年發生3 239件。涉及土地面積1 033.69公頃,其中耕地702.94公頃。涉案主體是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分別為419件和3 049件,涉及土地面積分別為709.53公頃和193.00公頃,分別占涉及土地面積總數的68%和18%,反映了違法案件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2005年立案2 134件,其中歷年隱漏323件,本年發生1 811件。涉及土地面積655.61公頃,耕地381.99公頃。其中未經批准佔地1 339件,涉及土地面積349.41公頃,占立案總數的62%。本年結案2 399件,處理歷年隱漏案291件,涉及土地面積128.5公頃,耕地48.37公頃;處理本年發生案1 668件,涉及土地面積486.82公頃,耕地311.68公頃。通過依法處理收回土地118.69公頃,耕地14.08公頃,拆除構建物2 694.59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1 844.41百平方米,罰沒款2 605.55萬元。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發現違法立案查處266件,全都是礦山企業的違法行為,其中違法開采259件。違法開采主要是無證開采和越界開采,分別是214件和38件。本年結案255件,其中處理無證開采194件,越界開采37件;未結案34件,共罰沒款506.22萬元。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在行政復議方面,全省共有行政復議申請53件,2005年受理53件,審結52件。在審結案件中維持38件,變更1件,撤銷6件,撤回申請7件。與2004年相比行政復議申請數有所增加。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由於市、縣級國土資源機構改革趨於完成,只有少數幾個縣正在改革之中,機構人員總數基本穩定。全省國土資源管理人員4 430人,比2004年有所減少。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 999人,比2004年減少16人。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研究生76人,大學本科及大專3 008人,高中及中專1 258人,初中及以下88人。年末平均從業人數4 438人。經費收入81 275.6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撥款62 654.26萬元,其他收入18 621.39萬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4 100萬元,其中國家資金490萬元。

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直屬機構515個,職工數6 745人,機構和人員都較2004年下降。鄉級土地所1 411個,人員6 632人,基本與2004年一致。

2005年全省參加各種培訓人數達147人次,其中參加黨校學習25人次,行政學院學習43人次,參加其他院校培訓79人次。學歷教育51人,其中,碩士1人,大學本科18人,大專32人。

❸ 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的附件

礦產勘查開采分類目錄
一、可按申請在先方式出讓探礦權類礦產(第一類)
地熱(火成岩、變質岩區構造裂隙型);錳、鉻、釩、鈦;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鎂;鉑、鈀、釕、鋨、銥、銠;金、銀;鈮、鉭、鈹、鋰、鋯、鍶、銣、銫;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金剛石、自然硫、硫鐵礦、鉀鹽、藍晶石、石棉、藍石棉、石榴子石、蛭石、沸石、重晶石、方解石、冰洲石、螢石、寶石、玉石;地下水(火成岩、變質岩區構造裂隙型)、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二、可按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探礦權類礦產(第二類)
煤炭、石煤、油頁岩、油砂、天然瀝青、地熱(沉積地層型);鐵;石墨、磷、硼、水晶、剛玉、硅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雲母、長石、葉臘石、透輝石、透閃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石膏(含硬石膏)、毒重石、天然鹼、菱鎂礦、黃玉、電氣石、瑪瑙、顏料礦物、石灰岩(其他)、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石英岩、砂岩(其他)、天然石英砂(其他)、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其他)、高嶺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粘土、橄欖岩、蛇紋岩、玄武岩、輝綠岩、安山岩、閃長岩、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礦鹽(湖鹽、岩鹽、天然鹵水)、鎂鹽、碘、溴、砷;地下水(沉積地層型)、礦泉水。
三、可按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采礦權類礦產(第三類)
石灰岩(建築石料用)、砂岩(磚瓦用)、天然石英砂(建築、磚瓦用)、粘土(磚瓦用)、頁岩(磚瓦用)。

❹ 請教下行家這是什麼石頭它有什麼價值沒有,從山上撿了一小塊打磨成這樣,這是什麼曠

這是方解石。通透性非常好

❺ 湖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在認真執行《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貫徹落實國務院兩個28號文件的有關精神,有力地規范和加強了全省國土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轉變。

2006年,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取得以下進展:①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取得一定進展,新發現礦產地6處;②正確處理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的關系,連續 8 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③2006 年末全省實際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 025 838.73 公頃,比國家規劃下達的基本農田面積多16 738.73 公頃;④圓滿完成「移土培肥」工程一期項目建設,取土及覆土培肥量219萬平方米,取土面積906公頃,總投資1.58億元;⑤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積極申報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7個,經審查正式確定6個;⑥完成《湖北省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並報省政府審批;⑦初步完成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圖件及數據製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土地利用戰略研究等工作;⑧初步完成全省500 個示範村莊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任務;⑨創新土地利用計劃台賬管理辦法,將計劃管理台賬與用地審批批文掛鉤,加強對計劃執行的監督和檢查;⑩完成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石油、省高速公路和國家、省重點工程等國有大、中型改制企業的土地登記發證工作;⑪啟動了第二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前期准備工作,並配套編制《湖北省鄂西寧鄉式鐵礦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湖北省岩鹽、鹵水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湖北省水泥用灰岩、石膏礦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等3 個優勢礦產資源專項規劃;⑫完成《湖北省地質勘查規劃》編制工作,並通過國土資源部初審;⑬完成《2006~2015 年湖北省煤炭資源勘查與開發規劃》和全省磷礦資源整合方案編制工作;⑭礦產資源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整頓規范第一階段工作通過國家9 部委檢查驗收;⑮開展15 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項目經費共計300 萬元;⑯成功預報21 起地質災害,避免人員傷亡916 人,避免財產損失2 653 萬元;⑰開展三峽庫區3 期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項目80 個,概算投資5.498 億元;⑱三峽庫區3 期搬遷避讓137 處9 738 人,庫岸15 處1 070 人,另外,經各縣(區)申報,新增搬遷避讓應急項目12 個。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湖北省主要地類情況見表1。與2005年相比,耕地凈減少9798.14公頃;園地凈增加268.90公頃;林地凈增加2648.60公頃;牧草地凈減少73.70公頃;其他農用地凈增加4844.96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凈增加7584.20 公頃;交通用地凈增加2752.15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凈增加391.61公頃;未利用地凈減少7086.32公頃,其他土地凈減少1536.17公頃。各地類構成見圖1。

表1 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現狀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系統接受培訓及學歷教育人數分別為2200人和836人。

2.經費來源與使用情況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基本經費實行屬地化,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日常工作經費由財政根據預算編制人數按規定的預算標准進行核定,不足部分一般由預算外資金彌補;專項項目經費主要來源於專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專項收入等。其使用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並於每年定期制定下年度資金使用計劃、每月限期制定下月資金使用計劃,報財政部門審核批准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其實行監督管理。

七、問題和建議

1.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經費不足,體制不順,職能沒有完全到位

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未設置礦政管理科室,相應的管理職能未到位;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核定人員編制過緊,預算經費不足,運轉困難,特別是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無法實行專人負責制,極大地影響綜合統計工作的質量和進度。建議組織開展國土資源管理職能到位情況大檢查,促進礦政管理和國土資源綜合統計職能到位。

2.國土資源管理存在「執法難、難執法」的問題

應大力改革現行的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尤其是土地監察體制。強化國土資源監督管理和部門間的聯合執法,不斷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積極推行大要案交叉查處辦案的方法和措施。

3.國土資源監督體制不健全,監督難度較大

由於缺乏統一的、相對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制度,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和土地利用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舉報渠道單一或不暢通,致使現有的國土資源監督體系,特別是礦政監督體制不能適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後續監督,急需建立健全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效果評估機制。

4.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強化

雖然全省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和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但是,由於各地規劃意識存在較大差異,使得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和指導作用未能充分體現,特別是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未能延伸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規劃的約束力和權威性。

5.國土資源市場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突出表現在3個方面:①土地出讓中協議出讓多,招標拍賣少,土地資產顯化程度不夠;②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用過低,利潤大,不能充分體現「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礦業活動中的違規操作現象比較嚴重,加之礦業活動監督體系不完善,查處難度較大;③現有《礦產資源法》不能適應礦業市場的發展,與之配套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礦政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輕,約束力不強,嚴重阻礙了礦業權市場的有償有序發展。

建議加大國土資源資產化管理力度,積極促進《礦產資源法》的修改工作,頒布和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及比較明細的處罰措施,逐步完善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同時,大力培育國土資源市場,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監督有償舉報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公示舉報電話、舉報渠道等,確保國土資源有序有償、合理開發。

❻ 三類礦產是哪三類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6〕12號

附件:

礦產勘查開采分類目錄

一、可按申請在先方式出讓探礦權類礦產(第一類)

地熱(火成岩、變質岩區構造裂隙型);錳、鉻、釩、鈦;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鎂;鉑、鈀、釕、鋨、銥、銠;金、銀;鈮、鉭、鈹、鋰、鋯、鍶、銣、銫;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金剛石、自然硫、硫鐵礦、鉀鹽、藍晶石、石棉、藍石棉、石榴子石、蛭石、沸石、重晶石、方解石、冰洲石、螢石、寶石、玉石;地下水(火成岩、變質岩區構造裂隙型)、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二、可按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探礦權類礦產(第二類)

煤炭、石煤、油頁岩、油砂、天然瀝青、地熱(沉積地層型);鐵;石墨、磷、硼、水晶、剛玉、硅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雲母、長石、葉臘石、透輝石、透閃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石膏(含硬石膏)、毒重石、天然鹼、菱鎂礦、黃玉、電氣石、瑪瑙、顏料礦物、石灰岩(其他)、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石英岩、砂岩(其他)、天然石英砂(其他)、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其他)、高嶺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粘土、橄欖岩、蛇紋岩、玄武岩、輝綠岩、安山岩、閃長岩、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礦鹽(湖鹽、岩鹽、天然鹵水)、鎂鹽、碘、溴、砷;地下水(沉積地層型)、礦泉水。

三、可按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采礦權類礦產(第三類)

石灰岩(建築石料用)、砂岩(磚瓦用)、天然石英砂(建築、磚瓦用)、粘土(磚瓦用)、頁岩(磚瓦用)。

❼ 壽陽區塊煤層氣勘探開發現狀、地質特徵及前景分析

王明壽1王楚峰1魏永佩2張心勇1徐文軍1

(1.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11;2.美國遠東能源公司 北京 100016)

作者簡介:王明壽,男,1966年出生,高級地質師,在職博士生,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現在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多年從事煤炭、煤層氣勘探、生產及科研工作。

摘要 煤層氣的富集與儲層特徵密切相關,並受地質條件的制約。本文在詳細研究煤儲層特徵及煤層氣富集機制的基礎上,分析和總結了沁水盆地北端壽陽區塊煤層氣的勘探開發現狀,並對開發前景進行了初步評價。基於煤岩、煤質、煤體結構及孔滲性、吸附性的觀察和測試,該區煤層表現為厚度大、熱演化程度高,局部發育構造煤、裂隙較發育,吸附性能力強、含氣量高,含氣飽和度偏低。總體來說,適合煤層氣的開發。該區煤層氣的富集主要受控於熱演化史和埋藏史。在區域變質的背景上,疊加了岩漿熱變質作用,生氣強度大;另外,煤層的埋深、頂底板封閉性及水文地質條件都會影響含氣量的大小,煤層氣富集是多因素有效配置的結果。

關鍵詞 煤儲層 含氣量 熱演化 羽狀水平井 壽陽區塊

Analysis on Status,Geology Features and Prospects of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houyang Block

Wang Mingshou1,Wang Chufeng1,Wei YongPei2,Zhang Xinyong1,Xu Wenjun1

(1.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oration,Ltd.,Beijing 10001 1;2.Far East Energy Company,Beijing 100016)

Abstract:Coalbed methane(CBM)enrichment depends 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and it is also conditioned by geologic setting.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tudy on the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BM enrichment mechanis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ctuality was summarized and foreground was prospectedresearch findings in Shouyang Block,northern Qinshui Basin.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and test for coal type,coal quality,coal structure and porosity-permeability,adsorbability,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bed are displayed as follows:thick reservoir,high thermal evolution,local structural coal,developed fracture,noticeable adsorbability,high gas content,low gas saturation.In one word,research area fits for CBMexploitation.The CBM enrichment is controlled by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and burial history.Owing to magma thermal metamorphism superimposing on the regional metamorphosis,the intensity of gas generation is higher;Moreover,burial depth,closure property of adjacent rock,and hydrologic geology also affect gas content,CBM enrichment is the result of sound multifactorial matching.

Key words:CBM reservoir;Gas content;Thermal evolution;Multilateral horizontal well;Shouyang Block

引言

壽陽區塊位於山西省北中部、沁水盆地北端(圖1),相鄰的陽泉礦區是我國著名的無煙煤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典型的高瓦斯礦區,從1957年就開始煤礦瓦斯抽放與利用工作[1]。在多年的煤礦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煤礦瓦斯抽放經驗,是我國煤礦瓦斯抽放和利用最成功的礦區。現建有8座瓦斯抽放站,抽放歷史長,目前年瓦斯抽放量達2×108m3,佔全國第一位[2]。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的興起,壽陽區塊以其良好的資源條件及開發條件成為我國煤層氣開發的熱點。從1996年中國煤田地質總局在韓庄區施工HG1井開始,近十年來先後有多家單位在區內開展煤層氣基礎研究和煤層氣勘探開發試驗工作,施工了10口煤層氣參數井或生產試驗井(包括遠東能源公司施工的3口煤層氣羽狀水平井),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本文對近年來該區塊的煤層氣勘探開發活動進行了總結,針對該地區煤層氣勘探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地質技術問題,對該區煤層氣的富集機制和控氣因素進行了探討,以期指導勘探工程部署,從而實現該地區煤層氣開發的突破。

圖2 SY—XX井3號煤層原煤等溫吸附曲線

3.5 煤的滲透性

研究區有8口煤層氣參數井和生產試驗井16層煤進行了注入/壓降測試,取得了較多的煤層滲透率數據,總體來講,煤儲層的滲透性相對較好,介於0.0352~82.84mD,取得的煤層滲透率相差在幾至幾十倍以上,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煤層的非均質性[6]

4 煤層氣的富集機制

4.1 煤的熱演化史和埋藏史是煤層氣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大量資料表明,該區煤層氣的富集主要受控於該區煤的熱演化史和埋藏史[7],沁水煤田石炭紀、二疊紀時期,該區處於台型穩定均衡沉降階段,沉降速率22.82m/Ma。至三疊紀,地殼沉降速度加快,最大沉降速率達65m/Ma,侏羅紀僅有短暫的微弱沉降,總體以褶皺抬升為主。根據現有資料估算,三疊紀末,該區下煤組埋藏深度約3400m左右,地溫達154℃左右,煤化程度為肥、焦、瘦煤階段,處於生氣高峰期,平均生氣速率為0.8978×108m3/km2·Ma,白堊紀變慢為0.018×108m3/km2·Ma,白堊紀之後,生氣作用基本終止。由於研究區處於緯度34°帶,在區域變質的背景上,疊加了岩漿熱變質作用。因此,該區生氣強度大,陽泉、壽陽、昔陽一帶,生氣強度一般90×108m3/km2以上。綜上所述,研究區於成煤期後,曾有兩次大的熱演化階段,一次為印支期,主要是快速沉降堆積增溫階段。這一階段使石炭紀、二疊紀煤層煤化作用加強,煤級增高,區內大部分區段的煤層都跨越了生氣「門檻」值,進入主要生氣階段(R°max>1.0%),大部分地區的煤層達到生氣高峰期(R°max=>1.35%),因此,印支期是煤層氣主要生成期。另一次為燕山期,主要為岩漿區域熱增溫階段。

4.2 煤層埋深對煤層氣富集的影響

一般來講,隨著煤層埋深的增加,含氣量增加。表現在平面上由北往南含氣量增加,而在鑽孔中,下組煤含氣量高於上組煤。該區的煤層氣風化帶深度在300m,即在300m以淺,煤層氣成分中甲烷含量一般小於80%。

4.3 煤層頂、底板封閉程度對含氣量的影響

研究表明:煤儲層的頂底板岩性和封蓋性能對含氣量的影響很大,頂底板岩性緻密、封蓋性能好的區域,含氣量高,否則相反,在平面上含氣量低的區域和煤層頂板砂岩帶基本上是重合的。

4.4 水文地質條件對含氣量的影響

煤系地層水在煤層氣的生成、儲集(吸附)和產出的全過程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煤層氣賦存、產出的主要地質因素(含氣量、臨界解吸壓力、儲層壓力、滲透率、內外生裂隙等)中,煤層水作為客觀載體通過與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實現對煤層氣賦存、產出能力的影響[7]。煤岩儲層壓力表現為煤層水壓力,而常規砂岩儲層壓力則表現為氣體壓力。因此,煤層水壓力的高低反映了煤岩儲層能量的大小。煤岩對甲烷分子的吸附能力主要與溫度和壓力在煤層水壓力作用下,埋深變淺的煤層仍保持了較高的原始含氣量,煤岩儲層中「圈閉」了一定數量的氣體,形成煤層氣藏[8]

在研究區,主煤層高含氣量區域與地下水等水位線的局部低窪地帶較吻合。如韓庄井田主煤層含氣量在研究區內是最高的地帶,對比之下,該地帶中奧陶統、太原組、山西組含水層的等水位線均呈現出低窪狀態,地下水明顯滯流是導致韓庄井田主煤層含氣量高的重要原因。

上述規律得到了地下水礦化度、水質類型等分布規律的進一步佐證。韓庄井田一帶存在著中奧陶統灰岩含水層高礦化度中心,礦化度在2000mg/L 以上:太原組含水層中,這一地帶礦化度最高,在1500mg/L 以上;在山西組含水層中,這一地帶礦化度最高,在1000mg/L 以上。這一高礦化度區帶與主煤層高含氣量地帶在空間分布上高度一致的規律,進一步揭示出地下水緩流或滯流對煤層氣保存富集的重要作用[2]

需要指出的是,沁水盆地北端煤層氣的富集,是以上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多種因素的有效配置,才能形成富集的煤層氣藏,在進行選區評價和勘探部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可能影響含氣量的各種因素。

5 勘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從1997年中國煤田地質總局施工HG1號煤層氣探井揭開該區的煤層氣勘探序幕至今已有10年的里程,目前可以說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客觀地講,該區勘探開發的進程緩慢,究其原因,除和近年來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大氣候有關外,還和對該區的地質規律認識水平以及採取的煤層氣完井方式及工藝有一定的關系。

1996~1997年由中國煤田地質總局施工的4口井均布置在韓庄精查區內,由於韓庄精查勘探就是由煤炭隊伍完成的,對地質資料的佔有和研究程度都很高,因此在井位選擇上非常成功,煤層厚度、含氣量等主要參數都非常樂觀,特別是生產試驗井HG6井壓裂後,單井排采最大日產氣量達到1300m3,現在回過頭看,該井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但限於當時對煤層氣理論的認識水平和工程技術的局限,如鑽井過程中對儲層污染的重視不夠,排采中沒建立合理的排採制度造成煤層吐砂、埋泵等事故。中聯公司施工的1號探井由於選在煤田勘探空白區內,加上由於地層涌、漏水等原因,並未達到預期目的,而3口井的小井組由於受當時勘探思路的影響選擇在構造高點,加上對該區的水文地質條件研究不夠,正好打在了富水區內,在排采過程中由於裂隙水補給充分,液面長期穩定,加上當時其他因素,最後不得不終止作業。

水平井技術是最近幾年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興起的一項有效的煤層氣增產技術,遠東公司在分析總結了該區以往地質和勘探資料的基礎上,決定實施羽狀水平井以期取得突破,從完成的3口井的情況看是比較成功的,但由於羽狀水平井作業成本高,因此在實施之前對綜合地質的研究,包括煤層的機械物理性能、可鑽性、水文地質特徵等非常重要,同時對井眼軌跡區構造的控制(如實施三維地震勘探等)也非常重要。此外,由於涉及多個工種,煤層氣羽狀水平井的施工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有效科學的組織管理將會事半功倍。

6 結論

沁水盆地北端煤儲層厚度大,埋深適中;煤的熱演化程度較高,已進入生氣高峰,煤層頂底板封閉性能好,含氣量高;煤儲層裂隙較發育,孔隙以小孔和微孔為主,滲透性較好;煤的吸附性能強,但含氣飽和度偏低。總體來講,該地區煤層氣開發條件良好。

煤層氣的富集受諸多地質條件的控制,是各種因素有效配置的結果,在這些地質因素中,煤的熱演化史和埋藏史起著主導作用。其他因素如頂、底板的封蓋性能、水文地質條件、埋深等也都影響著氣的富集,在選區和勘探部署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增產措施的選擇上,建議採用傳統垂直井壓裂和羽狀水平井並用的方針,同時嘗試近年來效果好的清潔壓裂液、氮氣泡沫壓裂等先進的工藝和技術。

參考文獻

[1]李明宅.2000.沁水盆地煤層氣勘探及地質分析.天然氣工業,20(4):24~26

[2]傅雪海,王愛國,陳鎖忠等.2005.壽陽—陽泉煤礦區控氣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天然氣工業,25(1):33~36

[3]王明壽,朱峰,宋儒.2002.山西煤層氣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21世紀中國煤層氣產業發展與展望.北京:煤炭工業出版杜,278~279

[4]郡兵印,徐文軍.1997.陽泉礦區煤層氣賦存特徵和開發前景.中國煤層氣,(2):18~21

[5]孫茂遠,黃盛初等.1998.煤層氣開發利用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杜,63~67

[6]王生維,段連秀,張明等.2000.煤層氣藏的不均一性與煤層氣勘探開發.石油實驗地質,22(4):368~370

[7]李俠,魏永佩,紀邦師等.2002.山西煤盆地熱演化與生氣作用研究.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2):27~30

[8]周志成,王念喜,段春生等.1999.煤層水在煤層氣勘探開發中的作用.天然氣工業,19(4):23~25

❽ 鑒定技術方法科學可靠

為保證鑒定結論的科學性,我們認為可以從鑒定人、鑒定方法、鑒定程序和鑒定檢材,這些可能影響鑒定意見有效性的關鍵要素去著手衡量,展開來說就是:
(一)保證鑒定人受過專業訓練, 具有鑒定領域中所必要的專業知識, 擁有從事鑒定業務相關的職業資格;
技術鑒定之所以要求由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來進行, 是因為鑒定人所接受的專業訓練是鑒定工作的基礎與保障,。正是由於鑒定人有著專業技術知識,這才使之能完成非專業人士不能完成的工作, 並做出合理的鑒定結論。因此鑒定人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水平在保證鑒定的科學性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鑒定人科學的工作態度, 經驗的豐富程度也直接影響著鑒定的科學性。
(二)確定鑒定過程中所使用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方法是成熟而可靠的;
科學原理的正確與否, 技術手段的准確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直接決定了鑒定結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但由於科學技術是在不斷的更新和發展過程中。這使得在鑒定中所運用的技術是否成熟和可靠也是個動態的過程,它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去衡量它。
但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1)該原理和技術是否在公開出版物上發表並被同行所肯定;(2)該原理和技術是否已在實驗室或者實踐中獲得過檢驗,並被證明是正確的或者可行的;(3)是否存在使用該技術的標准,如果有,在鑒定中的使用是否符合標准;(4)已經出現的該原理或技術的錯誤率;(5)該原理和技術是否已被同領域大部分人所接受。
(三)鑒定過程需是規范且符合質量體系管理標準的;
在鑒定過程中鑒定人或檢測人員是否遵照正確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試劑是否有效、技術設備是否足夠精密、先進等等,都是影響鑒定結論證據力強弱的重要方面。鑒定機構的實驗室運行應該嚴格遵循ISO17025或ISO17020的規范要求進行管理,在可能條件下其實驗室應該符合CNAS或CMA的認可。

❾ 林州市國土資源局

林州市位於河南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的太行山東麓,東臨安陽縣、鶴壁市、淇縣;南同輝縣市、衛輝市相連;西靠太行山脈,與山西省壺關、平順兩縣接壤;北與河北省涉縣隔漳河相望。地理坐標:東經113°37′~114°04′,北緯35°41′~36°22′。隸屬安陽市,本市有1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546個行政村,1861個自然村,人口近100萬,轄區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29.4公里,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79畝。據調查,全市有大小山頭7658個,大型沖溝7845條,山地丘陵面積為176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86%,基本上是一個山區丘陵縣(市)。境內地貌分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4種類型。中山分布在市境南北,呈北東—南西向延伸,屬太行山山脈,境內最高海拔1632米;低山分布在市境南北,丘陵分布在市境東部;在山地和丘陵之中分布著盆地和谷地。

王俊林 局長(2010年11月19日任職)

路雲山 局長(2010年11月19日調離)

李保吉 副局長

張貴周 副局長

王貴生 紀檢組長(黨組成員)(2010年9月28日)

王俊林簡介:林州橫水鎮人,1964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文化,副縣級幹部,林州市委委員、市政府黨組成員。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10月入黨,歷任林州市合澗鎮政府科員、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副科級組織員、鄉黨委副書記、鎮長、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林州市計生委主任等職;2010年11月19日,任林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職務。

路雲山簡介:林州合澗鎮人,1959年9月出生,漢族,大專文化。1976年7月參加工作;1982年4月入黨,曾歷任鄉政府司法助理、副鄉長、鄉黨委副書記、鎮長、鎮黨委書記等職;2005年1月24日,任林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11月19日免去林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職務。

【機構設置】2010年,根據林州市政府機構改革要求,林州市國土資源局重新制定三定方案,內設十個科室:辦公室、法規監察科、紀檢監察室(信訪科)、規劃科、人事財務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地籍管理科(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礦產管理科(地質公園管理科)。下設礦產資源管理處(副科級單位)、土地整理儲備公司(副科級單位)、土地監察大隊、地產市場管理處、測繪隊等5個二級機構;轄振林、龍山、開元、桂園、城郊、合澗、原康、茶店、臨淇、五龍、橫水、桂林、採桑、東姚、河順、任村、姚村、陵陽、東崗、石板岩20個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2010年底,共有幹部職工285人,其中在職人員250人,離崗2人,退休33人。

【土地資源】林州市土地總面積3092938.8畝。2010年,林州市農用地合計1770950.1畝,其中耕地8828106畝,園地52861.35畝,林地682489.05畝,草地46.35畝,交通用地32269.8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9629.3畝,其他土地100843.65畝;建設用地合計301860.3畝,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78896.5畝,交通運輸用地17255.85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707.95畝;未利用地合計1020128.4畝,其中,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1214.95畝,草地279429.6畝,其他土地689483.85畝。

【耕地保護】2010年,林州市的耕地保有量始終保持在58384.53公頃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始終穩定在50170公頃以上。落實耕地的「佔一補一」政策,共組織實施了13個耕地佔補平衡項目,總面積為143公頃,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耕地補充任務,全市連續十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土地開發整理】2010年,合澗鎮和茶店鄉兩個國家級投資土地整理項目建設已全部整理完畢,分別新增耕地18.95公頃和22.17公頃,該項目區建設已全部實現了田、水、渠、路一體化運作模式。申報了任村鎮和城郊鄉國家級投資土地整理項目,項目的規劃設計已通過省廳評審,按照該規劃的設計要求,任村鎮國家級投資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的總規模為386.72公頃、總投資為1024.68萬元,預計可新增耕地33.22公頃;城郊鄉國家級投資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的總規模為353.02公頃、總投資為1981.12萬元,預計可新增耕地13.72公頃。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依法審查報批建設用地11個批次,涉及用地114個項目,用地面積5988畝,支持和服務了林長高速、大唐熱電、林州北輸變電工程、鑫達煤氣、鳳寶油井管等項目建設。組織上報了新農村社區建設項目建設用地60餘畝,依法審批保障性住房用地200餘畝,並對符合新農村建設條件的茶店鄉山拐頭村、姚村鎮馮家口村供地12.89畝。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提前完成之後,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也已全部完成,通過了省、市政府的審批。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組織與實施將對全市的土地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起到積極的規范和引導作用。林州市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修編工作已完成,正准備上報審批。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全年共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17宗,出讓面積為645.69畝,收取土地出讓金4.2237億元。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為全面加強資源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盤活挖潛工作力度,全年共盤活存量土地4宗,土地面積為98.06畝,顯化土地資產9264.7513萬元。規范地租徵收管理工作,全年共依法徵收年租金95萬元,收取土地交易費62萬元。

【地籍管理】2010年,加強了地籍資料庫建設,提高了林州市的土地管理水平,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與實施。全年共依法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350宗,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14宗,土地抵押登記10宗。2010年受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4起,報市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的3起,同時行政訴訟應訴7起,行政復議應訴3起,依法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經過反復檢核,全市的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歷時兩年,已全部完成。通過二調工作的開展,第一次全面獲取了各級各類土地利用數據,為全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

【礦產資源】林州市共發現能源、金屬、非金屬、稀有礦產、水汽礦產五大系列32個品種,已開發利用的有鐵礦、石灰石、白雲石、方解石、石英砂、鈉長石等10餘個品種;其中鐵礦石探明儲量800萬噸,主要分布在市域東部橫水、河順、東崗、東姚、城郊、陵陽等鄉鎮;白雲岩探明儲量8777萬噸,石灰石探明儲量36億噸,遍布全市16個鄉鎮和4個辦事處;石英砂探明儲量24億噸,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任村、城郊、合澗、石板岩等鄉鎮;花崗石主要分布在東崗教場、任村木秋泉、城郊黃華、姚村等地。2010年,共有礦山企業76家,其中鐵礦企業41家,主要分布在橫水、河順、東崗、東姚、城郊、陵陽六個鄉鎮;非金屬礦山企業35家,其中石英砂企業7家,主要分布在合澗、城郊,建築用石灰岩16家,主要分布在橫水、臨淇、採桑、河順、城郊等鄉鎮,白雲岩企業7家,主要分布在河順、橫水、東姚等到地,花崗石2家,主要分布在東崗、城郊,大理石1家,矽線石開采企業有1家在橫水,方解石企業1家。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組織大規模集中整治行動8次,立案查處礦產違法勘查、開采案件6起,罰款8萬余元,沒收設備30餘台件。加大了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力度,征管人員逐井、逐企業進行實地核查,並在此基礎上簽訂繳費協議,全年共依法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147.8萬元。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嚴格按照省政府關於礦產資源整合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了林州市的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參與鐵礦資源整合的礦業權共40個,整合為4個主體,16個采礦權和1個探礦權,所有參與整合企業已與整合主體簽訂了整合協議,整合率達100%。

【礦業權年檢】2010年,應檢礦業權76家,實際參檢企業67家,年檢合格67家,參檢率88%,合格率100%。礦業權延續轉件29個,有17個臨時延續,7個正式延續,2個新證,1個轉讓,2個探礦證延續。

【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管理】2010年,林州市國土資源局對全市22家礦山企業實行了資源儲量動態管理,建立了儲量動態管理機制,及時准確地掌握了礦山資源儲量保有和變化的有關情況,為林州市全面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打下了基礎。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結合全市實際,組織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完善了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和險情巡查等工作制度。全年共發放地災防治工作明白卡149份,防災避險工作明白卡3300餘份,在重大地災安全隱患點設立明顯警示標志50餘塊。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林州市先後組織實施了城郊鄉南營村和東崗鎮東冶村的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治理項目已全部完工,南營村治理項目已獲專家評審驗收通過,東冶村治理項目正在檢查驗收之中。林慮山太行大峽谷景觀被省政府評為了「全省十大優美地質景觀」,對於林州市的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和林州品味形象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執法監察】2010年,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79起,涉及土地面積50.6公頃,收取罰款325萬元,其中組織大規模拆除違法違規建築行動13次,拆除面積7870.6平方米。全年共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30起,移送司法機關8起,建議給予黨政紀處分11人次。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是林州市實施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的第一年,國家規定,違法用地佔用耕地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比例超過15%的將進行行政問責,林州市違法用地比例為6.05%。

【信訪工作】2010年,林州市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27起,143人次,上級領導批轉群眾來信32封,市信訪部門交辦信訪案件18起,上級國土部門交辦信訪案件11起。全部辦理完畢,結案率達100%,群眾滿意率為90%。

(常江麗)

❿ 重晶石原礦的問題

市場很好。如果投資的話主要看比重,如果原礦石能夠達到比重4.0以上,銷路不是問題,在中國境內,重晶石最大的應用方向是油田,比重3.8以上的就可以使用。化工用品味的要高一些。
投資礦產開發不單單是品質好就可以的,還有周邊環境,項目所屬地的投資環境都很重要。
畢竟是一個礦,而且現在重晶石礦開採的手續辦理國家控制的比較嚴。
另外提醒一下,重晶石礦開採的最大問題就是水的問題,大部分重晶石礦帶的地下水涌量都是很大的,開采需要持續不斷的抽水,會給周邊的居民吃水帶來很大的麻煩,另外,重晶石礦經常伴生有很多其他的礦物,比如方解石、石英、螢石、鐵等等,這種復合型的礦石銷路不是很樂觀,只能通過建設選礦廠進行深加工,才是根本解決辦法。

閱讀全文

與方解石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