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鑽石芙蓉王的問題
你的問題沒有描述清楚,是有朋友送給你兩條鑽石芙蓉王,你想轉讓,對嗎?如果只是這一次的話,我想可以的,不至於構成犯罪。
② 煙酒專賣店問題 請店主門賜教!感謝!拜託各位大神
可以把你說的煙酒專賣店理解為廣泛意義上常見的茶煙酒商店了吧,這類店在廣東尤其多,幾乎條條路,個個村都存在。 下面回答你提的問題:1煙草的毛利大概在10%左右,比如一條藍白沙,進貨92零售100元,這屬於中檔煙,中檔煙在煙草行業的利潤大概都是這樣,比如賣25元的芙蓉王,進貨大概在230左右,越便宜的煙利潤越低,但是便宜的銷量大。酒分啤酒白酒紅酒和洋酒(把保健酒算為白酒類)不同品牌和價位的產品利潤都不一樣,所以很難講。白酒利潤大概10%-30%啤酒10%-25%紅酒視正產品牌和雜牌而定有很大區別,正牌利潤大概15%雜牌30%以上。洋酒也分不同渠道進貨而言,但是利潤非常高,一般50%沒問題。 2銷售方式:開門店你認為還需要考慮銷售方式嗎?呵呵當然就是自己做老闆看店或者請人看店,做別人上門的生意啊,當然你會做的話不排除你會找些政府機構人拿回扣拿你的貨,但是一般人做生意也沒辦法去認識那些人了。 3酒的進貨渠道鋪設:你是開店的,不是代理商賣給下游終端,根本不需要考慮渠道鋪設的問題。進貨渠道一般是: 酒A普通二批B大批C廠家D朋友的店E大賣場打特價的產品。 煙A煙草公司B大的煙行C普通二批D同行的朋友 4潛規則:做生意都是一樣,做人罷了,視你自己情況而定,利潤高的產品部暢銷,暢銷的產品利潤低,煙酒都很多貼牌的,或者說假貨,視你自己經營方針而看。 5營業執照去當地稅務部門辦理,一般你不去別人也會找上門找你的。繳稅多少看你店營業額,但是中國的大環境下,有幾個做生意會去交稅的?交的費用一年一般就2000左右,辦證費用。 6店址選擇:A人流多的地方B周邊生意旺的地方C同類競爭少的地方D生意時間長的地方,很多很多,這個你自己去網路搜下 7啟動資金要看你店面在哪個城市,大小還有轉讓費還有是否考慮裝修而定,但是20平的店在一線城市基本上沒有10W是不行的了。 感謝就不用了,有什麼不明白的加我QQ我給你解釋好了。這塊我經歷的還是蠻多的了。
③ 長沙鵬程駕校的教練為什麼這么素質低,把長沙的臉都丟盡了。特別是牌照JM7*學張姓教練
教練在忙著賺學員的錢,煙啊飯啊都是小事情,最為關鍵是整個鵬程學校都是這樣的氛圍了。千萬不要去鵬程學車,我親身經歷過了。記得啊
④ 硬中華,蘇煙(軟金砂),芙蓉王(硬黃),玉溪(軟),黃鶴樓(軟藍),雲煙(軟),利群(紅),南京(紅),煙味勁頭從大到小
額~我復是學煙草專業的~
勁頭大小的制非要排個一二三四五有點難了,
估計我們品煙課額的老師也說不清,
不過根據我和朋友之間的平常抽的口感給您個大概的劃分:
勁頭較大的有:利群、中華、雲煙軟珍(偏中等勁頭)
勁頭中等的:芙蓉王、黃鶴樓、玉溪(個人覺得口感偏微酸)
勁頭小的就是蘇煙了~
因為您提到的南京我們這里不好買,
雖然抽過,但數量較少
所以沒法跟其他比較~
個人覺得您如果喜歡勁大的話建議抽雲煙(軟珍品)、硬中華
這兩款香氣比較濃郁,口感豐富,雖然勁稍大,但不回感覺刺激嗓子
(雖然價格我覺得有點偏貴~便宜點的建議嘗試紅塔山經典100,性價比也比較高)
如果您喜歡勁稍小的話,還是建議抽蘇煙(我很喜歡蘇煙~~~但還是覺得貴了點)
便宜點的您可以選擇紅塔山國際版(藍色的,10元一包,很淡的~不知道您那裡有沒有賣的。。。)
⑤ 焦油量10mg,煙氣煙鹼量1.0mg,一氧化碳量11mg的藍芙蓉王
有條碼碼?藍的芙蓉王很多
⑥ 歷史上最貴的煙是什麼
呃、我個人覺得是「狼煙」吧、因為飄起了狼煙就證明新的戰役打響了、戰爭是最費錢、費人、費時的!所以我覺得狼煙最貴、哈哈!
⑦ 開個水果店大概需要多少錢
開水果店的預算是看地域及大小的,不加盟的情況下,而我所談到的水果店在深圳寶安,40平米左右,大約需要15萬左右的預算,具體預算分布如下:
一、店租。因為地段不算太差,月租金在5000元/月,半年一簽,就是3萬;並且,要開起水果店,周邊的物業的煙是不能少的,怎麼說也得芙蓉王起步,那麼花在店租及關繫上的預算,就是30000租金+10000押金+280*4條芙蓉王=41120元;
以上預算合計:144035元,並且是不囤貨,都走現金流的情況下,當然,各種預算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刪減。
⑧ 把地租給農戶們耕種,被人說是壓榨農民怎麼辦
了解過許多農業公司和家庭農場的經營狀況,對我的觸動很大。就地租上漲對農業的影響問題,我整理了一些思想,奉獻給讀者。
兩個人握了一下手,禮儀性笑了笑,笑得都很勉強。沉默良久,他抽出一支大豐收牌香煙,在我的面前比劃了一下,又立即收了回去。「煙太賴,不能給你抽!」他自顧自把煙點上,猛吸一口,嗆得咳嗽了兩聲。
我問他今年打算種多少畝地,他沒有正面回答,把抽到半截的香煙擲到地上,又把腳踩上去,狠狠地來回搓了幾下,「狗日的種糧大戶!」
接下來,他又恢復了往日的幽默。
「任鄉長,不,現在該改口叫任書記了……你說我是不是窮人?」
我知道他在打趣,沒有回答。
「總書記要求扶貧路上不落一人,你怎麼把我給落下了!」
「因為你給報了個家庭農場,害得我連個貧困戶也評不上!價值20萬元的移民樓飛走了!現在村裡那些貧困戶,哪一個頂如我飢荒大!」
我們都笑了,笑得心照不宣,笑得五味雜陳。
劉能的困境,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這也可能是當下中國最為沉重的話題:瘋狂的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
二、農地流轉價格上漲的邏輯
地租為什麼會無理性上漲呢?主要成因可歸納為5個方面。
1、企業家的盲目自信:了解農業靠新聞,草率入農。
薩繆爾森指出,土地供給數量是固定的,因而地租量完全取決於土地需求者的競爭。
所以,一些人把地租上漲歸因於城市資本下鄉投資農業,也不無道理。
然而,在現實中,各地的農業公司,如果踏踏實實經營種植業,很少有賺錢的。抬高劉能土地流轉費用的那兩家公司,一家5年沒有見到過效益,另一家也虧損得一塌糊塗。
一些城市工商企業家,由於在原來的行業面臨發展瓶頸,轉而選擇農業。剛下鄉的時候,一個個雄心萬丈,胸有成竹,談起農業來滔滔不絕,對中央一號文件可倒背如流,分析起行業前景來既有歷史高度,又具全球視野。
一號文件讓這些新生農業企業家熱血沸騰,但是現實世界中的農業卻令其懷疑人生。一年後再見面,一個個明顯話少了很多,性格也變得內向了。三年後,許多老闆可能連人影都找不到了,留下一個爛攤子,村民索要拖欠的土地流轉費還得上訪找鄉長。
2、農地的壟斷性。
亞當·斯密認為,地租作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價格是一種壟斷價格。
有人會質疑,十八世紀的歐洲,農地高度集中於大地主,交通不發達,農民對耕地的選擇空間不大,才形成了地租的壟斷價格。而目前的中國,耕地掌握在數億農戶手中,地租價格應該接近於自由競爭,如何能形成壟斷?
以下我做一個簡要答疑。
某農業公司流轉耕地,已經流轉到190畝,再有中間的10畝就能實現200畝集中連片經營了。但是,問題出現了,前190畝每畝500元,最後這10畝,農民每畝要600元,給還是不給?如果不給,前面的努力就付之東流了。也許,就在1公里以外的地方,有300元就能流轉到耕地,但是代替不了這10畝。這最後的10畝地就形成了壟斷生產要素!
第二年,其餘190畝也需要支付600元每畝,其他農民會說,一樣等級的耕地,為什麼張三的你給600元?
事實上,當你承包下第一塊地後,就陷入了農地的壟斷叢林,因為剩下的每一塊耕地都具有壟斷力量。道理顯而易見,規模化經營必須要求集中連片,每一塊相鄰地都是獨一無二,無法替代的。
3、農民對地租的心理價位脫離了市場規律。
由於農地流轉市場不健全,國家征地補償標准為農戶提供了一個流轉耕地的心理參考價位。全國各地,征地補償低則兩三萬元/畝,高則可達二三十萬元/畝。如果補償20萬元/畝,抵得上種植糧食300年的純收入。所以,有的農民擔心耕地流轉出去後,如果遇到國家征地,可能導致與經營戶之間相互扯皮,而現實中此類糾紛確實屢見不鮮。
還有的農民高度重視農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想著把地傳給子女,以備不時之需,產權越明確,反而越不願流轉出去,寧願撂荒。
許多地方,如瀘州市、橫縣、江安縣等,紛紛出台了禁止耕地撂荒的相關政策,充分說明我們已經陷入既存在地租瘋漲、又存在耕地撂荒的雙重困境。
4、農地流轉協調成本太高。
由於農地細碎化程度嚴重,一戶農民擁有20畝承包地,也許會分布於10個地塊。企業如果想集中連片流轉到200畝耕地,可能涉及到幾十戶甚至上百戶農戶,有的在包頭,有的在深圳,協調成本非常高。本來300元的流轉市場價,為了加快流轉進度,不得不提高到500元,還得動用大量的社會關系進行協調。
5、一些涉農政策,推動了地租上漲。
為了引導農業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許多地方出台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政策,如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能力建設等。而補貼(獎勵)農業經營主體的錢,多數轉化成為地租。增加財政補貼能夠把地租抬高,但是停止補貼後,地租卻不能同步降下來。由於地租具有價格粘性,財政補貼又缺乏持久性,這使得多數農業種植企業一旦失去了財政補貼就會立即虧損,無法維繼。有人指責工商資本動機不純,下鄉目的就是為了套取農業補貼,補貼到手後就馬上走人。我認為,多數公司的初心確實是踏踏實實經營農業,只是真的經營不下去了!
過去幾年,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各地大力推動土地制度改革,釋放農地的金融杠桿潛能,推動農村「資產」向「資金」轉變,促使農地成為可以抵押、轉讓、出租、入股的金融資產。
激活農地的金融功能是一把雙刃劍,在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同時,也提高了地租,從而增加了農業的經營成本。
接下來,我再通過建立一個簡易模型來表述地租上漲的邏輯。
農業公司的地租函數:
y=ax+b/c+g
其中,y為農業公司所支付的地租,a為當地農戶間小規模農地流轉的平均地租,x為非農化系數,b為企業家的自信,c為企業家對農業的了解度,g為政府支持。
在經營農業上,農民最理性。農戶之間小規模流轉耕地形成的地租a,最接近理性的市場價格。因為農民家庭經營,勞動力不計入成本,農民種田一年賺了3萬,如果付出同樣的勞動,出去打工也能獲得相近的報酬。也就是說,如果把人工算入經營成本,在地租a下,農業家庭經營利潤已經為0。
在公司規模化經營下,人工報酬需要計入成本,但是由於大型農機具的使用,新耕作技術、新水利設備的利用,在地租a下,企業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間,然而隨著地租上漲,耕地非糧化和非農化的風險會同步加大。基於晉西北農村的觀察,我得出如下結論:
⑨ 我朋友在海關,現在家裡有一些中華,黃鶴樓1916,芙蓉王及萬寶路等香煙。家人不抽煙,現低價轉讓,保證正宗
厲害, 支持!
中魏進口, 金蝸牛!