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深康佳A後市如何
深康佳A在A股市場具有眾多的榮耀和題材,作為在3G和數字電視稱雄的龍頭企業,面對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中興通訊和中國聯通等3G概念股的重新崛起,它已經迎來了炒作機遇。而且它還是一隻具有豐富的外資並購題材和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個股。去年姆遜投資不惜以5.4元的高價買入,如果考慮大股東支付股改對價的因素,其收購價格更是高達每股6.75元,而目前其股價僅有4元多,不但遠遠低於外資的買入價,還遠遠低於其5.40元的每股凈值,本身已極具收購和投資價值,而且破凈這在牛市中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值得注意的是,湯姆遜投資目前3.82%持股比例與第一大股東華僑城集團8.7%持股比例已經相差無幾,換言之,它只要以極低的成本就可以控股具有民族品牌優勢的"中國液晶電視大王",要知道,深康佳在2005年度中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其品牌價值躍升為150.12億元,與聯想等著名企業一起,成為中國消費電子行業最具競爭力的品牌。如此物超所值的買賣相信外資應該不會熟視無睹,而從歷史經驗來看,任何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品種日後隨著價值回歸,其股價均應有爆發的一天。此外該股還是300成份股,股指期貨明年初的推出對其也是一大機遇。
一、液晶電視大王迎來數字電視爆炸式增長
深康佳A在我國高清液晶電視領域以超過40%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其它競爭對手,成為中國液晶電視產品第一品牌,公司未來3-5年企業定位是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家電與網路產品和移動通信產品的供應商,將構建彩電、移動通訊、網路產品三大主營產業。康佳推出的BT4380H作為目前最先進的數字電視終端產品,加上公司在機頂盒的產品的優勢,已經奠定了深康佳A在數字電視領域的領先地位,隨著數字電視時代的逐步來臨,公司日後將存在著極佳的爆炸式增長機會。
二、將成為中國3G終端產品線最長的廠商
隨著3G牌照開始發放,3G網路進入實施階段。3G行業已經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早在04年,深康佳就成為了國內3G手機的急先鋒,並在當年內投入5億元啟動3G業務。根據計劃,2005-2006年是康佳3G計劃的初級階段:而 2006-2008年將是康佳3G戰略的高級階段。隨著3G網路的建設完成,3G將進入實際使用階段,康佳將成為中國3G終端產品線最長的廠商,實現從"終端生產商"到"個人化娛樂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公司已經將3G策略具體細化到企業的工作程序當中,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成立研究中心,研究中國3G技術的架構與協議,成為康佳中央研究院自主研究3G技術在終端領域的實施,以及3G時代的增值服務和應用。深康佳在05年度中表示,3G手機也實現了通話。並05年度年報中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手機業務的研發投入,致力於打造成一個以產品競爭力為主要競爭能力的手機廠商。
三、外資不惜以高價買入和結盟康佳是否意在長遠?
深康佳去年4月30日公告,第一大股東華僑城集團將持有的公司2900萬股國有法人股以5.4元的價格轉讓給(Thomson Investments Group Limited)而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僑城集團經過股改以及代另幾家非流通股大股東墊付對價,公司的持股比例降到了8.7%,而湯姆遜投資目前持有有2296.09萬股,持股比例為3.82%,據資料介紹,湯姆遜投資集團(最終控制人是Thomson S.A。Thomson S.A,全球電視顯像管主要供貨商之一,03年彩色電視顯像管銷售量為1430萬支,在涵蓋有關娛樂及媒體行業的技術、設備及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領域佔有世界領先地位),外資高價買入顯然是看好該公司的發展前景,由於目前該股的股價已經遠遠低於其5.4元的每股凈值和外資當時的買入價,其收購成本已經更低,而從外資近期並購和控股我國企業來看,它們先是通過參股熟悉企業,然後再進一步增持和控股,這樣可以降低風險,所以股權極為分散且外資與第一大股東極為接近的深康佳也就極容易發生收購與兼並大戰。
此外,該股的外資題材也較多,康佳集團去年11月與全球三大數字顯示處理系統晶元供應商之一的美國GeneSIS Microchip公司共同公布了一項戰略合作計劃。Genesis 公司是全球三大數字顯示處理系統晶元供應商之一,是平板電視顯示晶元的全球核心供應商,深康佳與Genesis 的合作將在"康佳-Genesis 聯合實驗室"的基礎上展開,聯合開發新一代高清數字平板電視平台,包括高清數字系統引擎、數模一體機系統平台。這項合作的開展將使康佳在國內平板電視領域在技術和市場兩方面均逐漸佔有優勢。值得重視的是公司與英特爾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數字家庭領域展開全面深入合作致力於數字家庭實際應用,預計到07年市場規模150億元,未來五年成長到800億元規模。
豐富的3G和數字電視概念,外資並購題材和股指期貨概念,折價率超過20%的家電巨頭,都使深康佳成為具有中長線投資價值的個股之一。而且在K線形態上,該股近期升幅嚴重滯後,但細心發現,該股構築了一個長達一個多月的頭肩底,不排除有主力暗中吸納,後市一旦放量有效突破4.28元,將迎來廣闊的上升空間。
Ⅱ 國內有哪些著名的上市公司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石油、招商銀行、中國石化、交通銀行等。
2019年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排行榜顯示,工商銀行以3,724.13億元的利潤總額連續十年蟬聯榜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平安排名第二至五位,位次與去年保持一致。
中國石油、招商銀行、中國石化、交通銀行和中國建築排名第六至十位。其中,處於競爭激烈行業的中國建築首次躋身前十,尤為可貴。今年500強上榜線10.74億元,比去年提升7%,華邦健康排名第500位。
(2)康佳股權轉讓擴展閱讀
2019年500強中有69家位於西部地區,連續四年保持穩步增長,358家位於東部地區,東部依舊居於絕對主導地位。
按省市分析,北京以74家繼續居於榜首,廣東(70家)、上海(56家)、浙江(46家)、江蘇(39家)、山東(24家)排名第二至六位,上海上榜企業增數最多(增加4家),並一舉扭轉連續多年的下滑態勢。從城市間比較來看,北京、上海和深圳(39家)持續位居三甲。
位列第四至第八的城市分別是,南京(15家)、廣州(14家)、杭州(13家)、成都(12家)和寧波(10家),其上榜企業數量均超過10家,成都是西部地區唯一上榜企業數量超過10家的城市。
Ⅲ 馬化騰的公司總部地址
馬化騰的公司總部地址在中國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園北區。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1],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微信/WeChat、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台、門戶網站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路視頻服務騰訊視頻等。
2004年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馬化騰。
(3)康佳股權轉讓擴展閱讀:
騰訊大廈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園北區,深南大道北側,於2009年8月24日正式落成,是騰訊第一座自建寫字樓。
其樓體總高193米,地上39層,地下3層,是深圳特區聞名全國的深南大道上的地標,騰訊大廈附近有很多企業總部,比如康佳集團,創維集團,中興通訊總部,TCL等等科技集團都坐落在深圳高新科技園內。
騰訊最大股東原來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企業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騰訊50%股權 作為騰訊最主要的創辦人,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普通網民中的知名度卻著實一般,其它11位創辦人股東在媒體上的公開露面就更為鮮見。
或許正是馬化騰及其團隊的低調,造就了騰訊對媒體的低調,也讓人們忽略了這些站在「企鵝」標識背後的IT超級玩家們的創業路徑。
騰訊的招股上市,使得這家誕生於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資本路徑第一次完整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騰訊方面出具的資料表明,騰訊控股的前身——騰訊計算機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人民幣,兩名出資人黃惠卿和趙永林分別持有60%和40%的股權。
經過歷次股權轉讓,騰訊控股的5位主要創辦人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和陳一丹共同全資擁有騰訊計算機至今。
Ⅳ 股票里的專用名詞是哪些
專用名詞挺多的,最經典的一個應該是「套牢」。
Ⅳ 誰能救救000697咸陽偏轉呀,崩潰了
我沒看錯把,000697漲勢不錯啊,這天回調了一點而已啊。
目前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咸陽市國資委,公司與神木化學重組雖尚未達成,但鑒於公司的殼資源屬性以及較低的總市值和大股東低持股比例,極易被產業資本相中,故具備相應的投機機會,本周該股換手率高達40%以上,資金介入積極,未來可在股價回落中低吸關注。
Ⅵ 扎努西壓縮機是哪國的品牌
扎努西壓縮機概述Zanussi(ZEL)壓縮機是原有義大利品牌,被伊萊克斯並購,在中國天津有非常重要的製造基地。自2001年到2010年是主要的商用製冷設備製造商的壓縮機選擇品牌,在歐洲享有一定聲譽。其產品適合220V/50Hz電源要求。
扎努西電冰箱壓縮機是享譽國內電冰箱市場的名牌配套產品,由扎努西電氣機械天津壓縮機有限公司生產。該公司於1992年建立,是在引進義大利扎努西電氣公司全套電冰箱壓縮機技術基礎上,建立的全國第一家電冰箱壓縮機合資企業。
(6)康佳股權轉讓擴展閱讀:
1、生產廠
扎努西電氣機械天津壓縮機有限公司
2、概述
2013年3月通過股權轉讓,航天振邦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功收購了扎努西天津公司。航天振邦公司主要從事航天及其它軍工領域的精密機械加工,近十年來為我國航天載人工程、各種新型洲際導彈、巡航導彈的研製和批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多次獲得總裝、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團的嘉獎;振邦公司專業從事各種精密模具、檢具,工業非標專用設備的研發及製造,除服務於軍工以外,還為日本豐田公司、醫科達(醫療器械)、西門子公司等提供精密機械加工服務;
Ⅶ 有關中小企業自主知識產權論文怎麼寫,大綱思路該怎麼縷
基於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模式研究
[摘 要]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自主創新以集成創新和引進基礎上的再創新為主要實現形式。即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思想融合機制、風險投資機制、行業戰略聯盟,開創自主品牌的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創新之路。
[關鍵詞] 知識產權 中小企業 自主創新 跨越式發展
一、自主創新的主體及其自我定位
1.企業是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
企業創新伴隨著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創新是每一個企業對自己內部和外部資源的整合過程,企業創新過程是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組織過程與不斷調動社會資源的社會過程的有機結合,完全可以認為,企業創新就是將貨幣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的過程。在其中知識和資本得以對接,既為企業也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價值。
作為微觀主體,企業的自主創新主要可以分為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相對而言,管理創新比技術創新成本低、風險小,為企業家所常用。技術創新因其成功的不確定性、風險的不可控性多為企業家望而卻步。但正是這種機遇與風險、超額利潤和市場競爭的鐵律誘發著企業執著於技術創新的競技舞台。
2.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定位
我國中小企業應該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主要創新實現形式。原始創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對於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來說可以適度嘗試原始創新,但不宜把發展機會主要寄託於原始創新。事實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可以在較高起點上實現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它既縮短了創新時間又相對降低了創新風險。戰後的日本依靠消化吸收創新為主的技術政策,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用30年就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韓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同樣走的是消化吸收創新的技術進步路線,目前其科技創新能力已躍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和韓國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縮短與發達國家技術及產業上的差距,使得本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迅速提升。我國的IT、家電、通訊技術等領域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效果明顯。涌現了聯想、TCL、康佳、美的、華為、中興等一大批典型。常州黑牡丹集團也是通過做好消化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該公司20世紀90年代從德國引進的紡織設備,經由鄧建軍科研小組的集體攻關,先後攻克了牛仔布染色自動控制、縮水率穩定等多項技術難題,並獲國家專利,引起了國際牛仔布生產行業的廣泛關注,該公司已經成為美國牛仔布市場的三大品牌之一。
二、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具體模式
日韓企業發揮技術後發優勢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可以建立在引進別人知識產權基礎之上進行消化吸收後的二次創新,引進也不僅是硬體設備,同時包括軟體在內全方位的引進,尤其注重對他人技術的消化吸收,提高自己核心技術,引進和創新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在引進先進技術時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也要善於使用知識產權機制進行有效有力的保護。
1.引進、消化、吸收
根據宏觀經濟理論,生產能力取決於生產要素投人量,以及技術水平,要素投人量增加,以及技術進步都可以使生產能力提高。其中技術進步有兩個來源:技術模仿和技術創新。先進國家的技術進步只能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後進國家除了技術創新,還可以利用與先進國家的技術差異,通過技術模仿和技術引進實現。與自主創新相比,技術模仿和引進的成本要低得多,購買專利的成本只相當於新技術發明費用的三分之一。而且超過專利保護期的技術引進根本不需要購買,後進國家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模仿和引進技術,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技術模仿這一後發優勢。技術引進的目的是引進後的借鑒與再創新,使引進的技術經過創新後轉化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產品和品牌。
2.再創新
技術引進中自主創新的重點應突出核心技術的創新。戰後的日本和20世紀80年代後的韓國,他們消化吸收和創新國外先進技術取得成就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突出核心技術的創新。由於核心技術蘊含著獨占的知識產權及國內外市場,我們只有在核心技術上取得創新突破,才能打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使創新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為達次目的,一方面要就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多方的投入保障和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對技術引進中的再創新成果要及時有效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從法律上劃分我國企業獲得的創新成果與引進技術之間權屬的界限,這樣既免除了跨國公司出於技術封鎖引發的惡意侵權起訴;也有利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迅速實現產業化,佔領國際市場制高點。
三、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選擇
企業創新是在思想、資本以及產品和服務這三重市場聯動下的一個開放的社會化過程。企業通過利用來自外部的思想資源和風險資本資源實現其在企業內部的延伸和對接,最終產生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成果,這樣的創新在產品和服務市場中就贏得了超額利潤和競爭優勢。為此,企業要想實現自主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市場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思想融合之路
企業是創新「生態環境」的塑造者和創新人文理念的倡導者。為了造就思想獨立、善於反思、理性批判、懂得寬容的超越所在人文傳統的創新者及創新團隊,企業要營造一種讓創新思想不斷涌流、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即不預設權威的平等環境,給思想以獨立空間的自由環境,允許新思想充分交流的開放環境,寬容失敗的試錯環境。
2.通過風險投資機制,解決創新投融資難題
風險投資是指向主要屬於科技型的高成長性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資本,並為其提供經營管理和咨詢服務,以期在被投資企業發展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獲取中長期資本增值收益的投資行為。投融資問題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因其發展的不確定和信息不對稱性,與銀行的集中資金管理模式和審慎經營原則不相符合,這使它們很難直接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而科技開發周期長、投資較大、風險較大、政府也不能承受財政巨額投入之重。根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軌跡看,創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在每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創新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依託和支撐作用,中小企業在關鍵項目的研發創新時要善於並勇於藉助風險資本市場融集資本,以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的缺陷。
3.建立行業戰略聯盟,化解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風險
市場機制本身具有化解風險的內在優勢,針對將要推出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可以建立產業戰略聯盟,共擔風險共享受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中小企業要獨立完成一項復雜的技術創新,無論從開發周期還是投入成本看,都將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中小企業要想縮短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分散創新風險,建立技術創新策略聯盟是一個重要方面。聯盟既可以是產業領域內的縱向一體化,跨行業的同盟,也可以是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聯合與合作,以及與大企業的協作。尤其是在一些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同行業中小企業間可以針對彼此共同的研究開發需要,共同出資組建研究開發同盟或聯合開發中心,集聚技術資源,進行聯合攻關,共享研究成果;或者共同組建人才培訓中心和技術信息中心,實現資源共享。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化和經營靈活的特點,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尋找細分市場的空白點,建立自己在細分市場上的品牌優勢,從而掌握該細分市場上的定價權。中小企業之間的聯合,爭取定價權。不僅可以在與大型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同等地位,同時也能夠在價格競爭中取得相當的定價權,有助於其在直接層面上與大型企業展開競爭。因此,加入產業鏈,形成產業群,為之配套,這樣才能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從而形成集群優勢,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要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確立起企業作為技術投資、研究、開發的中心和利益分配的主體地位。中小企業實行改制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有形資產的評估和管理,更要重視知識資本在企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承認企業經營者和科技人員的超額貢獻,允許其知識及其創新產品與項目在企業資本中擁有相應的股權收益。二要大膽嘗試共生營銷。共生營銷是以契約為紐帶通過兩家或更多家相互獨立的企業在資源與項目上進行合作。第一種方式是競爭企業的聯合,第二種方式是互補企業之間的聯合。三要推動產業集群。通過對中小企業狀況研究發現,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大多集中於兩種類型:一類是分散型產業,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務業、零售業、批發業、木料加工和金屬組裝業、農產品、風險型企業等。另一類是新興產業,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業。通過企業內部分工外部化,大量的中小企業聚集在某個地區,在某一產品的上下生產鏈條上進行分工,形成企業集群的形式。在集群中企業之間共享資源,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了集群整體和單個企業的競爭力。四要加強信用互助。中小企業在進行優勢互補,建立起相互信任、長期合作的機制,相互之間可以聯盟整合信用資源,形成信用互動,聯手治理失信,規范信用行為,塑造信用形象。
4.加大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力度,開創自己的品牌
自主創新不僅包括觀念創新和技術創新,它的內容還應當包括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在企業的基本價值活動中,包括材料供應、產品開發、生產運行、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公司內部如果對價值鏈各環節進行有效管理,提高效率,同樣可以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沃爾瑪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成功不是靠創造了核心技術,靠的是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在1969年租用了IBM360型計算機進行貨物配送管理,20世紀80年代初,又花費2400萬美元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專門用於自己企業信息系統的管理,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和出色的管理為沃爾瑪帶來了巨大的回報。我國的出口企業應盡快摒棄慣用的價格競爭策略,學會運用管理、品牌、包裝、公關、廣告等各種非價格競爭的手段,通過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綜上所述,企業是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自主創新以集成創新和引進基礎上的再創新為主要實現形式。在借鑒已有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借鑒的同時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形成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再引進—再創新的良性循環,從而使自主創新成為一個系統、持續和動態的過程。最終實現企業對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掌控,對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定價權,以及市場價值分配過程中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在路徑選擇上,企業將貨幣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實現思想和資本在企業內部的延伸和對接,最終產生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成果。即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思想融合機制、風險投資機制、行業戰略聯盟,開創擁有自主品牌的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李敏華 張 曉.出口企業應向創新驅動型轉變[J].對外經貿實務,2007(3)
[2]董敏傑:從後發優勢到後發劣勢:戰後日本的經歷[J].日本問題研究,2007(1)
[3]黃金漢:對技術引進中自主創新的思考[J].中國檢驗檢疫,2006(10)
[4]葛良驥 張慶洪:寡頭壟斷市場下中小企業價格競爭策略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6)
[5]王士恆:從市場主體角度談創意創造創新[J].當代經濟,2008(10)
Ⅷ 中國最富有的女人是誰
她們,或是個人創業,或是依託家族,但都身家過億,在股市的潮起潮落中浮現出麗影。
陳鳳英: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盡管陳鳳英坐擁近12億的財富,但我們在公開資料中能看到的她卻只是一個符號:鼎鼎大名的汽車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結發妻子。人很好、淳樸是曹德旺對她的評價。1969年曹德旺和陳鳳英結婚,家裡一窮二白,曹德旺賣掉嫁妝去做生意,陳鳳英獨自在家照看曹生病的母親。經歷風雨滄桑的35年後,陳鳳英的這種角色定位一直延續至今,只是兩人的境況已是今非昔比。 目前,陳鳳英持有福建省耀華工業村開發有限公司99.9%的股權進而擁有福耀玻璃(SH 600660)19.44%的股份。福耀玻璃是世界前十大汽車玻璃製造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福耀玻璃占據了國內高檔轎車55%以上市場份額,在汽車玻璃市場的佔有率在70%上,出口市場主要分布在北美、亞太等地區。 竇啟玲:營銷帶來核心競爭力 竇啟玲,1960年出生,1978~1988年,先後在成都航天工業部十一研究所、貴陽市商業銀行工作,1995年與丈夫葉湘武等人共同創立益佰制葯(SH 600594)的前身——貴州妙靈制葯有限責任公司。其中,竇啟玲投入35.28萬元,占公司63%的股份,並擔任公司董事長及法人代表。2004年3月份,益佰制葯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竇啟玲持有6700萬股中26.66%的股份。公司股本規模不大,但竇啟玲卻因公司股票的高價格而成為位居前位的女富豪。 竇啟玲有近15年的貿易業務及葯品經銷的經驗,而營銷能力正是益佰制葯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公司旗下止咳類、心腦血管類、抗腫瘤類等葯品在各細分市場的佔有率均名列前茅。 劉暢:家族企業第二代 劉暢,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1996年,16歲的劉暢遠赴美國求學;2002年,獲得MBA學位後歸國,在北京廣泛接觸企業界名流,拜師學藝。劉永好幾年前就表示,10年內不會讓下一代和媒體接觸,劉暢目前還只是起著一個「符號」的作用。但是,劉暢持有希望集團36.93%的股份,進而間接持股新希望(SZ 000876)和民生銀行(SH 600016)兩家上市公司,還擔任著新希望集團旗下非上市公司四川南方希望的董事長。作為想做百年老店的家族企業第二代,劉暢將來的壓力不校希望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飼料生產商,並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廠,涉足金融業,如何做到基業常青是劉氏家長對劉暢們的希望。 陳金鳳、劉蓓:新一代打工皇後 陳金鳳,1963年出生,現任蘇寧電器連鎖店管理中心總監。陳金鳳曾經是南京空調銷售領域的女強人,擁有廣泛的市場網路資源;加盟蘇寧電器集團,她提出的連鎖經營等諸多建議,頗得張近東賞識。2001年和2002年張近東分別將蘇寧電器(SZ 002024)和江蘇蘇寧電器(蘇寧電器第二大股東)部分股權轉讓給陳金鳳,陳金鳳直接和間接持有蘇寧電器10.97%的股份。隨著蘇寧電器在股市上的價格飆升,陳金鳳的紙面財富已逾3億元。新一代的打工皇後由此誕生。 趙蓓,1958年出生,現任蘇寧電器售後服務管理中心總監。趙蓓的財富之路同陳金鳳如出一轍:2001年受讓張近東的部分蘇寧電器股權。目前她擁有蘇寧電器5.91%的股份。 劉廣霞、劉苗:顯赫的醫葯家族 劉廣霞,1970年出生,曾任中央電視台深圳中視國際電視公司廣告部經理、深圳太太葯業有限公司董事及副總經理,現任香港鴻信行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廣霞和朱保國無疑是醫葯上市公司中最為著名的夫妻。用朱保國的話講,在太太葯業(SH 600380,現更名健康元)的發展過程中,對他幫助最大的就是他的太太劉廣霞。夫妻二人全權控制的深圳市百業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健康元55.63%的股份,而朱保國的母親劉苗則通過香港鴻信行有限公司持有健康元18.54%的股份。由此,劉廣霞和朱保國直接和間接控制了健康元74%以上的股權。 2002年,太太葯業收購麗珠集團(SZ 000513),2003年太太葯業更名為健康元。顯然,劉廣霞和朱保國有意立足保健品將業務重心轉向其他醫葯產品。 熊海濤:夫唱妻隨 熊海濤,1964年出生,1984年7月畢業於成都無線電高等機械專科學校,曾任四川長虹公司質量管理員、深圳康佳公司工藝質量主管,1997年進入袁志敏(後成為熊海濤的丈夫)創立的金發科技(SH 600143),現為該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4年,25名自然人持股的金發科技整體上市。熊海濤和袁志敏夫婦共同控制了金發科技32.43%股份。 金發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改性塑料龍頭企業,公司自產自銷的主導產品阻燃高抗沖聚苯乙烯樹脂等的銷售量連續幾年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 李霞:孜孜不倦的「發電者」 李霞,1966年出生,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上海思源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公司董事、財務總監。 1993年12月,董增平、陳邦棟和李霞三位自然人分別以現金出資,投資設立上海思源電氣有限公司,李霞持股比例為30%。經過多次增資擴股及吸納新股東,上市後李霞持有思源電氣(SZ 002028)16.34%的股份。思源電氣從事電力電子綜合設備的製造,主要產品包括消弧線圈裝置和變頻高壓試驗電源在內的整體毛利率水平為59.6%,遠較其他電力電子產品為高。 劉燕京:技術過硬的創始人 劉燕京,1962年出生,獲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據系計算數學專業學士學位。劉曾擔任聯想集團開發部軟體工程師、工作站事業部銷售經理、部門經理;電子部第六研究所工作站部銷售經理;華計公司工作站網路事業部銷售經理、上海辦事處主任、事業部副經理。華勝天成(SH 600410)董事兼常務副總。 1998年劉燕京、蘇綱、王維航、謝路、劉建柱和華計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華勝天成有限公司,劉燕京出資380萬元占注冊資本19%。華勝天成是信息技術應用服務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服務提供商,主要為電信、金融等行業提供系統集成及專業服務。 林素娟:站在前台的「透明人」 在搜索引擎中打入關鍵字「林素娟」,惟一的搜索結果就是——她是廣東榕泰(SH 600589)第一大股東。殊不知,廣東榕泰的實際控制人是站在她身後的,她的丈夫楊啟昭。楊啟昭是ML復合新材料配方的主要發明人之一,在廣東省工商政界一直以來頗為活躍,但楊、林二人間接控制廣東榕泰28.13%的股份全部記在少有露面的林素娟名下。這樣的夫妻在滬深兩市絕無僅有。 李桂真:家族的終極控制 李桂真,1959年出生,現任香港振興實業公司董事長,振興實業(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晉江振興鞋塑有限公司董事長,本公司副董事長。李桂真通過其全資公司香港振興實業公司持有鳳竹紡織(SH600493)29.17%的股份,比鳳竹紡織實際控制人陳澄清間接持有的股份還多。但李桂真的另一身份則是陳澄清妻妹,據一位熟悉鳳竹紡織內部情況的人士透露,對李桂真的股權安排只是他全盤部署的一步而已。
Ⅸ 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方案怎麼寫
基於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模式研究
[摘 要]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自主創新以集成創新和引進基礎上的再創新為主要實現形式。即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思想融合機制、風險投資機制、行業戰略聯盟,開創自主品牌的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創新之路。
[關鍵詞] 知識產權 中小企業 自主創新 跨越式發展
一、自主創新的主體及其自我定位
1.企業是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
企業創新伴隨著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創新是每一個企業對自己內部和外部資源的整合過程,企業創新過程是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組織過程與不斷調動社會資源的社會過程的有機結合,完全可以認為,企業創新就是將貨幣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的過程。在其中知識和資本得以對接,既為企業也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價值。
作為微觀主體,企業的自主創新主要可以分為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相對而言,管理創新比技術創新成本低、風險小,為企業家所常用。技術創新因其成功的不確定性、風險的不可控性多為企業家望而卻步。但正是這種機遇與風險、超額利潤和市場競爭的鐵律誘發著企業執著於技術創新的競技舞台。
2.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定位
我國中小企業應該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主要創新實現形式。原始創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對於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來說可以適度嘗試原始創新,但不宜把發展機會主要寄託於原始創新。事實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可以在較高起點上實現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它既縮短了創新時間又相對降低了創新風險。戰後的日本依靠消化吸收創新為主的技術政策,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用30年就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韓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同樣走的是消化吸收創新的技術進步路線,目前其科技創新能力已躍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和韓國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縮短與發達國家技術及產業上的差距,使得本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迅速提升。我國的IT、家電、通訊技術等領域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效果明顯。涌現了聯想、TCL、康佳、美的、華為、中興等一大批典型。常州黑牡丹集團也是通過做好消化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該公司20世紀90年代從德國引進的紡織設備,經由鄧建軍科研小組的集體攻關,先後攻克了牛仔布染色自動控制、縮水率穩定等多項技術難題,並獲國家專利,引起了國際牛仔布生產行業的廣泛關注,該公司已經成為美國牛仔布市場的三大品牌之一。
二、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具體模式
日韓企業發揮技術後發優勢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可以建立在引進別人知識產權基礎之上進行消化吸收後的二次創新,引進也不僅是硬體設備,同時包括軟體在內全方位的引進,尤其注重對他人技術的消化吸收,提高自己核心技術,引進和創新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在引進先進技術時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也要善於使用知識產權機制進行有效有力的保護。
1.引進、消化、吸收
根據宏觀經濟理論,生產能力取決於生產要素投人量,以及技術水平,要素投人量增加,以及技術進步都可以使生產能力提高。其中技術進步有兩個來源:技術模仿和技術創新。先進國家的技術進步只能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後進國家除了技術創新,還可以利用與先進國家的技術差異,通過技術模仿和技術引進實現。與自主創新相比,技術模仿和引進的成本要低得多,購買專利的成本只相當於新技術發明費用的三分之一。而且超過專利保護期的技術引進根本不需要購買,後進國家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模仿和引進技術,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技術模仿這一後發優勢。技術引進的目的是引進後的借鑒與再創新,使引進的技術經過創新後轉化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產品和品牌。
2.再創新
技術引進中自主創新的重點應突出核心技術的創新。戰後的日本和20世紀80年代後的韓國,他們消化吸收和創新國外先進技術取得成就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突出核心技術的創新。由於核心技術蘊含著獨占的知識產權及國內外市場,我們只有在核心技術上取得創新突破,才能打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使創新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為達次目的,一方面要就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多方的投入保障和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對技術引進中的再創新成果要及時有效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從法律上劃分我國企業獲得的創新成果與引進技術之間權屬的界限,這樣既免除了跨國公司出於技術封鎖引發的惡意侵權起訴;也有利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迅速實現產業化,佔領國際市場制高點。
三、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選擇
企業創新是在思想、資本以及產品和服務這三重市場聯動下的一個開放的社會化過程。企業通過利用來自外部的思想資源和風險資本資源實現其在企業內部的延伸和對接,最終產生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成果,這樣的創新在產品和服務市場中就贏得了超額利潤和競爭優勢。為此,企業要想實現自主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市場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思想融合之路
企業是創新「生態環境」的塑造者和創新人文理念的倡導者。為了造就思想獨立、善於反思、理性批判、懂得寬容的超越所在人文傳統的創新者及創新團隊,企業要營造一種讓創新思想不斷涌流、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即不預設權威的平等環境,給思想以獨立空間的自由環境,允許新思想充分交流的開放環境,寬容失敗的試錯環境。
2.通過風險投資機制,解決創新投融資難題
風險投資是指向主要屬於科技型的高成長性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資本,並為其提供經營管理和咨詢服務,以期在被投資企業發展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獲取中長期資本增值收益的投資行為。投融資問題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因其發展的不確定和信息不對稱性,與銀行的集中資金管理模式和審慎經營原則不相符合,這使它們很難直接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而科技開發周期長、投資較大、風險較大、政府也不能承受財政巨額投入之重。根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軌跡看,創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在每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創新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依託和支撐作用,中小企業在關鍵項目的研發創新時要善於並勇於藉助風險資本市場融集資本,以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的缺陷。
3.建立行業戰略聯盟,化解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風險
市場機制本身具有化解風險的內在優勢,針對將要推出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可以建立產業戰略聯盟,共擔風險共享受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中小企業要獨立完成一項復雜的技術創新,無論從開發周期還是投入成本看,都將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中小企業要想縮短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分散創新風險,建立技術創新策略聯盟是一個重要方面。聯盟既可以是產業領域內的縱向一體化,跨行業的同盟,也可以是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聯合與合作,以及與大企業的協作。尤其是在一些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同行業中小企業間可以針對彼此共同的研究開發需要,共同出資組建研究開發同盟或聯合開發中心,集聚技術資源,進行聯合攻關,共享研究成果;或者共同組建人才培訓中心和技術信息中心,實現資源共享。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化和經營靈活的特點,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尋找細分市場的空白點,建立自己在細分市場上的品牌優勢,從而掌握該細分市場上的定價權。中小企業之間的聯合,爭取定價權。不僅可以在與大型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同等地位,同時也能夠在價格競爭中取得相當的定價權,有助於其在直接層面上與大型企業展開競爭。因此,加入產業鏈,形成產業群,為之配套,這樣才能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從而形成集群優勢,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要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確立起企業作為技術投資、研究、開發的中心和利益分配的主體地位。中小企業實行改制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有形資產的評估和管理,更要重視知識資本在企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承認企業經營者和科技人員的超額貢獻,允許其知識及其創新產品與項目在企業資本中擁有相應的股權收益。二要大膽嘗試共生營銷。共生營銷是以契約為紐帶通過兩家或更多家相互獨立的企業在資源與項目上進行合作。第一種方式是競爭企業的聯合,第二種方式是互補企業之間的聯合。三要推動產業集群。通過對中小企業狀況研究發現,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大多集中於兩種類型:一類是分散型產業,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務業、零售業、批發業、木料加工和金屬組裝業、農產品、風險型企業等。另一類是新興產業,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業。通過企業內部分工外部化,大量的中小企業聚集在某個地區,在某一產品的上下生產鏈條上進行分工,形成企業集群的形式。在集群中企業之間共享資源,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了集群整體和單個企業的競爭力。四要加強信用互助。中小企業在進行優勢互補,建立起相互信任、長期合作的機制,相互之間可以聯盟整合信用資源,形成信用互動,聯手治理失信,規范信用行為,塑造信用形象。
4.加大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力度,開創自己的品牌
自主創新不僅包括觀念創新和技術創新,它的內容還應當包括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在企業的基本價值活動中,包括材料供應、產品開發、生產運行、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公司內部如果對價值鏈各環節進行有效管理,提高效率,同樣可以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沃爾瑪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成功不是靠創造了核心技術,靠的是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在1969年租用了IBM360型計算機進行貨物配送管理,20世紀80年代初,又花費2400萬美元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專門用於自己企業信息系統的管理,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和出色的管理為沃爾瑪帶來了巨大的回報。我國的出口企業應盡快摒棄慣用的價格競爭策略,學會運用管理、品牌、包裝、公關、廣告等各種非價格競爭的手段,通過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綜上所述,企業是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自主創新以集成創新和引進基礎上的再創新為主要實現形式。在借鑒已有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借鑒的同時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形成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再引進—再創新的良性循環,從而使自主創新成為一個系統、持續和動態的過程。最終實現企業對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掌控,對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定價權,以及市場價值分配過程中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在路徑選擇上,企業將貨幣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實現思想和資本在企業內部的延伸和對接,最終產生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成果。即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思想融合機制、風險投資機制、行業戰略聯盟,開創擁有自主品牌的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創新之路。
Ⅹ 幫忙找一篇關於康佳企業的案例分析吧 要全面一點哦
與內地企業聯合、優勢互補,走共同發展之路,在康佳集團實踐較早,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康佳集團的規模能夠在幾年之內迅速高效地發展,成為我國第二大彩電生產企業,也取決於這一戰略目標的順利實施,早在93年2月康佳就有目標有選擇地與牡丹江電視機廠合資組建了牡丹江康佳實業有限公司;95年7月與陝西如意電器總公司合資組建了陝西佳電子有限公司;97年5月又與安徽滁洲電視機廠合資組建了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從而最終形成了東(安康)、南(集團)、西(陝康)、北(牡丹)「四方聯合」的戰略格局,奠定了大企業集團的基礎,通過聯合,康佳集團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加快了集團公司自身的發展。到1997年底,全集團公司擁有員工8000餘名,下控60多個子公司、分公司,總資產49億元,凈資產20億元。199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2億元,銷售收入72億元,利稅5.6億元。集團目前在全國電子行業排名第4,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企業排名32位,在「全國500家最大規模工業企業」排名92位。
通過並購,康佳集團盤活了國有資產的存量,加快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使被聯合的內地企業扭虧為盈,更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和社會就業機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被譽為「康佳模式」。「康佳模式」表明:將沿海企業對外開放中孕育的先進的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及技術、信息優勢與內地國有企業的人才、資源、成本優勢及資本存量優勢相結合,通過合理的資產重組,優勢互補,對盤活國有存量資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具有指導意義。
(一)公司背景簡介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9年12月,是全國首家中外合資的電子企業,由深圳特區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與香港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經營。 1979年,國務院僑辦為了解決大批越南難僑的生活,決定和港資合作辦廠,1979年12月,當雙方合作期滿後,決定合資興辦康佳集團的前身——「廣東省光明華僑電子工業有限公司」。中方為「廣東華僑企業公司」佔51%的股份,港方為「香港港華電子有限公司」,佔49%的股份,雙方首期投資4300萬港元,公司產品70%外銷,30%內銷,當時公司以生產收錄機為主。 1984年1月,康佳生產的第一批35CM(14」)7710A彩電,7710D遙控彩電整機各500台從流水線上走下來,從此開始了康佳彩電的歷史。
1987年12月30日,當時的「光明華僑電子公司」被確定為國家內銷彩電定點廠家,同年,公司進行組織機構大調整,從而使這個當時小作坊般的企業顯露出了現代化大企業的岡采。
1989年3月,國家機電部公布1988年度全國最大百家電子企業名單,康佳名列第19位,位於廣東省之首。
1989年8月,國家機電部批准康佳公司為1988年度國家一級企業(這是首家拿到國家認可的二級企業證書的合資電子企業)。
1990年,康佳公司提出了康佳公司90年代的發展戰略:股份化、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其中股份化是其他三化的基礎。
1990年8月,康佳董事局一致同意發行股票,並開始了發行前的准備工作。
1991年11月,深圳市政府批准康佳從原先的中港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公眾股份公司,1991年12月,康佳公司改名為「深圳康佳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2月16日,公司新增發行A股3015萬股,B股1000萬股。
1992年3月21日,康佳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第一屆股東大會。
1992年3月27日,康佳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B股股票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從此,康佳從原來的中港合資企業變為現在的社會眾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
發起人深圳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持有5034.67萬股股份,股權比例由51%變為36.26%。 發起人香港港華集團公司持有4837.7萬股,股權比例由49%,變為34.83%. 境內公眾持2650萬股,占總股19.085%,內部職工持股301.5萬股,佔2.17%,境外投資者持B股1000萬股佔7.2%。這樣中方合計持股57.97%港方股東持股42.03%。
1997年底為進一步確定國有控股地位,康佳集團完成了B股股權轉讓,原由香港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本公司的非流通B股法人股100,330,682股,轉讓給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和香港華僑城有限公司,本次股權轉讓後,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直接和間接持有康佳集團的非流通法人股比例達51.69%,使康佳集團成為國家絕對控股的股份制企業。
(二)並購動因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康佳集團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根據外部宏觀環境及自身內部條件,走優化資源配置,集約經營的道路。這一道路是企業適應新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的必然之舉。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