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示範戶

成果示範戶

發布時間:2021-03-22 17:25:58

1. 求問對如何發揮農村科技示範戶作用的淺層思考

農村科技示範戶是指在廣大農村中有豐富的種養加工生產經驗和技術,能夠積極應用、示範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並在群眾中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農戶(以下稱示範戶)。示範戶是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組成部分,是新農村建設的科技二傳手和致富帶頭人,是周邊群眾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充分發揮示範戶的作用,對在農村調整產業結構、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民致富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示範戶建設、管理已明顯滯後,其示範帶動作用很難得到有效發揮。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示範戶思想狹隘,封閉保守,寧可單打獨斗,也不示範帶動;二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拒絕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死守陳舊、落後的方法和經驗,不想壯大規模,不敢深層發展;三是示範戶自身局限的束縛,包括科技示範能力缺乏、引領致富能力不足、市場指導能力不強等,從而使得示範戶的服務與帶動只能力不從心,甚至半途而廢;四是政府對科技戶的扶植力度不夠,跟蹤管理不到位,後續培育乏力,導致示範戶建設流於形式,名不符實,作用難以發揮。
在「科教興農」戰略中,「村看村,戶看戶,群眾就看示範戶」,審視示範戶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其目的就是探尋和思考對策,引導並最大限度發揮這些 「土專家」、「田秀才」作用,使他們不僅能夠自己率先致富,更帶動一片、示範一方,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那麼,如何有效發揮農村科技示範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和實現:
一、加強培訓,提高示範戶的含金量
科技示範戶示範的是「專業」,示範戶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示範作用的發揮。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科技示範戶靠的就是優於他人的知識、技術、技能和經驗來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沒有含金量,就難以發揮作用。為此,必須加強對示範戶的培訓,不斷提高示範戶的含金量。一是對示範戶的培訓要形成制度,定期辦班,強化訓練;二是要經常收集、印製技術資料和信息發送給示範戶;三是在生產關鍵季節組織技術專家到示範戶田間指導和解決技術難題;四是組織示範戶交流經驗,觀摩現場,擴大影響;五是組織示範戶開展多種多樣的技術推廣和競賽活動
,提高示範戶科技水平。通過以上措施,加強示範戶科學知識的培養,激發示範戶鑽研技術的熱情,促進示範戶生產水平的提高,以增強示範戶的示範帶動效應。
二、搭建平台,助推示範戶的示範性
科技示範戶不同於一般的專業戶,除了自我發展,示範戶還要連接、帶動廣大農戶發展,這就需要為示範戶發揮輻射拉動作用搭建平台,否則示範戶就只能是單打獨斗、孤軍作戰,發揮不了示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示範戶懂技術、有經驗、熟悉市場等優勢,以示範戶、大戶為核心,因地制宜,分區域集中建立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社,形成一個特色產業有一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一個品牌,有一個生產標准,有一個示範基地的格局,最終在周邊形成拉動輻射效應,實現生產技術向生產效益的轉化。二是努力構建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聚集各種要素,突出示範戶、大戶在「基地」鏈和「農戶」鏈中的地位,通過示範戶建立基地,承接項目,並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新科技、示範新科技、推廣新科技,提升生產效益,直接引導周邊農戶取經學藝,從而使科技成果能擴大到示範戶周圍的四鄉八親,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三、建立網路,貫通示範戶的聯結點
科技示範戶示範作用不僅體現為基地示範、威望影響等靜態示範,更體現在主動服務、輻射拉動等動態示範,這就決定了在發揮示範戶作用的過程中,必須建立示範戶動態的、多方位的聯結網路,整體牽動。一是建立示範戶與農戶特別是種養、加工大戶之間的縱向聯系,隨時隨地為他們的生產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培訓、信息咨詢、市場開拓等服務,實現科技入戶。二是示範戶與起點低、基礎差的農戶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全程跟蹤,全程服務,達到解困、救助、提高、發展的目的。三是建立示範戶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是層級的,既有縣級尖子戶、鄉級骨幹戶、村級重點戶的縱向聯系,也有同級之間的橫向聯系,這種縱、橫向的聯系,有利於示範戶之間交流心得,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最終達到有效發揮作用的目的。
四、強化管理,摧生示範戶的內動力
任何目標的現實,都離不開管理。要有效發揮示範戶作用,就必須加強對示範戶建設的管理。一是抓示範戶的培育,擇優建立示範戶,對示範戶進行考核評比,優秀的給予表彰和獎勵,並對其資格連續認定,不稱職的給予解聘調整,以形成競爭機制,增強示範戶的責任心。二是確定示範戶相應的社會地位,明確其責任義務,給予其相應的物質待遇。三是建立科技示範戶保障基金,對那些因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引進方面而造成的損失,給予適當的補貼,以此鼓勵、激發他們再次進入新科技、新產品的應用。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加大對示範戶建設的資金投入,對技術有創新、示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科技大戶,要大力推廣他們科技創業的事跡,隆重表彰他們示範帶動的德行,使他們重科技、用科技的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新形勢下,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助推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這些都要求我們對農村科技示範戶的建設、管理及其作用的發揮等去做進一步研探和思考。

2. 簡述成果示範的基本要求

1.示範技術要成熟可靠 2.示範目標要同當地政府和農民的社會生產目標一致 3.成果示範要考慮配套服務條件 4.成果示範的布局要合理
5.要精心選擇示範點和示範戶 6.當前利益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3. 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有哪些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過。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則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必將極大地促進農村的發展和建設。
滿足要求的村有
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王村
獲獎合影
獲獎合影
天津市西青區大寺王村鎮北鄰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鄰天津微電子城。該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國際機場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達。全村580戶,人口1862人,佔有土地4000餘畝。 在天津東南方躍出了一顆耀眼新農村,這就是大寺鎮王村。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為天津市「示範村」,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國家「AA旅遊景區」,被天津市旅遊局定為天津市旅遊「涉外村」。國家央視4台以《走遍中國》欄目向世界播放了王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風貌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這些年,凡是國內外客人到王村參觀旅遊的人看到王村巨變都驚嘆不己。王村人民在改革開放的沐浴下,艱苦創業,實現了農村城市化。村裡生活環境和諧有序,家家戶戶住進新樓房,電腦、電話、汽車走進農家,村民過著「干有所為,老有所養,少有所教、病有所醫」其樂融融的城市化生活。這一切與王村領導團隊的核心人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於盛寬同志帶領一班人艱苦創業辛勤勞動、努力工作密不可分的。
十幾年來,盛寬書記不負眾望,帶領王村領導兩委班子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去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使堅苦創業的豐碩成果惠及給老百姓,使村民過上了好日子。一、推倒了所有危陋平房,建成28萬平米的新樓房,家家戶戶住進了別墅和公寓樓,戶戶生活設施現代化。喝的是灤河水,做飯點的是天燃氣。
嶄新的馬路和太陽能路燈
嶄新的馬路和太陽能路燈
投巨資在村裡開發建設了6公里柏油路,道路兩旁安裝了太陽能照明,公交車進王村,給老百姓出行帶來方便。同時投入資金徹底改造污水河對環境污染問題,將地上污水改造成地下涵洞排放。使人們生活在干凈、文明的環境里。
王村音樂噴泉廣場
王村音樂噴泉廣場
王村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在不斷提高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中,同時還加大投資力度,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要求,在村中投巨資開發建設了3萬多平米大型的「音樂噴泉廣場」和2400平米的村青少年活動中心及文化活動中心,建立了農民書屋、村民學校、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乒乓、檯球室
三星級旅遊景區峰山葯王廟
三星級旅遊景區峰山葯王廟
為弘揚歷史文化,開發旅遊資源,王村修復了千年古剎—峰山葯王廟,以此紀念葯王孫思邈。王村先後接待了羅馬尼亞、澳大利亞、日本、德國、美國、坦尚尼亞、尚比亞、香港、台灣等地區旅遊團體。

4. 2014年漁業科技示範戶技術指導方案

為做好漁業科技入戶工作,為全年漁業科技入戶工作打下基礎,現根據項目要求,結合我市現狀,對照2014年漁業科技入戶考核結果,將今年示範戶、技術指導員有關遴選申報要求通知如下:
一、技術指導員
1、申報條件:
①具有較高的農村政策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
②熟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③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④熟悉科技示範戶的基本情況和技術需求;
⑤身體健康,能承擔15-20個科技示範戶的技術指導任務;
技術指導員以鄉鎮漁技員為主,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人員、技術水平較高的養殖大戶人員為輔。各鎮、辦事處農服中心要明確一名專業人員,作為水產漁政工作聯絡員,並優先選為漁業科技入戶技術指導員。
2、工作職責:
①根據科技示範戶示範內容制定分戶指導方案;
②採用「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方法,指導示範戶應用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養殖新模式;技術指導員每月到戶不少於2次,全年每戶累計入戶時間不少於15天(次),做到關鍵環節主動入戶,突發事件及時入戶,技術咨詢隨時入戶;
③按照要求寫好《技術指導員手冊》,指導示範戶填好《示範戶手冊》;
④與科技示範戶建立經常性聯系,將入戶指導、電話解答、手機簡訊、電腦網路等形式有機結合;
⑤按生產季節適時靈活組織、分類開展不同養殖模式示範戶觀摩培訓;
⑥參與專家研討、經驗交流等每月例會活動;
3、選聘程序:
本人自願申請-所在單位同意-市農委審核確認-公示-聘任。
二、科技示範戶
1、申報條件:
①承包養殖水面10畝以上,從事養殖勞動力在1人(含)以上,至少有1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含)以上;
②遵紀守法,群眾公認,樂於幫助和帶動周邊養殖戶發展生產;
③養殖水平較高、效益較好;
④能夠積極參加科技培訓,帶頭使用推廣新技術,提高科技素質和生產水平;
⑤優先選擇合作組織成員。
2、示範內容:
示範推廣主導品種:池塘養魚主推異育銀鯽、水庫增養殖主推鰱鱅魚、整村推進村主推黃顙魚。
主推技術:小型水庫種草養魚技術、池塘養魚葯物安全使用技術
3、申報遴選程序:
農戶自願申報-村民委員會擇優推薦-鎮政府(辦事處)同意-在本村范圍內公示-市農委考察、確認-報省主管部門備案-示範戶掛牌。
三、工作要求
1、各鎮農服中心要認真核實,嚴格把關,確保所上報的示範戶信息真實、准確。
2、4月25日前,將指導員推薦表、示範戶登記表、示範戶匯總表報市水產生產技術指導站。同時要報送示範戶公示情況。

5. 產業化示範戶發展的關懷

自2003年以來,棗庄市開展的「農民致富奔小康爭創科技示範戶」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面總結和推廣爭創活動取得的成果和先進經驗,進一步推動爭創活動深入開展,調動廣大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加快依靠科技奔小康的步伐,於2007年3月,在全市舉辦「農民致富奔小康爭創科技示範戶」活動典型巡迴報告會。

3月31日,棗庄市「農民致富奔小康爭創科技示範戶」巡迴報告團來級索鎮作宣講報告。從爭創活動中涌現出的科技示範戶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7個,介紹各自依靠科技致富的經驗做法及成效。這些典型覆蓋了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各個行業,體現了我市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水平。同時,這些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他們自身創造的價值。如,市中區戴金芳同志依靠科學搞養殖,建成了一個中型養殖場,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國大牧業合作社,帶動了1300戶科技養殖戶;台兒庄區李成明同志,帶領全村幹部群眾,以脫貧致富為目標,因地制宜,艱苦創業,把昔日的窮山溝建成了優質桃專業村,全村桃園面積1400多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果品一項就達4000元;薛城區華宏偉同志,靠種植大棚蔬菜,每年的收入都在五、六萬元,其所在村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專業村;嶧城區吳敬芹同志,白手起家,辛苦經營,依靠科技,從蘑菇種植入手,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成長為種菇大王,在她的帶動下,先後培訓學員3000多人,發展了福臨、沃洛、瀏河崖、左庄等12個蘑菇種植專業村;山亭區王永學同志依靠科技,進行果樹種植和苗木繁育,先後被評為「科技示範戶」、「農村科技大王」、「鄉村優秀科技人才」,並牽頭創辦了林果發展合作協會,發展會員160多人,並先後組織了11個技術服務隊外出到全國各地搞技術服務和技術推廣;滕州市薛冰同志,依靠科技養殖,從白手起家發展到擁有3個自己的雞場,年收入達到50萬元的綜合養殖基地。並幫帶260戶農民依靠科學養殖脫了貧,致了富,最低收入近萬元,最多的可達3萬多元;滕州市的張今安同志,帶領全村農民依靠科技種植馬鈴薯,一年三種三收,畝創效益8000元。該報告團所到之處,都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以典型現身說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民依靠科技發家致富的積極性。

6. 種出「致富果」貧困戶成為「示範戶」,他是怎麼做到的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種出“致富果”的“示範戶”。曾作為貧困戶的王金霞所在的五三村隸屬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五三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9戶56人,王金霞就屬於其中一人。在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王金霞的老伴得了癌症,家裡到處借錢,最後還是沒能好起來。老伴的去世對她打擊很大,而當時家裡負債5萬元,面對這樣的窘境,王金霞近乎絕望。直到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後,隨後一連串精準扶貧舉措一個接著一個,房子修好了,之後,王金霞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搞起了庭院經濟。最後,靠著庭院經濟由貧困戶成為了“示範戶”。

脫貧致富政策已經實施多年,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堅定的跟著黨的政策走,種出“致富果”成為“示範戶”也並非難事。

7. 農村文化建設現有研究成果以及代表思想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與支持下,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力度逐年加大,基礎文化設施逐步完善,農民文化生活日漸豐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各級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積極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服務優良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重解決了農民群眾看書讀報、看戲曲電影、參加文化培訓與文體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問題。目前,農村文化建設逐漸呈現欣欣向榮之勢。

加大投入,文化服務體系網路初步形成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維護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農民群眾多種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央在2003年初就提出了「國家今後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要求。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文化建設非常重視,在每年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都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予以部署。農村文化建設離不開資金支持,多年來,各級財政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為改善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加快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

2001年至2007年,全國文化事業投入總計859.9億元。其中,200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用達到198.96億元,比2006年增加了40.93億元,增加了25.9%。2007年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用達到15.06元,比2006年的人均11.91元,增長了26.4%。2007年農村文化投入共計56.13億元,比2006年的44.6億元增加11.53億元,增長了25.9%。

國家發改委從2002年到2005年共投入4.8億元,用於扶持1086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設施建設。到「十五」期末,「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目標基本實現。「十一五」期間,又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國家通過轉移支付39.48億元,新建和擴建2.67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到2010年,將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

2007年,中央投入1億元資金,地方自籌配套資金5300萬元,開展鄉鎮文化站建設試點工作,20個省區534個項目被列入試點項目。2008年,中央投入2億元,安排125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財政部將邊疆文化長廊建設補助資金和基層文化設施設備維修補助資金從每年1100萬元增加到6000萬元,並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啟動重點文化建設項目,用於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明顯增加。

全國各地也加大了投入力度,落實了一批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扶持公共文化建設。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公共圖書館 2799個,文化館 3217個,博物館1722個,文化站37384個,社區、村文化室137665個,初步形成了覆蓋鄉村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村文化領域不斷拓展,文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面向基層,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深入農村

近幾年,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實施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項目,為農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鮮內容,送去了怡人春風,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並通過衛星、互聯網和光碟等傳輸渠道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一項重要工程。通過工程的基層服務站點,廣大農民群眾可以享受到豐富、快捷的數字化文化服務。中央財政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列為重點支持的文化建設工程,從2007年至2010年,將投入24.67億元支持工程建設。目前,這一工程的數字資源總量已達到69TB(1TB數據量相當於25萬冊電子圖書或926個小時視頻節目);自建、共建的基層服務站點已超過61.4萬個。到2010年,將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送書下鄉工程是文化部、財政部為解決基層群眾看書難問題而實施的文化工程。2003年至2007年,已累計投入資金1億元,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鄉鎮配送圖書總數達787萬冊。這些圖書內容健康,實用性、可讀性強,為農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受到農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此外,還實施了流動舞台車等工程。從2007年到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資金,為基層文化機構配備1000多輛流動舞台車,用於送戲下鄉,開展文化戲曲巡演。流動舞台車為農民群眾帶來了靈活、新穎、方便的文化服務。我國多項重大文化工程的進村入鄉,推進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升了文化素質,農民群眾的精神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靈活多樣,農村文化發展模式不斷創新

為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村文化的快速發展,各地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河北省文安縣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文化網路建設,構建了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為龍頭,以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為陣地,以農村文化社團為骨幹,以農村文化示範戶為延伸,以惠農文化服務窗口為平台的農村綜合文化網路,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文安還在123個村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組建了各類農民文化社團283個,吸引了3萬多村民參與社團活動。為積極將文化知識轉化成社會生產力,文安組織各級農業、林業、科技、畜牧等涉農部門培養發展了「蔬菜種植文化示範戶」、「文化娛樂示範戶」、「養殖文化示範戶」等8類共計3200餘戶的文化示範戶,培養了一大批「土專家」、「科技能人」,帶動了農民群眾學習文化知識,走上致富道路。

浙江省嘉興市積極探索以「政府主導、多級投入、集中管理、資源共享」為主要特點的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嘉興市一半的鄉鎮建有圖書分館,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鄉鎮分館、村(社區)圖書流通站全覆蓋,實現文獻資源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全市書刊借閱 「一卡通」。據統計,自2007年5月以來,嘉興市5個鄉鎮分館先後建成開放,累計到館讀者32萬人次,共辦證5400餘張,外借圖書14.6萬冊次。同時,為方便農民群眾,根據農村作息時間規律,實行晚上開放制度,極大方便了群眾閱覽。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閱讀待遇,借閱積極性高漲,讀者量不斷攀升。

江西省投入1億元,設立了農村文化事業專項資金。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鼓勵專業文藝演出團體赴農村文藝演出、電影公司組織放映隊赴鄉村放映電影、鄉鎮政府組織農民群眾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向基層、低收入和特殊群體提供免費文化服務,初步解決了農民群眾看書讀報、看戲曲、看電影電視、參加文體活動與文化培訓等難題,保障了農民群眾的各項文化權益,對促進農村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年來,全國各地根據自身特色,積極創新農村文化發展模式,積累了豐富經驗,探索出了較有成效的發展路子,不少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成效逐步凸顯,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權益得到了有力保障。

8. 某電視台《社會視野》欄目播放了反映當地農村建設小康社會的專題片,現選取片中幾個鏡頭:鏡頭一:村民代

(1)鏡頭一反映政治文明建設的成果;鏡頭二反映物質文明的成果;鏡頭三反映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
(2)科教興國戰略。
(3)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有利於民主更健全;建設花卉交易市場有利於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更富裕;警民共建平安鄉村,有利於社會更穩定使社會更和諧。(符合題意要求即可。)

閱讀全文

與成果示範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