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歷史文化成果

歷史文化成果

發布時間:2021-03-23 21:32:08

Ⅰ 文化的歷史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中國文化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曲折中發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大力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過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與發展,各項文化建設成就斐然,當前文化建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一)文藝創作日益繁榮。各級文化部門不斷加強對藝術創作的扶持和引導,組織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等活動,開展文華獎、群星獎評獎,實施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和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為藝術創造搭建展示舞台,營造良好環境。廣大藝術工作者積極投入藝術創作活動,各個文藝門類涌現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藝術精品,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其中,「文華獎」自1991年設立以來,有96個劇目獲「文華大獎」,329台劇目獲「新劇目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劇目,100多台優秀劇目。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推出了104件優秀美術作品,即將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崑曲、京劇等藝術的專項振興規劃相繼實施,傳統藝術煥發了新姿。「文化下鄉」、「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堅持不斷,活躍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藝術修養。2002至2008年,全國各級藝術院團在農村演出場次達202萬場、觀眾人數超過32.5億人次。文藝理論研究不斷開辟新領域、創造新成果。自1983年以來,850餘項藝術學科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文化部資助。《中華藝術通史》等理論研究成果完善了藝術學科體系。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具規模。隨著工作理念的不斷深化,社會文化工作逐步從「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動組織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轉變。隨著國家對公共文化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各級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推進,逐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極其薄弱,1949年全國各類圖書館只有55個,文化館(含群藝館)896個,博物館21個。經過6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迅速發展,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820個、文化館(含群藝館)3218個、博物館1893個,分別是1949年的51.28倍、3.59倍和90.14倍。到「十五」末期,已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目標。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從無到有,2008年底鄉鎮文化站達到4107個,村(社區)文化室247332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同時,國家級重點文化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功能逐步完善。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我國就建設了包括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五」計劃以來,我國文化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投入不斷加大,建成一批大型文化設施。國家大劇院佔地1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7萬平方米,擁有坐席6002個。國家圖書館二期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於2008年9月竣工後,國家圖書館總建築面積達25萬平方米,成為世界第三大圖書館。正在建設中的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計劃2010年竣工,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19.19萬平方米,居世界第一。

開展了創建文化先進縣活動、全國萬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工程、知識工程、少兒文化蒲公英計劃,特別是近年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相繼實施,擴大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2004年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有條件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逐步實行優惠或者免費開放。到2008年底,全國已有1007個博物館、紀念館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觀眾人數突破1.54億人次。城鄉群眾文化活動多姿多彩。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得到重視。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對口支援,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Ⅱ 中國古代歷史成就有哪些

首先在政 治上我國是第一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比西方國家早了近1000年, 而且也是第一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 發明了科舉制度從而增加了下層人才的參與政治的方法,以及郡縣制的管理的制度等等。 在經濟方面我國在英國進行鴉片戰爭之前國民生產總值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隋朝時中國地域 、經濟、軍 事、人口 都是世界第一位 可以說是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即使在唐朝全盛德開元盛世也沒超過隋前期的人口數量 以及經濟實力,在北宋時期,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輝煌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百分之八十,相當於現在的2.5個美國的實力,可以說宋朝時我國最富庶的時期,在宋朝,每百文銅錢的購買力是清朝的3-4倍。而清朝在道光年間人口達到全盛接近四億的人口。 在軍 事方面,我國古代軍 事思想一直領先世界,最早的軍 事理論《孫子兵法》,四大發明的火 葯,我國也是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國家。
《紅樓夢》的了不起是因為它對女性的尊重,而前提便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對人性的束縛,曹雪芹通過這本書 想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尋求新的改變,這本書便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封建制度對人類迫害的總結。
中國是較早邁入奴隸制社會及封建社會的國家,在當時來說算是比較領先的,而經濟也是相當繁華尤其是唐朝和宋朝,宋朝雖然長時間處於戰亂,但是它的經濟,文化絕對算得上是中國古代的巔峰開創了許多先河。軍事那得說一下漢朝與匈奴的戰爭,畢竟這奠定我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更是將我國的版圖擴張到西亞,甚至於歐洲。
總的一句話,古代中國,其輝煌不僅僅只是四大發明而已。
《西遊記》
講述了一些大唐時代的政治外交。大唐時代的政治外交以文化傳播為主,威德以服人,讓外邦異域都心悅誠服地稱贊為天朝上國。同時也講述了古代政治治國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化傳播是得道的,雖然有許多磨難來阻撓,單總有天神相助,而天神代表的是民心、民意。有說明了的民心者的天下的政治理念。

Ⅲ 祖國歷史文化建設成就的資料

1.新中國成立和發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2.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打破西方國家孤立我國的局面 3.香港,澳門的回歸 4.近幾年來航天事業的發展,神州飛船的陸續升空,載人航 天技術的日趨成熟. 5.經濟,軍事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等 7.還有就是加入世貿組織,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在2000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取得的優異成績.

Ⅳ 中國古代歷史的成就

《紅樓夢》的了不起是因為它對女性的尊重,而前提便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對人性的束縛,曹雪芹通過這本書 想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尋求新的改變,這本書便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封建制度對人類迫害的總結。
中國是較早邁入奴隸制社會及封建社會的國家,在當時來說算是比較領先的,而經濟也是相當繁華尤其是唐朝和宋朝,宋朝雖然長時間處於戰亂,但是它的經濟,文化絕對算得上是中國古代的巔峰開創了許多先河。軍事那得說一下漢朝與匈奴的戰爭,畢竟這奠定我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更是將我國的版圖擴張到西亞,甚至於歐洲。
總的一句話,古代中國,其輝煌不僅僅只是四大發明而已。

Ⅳ 中華傳統文化的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復是中華制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古代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Ⅵ 中國古代各方面的成就

1、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

(3)造紙術6世紀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2、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書籍。

(3)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4)元朝出現錫、木活字。後來又有銅、鉛活字印書。

(5)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

(1)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4)金的火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震天雷」、「飛火槍」威力很大。金的軍隊用這兩種火器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5)我國發明的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5、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歷」。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6、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

(7)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9)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6)歷史文化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

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

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醫葯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Ⅶ 新中國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

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發展,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二、繁榮發展了社會主義文藝,豐富人們的精神食糧

文學藝術是我國社會文化生活的主體,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風向標。在改革開放初期「傷痕」、「反思」、「改革」和「尋根」類的文學與電影交互輝映,涌現大批反映現實、尊重生活、捍衛尊嚴的優秀作品。

在「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氛圍下,文藝等繁榮發展,題材、主題、形式、風格多樣化。

三、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從六五時期開始,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持續保持兩位數。201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855.8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61.57元;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0.42%,助力城鄉文化建設。2004年開始,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逐步實行免費開放制度。

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

我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制。1982 頒布《文物保護法》。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由文物管理轉向對文化遺產的綜合管理。2011年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五、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文化經濟和經濟文化

改革釋放活力。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等問題,少數文化單位率先開始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嘗試,試行「事業單位屬性,企業化管理」的雙軌制運行,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並出現了圖書、演出、音像和電影等文化市場。

六、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在不斷創新觀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進來」。

2003年12月,我國提出文化「走出去」戰略,主動參與國際文化競爭,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宣傳和對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Ⅷ 歷史文化成就都是優秀的嗎

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載體和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具有時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符號和象徵的作用,同時與人類的文化感情、群體認同具有密切的聯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但是歷史文化不一定是優秀的,例如日本的神社,對於我們就是一個恥辱

Ⅸ 中國古代的文化成就

這個問題不能像你這么提
中國文化成就多了去了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其歷史文化淵遠流長


開始
就有了中國自己
獨特的文化
這么算來
也就是
5000年的歷史
5000年的文化吧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